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肘子你知道這個人不?”林婉秋問道:“好像你這一兩年都在跟著二老研究清代書畫?”


    林婉秋水平也不低,隻從拓本上題刻的書法風格,斷定出是明清的流行書體,然後再根據題款中的幹支紀年,默算出是清代順康時期的人物。


    “這的確是清初畫壇一個著名人物,謝彬。”周至點頭道:“謝彬少時為福建莆田曾鯨弟子,心靈手巧,能出新意,麵目傳神,略施數筆即喜怒畢肖,與沈韶、徐易、張遠等共稱‘波臣派’。”


    “他的畫作學元四家,窺探吳鎮用筆之奧秘,創新意於法度之中。所作筆墨蒼莽圓渾,酣暢淋漓,氣勢宏大,水墨絪縕,《圖繪寶鑒續纂》盛讚他‘彬善寫小像,一經彼筆,世無俗麵……海內稱首望焉’!”


    “‘仙臞’是他步入老年以後給自己取的號,沈陽故宮博物院藏有他在順治十八年所作的《風雨歸舟圖》,款署便是‘古虞七十又九,仙臞彬’,因此肯定是他錯不了的。”


    “不過這個‘古虞七十又九’的題款卻是他後題的,因為他在康熙十九年,與另一位著名畫家項聖謨為樂圃作的《青崖潑墨圖》冊,提到過自己時年七十九歲。”


    “因此《風雨歸舟圖》,是他在順治十八年畫好的,然後畫上那個‘仙臞彬’,卻是他在七十九歲的康熙十九年,又重新題的款。”


    “哇好厲害!!”林婉秋李老三一起鼓掌:“連這些細節都記得,太厲害了!”


    “就是就是!”李老師也鼓掌:“還說去首都請教專家,原來專家就在麵前!”


    周至卻哭笑不得:“這是去年跟二老在首都鑒定書畫時,啟老給我下的套。”


    “他翻出圖冊裏頭的《風雨歸舟圖》,讓我斷真假,我因為這幅畫筆力雄健,題款卻是他晚年題款,兩者不相符,因而將之斷為了贗品。”


    “結果卻是後補款!這事兒在清宮內檔房裏有記錄,卻是謝彬晚年在翰林院,應負責給康熙整理書畫的大學士高士奇指示補上的。這事兒我當然一輩子都忘不了!”


    “哈哈哈……”林婉秋覺得好解氣喲,鼓掌道:“原來你也有吃癟的時候!”


    “在二老麵前,我吃癟的時候多了。”周至也笑道,要不是二老以這樣的方式促進自己,自己也不可能在鑒賞水平已經很不錯的情況下,還能提高得這麽快。


    心裏是又感激又佩服:“啟老是要教育我,雖然書畫有那麽一個說法,所謂‘百真一假視作假’,然而這個‘一假’,本身也得是正確的判斷才行,否則就容易造成誤判。”


    “就《風雨歸舟圖》來說我就過於武斷了,雖然斷定畫作和題款年歲不符,但是卻沒有去追究底層的原因就直接斷定為贗品,這就不對了。”


    “中國很多古代著名的書畫,都是沒有落款的,後人因為其畫風,往往偽托為前人所作,故意落上畫家的名字,卻偏偏又給蒙對了的。”


    “這樣的情形,在國畫還沒有形成明確題款格式的宋前名畫上,尤其多。”


    “是喲!”林婉秋不禁駭笑:“這事兒在宋畫上當真常見,隻是給你這麽說出來以前,我也沒有想到!”


    就好像二流學霸相比一流學霸,每次考試總要差那麽一點點分數,而那一點點分數,事後看來都是因為各種各樣的原因,不該丟卻丟掉了的。


    但是考試的時候就偏偏會發生,而且是每一次考試都會發生。


    其實這一點點的想不到,本身就是水平的真實體現,甚至可以這樣說,這樣的水平差距,看起來不大,卻是極度難以逾越的。


    收下了白鶴梁題記的拓片,一頓好飯肯定是少不了的。


    因為家世背景的關係,李林二人對生活品質的要求也不低,其中自然就包括了飲食。


    但是李老三準備請粵港廚子隨船的主意卻被周至拒絕了,一方水土養一方人,蜀中都沒有粵地的那些特產,即便是你把粵地的調味品一股腦兒地搬到船上來,用蜀中的食材你也料理不出像樣的粵菜。


    就好比乳鴿,乳豬,在現在蜀中,誰要是見到這個,第一反應就會是瘟死的。


    包括白切雞也是,五個月都不到,正經蜀中人誰吃這些味道都還沒有長出來的玩意兒?!


    所以周至還是找張元福推薦了一個徒弟過來。


    其實真正的高檔川菜和廣府菜真的有相通之處,而且真正使用高檔的食材,耗時耗功夫製作的宮府菜,與粵港菜的精細,繁瑣,講求呈現食材滋味的做法,如出一轍。


    比如渝州當年很多老飯館,就非常擅長怦然一品海參,作為渝州三大席——海參席,鮑魚席,雜燴席裏海參席的頭菜,其在海參肚子裏填入各種餡料烹飪、最後淋上薄芡調汁的做法,就和粵菜裏的鮑汁海參非常類似。


    而雜燴席的頭菜清蒸海雜燴,其做法與成菜,都和佛跳牆差不多一個樣子。


    還有一個著名的芙蓉雞片,魯菜、淮揚菜、川菜都聲稱知識產權屬於自己,不過各自有各自的理由,而川菜的理由就是同治時期的川菜菜譜裏,已經出現過兩道與芙蓉雞片非常相似的菜——雞豆花和雪花雞酪。


    不管屬於誰,起碼也是相似度太高才會引起爭議。


    或者應該這樣說,廚道到了一定的高度之後,幾方菜係,其實都是殊途同歸的。


    張元福的這個得意弟子叫黃林,來之前就打著保票說就算不吃辣的客人,一樣可以讓他們滿意,果然,一道幹燒大鱖魚,不用幹椒和泡椒,一樣調製得滋味雋永,香型複雜調諧,讓周至這樣的川菜老饕都禁不住叫絕。


    寫過的菜式太多了,一般情況下,周至隻要品嚐過一道川菜後,就能夠在理論上複述出它的做法,不過這道幹燒大鱖魚調味的確把他難著了。


    最後將黃林從後廚叫過來,才知道這娃在這道菜上動了些腦筋,雖然因為客人的原因不用泡辣椒了,但是卻一樣用了泡薑來保持住泡椒裏的乳酸特有的酸香,同時還引入了東北的黃豆醬,用了醪糟,將酵香味保住了不說,還使之變得更加複合。


    這麽一說周至算是明白了,其實這就是摻雜了一點東北鐵鍋燉魚技術。這個黃林也是個愛動腦筋的。


    一頓精美的宴席吃過,考察船繼續前進,在下午三點就抵達了珍溪。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重生之乘風而起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二子從周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二子從周並收藏重生之乘風而起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