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周至這樣一講解,大家覺得還真是這麽個道理。


    葉欣笑得捧著肚子停不下來:“文玉這次救人還救出一個孩子來,還沒結婚呢就先當爸爸了,哈哈哈哈……”


    “舒意你看,有些人就是沒反應過來,”周至瞅著葉欣為其智商著急:“文玉成了幹爹,她不一樣就是幹娘?還笑話別人呢。”


    葉欣的笑容一下子定死在臉上。


    “哈哈哈哈……”這下輪到小夥伴們忍不住了。


    “肘——子——”葉欣氣得要捶他,可是給方文玉拉住了,隻好對著周至丟花生米。


    “好了好了,我說正事兒。”李老三安撫了吵吵鬧鬧的眾人,他是港島人,對這些神神叨叨的東西格外地迷信,然後就聯想到了前幾天的雲陽:“我就覺得我在雲陽的時候格外舒服,事事兒都順,是不是自己跟張飛挺有緣的……肘子,你覺得張飛可以成為我的保保嗎?”


    “啊……啥?”周至都聽傻了:“好像……你們不是拜關二爺的嗎?”


    “關二爺也要拜的,但是我在雲陽看著張三爺就覺得親切。”李老三越說越篤定:“你看我們都是排老三……你就說行還是不行!”


    “行還是應該行的吧啊?”周至琢磨了一下:“我知道苗族人裏就有這樣的風俗,他們有拜大樹,大石頭,甚至石橋,房屋柱子,神像雕塑為保保的。”


    “張飛廟裏的那個神像不是要重塑嗎?”李老三說道:“毀了怪可惜的,不如……搬到蜀都木綜廠去?”


    “你是有錢人,那就隨便你,”周至也用不著替李老三節約錢,給他建議:“評書裏頭不常有人給神像許願?動不動就重修廟宇再塑金身,你李家要樂意,把雲陽張飛廟搬遷工程全資包攬下來都成。”


    見到李老三陷入沉思,周至嚇得趕緊揮手:“喂!我開玩笑的!”


    “那工程三千萬差不多了吧?”李老三卻在認真地考慮這個問題:“都不用驚動老爺子了,我個人出資捐贈都沒問題。”


    上一世曆史上張飛廟的搬遷工程花了上億,但是那有一個前提,就是以七八年之後的物價來論的,現在立即開工,差不多還真就李老三說的這價錢。


    對於利用富豪們迷信的心理,讓他們掏錢維護國家不可移動文物這樣的事情,周至還是樂見其成的,因此也就懶得再勸,現在的國內市場堪稱投資的黑土地,插根拐杖都會生根發芽的那種,尤其是對於李老三這種玩資本的人來說更是如此,因此讓他出點血,啊不,讓他滿足一下願望,本身是兩全其美的事情。


    巫山是文保基金會工作的重點地區,因此考察船在這裏停留的比較久。


    除了這裏地處中遊,上下遊距離都合適,方便工作開展以外,還有就是這裏有不少的古鎮,需要基金會將之搬遷到蜀都去。


    巫山的大昌古鎮就是其中的典型。


    大昌古鎮位於小三峽之一的滴翠峽峽口往上十公裏,大寧河東岸。


    古鎮始建於晉,距今已有一千七百多年曆史,東西主街長約三百五十米,南北長約兩百米,是三峽地區保存相當完整的一座袖珍古城。


    古鎮地處渝、鄂交通要衝,文化遺存十分豐富,新石器時代、商周時代的文物都有發掘。


    在古代巴國時期,食鹽價值巨大,大昌正處於鹽道上,這裏自然興旺發達起來,一度成為“巴墟”,也就是巴國都邑所在。


    《山海經》中記述“巫臷國”“不績不經,不稼不穡”和“鸞鳥自歌,鳳鳥自舞”,講述的就是靠鹽業和運輸立國的故事。


    直到宋代這裏鹽業都非常發達,北宋著名的鹽監“大寧監”,就設置在這裏。


    明朝崇禎十三年,“張獻忠陷大昌,總兵官張令戰死”。從此,大昌發展勢頭急轉直下。


    清朝康熙九年,因連年戰爭、錢糧無幾,民眾寥寥,大昌縣並入巫山縣,大昌置縣曆史結束。


    隨著“湖廣填川”政策的開始,外地移民不斷移來,大昌人口才重新不斷增加。到了光緒民國,鹽業再度發達、人口稠密。


    大昌鎮的海拔為141米,三峽工程蓄水以後水位會到一百七十五米,大昌具有上千年曆史的繁華城鎮與萬畝良田,最終都將全部沉寂於大寧河水下。


    古鎮周圍上至水口、下至手扒岩大橋、北至洋溪村的地方,最終會形成一個接近十二平方公裏的寬闊湖麵,成為整個三峽庫區最大湖泊——大昌湖。


    周至一行現在就住在古鎮溫家大院兒裏。


    “我們這裏本身是不產鹽的。”帶著周至一行過來的鎮幹部說道:“產鹽鹵的地方其實是在巫溪寶源山,但是因為那處地方太小,無法辦大鹽場,於是古人又修築了大寧河棧道,將鹽鹵從山中運輸到這兒來熬製。”


    “就是到了六幾年七幾年的時候,這一帶的鹽廠都多得很,除了我們大昌鹽廠之外,還有上遊的寧廠鹽廠、巫溪鹽廠,旁邊的龍溪鹽廠、洋溪鹽廠。”


    “但是我們大昌還有個大好處,那就是大寧河水道,還有茶馬古道,地處要衝,還有好碼頭,可以停船,因此漸漸就演變成了一個大集散中心。”


    這裏有一條“丁字街”,由東街、西街兩條街連成一條街道,再和南街垂直。


    整體保持了坡屋麵、小青瓦、木門窗、雙層屋簷、重簷硬山,馬頭牆,封火牆的建築風格,與整個川西南的建築風格完全不一樣,全是徽派建築。


    “徽派建築也是大商人在外經商發家以後,送錢迴鄉修建起來的。”鎮幹部說道:“跟我們這兒是一迴事兒,所以我們這裏當年還流行著一句話,叫做‘鎮看三絕,屋看三雕,人看三身’。”


    “意思就是說我們這個鎮子上有三種稱得上很有特色的建築,就是牌坊,祠堂和大宅;這些建築都非常精美,上麵的石雕,磚雕,木雕堪稱三絕;而這些高門大宅的擁有者,往往還同時具備三種身份,或者說家族中同時出三種人——官、商、儒。”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重生之乘風而起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二子從周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二子從周並收藏重生之乘風而起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