後腳想著兒子繼承的是「他」的一切,成為一個「他」這樣的皇帝。
頓時覺得太後也不香了。
就在沈蓁以為。
貴妃今日的「敲打」到此結束的時候。
畢竟喬沐筠懷得是男是女都不知道。
貴妃竟然還有下半段。
「她提了兩個名字,於妃和徐氏,於妃那兒我來,徐氏,你會??」
沈蓁入宮後,還真沒有宮鬥過。
唯一算是「鬥」的部分,還是展尺素「臨盆」的時候和柳晗珂「吵架」(如果那能算是吵的話)。
徐氏那個人,入宮後搞的事情不算多,也不算少。
可貴妃親眼所見,她被柳晗珂推下千鯉池後的操作。
那可是很有一套的。
要不是她和良嬪都在現場。
哪怕徐氏無意中踩了柳晗珂不能生育的雷。
吃虧的絕對是柳晗珂。
沈蓁,行不行啊?
而且根據她的了解,沈蓁從不屑用手段爭寵。
這足以讓貴妃對她的戰鬥力表示質疑。
至少沒有實戰經驗。
上次鬧鬼那件事,還是喬沐筠的主意,沈蓁隻負責解說星象。
沈蓁沒有說什麽,隻是禮貌的告別。
她有她的辦法。
「娘娘?」浮雲走了上來,一臉同仇敵愾,還以為是沈蓁讓自家主子不高興了。
「走吧,一個選侍而已,沈蓁收拾不了的話,我們再出手好了。倒是我們這裏……」
於妃,嘖。
打壓於妃容易,想要徹底壓倒於妃,讓她翻不了身,這可不容易了。
得好好謀算一下。
「良嬪娘娘不喜於妃也就罷了,為什麽還有徐選侍?」
「若不是皇上突然到來……」
喬沐筠也就說下去了。
「算了,管他什麽理由。」
這一邊貴妃和沈蓁迴去思考對策。
另一邊良嬪有孕晉婕妤的聖旨也同時傳遍整個後宮。
大家的目光多少都有點在打趣沈蓁。
無他,位份太巧了。
她生了孩子,才是婕妤。
喬沐筠懷孕就是婕妤。
雖然誰都知道,沈蓁懷孕的時候隻是個才人,和良嬪以嬪位有孕不是一個概念。
可對於後宮的一些攪屎棍們來說。
別人不痛快了,她們才痛快啊。
然而還不等她們偶遇沈蓁,說點什麽。
沈蓁的一番操作震驚了所有人。
她……寫了個策論給皇上。
後宮妃嬪們:啊?額?嘎?
策論的內容主要是論後妃家世選擇特殊排除的必要性。
大致意思就是。
本朝後妃選擇入宮,基本上都是選擇官宦人家的女子。
而且是隻要家裏有人當官,有爵位,都在待選之列。
但是這樣,不好,很不好。
有些特殊職業家庭的女子,應該排除在待選之列。
比如,禦醫之女。
禦醫之女多少都通一些醫理,並且家中有父兄在太醫院工作。
若是有太醫之女入宮,其他後妃難免閉門墐戶,惴惴不安,不利於後宮和諧。
比如,宦官。
宮中宦官,做得位置高的,也是有品階的。
很多人在宮外也是有家的。
不說幹女兒之類的。不少太監在宮外還是有親人的。
宦官畢竟是內侍,對後宮了解太深,這樣家庭的女兒入宮。
若是安心侍奉君上,自然是好。
若是起了惡念,一個對君上的飲食起居,用餐偏好,衣著習慣都極其了解的後妃。
不亞於枕邊藏刃,危矣。
隨後沈蓁還不忘記舉實際例子。
古往今來,多少皇帝是倒在了「心腹」背叛之上。
古往今來,多少皇帝是因為偏好被拿捏,而被人操控。
你希望玩,就哄著你玩,讓你荒廢政務。
你喜歡美人,那就送你美人,讓放權給他。
皇上是明君,為了不被朝臣把控,掩蓋自己的喜好,日子已經極其過得不舒坦了。
那麽如此整天揣著皇上喜好的「近臣」,怎麽能再送女入宮呢。
整個策論乍一看很有道理。
實際上,那叫一個莫名其妙。
首先,本朝從來沒??x?有太醫之女入宮的。
你說得這些,大家早就知道了。
就算有哪個太醫家裏想搏富貴,第一輪也是會被篩選下來的。默許的潛規則啊。
第二段更莫名其妙了。
本朝宦官的品階,不是虛的嗎?
退休榮養的時候領錢用的。
他們家族的女兒,本來就沒有入宮選秀的資格。
除非他們還有人能當官。
但是一個太監在宮裏混出頭,外麵的家人還要在,太監要供養家裏人讀書。
這個讀書的還得一邊頭懸樑錐刺股的讀書,還得抗得過文人鄙視鏈過關斬將,成功科舉當官。
當官後還得留在京城當官。
家裏還有適齡的女兒送入宮……
這概率……至少本朝還沒有哪位太監成功過。
畢竟歷代皇上和皇子,都更喜歡重用人在外麵無牽無掛的。
福圓公公就是如此。
所以,沈蓁這一本廢話一樣的策論,是幹什麽的?<hr>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頓時覺得太後也不香了。
就在沈蓁以為。
貴妃今日的「敲打」到此結束的時候。
畢竟喬沐筠懷得是男是女都不知道。
貴妃竟然還有下半段。
「她提了兩個名字,於妃和徐氏,於妃那兒我來,徐氏,你會??」
沈蓁入宮後,還真沒有宮鬥過。
唯一算是「鬥」的部分,還是展尺素「臨盆」的時候和柳晗珂「吵架」(如果那能算是吵的話)。
徐氏那個人,入宮後搞的事情不算多,也不算少。
可貴妃親眼所見,她被柳晗珂推下千鯉池後的操作。
那可是很有一套的。
要不是她和良嬪都在現場。
哪怕徐氏無意中踩了柳晗珂不能生育的雷。
吃虧的絕對是柳晗珂。
沈蓁,行不行啊?
而且根據她的了解,沈蓁從不屑用手段爭寵。
這足以讓貴妃對她的戰鬥力表示質疑。
至少沒有實戰經驗。
上次鬧鬼那件事,還是喬沐筠的主意,沈蓁隻負責解說星象。
沈蓁沒有說什麽,隻是禮貌的告別。
她有她的辦法。
「娘娘?」浮雲走了上來,一臉同仇敵愾,還以為是沈蓁讓自家主子不高興了。
「走吧,一個選侍而已,沈蓁收拾不了的話,我們再出手好了。倒是我們這裏……」
於妃,嘖。
打壓於妃容易,想要徹底壓倒於妃,讓她翻不了身,這可不容易了。
得好好謀算一下。
「良嬪娘娘不喜於妃也就罷了,為什麽還有徐選侍?」
「若不是皇上突然到來……」
喬沐筠也就說下去了。
「算了,管他什麽理由。」
這一邊貴妃和沈蓁迴去思考對策。
另一邊良嬪有孕晉婕妤的聖旨也同時傳遍整個後宮。
大家的目光多少都有點在打趣沈蓁。
無他,位份太巧了。
她生了孩子,才是婕妤。
喬沐筠懷孕就是婕妤。
雖然誰都知道,沈蓁懷孕的時候隻是個才人,和良嬪以嬪位有孕不是一個概念。
可對於後宮的一些攪屎棍們來說。
別人不痛快了,她們才痛快啊。
然而還不等她們偶遇沈蓁,說點什麽。
沈蓁的一番操作震驚了所有人。
她……寫了個策論給皇上。
後宮妃嬪們:啊?額?嘎?
策論的內容主要是論後妃家世選擇特殊排除的必要性。
大致意思就是。
本朝後妃選擇入宮,基本上都是選擇官宦人家的女子。
而且是隻要家裏有人當官,有爵位,都在待選之列。
但是這樣,不好,很不好。
有些特殊職業家庭的女子,應該排除在待選之列。
比如,禦醫之女。
禦醫之女多少都通一些醫理,並且家中有父兄在太醫院工作。
若是有太醫之女入宮,其他後妃難免閉門墐戶,惴惴不安,不利於後宮和諧。
比如,宦官。
宮中宦官,做得位置高的,也是有品階的。
很多人在宮外也是有家的。
不說幹女兒之類的。不少太監在宮外還是有親人的。
宦官畢竟是內侍,對後宮了解太深,這樣家庭的女兒入宮。
若是安心侍奉君上,自然是好。
若是起了惡念,一個對君上的飲食起居,用餐偏好,衣著習慣都極其了解的後妃。
不亞於枕邊藏刃,危矣。
隨後沈蓁還不忘記舉實際例子。
古往今來,多少皇帝是倒在了「心腹」背叛之上。
古往今來,多少皇帝是因為偏好被拿捏,而被人操控。
你希望玩,就哄著你玩,讓你荒廢政務。
你喜歡美人,那就送你美人,讓放權給他。
皇上是明君,為了不被朝臣把控,掩蓋自己的喜好,日子已經極其過得不舒坦了。
那麽如此整天揣著皇上喜好的「近臣」,怎麽能再送女入宮呢。
整個策論乍一看很有道理。
實際上,那叫一個莫名其妙。
首先,本朝從來沒??x?有太醫之女入宮的。
你說得這些,大家早就知道了。
就算有哪個太醫家裏想搏富貴,第一輪也是會被篩選下來的。默許的潛規則啊。
第二段更莫名其妙了。
本朝宦官的品階,不是虛的嗎?
退休榮養的時候領錢用的。
他們家族的女兒,本來就沒有入宮選秀的資格。
除非他們還有人能當官。
但是一個太監在宮裏混出頭,外麵的家人還要在,太監要供養家裏人讀書。
這個讀書的還得一邊頭懸樑錐刺股的讀書,還得抗得過文人鄙視鏈過關斬將,成功科舉當官。
當官後還得留在京城當官。
家裏還有適齡的女兒送入宮……
這概率……至少本朝還沒有哪位太監成功過。
畢竟歷代皇上和皇子,都更喜歡重用人在外麵無牽無掛的。
福圓公公就是如此。
所以,沈蓁這一本廢話一樣的策論,是幹什麽的?<hr>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