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類是論據充分紮實的學者型文章,駁斥之前社會上的一些混亂文化思潮。


    寫這類文章的一般是學術水平比較高,早就想要發出良心話的學者,有些就是學校的教授或者研究員,以前的投稿常常被雜誌社以不合要求拒絕掉,而網絡平台給了他們發聲的機會。


    一類則開始反擊一些雜誌上對西方的過度美化,現在大家可以訪問到一些外媒網站和學校的信息資料庫,隻要外語精通,就能夠看得出來,國內許多雜誌對西方明顯帶有“美顏濾鏡”,他們會找出西方的一些諸如社會案件,種族歧視之類的報道信息和統計數據來加以駁斥。


    很多大學生喜歡幹這個,雖然采掘事實對抗謠言本身是一種天真的鬥爭方式,但是勝在簡單直接,不用思考太深,還順帶著學習外語,因此也不妨礙他們幹得興高采烈。


    還有一類則直接開始打臉“公知”,扒下他們的偽裝,將他們的嘴臉暴露在網上。


    這一類人有點網絡八卦記者的天賦,至於說其目的真的是為了“弘揚正氣”,還是初步搞懂了“眼球經濟”的互聯網本質,倒也很難講。


    不過起碼也將幾大高校論壇的知名度提升了一大截,甚至有不少傳統媒體都予以摘引和轉載。


    這部紀錄片是池薛荔的轉型大作,從和周至相識時的省台新聞節目主持人,一步步發展為當紅節目製作人,頻道總監,現在終於實現了自己的讀書時候的理想——紀錄片導演。


    這個職業其實是有一定的風險的,尤其是社會類和文化類的,既容易帶來大名,也容易遭遇批判。


    這部紀錄片的思路,大綱,甚至許多文案都是周至寫的,但是考慮到這部片子可能會造成的影響,就連周至都不免有所顧慮。


    現在可不是後世國家已經全麵強盛的時代,民族自信也還沒有起來,紀錄片雖然注重文史的史實呈現,但是其底色和基調是非常明顯。


    將這份資料交給池薛荔的時候,周至也將這份顧慮告訴了她。


    池薛荔隻是微微一笑:“反正托你指點那幾個節目的福,現在已經財富自由了,大不了就提前退休享受唄。”


    好在現在看來,池薛荔不但不用退休,反而會更忙了。


    既然有這樣已經被鍛煉成大高手的資源在,周至也決定將兩部關於彝族文化的紀錄片《史詩勒俄特依》和《畢摩儺儀》,交給她來做。


    對於製作過《血脈江河》的池薛荔來說,這兩部紀錄片的結構就簡單了許多。


    《史詩勒俄特依》是將來會作為信息資料存入省博和國博的,製作很簡單,就是將視頻製作成分卷的dvd,一條字幕軌道上配上漢語和彝語的雙語字幕,一條配上英文字幕就算完成了。


    而另外一部《畢摩儺儀》就要複雜許多,會有許多相關介紹的文案,同樣是要作為信息資料,存放到省博和國博的。


    池薛荔收到周至的建議後同意了製作這兩部紀錄片,但是對於周至舍不得丟掉一點信息的舉動不免鄙夷,因為周至這樣的做法是資料搜集的路子,不喜歡雕飾加工,離《血脈江河》的意境和質感差得太遠了。


    因此她對周至提出了一個要求,那就是可以按照周至的要求製作《勒俄特依》和《畢摩儺儀》資料片,不過她除了製作出兩部不大可能有觀眾的研究者資料片,還會另外製作出兩部真正的紀錄片來。


    池薛荔這是有潔癖,認為《血脈江河》是沾了周至的光,她的原創度不太夠,想要製作出一部帶著自己“純血基因”的紀錄片來。


    周至覺得有點好笑,但是也尊重池薛荔的這種堅持,同意了。


    “肘子哥,今天釣魚不?”就在周至重新批注曾師祖辜少鹹的《廣韻疏證》的時候,門口探出來一個小腦袋,卻是一個叫爾呷的小孩:“我把水蠶子都給抓好了。”


    《廣韻疏證》的出版稿經過一年多的整理,周至批注校稿了一次,辜幼文又校稿了一次,現在已經出來了。


    周至手裏的這個是打印出來的,上麵有許多辜幼文在他注解基礎上做的修改和添補,周至讀打印稿,算是提前過癮了。


    好書不厭千迴讀,對於《說文解字》都要批注五遍的辜氏一門來講,一本書反複閱讀批注都不叫事兒,溫故知新而已。


    被小孩打斷了自己的學習進度,再一看電子鍾上的日曆,周至就有些惱怒:“今天又不是周末,爾呷你敢不上課?趕緊迴去自習!”


    爾呷就覺得好委屈:“今天咱喝戲呀!上什麽課?”


    “啥玩意兒?”周至沒聽明白。


    “咱喝戲,戲歐戲,遲尼汗麥萬,納海去以麥多啦……”爾呷效仿起了大畢摩的樣子,舉起手來跳著特殊舞步轉圈:“這就是咱喝戲呀。”


    周至手扶著腦門:“爾呷啊,學會普通話,走遍天下都不怕……”


    “璐璐姐姐說是學會數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啊……”


    璐璐姐姐叫李璐,性格活潑開朗,是過來當援教老師的一個基地大學生,娃子們非常喜歡她。


    “璐璐姐姐說得對,可是爾呷啊,你先不學會普通話,又怎麽能學會數理化呢?”


    “你跟我出來,出來就知道了。”爾呷覺得跟周至解釋不如讓他自己看,因此拉著周至想要他從椅子上站起來。


    來到屋外,周至才發現過來打米,打玉米碴,用土豆換米的鄉親居然在糧站排起了長龍。


    “嬸子這是咋迴事兒啊?”周至牽著爾呷的手來到了吉列阿比的麵前問道。


    吉列阿比正在和幾個雞場豬場的“雇員”一起忙著打米換米,見周至過來說道:“今天是咱喝戲,就是我們彝人的新米節,新米下來了,大家要一起慶祝,不過山上的鄉親種玉米和洋芋的多,所以到了這個節就要換米,做餌塊,打糍粑!”


    “我就知道火把節和彝族年。”周至挺好奇:“原來還有新米節啊?”


    “跳公節,補年節,花臉節,柵路節,密士節,密枝節,好些呢。”


    周至笑著拍了拍爾呷的屁股:“原來是過節呀,走,咱們給添個菜去!”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重生之乘風而起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二子從周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二子從周並收藏重生之乘風而起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