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這枚印章就是不可解讀的那種,整體是陰文的鑄造符文,圖案大體分作五部分,底部是一個波浪形的∽字紋,中間是一艘竹筏形狀的符號,“竹筏”兩頭各有一個帶分支的桅杆或者說樹木一樣的東西。
竹筏兩側還各有一個獨立的圖案,一個像是古代牙璋的符號,三角尖刀形象;一個像是玉琮的側影,帶有一段換環線的筒狀物。
頂部還有一個獨立圖案,既像是飄揚的旗幟,又像是一隻飛鳥。
五個圖案還被外圍一道陰線圍在了一起,除了鬧不明白是什麽意思,看上去還是十分莊重威嚴,頗有王權氣象的。
“這枚印章的出現,說明此地雖然進入了楚國的穩定統治,但是依然有大量巴國的元素進入了統治上層。”周至問道:“也應該算是重大發現吧?”
“從這個角度來講也沒錯。”蔣天曦說出了自己的理由:“楚國分封到此的貴族,將巴國銅印用於隨葬,本身就說明他在統治該地的過程中,與當地土著民族存在著一定的融合,並且開明地允許保存當地的民族特色。”
“這是楚國貴族的老套路了。”周至補充著:“或者說他們本來就是土著的一部分,乃以鳳凰為圖騰的季連苗裔,崇拜的也是日月和火神。”
“直到文王時期首領鬻熊投靠過去,成為文王的火師後,楚國才算是和中原文明有了聯係和接觸。但是後來依然保留著信巫鬼,重淫祀的文化傳統,這個傳統甚至可以說一直保留到了現在,足見其影響深刻。”
“肘子說的有道理。”蔣天曦笑道:“這也是一個很好的論文思路,說明了楚國對巴國的征服可能隻體現在了軍事上,而在經濟上,更可能是通過對鹽的進口控製來體現,而在文化上,與同樣信奉巫鬼的巴國,可能更稱得上是一種‘融合’。”
“誒?”大家一邊聊著關於這枚印章的話題,周至手底下也沒有閑著,清洗著這枚寶貴的印章,張辛夷眼神是小夥伴裏最好的,突然說道:“周至,這個印章的側麵好像有花紋!”
“是嗎?”周至趕緊仔細查看,發現印章的一麵似乎真的有些印記。
這枚印章是水坑出土的,保存狀態優良,現在已經不用擔心印文掉落的問題了,可以用細竹簽剃。
露出在銅印側麵的符文,清理出來後就進入了周至相對熟悉的領域:“蔣老,這是楚篆!是文字!”
“能解讀出來嗎?”蔣天曦問道。
“這……居然是反文!不是邊款!之前這一麵也是當做印章在用的!”周至抬起頭問大家:“誰有鏡子?”
“我有!”梁紅從短褲屁股兜裏掏出一個金屬薄圓盒子,打開來裏麵是一麵小圓鏡子:“肘子給!”
周至將鏡子結果,然後對比著鏡子裏的印文將之抄錄了下來。
“司馬舍鉨。”周至將清洗幹淨的印章擦幹,和抄錄這文字的小紙片一起交給了蔣天曦:“應該是這四個字。”
“這是標準的戰國中期楚國文字了。”霍巍湊過去一看,當即表示:“這個可是重大發現了!”
中國的文字體係在先秦存在兩個大類,一類是秦國文字,一類則是六國文字。
秦國文字和六國文字,在結字寫法上又許多的區別,這也就成了為何後來李斯要在統一後的全國強行推行秦篆的重要原因,也有宣示得國大統的強烈信號在裏頭。
總體來說都是甲骨文-金文-篆書的中原古篆體係,但是楚國卻屬於例外,這裏存在著一個“雙軌製”。
作為相對文化獨立的南方,楚國在吸收中原文明古篆體係的同時,還保留了自己的蟲書-鳥書體係。
這種書體才是楚國地區最原始的書體形式,形狀先是像蟲,後來像鳳鳥,與當地的圖騰崇拜直接相關。
中原文化流入以後,楚人又將鳥書的寫法用在了篆書當中,讓篆字也變得和一隻隻飛鳥一樣,這就是古代楚越青銅器上常見的銘文格式——鳥篆。
這個體係流傳到了戰國中期又發生了變化,這時候楚國已經發明了兔毛筆,帛書簡書發生了重大的書法變化,字體開始變扁,同時一些隸書的筆法如蠶頭,雁尾,在楚國的文字上有了體現。
而這樣的影響也深入到了青銅器上,首先表現在的就是印章上。
印章嘛,能夠保證防偽的基礎上,越好認越好用,從實用性上出發就淘汰了寫出來絕大多數人都不認識的鳥篆,隻保留了它的筆順書寫方式,但是摒棄了其結字規則。
這樣的風格非常獨特,因此霍巍不用多看,就能斷定出這枚印章的地區和時代特點。
“司馬舍鉨……又會是誰呢?”幾個大佬都在皺著眉頭思索。
“鉨通璽,這是春秋戰國時期印章上的常用字。司馬是楚國軍事領袖的官職名稱,又稱為‘兵主’,那這個‘舍’,應該就是……”周至嘀咕到這裏,突然想起了一個人,不由得眼神一亮。
蔣天曦這個時候也想到了,兩人異口同聲地說了出來:“景舍!”
從解讀篆文開始,小夥伴們就逐漸進入了“聽天書”的狀態,現在更是一臉的懵,大家都是一個學校出來的,讀的書應該都差不多,怎麽這人從來都沒聽說過?
“景氏是楚國平王之後,從平王時期,就一直是楚國的軍事大貴族。”見小夥伴們這個狀態,周至才想起來需要科普:“楚國最高的武將職務稱為大司馬,景氏能夠成為軍事貴族,就和景舍有關。”
“景舍最早是上蔡令,楚宣王時期魏國攻打趙國,趙國向楚國求救,楚國當時的令尹,也就是丞相昭奚恤主張不救,讓雙方相持消耗,但是景舍對比了兩國實力後,提出應當派出援軍,讓趙國有恃無恐,這樣才會與魏國死戰,讓雙方都疲敝垂亡。”
“於是楚王命景舍救趙,這場戰爭的結果最終也如景舍所預料的那樣,魏國攻入了趙國的邯鄲,然而卻無力南顧,被楚國占領了魏國睢、歲一帶的大量地盤。”
“十一年後,景舍奉命出征高蔡。”
“而當時蔡國的勢力範圍,是‘南遊乎高陂,北陵乎巫山,飲茹溪之水,食湘波之魚’。”
竹筏兩側還各有一個獨立的圖案,一個像是古代牙璋的符號,三角尖刀形象;一個像是玉琮的側影,帶有一段換環線的筒狀物。
頂部還有一個獨立圖案,既像是飄揚的旗幟,又像是一隻飛鳥。
五個圖案還被外圍一道陰線圍在了一起,除了鬧不明白是什麽意思,看上去還是十分莊重威嚴,頗有王權氣象的。
“這枚印章的出現,說明此地雖然進入了楚國的穩定統治,但是依然有大量巴國的元素進入了統治上層。”周至問道:“也應該算是重大發現吧?”
“從這個角度來講也沒錯。”蔣天曦說出了自己的理由:“楚國分封到此的貴族,將巴國銅印用於隨葬,本身就說明他在統治該地的過程中,與當地土著民族存在著一定的融合,並且開明地允許保存當地的民族特色。”
“這是楚國貴族的老套路了。”周至補充著:“或者說他們本來就是土著的一部分,乃以鳳凰為圖騰的季連苗裔,崇拜的也是日月和火神。”
“直到文王時期首領鬻熊投靠過去,成為文王的火師後,楚國才算是和中原文明有了聯係和接觸。但是後來依然保留著信巫鬼,重淫祀的文化傳統,這個傳統甚至可以說一直保留到了現在,足見其影響深刻。”
“肘子說的有道理。”蔣天曦笑道:“這也是一個很好的論文思路,說明了楚國對巴國的征服可能隻體現在了軍事上,而在經濟上,更可能是通過對鹽的進口控製來體現,而在文化上,與同樣信奉巫鬼的巴國,可能更稱得上是一種‘融合’。”
“誒?”大家一邊聊著關於這枚印章的話題,周至手底下也沒有閑著,清洗著這枚寶貴的印章,張辛夷眼神是小夥伴裏最好的,突然說道:“周至,這個印章的側麵好像有花紋!”
“是嗎?”周至趕緊仔細查看,發現印章的一麵似乎真的有些印記。
這枚印章是水坑出土的,保存狀態優良,現在已經不用擔心印文掉落的問題了,可以用細竹簽剃。
露出在銅印側麵的符文,清理出來後就進入了周至相對熟悉的領域:“蔣老,這是楚篆!是文字!”
“能解讀出來嗎?”蔣天曦問道。
“這……居然是反文!不是邊款!之前這一麵也是當做印章在用的!”周至抬起頭問大家:“誰有鏡子?”
“我有!”梁紅從短褲屁股兜裏掏出一個金屬薄圓盒子,打開來裏麵是一麵小圓鏡子:“肘子給!”
周至將鏡子結果,然後對比著鏡子裏的印文將之抄錄了下來。
“司馬舍鉨。”周至將清洗幹淨的印章擦幹,和抄錄這文字的小紙片一起交給了蔣天曦:“應該是這四個字。”
“這是標準的戰國中期楚國文字了。”霍巍湊過去一看,當即表示:“這個可是重大發現了!”
中國的文字體係在先秦存在兩個大類,一類是秦國文字,一類則是六國文字。
秦國文字和六國文字,在結字寫法上又許多的區別,這也就成了為何後來李斯要在統一後的全國強行推行秦篆的重要原因,也有宣示得國大統的強烈信號在裏頭。
總體來說都是甲骨文-金文-篆書的中原古篆體係,但是楚國卻屬於例外,這裏存在著一個“雙軌製”。
作為相對文化獨立的南方,楚國在吸收中原文明古篆體係的同時,還保留了自己的蟲書-鳥書體係。
這種書體才是楚國地區最原始的書體形式,形狀先是像蟲,後來像鳳鳥,與當地的圖騰崇拜直接相關。
中原文化流入以後,楚人又將鳥書的寫法用在了篆書當中,讓篆字也變得和一隻隻飛鳥一樣,這就是古代楚越青銅器上常見的銘文格式——鳥篆。
這個體係流傳到了戰國中期又發生了變化,這時候楚國已經發明了兔毛筆,帛書簡書發生了重大的書法變化,字體開始變扁,同時一些隸書的筆法如蠶頭,雁尾,在楚國的文字上有了體現。
而這樣的影響也深入到了青銅器上,首先表現在的就是印章上。
印章嘛,能夠保證防偽的基礎上,越好認越好用,從實用性上出發就淘汰了寫出來絕大多數人都不認識的鳥篆,隻保留了它的筆順書寫方式,但是摒棄了其結字規則。
這樣的風格非常獨特,因此霍巍不用多看,就能斷定出這枚印章的地區和時代特點。
“司馬舍鉨……又會是誰呢?”幾個大佬都在皺著眉頭思索。
“鉨通璽,這是春秋戰國時期印章上的常用字。司馬是楚國軍事領袖的官職名稱,又稱為‘兵主’,那這個‘舍’,應該就是……”周至嘀咕到這裏,突然想起了一個人,不由得眼神一亮。
蔣天曦這個時候也想到了,兩人異口同聲地說了出來:“景舍!”
從解讀篆文開始,小夥伴們就逐漸進入了“聽天書”的狀態,現在更是一臉的懵,大家都是一個學校出來的,讀的書應該都差不多,怎麽這人從來都沒聽說過?
“景氏是楚國平王之後,從平王時期,就一直是楚國的軍事大貴族。”見小夥伴們這個狀態,周至才想起來需要科普:“楚國最高的武將職務稱為大司馬,景氏能夠成為軍事貴族,就和景舍有關。”
“景舍最早是上蔡令,楚宣王時期魏國攻打趙國,趙國向楚國求救,楚國當時的令尹,也就是丞相昭奚恤主張不救,讓雙方相持消耗,但是景舍對比了兩國實力後,提出應當派出援軍,讓趙國有恃無恐,這樣才會與魏國死戰,讓雙方都疲敝垂亡。”
“於是楚王命景舍救趙,這場戰爭的結果最終也如景舍所預料的那樣,魏國攻入了趙國的邯鄲,然而卻無力南顧,被楚國占領了魏國睢、歲一帶的大量地盤。”
“十一年後,景舍奉命出征高蔡。”
“而當時蔡國的勢力範圍,是‘南遊乎高陂,北陵乎巫山,飲茹溪之水,食湘波之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