晏銜春說:「他的刀法,我見過。」
祝鶴行挑眉,「哦?」
晏銜春自幼習武,見識過許多江湖高手和武功路數,沈鵲白的刀法擅以柔克剛,變幻莫測,他曾在一個人的刀下見過。
「莫呈秋。」晏銜春道出這人的名字。
祝鶴行手腕微頓,說:「『瀚海雪刀』,我以前常聽人提起這位前輩。」
「池竹風劍」晏三行,「閑庭花影」晏七姝,「瀚海雪刀」莫呈秋,「煙舟月引」柳春朝,二十年前江湖年輕一輩裏赫赫有名的天才高手。
晏三行是晏銜春的義父和師父,與晏五姝是虛簷晏家的同輩師兄妹,自小,感情甚篤,不曾攜手白頭,也算相愛到死。莫呈秋早年是海外客,為赴柳春朝的重陽大比,渡海登岸,兩人在海邊比武三日,結為摯友,可惜同行不同道,終究是相忘於江湖。
這四人早年的故事傳說層出不窮,把大梁的許多話本鋪子養得日日飽腹,是真正的風雲人物,可惜春夢無痕,如今竟是一個都不在了。
「當年莫前輩在宣都遭受圍捕,重傷逃脫,沒了蹤影。後來有人細細查過,他的確曾在朝天城現身。」祝鶴行在紙上畫下一柄刀,「朝天城自來臥虎藏龍,還美酒無數,莫前輩應當喜歡。」
「師傅在時,我曾見過莫前輩,他紅衣張揚,瀟灑不羈。我再見他是師父師娘下葬那日,他還是一身紅衣,但人不是當初那個人了,他在宣都受的傷沒有養好。」晏銜春頓了頓,「我覺得,他不止身上受了傷。」
祝鶴行看著紙上的刀和掌,說:「刀太烈,手太冷,握不住。」
晏銜春不置可否,說:「你要與那刺客來日再會,你已知他身份?」
祝鶴行擱了筆,很是愉悅地說:「嗯哼。」
晏銜春無語。
*
迴城時天蒙蒙亮,沈鵲白沒忘記給宣真帶澄沙糰子。
鋪子裏熱氣騰騰,沈鵲白頂著雙紅眼睛,眼皮直往下垂。花塢比他能熬,精神頭不錯。她瞥了眼沈鵲白眉心沒有擦淨的痕跡,敏銳地察覺到沈鵲白心不在焉。
「這幾日……」沈鵲白打了聲嗬欠,聲音有些黏糊,「你盯著些。」
花塢說:「放心,宣都若有風聲,我立即告訴你。」
沈鵲白點頭,但沒想到比起風聲,他先等來了一則聖旨。
一則聽起來讓人想大罵「你他娘腦子被大蔥抽出絲了吧」的賜婚聖旨。
*
作者有話要說:
第10章 賜婚
沈鵲白七歲後便不再在淨園居住,配合下手殺他之人唱這齣「你以為我死了,我也讓你以為我死了」的逗趣戲。淨園偏僻,平常門前無人行走,今日卻分外熱鬧。
小長龍似的車馬隊停在院外,兩個年輕的青袍宦官守在院門,各自捧著一盞熏爐,燃的是辟邪香。院中,兩列宦官垂首而立,衣著樸素的沈鵲白端跪蒲團,恭敬垂首,視線中隻有一角大紅袍角。
傳旨太監高聲宣讀完聖旨,見沈五少爺入了定,不禁催促道:「五少爺,快些接旨吧。」
「……公公請見諒,恕草民見識短淺,這當真是賜婚聖旨?」沈鵲白勉強迴神,抬眼掀出兩幕驚慌無措,「陛下和殿下知道我、我是男兒嗎?」
堂堂王爺要娶個男妻,陛下還同意了——太監沒說自己也在禦前嚇得摔了一跟頭。這會兒見沈五少爺眼中漸有淚意,他連忙說:「陛下和殿下自然知道您是男兒,這也當真是賜婚聖旨。」
沈鵲白閉了閉眼,隨即抬手接過聖旨,顫聲道:「草民……接旨。」
他一雙眼強忍淚水,嘴唇泛白,脊背卻挺拔得像筆鬆竹,有莊重的韌勁。太監心生憐惜,俯身扶起沈鵲白,聲音也溫和了些,「殿下身份尊貴,年紀輕輕便位列天子近臣,是打著燈籠也找不到的好夫君。咱家瞧五少爺豐神俊秀,端莊知禮,與殿下十分般配,往後定是有好日子過的。」
「謝公公吉言。」沈鵲白勉強扯出一抹笑,說,「請公公稍等,容我進屋片刻。」
太監笑著說:「好,不急。」
沈鵲白轉身進屋,太監抬手理了理大紅袖袍,暗自嘆了口氣:這麽個風華正茂的小郎君,就要折在宣都了。
屋內砰砰啪啪的響了幾聲,似翻箱倒櫃。
一會兒,沈鵲白出來,對太監說:「這天高路遠的,您和底下的人著實勞累,」他遞上一隻錦囊,語氣赧然,「您隻當是我做東道主,請各位遠來客多添一頓飯。」
太監瞥了眼那錢袋,心想以沈五少爺的處境,這怕是看家本。宮中之人哪個不會審時度勢,以利分人?沈五少爺被陛下欽點迴京、賜婚予明瑄殿下,看似得了天恩,實則前途未卜,以他的身份,是沒必要接這份人情的。
但太監還是接過錢袋,說:「五少爺是有福氣的,這也是賜福給咱們,咱家便替下麵這群猴崽子謝過了。哦,對了——桂嬤嬤怎得不在?」
沈鵲白攏在袖中的手微蜷,輕聲道:「桂嬤嬤早已病故了。」
太監驚訝道:「侯府沒派別的嬤嬤來?」
「是我不曾向府中說。若我說了,府中人惦記,必得派個有資歷的老嬤嬤過來。路這麽遠,這裏也比不上侯府,何必讓老人家過來吃苦?」沈鵲白不好意思地笑了笑,「何況我非三歲幼童,自力更生還是行的。」
祝鶴行挑眉,「哦?」
晏銜春自幼習武,見識過許多江湖高手和武功路數,沈鵲白的刀法擅以柔克剛,變幻莫測,他曾在一個人的刀下見過。
「莫呈秋。」晏銜春道出這人的名字。
祝鶴行手腕微頓,說:「『瀚海雪刀』,我以前常聽人提起這位前輩。」
「池竹風劍」晏三行,「閑庭花影」晏七姝,「瀚海雪刀」莫呈秋,「煙舟月引」柳春朝,二十年前江湖年輕一輩裏赫赫有名的天才高手。
晏三行是晏銜春的義父和師父,與晏五姝是虛簷晏家的同輩師兄妹,自小,感情甚篤,不曾攜手白頭,也算相愛到死。莫呈秋早年是海外客,為赴柳春朝的重陽大比,渡海登岸,兩人在海邊比武三日,結為摯友,可惜同行不同道,終究是相忘於江湖。
這四人早年的故事傳說層出不窮,把大梁的許多話本鋪子養得日日飽腹,是真正的風雲人物,可惜春夢無痕,如今竟是一個都不在了。
「當年莫前輩在宣都遭受圍捕,重傷逃脫,沒了蹤影。後來有人細細查過,他的確曾在朝天城現身。」祝鶴行在紙上畫下一柄刀,「朝天城自來臥虎藏龍,還美酒無數,莫前輩應當喜歡。」
「師傅在時,我曾見過莫前輩,他紅衣張揚,瀟灑不羈。我再見他是師父師娘下葬那日,他還是一身紅衣,但人不是當初那個人了,他在宣都受的傷沒有養好。」晏銜春頓了頓,「我覺得,他不止身上受了傷。」
祝鶴行看著紙上的刀和掌,說:「刀太烈,手太冷,握不住。」
晏銜春不置可否,說:「你要與那刺客來日再會,你已知他身份?」
祝鶴行擱了筆,很是愉悅地說:「嗯哼。」
晏銜春無語。
*
迴城時天蒙蒙亮,沈鵲白沒忘記給宣真帶澄沙糰子。
鋪子裏熱氣騰騰,沈鵲白頂著雙紅眼睛,眼皮直往下垂。花塢比他能熬,精神頭不錯。她瞥了眼沈鵲白眉心沒有擦淨的痕跡,敏銳地察覺到沈鵲白心不在焉。
「這幾日……」沈鵲白打了聲嗬欠,聲音有些黏糊,「你盯著些。」
花塢說:「放心,宣都若有風聲,我立即告訴你。」
沈鵲白點頭,但沒想到比起風聲,他先等來了一則聖旨。
一則聽起來讓人想大罵「你他娘腦子被大蔥抽出絲了吧」的賜婚聖旨。
*
作者有話要說:
第10章 賜婚
沈鵲白七歲後便不再在淨園居住,配合下手殺他之人唱這齣「你以為我死了,我也讓你以為我死了」的逗趣戲。淨園偏僻,平常門前無人行走,今日卻分外熱鬧。
小長龍似的車馬隊停在院外,兩個年輕的青袍宦官守在院門,各自捧著一盞熏爐,燃的是辟邪香。院中,兩列宦官垂首而立,衣著樸素的沈鵲白端跪蒲團,恭敬垂首,視線中隻有一角大紅袍角。
傳旨太監高聲宣讀完聖旨,見沈五少爺入了定,不禁催促道:「五少爺,快些接旨吧。」
「……公公請見諒,恕草民見識短淺,這當真是賜婚聖旨?」沈鵲白勉強迴神,抬眼掀出兩幕驚慌無措,「陛下和殿下知道我、我是男兒嗎?」
堂堂王爺要娶個男妻,陛下還同意了——太監沒說自己也在禦前嚇得摔了一跟頭。這會兒見沈五少爺眼中漸有淚意,他連忙說:「陛下和殿下自然知道您是男兒,這也當真是賜婚聖旨。」
沈鵲白閉了閉眼,隨即抬手接過聖旨,顫聲道:「草民……接旨。」
他一雙眼強忍淚水,嘴唇泛白,脊背卻挺拔得像筆鬆竹,有莊重的韌勁。太監心生憐惜,俯身扶起沈鵲白,聲音也溫和了些,「殿下身份尊貴,年紀輕輕便位列天子近臣,是打著燈籠也找不到的好夫君。咱家瞧五少爺豐神俊秀,端莊知禮,與殿下十分般配,往後定是有好日子過的。」
「謝公公吉言。」沈鵲白勉強扯出一抹笑,說,「請公公稍等,容我進屋片刻。」
太監笑著說:「好,不急。」
沈鵲白轉身進屋,太監抬手理了理大紅袖袍,暗自嘆了口氣:這麽個風華正茂的小郎君,就要折在宣都了。
屋內砰砰啪啪的響了幾聲,似翻箱倒櫃。
一會兒,沈鵲白出來,對太監說:「這天高路遠的,您和底下的人著實勞累,」他遞上一隻錦囊,語氣赧然,「您隻當是我做東道主,請各位遠來客多添一頓飯。」
太監瞥了眼那錢袋,心想以沈五少爺的處境,這怕是看家本。宮中之人哪個不會審時度勢,以利分人?沈五少爺被陛下欽點迴京、賜婚予明瑄殿下,看似得了天恩,實則前途未卜,以他的身份,是沒必要接這份人情的。
但太監還是接過錢袋,說:「五少爺是有福氣的,這也是賜福給咱們,咱家便替下麵這群猴崽子謝過了。哦,對了——桂嬤嬤怎得不在?」
沈鵲白攏在袖中的手微蜷,輕聲道:「桂嬤嬤早已病故了。」
太監驚訝道:「侯府沒派別的嬤嬤來?」
「是我不曾向府中說。若我說了,府中人惦記,必得派個有資歷的老嬤嬤過來。路這麽遠,這裏也比不上侯府,何必讓老人家過來吃苦?」沈鵲白不好意思地笑了笑,「何況我非三歲幼童,自力更生還是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