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剛剛肘子你說的祝融,又是怎麽迴事兒?”小夥伴們聽到現在,就張路還能提出問題來。


    “對,我也想聽聽肘子的高論。”高館長難得遇到一個聊得來的,到現在才反應過來跟自己專業性討論了好一陣的這娃還是個年輕人,不由得起了考較之心。


    周至笑道:“郭沫若指出:‘殷人於日之出入均有祭’;商代甲骨卜辭中有‘夏於東母,泵三,犬三’,‘己酉卜,鼓貞,竟於東母,九牛’,‘貞,夏於東母,三牛,又’等記錄;可見商代‘競於東母’的祭儀十分隆重;”


    “競,或作寮,《甲骨文字典》釋之為‘會潘柴而祭之意’,也就是堆柴為火進行祭祀的意思。”


    “所以說,祭祀太陽神的禮儀,是要焚燒柴火的。這就涉及到一個官職,火正。”


    “《左傳·昭公二十九年》記載‘木正曰句芒,火正曰祝融,金正曰蓐收,水正曰玄冥,土正曰後土。’”


    “殷商時代的‘師火’,西周之時有‘火師’,大約都是司火之官。這些司火之官,或要承擔三項職責。其一是觀象授時,其二是點火燒荒,其三是守燎祭天。”


    “對於觀象授時,大家應該都是知道的,這就跟所謂的星象占卜有關。上古之時,不管是出外打獵,還是開墾田原,最是講究時令節氣。而這個秘密,隻掌握在少數人手裏,上古之時,這種人大多出自巫師家族,其中尤以顓頊之後的重、黎兩兄弟很是出名。”


    “《尚書·呂刑》載:‘乃命重黎,絕地天通,罔有降格。’《國語·楚語下》:‘顓頊受之,乃命南正重司天以屬神,命火正黎司地以屬民……堯複育重黎之後,不忘舊者,使複典之,以至於夏商。’”


    “這裏可以看出,重,管的是天上的火,那就是要觀測天空之星辰;而黎,則管的是人間之火。因此火正,其實就是掌管一切跟火有關的事情。”


    “在《國語·鄭語》,記載了‘祝融’和重黎其實是一迴事兒:‘夫黎為高辛氏火正,以淳耀敦大,天明地德,光照四海,故命之曰‘祝融’,其功大矣’。”


    “意思是說,‘祝融’其實是‘火正’這一職位的‘敬稱’,意思是‘光照天地’,而這個敬稱,正是從黎開始的。”


    “《國語》同時還記載了祝融的後代八姓:‘祝融亦能昭顯天地之光明,以生柔嘉材者也,其後八姓於周未有侯伯’。”


    “《太公金匱》記載祝融為南海之神,來見周武王。春秋時期,《管子·五行》記載祝融為黃帝六相之一,對應於南方。無論如何祝融都是南方的非炎黃體係部落首領,是在王都任職的‘外邦諸侯’”


    “而他的任務,大抵都是火正之官,史書中有載,楚國先祖熊繹到岐山參與周人會盟之時,所負責的事情就是‘守燎’之事。而‘守燎’,就是一直看管祭祀用的火種,並且在部落首領們的會盟儀式,祭天儀式上負責舉火。”


    “此外還有‘觀火’的職務,就是觀測火星,也就是熒惑星的位置,確認秋天時令的到來,這都是非常重要的職務,也是巨大的榮耀。”


    “因此我們可以認為,祝融其實應該是區別與炎黃地區的南方先進文化部落,掌握著許多天文和自然知識,善長對火的處理,對星象的占卜觀測,這些部落的首領去了中原後,往往在會盟裏占據重要的地位,充當著儀式上的大巫,然後就被留下來當任王的醫官、天文官、火正、司卜等重要職務。”


    “所以後來的楚人,便將祝融視作自己的祖先,《左傳·僖公二十六年》記載:‘夔子不祀祝融與鬻熊,楚人讓之。’”


    “鬻熊是楚國的開國之君,三峽裏的夔人不祭祀祝融與鬻熊,讓楚人感覺受到了極大的冒犯,派出外交使節去責備他們。”


    “所以迴到這座石刻上。”周至看著麵前古老粗樸的石板:“如果這上麵刻的是神,那麽他最大的可能,是最早的東君;如果上麵刻的是半神,那麽他最大的可能,就是早期的祝融。”


    “精彩!”高館長興奮得甚至鼓起了掌來:“雖然說是猜測,但起碼是有理有據的猜測!哈哈哈相當精彩!”


    “無論如何,三峽庫區諸多舊石器新石器文化遺址,都說明了我們國家在早到公元前七千到六千年,便已經有了陶響器,鈴器,有了甲、骨、陶、石上出現契刻符號,有了六十多個可能與文字有關的圖形。有了稻作農業與漁業、畜牧業並重的生活方式。”


    說完一指石像:“甚至有了原始的神靈與宗教,這一點並不比如今所知的所有文明來得晚!”


    “古代兩河流域、小亞細亞、希臘、羅馬、印度和波斯等地原始宗教和古代宗教盛行。他們證明的方式,也是石刻的神像。”


    “而那些神像的加工方式,與這塊太陽人石刻,幾乎如出一轍。”


    “不過華夏文明厲害在公元前兩千多年,皇帝死後,顓頊改革了宗教,在火正重黎的幫助之下,搞出個‘地絕天通’,從此決定了華夏大地上政權大於神權的格局,一下子就領先了全世界上千年。”


    “什麽叫做地絕天通?聽著好牛逼啊!”李老三聽到這種詞兒就有點上頭。


    “《國語·楚語》裏,楚昭王問於觀射父曰:‘《周書》所謂重、黎寔使天地不通者,何也?若無然,民將能登天乎?’”


    “意思就是楚昭王問了觀射父一個問題,周書裏提到重黎讓天地不通了,到底啥意思?是不是說要是沒有他們,大家都可以上天?”


    “那觀射父是怎麽迴答的?”李老三現在感覺華夏文明這些神神叨叨的學問當真是博大精深,尤其是遇到周至這樣啥都能夠引經據典的,聽起來好玩得很。


    “觀射父迴答楚莊王說《周書》裏的說法不是他想的那個意思,而是指上古時期人神之間區別不大,人的精神純粹,正直,所以智、聖、聰、明,都能與神明匹配,因此神明往往降在他們身上,在男曰覡,在女曰巫。”


    “這些人僅次於神的位置,他們通曉天文,地理,曆史,政治,禮儀,修飾,道德,自然,生產,管理,因此可以成為社會的管理階層,‘各司其序,不相亂也,民以物享,禍災不至,求用不匱’。”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重生之乘風而起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二子從周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二子從周並收藏重生之乘風而起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