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嗯?」聞人珄愣了下。
老太君溫和地解釋道:「想來張錯有些不舒服,是因為我這棵老藤樹。」
「老藤樹?」聞人珄抬頭看看藤樹,問。
「沒錯。」老太君點頭,「我這棵藤樹比先生那棵鬼藤多活了幾十年,且不同與鬼藤的是,我這棵藤自小長在寒鴉山頂,吸靈氣而生,有點辟邪驅鬼的作用。」
老太君:「我說一句,先生莫要怪罪。張錯並非邪祟,但他是死魂靈。死魂靈,便是這人間的鬼。」
老太君:「是以,我這棵藤樹,可能會讓他有些不舒服。」
「是這樣嗎?」聞人珄放鬆了些。
他看著張錯:「阿錯,要不你先出去?」
張錯立刻搖頭,不願意。
「但你不舒服。」聞人珄嘖一聲,轉而又去看老太君,想了想,竟預備張嘴讓老太君換個地方。
而沒等他開口,老太君又突然說:「我有辦法。」
老太君似是知道聞人珄的想法,便對聞人珄說:「我裏屋也有些藤條,所以還是我來給張錯調解一番比較合適。」
老太君說著,朝張錯招招手:「張錯,過來一下。」
聞人珄點點頭,和張錯對上視線:「去吧。」
張錯於是走到老太君跟前,單膝跪地。
老太君還溫和地笑著,她捉起張錯一隻手,在他虎口處不知什麽穴位上用力按壓,按壓大概十幾次,然後鬆開張錯的手,從懷裏掏出一個藥瓶。
老太君將一顆紅色的藥丸倒進手中,遞給張錯:「吃下,調理氣血,恢復元氣,對你的舊傷也有好處。」
「多謝、老太君。」張錯低聲說。他拿過藥丸,吞了下去。
也是奇妙。張錯被老太君捏了兩下,又餵了顆藥,不過幾分鍾的功夫,臉色就好轉很多,嘴唇也紅潤迴來。
聞人珄終於放下心,稱讚道:「老太君真是妙手,多謝。」
「先生過譽了。」老太君笑笑,「那我們繼續解卦?」
「好。」聞人珄說。
張錯起身,站迴聞人珄身後。
聞人珄嘴角帶著笑,拿起茶壺,將老太君和自己的茶杯分別前後滿上。
老太君:「剛才,我和先生提到巫族的源頭。既然先生不知道,那我就據我所察,和先生簡單說一說。」
「您請。」聞人珄說。
老太君:「相傳,天地混沌初開之時,天神常常下界。而後來人類繁衍興盛,為保三界平衡,天神便很少入人間了。」
老太君:「然,人是為血肉之軀,心有嗔癡怨念,人間最是薄弱,兇煞邪祟作惡最多。為此,天神會遣派先聖入世,護佑人間。」
老太君:「比如我們神農,比如你們巫族。趕屍族也有相似的秘辛。而這蒼茫大地上,或者還有許多零零散散的高人。大千世界,得道者並不少。」
聞人珄合時宜地問:「那我們巫族是來自哪位先聖?」
「巫族是最為強大的部族,這是因為,巫族的源頭比先聖要厲害得多。」老太君笑說,「傳說中,巫族的力量,是戰神火鳳凰賜下的。」
「火鳳凰?」
「鳳凰浴火重生,傳說火鳳名為丹烏,是天上的不滅戰神。」老太君說,「千百年前人間曾有大劫難,丹烏救世之後,不忍人間戰亂苦楚,曾賜予刑火為巫,庇護人間。」
老太君:「同時,丹烏還留下一滴血淚作為承諾。若人間再麵臨危難,隻要世人心存善念,感念天地,天神便會重臨,救萬民於水火。」
「血淚?丹烏?好像神話故事......」聞人珄轉臉問張錯,「你聽說過嗎?」
張錯垂下眼睛,淡淡地說:「不曾。」
「先生,前路艱險不假。」老太君說,「卦象雖撲朔迷離,卻並非死局。」
老太君正色道:「非吉,也非大兇。心懷大義者不負天地,天地亦不負他。人心向善,神明終究不會放棄世人。」
聞人珄皺了皺臉,聽得頭疼。他大抵是沒什麽慧根了。
不過能聽出來的,是鳴沙山那封印未必無解,至於怎麽解,貌似——事在人為?
老太君多有話語不詳,但也不是沒有收穫。起碼聞人珄知道自己的刑火用不了,是因為自己魂魄不全。也知道巫族的刑火,傳說是那九天上的火鳳凰所賜。
「先生。」老太君輕輕撫摸著龜殼上的斑駁痕跡,抬起頭對聞人珄說,「老身能力有限,天命難勘,隻能幫先生這麽多了。」
她話音落下,龜殼驀然靈光一閃,那上頭的裂痕竟在一瞬間全部消失不見!靈龜殼完好如初!
而再看老太君,聞人珄驚訝地發現,老太君好像又蒼老了一些。她仍是麵善,目光清明,神色溫和,臉上帶著淡淡的笑意,但皮膚暗了一些,臉上的皺紋也更深了!
聞人珄心下一動——靈龜卜卦,損耗壽元。
聞人珄心裏頓時充滿了敬意。於是他起身,朝老太君恭恭敬敬彎下腰,作了個萬分誠心的禮:「感謝您。」
老太君笑意更舒展:「先生不必跟我客氣。若不是先生,神農現在大概還在危險之中。」
「這也當作老身為神農的迴禮了。」老太君說,然後抬起手,輕輕往屋內一指,「早知道先生會來,屋裏練了丹藥。」
老太君:「就在桌子上,一個金色的小瓶子,很顯眼的。先生去拿了吧。」
老太君溫和地解釋道:「想來張錯有些不舒服,是因為我這棵老藤樹。」
「老藤樹?」聞人珄抬頭看看藤樹,問。
「沒錯。」老太君點頭,「我這棵藤樹比先生那棵鬼藤多活了幾十年,且不同與鬼藤的是,我這棵藤自小長在寒鴉山頂,吸靈氣而生,有點辟邪驅鬼的作用。」
老太君:「我說一句,先生莫要怪罪。張錯並非邪祟,但他是死魂靈。死魂靈,便是這人間的鬼。」
老太君:「是以,我這棵藤樹,可能會讓他有些不舒服。」
「是這樣嗎?」聞人珄放鬆了些。
他看著張錯:「阿錯,要不你先出去?」
張錯立刻搖頭,不願意。
「但你不舒服。」聞人珄嘖一聲,轉而又去看老太君,想了想,竟預備張嘴讓老太君換個地方。
而沒等他開口,老太君又突然說:「我有辦法。」
老太君似是知道聞人珄的想法,便對聞人珄說:「我裏屋也有些藤條,所以還是我來給張錯調解一番比較合適。」
老太君說著,朝張錯招招手:「張錯,過來一下。」
聞人珄點點頭,和張錯對上視線:「去吧。」
張錯於是走到老太君跟前,單膝跪地。
老太君還溫和地笑著,她捉起張錯一隻手,在他虎口處不知什麽穴位上用力按壓,按壓大概十幾次,然後鬆開張錯的手,從懷裏掏出一個藥瓶。
老太君將一顆紅色的藥丸倒進手中,遞給張錯:「吃下,調理氣血,恢復元氣,對你的舊傷也有好處。」
「多謝、老太君。」張錯低聲說。他拿過藥丸,吞了下去。
也是奇妙。張錯被老太君捏了兩下,又餵了顆藥,不過幾分鍾的功夫,臉色就好轉很多,嘴唇也紅潤迴來。
聞人珄終於放下心,稱讚道:「老太君真是妙手,多謝。」
「先生過譽了。」老太君笑笑,「那我們繼續解卦?」
「好。」聞人珄說。
張錯起身,站迴聞人珄身後。
聞人珄嘴角帶著笑,拿起茶壺,將老太君和自己的茶杯分別前後滿上。
老太君:「剛才,我和先生提到巫族的源頭。既然先生不知道,那我就據我所察,和先生簡單說一說。」
「您請。」聞人珄說。
老太君:「相傳,天地混沌初開之時,天神常常下界。而後來人類繁衍興盛,為保三界平衡,天神便很少入人間了。」
老太君:「然,人是為血肉之軀,心有嗔癡怨念,人間最是薄弱,兇煞邪祟作惡最多。為此,天神會遣派先聖入世,護佑人間。」
老太君:「比如我們神農,比如你們巫族。趕屍族也有相似的秘辛。而這蒼茫大地上,或者還有許多零零散散的高人。大千世界,得道者並不少。」
聞人珄合時宜地問:「那我們巫族是來自哪位先聖?」
「巫族是最為強大的部族,這是因為,巫族的源頭比先聖要厲害得多。」老太君笑說,「傳說中,巫族的力量,是戰神火鳳凰賜下的。」
「火鳳凰?」
「鳳凰浴火重生,傳說火鳳名為丹烏,是天上的不滅戰神。」老太君說,「千百年前人間曾有大劫難,丹烏救世之後,不忍人間戰亂苦楚,曾賜予刑火為巫,庇護人間。」
老太君:「同時,丹烏還留下一滴血淚作為承諾。若人間再麵臨危難,隻要世人心存善念,感念天地,天神便會重臨,救萬民於水火。」
「血淚?丹烏?好像神話故事......」聞人珄轉臉問張錯,「你聽說過嗎?」
張錯垂下眼睛,淡淡地說:「不曾。」
「先生,前路艱險不假。」老太君說,「卦象雖撲朔迷離,卻並非死局。」
老太君正色道:「非吉,也非大兇。心懷大義者不負天地,天地亦不負他。人心向善,神明終究不會放棄世人。」
聞人珄皺了皺臉,聽得頭疼。他大抵是沒什麽慧根了。
不過能聽出來的,是鳴沙山那封印未必無解,至於怎麽解,貌似——事在人為?
老太君多有話語不詳,但也不是沒有收穫。起碼聞人珄知道自己的刑火用不了,是因為自己魂魄不全。也知道巫族的刑火,傳說是那九天上的火鳳凰所賜。
「先生。」老太君輕輕撫摸著龜殼上的斑駁痕跡,抬起頭對聞人珄說,「老身能力有限,天命難勘,隻能幫先生這麽多了。」
她話音落下,龜殼驀然靈光一閃,那上頭的裂痕竟在一瞬間全部消失不見!靈龜殼完好如初!
而再看老太君,聞人珄驚訝地發現,老太君好像又蒼老了一些。她仍是麵善,目光清明,神色溫和,臉上帶著淡淡的笑意,但皮膚暗了一些,臉上的皺紋也更深了!
聞人珄心下一動——靈龜卜卦,損耗壽元。
聞人珄心裏頓時充滿了敬意。於是他起身,朝老太君恭恭敬敬彎下腰,作了個萬分誠心的禮:「感謝您。」
老太君笑意更舒展:「先生不必跟我客氣。若不是先生,神農現在大概還在危險之中。」
「這也當作老身為神農的迴禮了。」老太君說,然後抬起手,輕輕往屋內一指,「早知道先生會來,屋裏練了丹藥。」
老太君:「就在桌子上,一個金色的小瓶子,很顯眼的。先生去拿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