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冬的小相嶺景色非常優美清寂,因為路途太長,遊客倒也不多,周至的聲音在山道上清晰得很。
上一世周至來靈山寺,這裏已經修好了一條非鋪裝路麵的公路,汽車能夠直到靈山峰腳,到峰頂的寺廟不過千級石階。
而現在這條粗糙的石子路都還沒有,因此車隻能開到小相嶺腳下的青龍河溝邊,然後開始徒步。
所謂的青龍河並不是河,而是一條水力充沛的山溪,和九寨溝的大溪流類似,但是水質甚至比那個還要好。
周至知道過不了一兩年這裏就會修建起一個礦泉水廠,規模不大,就給涼山州自己使用,效益也還行。
現在這個廠還不存在,一大股天然的礦泉水就這般奢侈地噴湧而下,轟鳴聲激蕩山穀。
這裏的海拔已經相當高了,景色又與聯和鄉那樣的地方不一樣,沿著山溪一路向上,沿途都是闊葉灌木林和針葉林,以及厚厚的苔原。
溪水在有些地方匯集成潭,但是因為溫度實在太低,導致水中生物含量很低,加上整個溪穀當中缺少泥土,基本都是砂石,水透明清澈得好像看不見一樣。
隻有陽光穿透水層在潭底灑下的光影在如萬條金蛇般狂舞,方才讓人能直觀地感覺到這是一個水潭,而並非一處砂礫窩子。
上山的路也非常的原始蒼涼,兩側的鬆林是天然林,和飛播的人工林不一樣,樹木上都裹滿了鬆蘿和苔蘚,和那種雪線下的原始森林一模一樣。
周至長期在亞熱帶地區生活,這樣的景象也是非常少見,印象中似乎就是帶著日韓倆老外去峨眉山,在金頂下一段路,與這裏的景色有些類似。
但是那一段路上也看不到道路的左邊那般壯麗瑰偉的景象——一座拔地而起的大雪山。
日照金山的場景在電視電腦明信片上看得多了,但是那些金色陽光照耀之下的雪山,從視覺效果上和現在所見到的完全不是一迴事兒。
現在一行人正在上山,山路的台階相當陡峭,眾人的左邊是一片原始森林,右邊是一片苔甸,而大雪山就在苔甸的後邊,雖然隔得非常非常的遠,但因為苔甸坡後再沒有別的遮擋,讓大雪山看上去竟似乎觸手可及一般。
周至,麥小苗,池薛荔都做出了幾乎相同的動作,就是將手抬起來伸出去,想要觸碰一下發著金光的雪山,然後才發現自己這動作有點傻。
接下來大家就相視一笑,不約而同地拿起相機和攝影機,開始將這難得一見的壯麗奇景拍攝下來。
再往上走了不遠,視野又發生了一些變化,雪山蜿蜒而下,遠遠從遠處連接了過來,就像一道彎彎的帶下坡的屏障一般,遠處一半的天際線下的高高山峰都帶著雪,靠近眾人這一半的天際線下的偏矮山峰卻沒有。
不管是有還是沒有,整體構成了這道屏障就是小相嶺。
雪山之間還有一些溪流和海子坐落期間,比如離這邊的靈山河,正溝源頭海拔約3500米,那裏似乎被神仙用畫筆繪製了一個黑色的葫蘆。
那是墨玉海,墨玉海邊的北山峰終年積雪,絕壁之上有稀疏的雲杉和叢生的杜鵑,東麵山坡緩緩延伸,嶲山山脊銀色板塊冰川延伸進林中;西邊葫蘆底部的出水處,草坪之上有矮小成簇灌木,那是彝族人稱為“索瑪”的高山杜鵑,有嶙峋的山石點綴其間。
那處海水遠觀為漆黑色,近觀其實全是雪山融水,清澈見底,潔淨無塵。
位於靈山主峰東麓,靈山河南支澗水溝的源頭,那裏也有一個海子,因為海區為紅色火成岩構成,走在上山的道路上看過去,海水成一片紅色,所以被稱為紅海。
那裏海拔比墨玉海還要高,海拔約在4000米,形似腰子,由上下兩個海子相連而成,海周基本都是雪峰聳立,狀如城碟,現在正有淡雲飄過,反射的陽光讓那一帶上下金黃,天水一色。
雖然大家都豔羨不已,但是真想要過去卻是完全不可能的,先是沒有路,然後是距離實在是太遠了,雖然視線中一覽無餘,其實距離起碼在好幾十公裏以外。
因此就隻有“好山好水看不足”了。
一路往上走,就能夠發現許多獨特的文化景觀,比如一道棱形大石出現在路邊,左刻手捧胸前,拿著什麽東西的人像,右刻這藏文的經典,標題卻是漢字的四字篆書。要多奇怪有多奇怪。
“這是什麽”所有人都看向周至,理所當然地以為他能夠解決這個疑問。
“這個我真不知道。”周至搖頭:“不過我可以拍下來寄給我們學校的旦增大師,他一定能夠迴答這個問題。”
“這道碑額上刻的是篆書的‘六字真言’,內容卻是藏文的,這邊上刻的人像在敦煌壁畫裏有許多類似的形象,叫‘供奉人’,他們這個姿勢,叫做‘持寶祈福’。”
“人物造型也是少數民族的頭冠和服飾,這個完全在我知識範圍以外了。”周至搖頭:“我連斷出年代來的本事兒都沒有。”
“嘿嘿!”吳仁中就幸災樂禍:“終於有你娃不曉得的東西了!”
“我不曉得的東西多了去了!”周至笑道:“不信你問小苗,她現在搞的那些模型我是一點都不明白了。”
“你要是想學的話……”麥小苗手裏還端著相機,聞言扭頭。
“別別別……”周至嚇得連連擺手:“我還是繼續修我的文科吧!小苗你就饒了我!”
“其實吧我覺得肘子你還是可以的,起碼你還能和小苗討論一些程序。”吳仁中說著朝石碑一指:“我看你們屏幕上的那些玩意兒啊,就跟看這塊石頭差不多!”
這樣類似的石碑走不遠又發現了一塊,造型同樣很奇特,石碑上部是卷雲紋,下部則雕著一頭雄獅,中刻三行藏文,書寫得倒是古樸工整,不過這個周至同樣是不認識。
不過石碑上雕了獅子,說明這些藏文可能還不是真正的藏文,準確講可能是梵文,
《大智度論》記載,獅子在四足獸中,獨步無畏,能降伏一切;而佛陀也如是,在九十六種外道中,一切降伏無畏,所以稱為“釋獅子”。
這套理論傳到雪區之後,人們結合當地苯教的傳說,演化成了一種青鬃白毛的神獸,叫做雪獅。
藏地的大瑜伽士們常常自喻為雪獅,比如在米拉日巴道歌中米拉日巴就把自己比喻為雪獅。
這道石碑上的獅子無疑是這種獅子,因此這其實也是這片地區曾經被藏傳佛教影響過的證明。
上一世周至來靈山寺,這裏已經修好了一條非鋪裝路麵的公路,汽車能夠直到靈山峰腳,到峰頂的寺廟不過千級石階。
而現在這條粗糙的石子路都還沒有,因此車隻能開到小相嶺腳下的青龍河溝邊,然後開始徒步。
所謂的青龍河並不是河,而是一條水力充沛的山溪,和九寨溝的大溪流類似,但是水質甚至比那個還要好。
周至知道過不了一兩年這裏就會修建起一個礦泉水廠,規模不大,就給涼山州自己使用,效益也還行。
現在這個廠還不存在,一大股天然的礦泉水就這般奢侈地噴湧而下,轟鳴聲激蕩山穀。
這裏的海拔已經相當高了,景色又與聯和鄉那樣的地方不一樣,沿著山溪一路向上,沿途都是闊葉灌木林和針葉林,以及厚厚的苔原。
溪水在有些地方匯集成潭,但是因為溫度實在太低,導致水中生物含量很低,加上整個溪穀當中缺少泥土,基本都是砂石,水透明清澈得好像看不見一樣。
隻有陽光穿透水層在潭底灑下的光影在如萬條金蛇般狂舞,方才讓人能直觀地感覺到這是一個水潭,而並非一處砂礫窩子。
上山的路也非常的原始蒼涼,兩側的鬆林是天然林,和飛播的人工林不一樣,樹木上都裹滿了鬆蘿和苔蘚,和那種雪線下的原始森林一模一樣。
周至長期在亞熱帶地區生活,這樣的景象也是非常少見,印象中似乎就是帶著日韓倆老外去峨眉山,在金頂下一段路,與這裏的景色有些類似。
但是那一段路上也看不到道路的左邊那般壯麗瑰偉的景象——一座拔地而起的大雪山。
日照金山的場景在電視電腦明信片上看得多了,但是那些金色陽光照耀之下的雪山,從視覺效果上和現在所見到的完全不是一迴事兒。
現在一行人正在上山,山路的台階相當陡峭,眾人的左邊是一片原始森林,右邊是一片苔甸,而大雪山就在苔甸的後邊,雖然隔得非常非常的遠,但因為苔甸坡後再沒有別的遮擋,讓大雪山看上去竟似乎觸手可及一般。
周至,麥小苗,池薛荔都做出了幾乎相同的動作,就是將手抬起來伸出去,想要觸碰一下發著金光的雪山,然後才發現自己這動作有點傻。
接下來大家就相視一笑,不約而同地拿起相機和攝影機,開始將這難得一見的壯麗奇景拍攝下來。
再往上走了不遠,視野又發生了一些變化,雪山蜿蜒而下,遠遠從遠處連接了過來,就像一道彎彎的帶下坡的屏障一般,遠處一半的天際線下的高高山峰都帶著雪,靠近眾人這一半的天際線下的偏矮山峰卻沒有。
不管是有還是沒有,整體構成了這道屏障就是小相嶺。
雪山之間還有一些溪流和海子坐落期間,比如離這邊的靈山河,正溝源頭海拔約3500米,那裏似乎被神仙用畫筆繪製了一個黑色的葫蘆。
那是墨玉海,墨玉海邊的北山峰終年積雪,絕壁之上有稀疏的雲杉和叢生的杜鵑,東麵山坡緩緩延伸,嶲山山脊銀色板塊冰川延伸進林中;西邊葫蘆底部的出水處,草坪之上有矮小成簇灌木,那是彝族人稱為“索瑪”的高山杜鵑,有嶙峋的山石點綴其間。
那處海水遠觀為漆黑色,近觀其實全是雪山融水,清澈見底,潔淨無塵。
位於靈山主峰東麓,靈山河南支澗水溝的源頭,那裏也有一個海子,因為海區為紅色火成岩構成,走在上山的道路上看過去,海水成一片紅色,所以被稱為紅海。
那裏海拔比墨玉海還要高,海拔約在4000米,形似腰子,由上下兩個海子相連而成,海周基本都是雪峰聳立,狀如城碟,現在正有淡雲飄過,反射的陽光讓那一帶上下金黃,天水一色。
雖然大家都豔羨不已,但是真想要過去卻是完全不可能的,先是沒有路,然後是距離實在是太遠了,雖然視線中一覽無餘,其實距離起碼在好幾十公裏以外。
因此就隻有“好山好水看不足”了。
一路往上走,就能夠發現許多獨特的文化景觀,比如一道棱形大石出現在路邊,左刻手捧胸前,拿著什麽東西的人像,右刻這藏文的經典,標題卻是漢字的四字篆書。要多奇怪有多奇怪。
“這是什麽”所有人都看向周至,理所當然地以為他能夠解決這個疑問。
“這個我真不知道。”周至搖頭:“不過我可以拍下來寄給我們學校的旦增大師,他一定能夠迴答這個問題。”
“這道碑額上刻的是篆書的‘六字真言’,內容卻是藏文的,這邊上刻的人像在敦煌壁畫裏有許多類似的形象,叫‘供奉人’,他們這個姿勢,叫做‘持寶祈福’。”
“人物造型也是少數民族的頭冠和服飾,這個完全在我知識範圍以外了。”周至搖頭:“我連斷出年代來的本事兒都沒有。”
“嘿嘿!”吳仁中就幸災樂禍:“終於有你娃不曉得的東西了!”
“我不曉得的東西多了去了!”周至笑道:“不信你問小苗,她現在搞的那些模型我是一點都不明白了。”
“你要是想學的話……”麥小苗手裏還端著相機,聞言扭頭。
“別別別……”周至嚇得連連擺手:“我還是繼續修我的文科吧!小苗你就饒了我!”
“其實吧我覺得肘子你還是可以的,起碼你還能和小苗討論一些程序。”吳仁中說著朝石碑一指:“我看你們屏幕上的那些玩意兒啊,就跟看這塊石頭差不多!”
這樣類似的石碑走不遠又發現了一塊,造型同樣很奇特,石碑上部是卷雲紋,下部則雕著一頭雄獅,中刻三行藏文,書寫得倒是古樸工整,不過這個周至同樣是不認識。
不過石碑上雕了獅子,說明這些藏文可能還不是真正的藏文,準確講可能是梵文,
《大智度論》記載,獅子在四足獸中,獨步無畏,能降伏一切;而佛陀也如是,在九十六種外道中,一切降伏無畏,所以稱為“釋獅子”。
這套理論傳到雪區之後,人們結合當地苯教的傳說,演化成了一種青鬃白毛的神獸,叫做雪獅。
藏地的大瑜伽士們常常自喻為雪獅,比如在米拉日巴道歌中米拉日巴就把自己比喻為雪獅。
這道石碑上的獅子無疑是這種獅子,因此這其實也是這片地區曾經被藏傳佛教影響過的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