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至是吧?”廖廳長說道:“聽小劉說多虧你發現了那件鳳頭壺的問題,避免了我省文物總店的一場聲譽風險,謝謝你。”


    “這本來就是我應該做的。”周至趕緊謙虛:“何況現在科學的鑒定結果還沒出來,不敢說就一定如我猜測的那樣。”


    “所以說是避免風險,而不是挽救聲譽嘛!”廖廳長倒是聽光棍:“不過我也做不了太多主,一廠那邊給這套瓷器的定價,是二百五十元。”


    “平均下來就是五十元一件啊……”


    老工程師以為周至是嫌貴,畢竟二百五十元已經是一個中層領導一個月的工資了:“聽子春說你家中長輩喜歡工藝品,如果要的量多的話,價錢還可以商量的。”


    “我和柳工當年在當年做項目的時候,會戰成功,單位獎勵過我們兩件567瓷器,要是肘子你不嫌棄的話,就當做見麵禮送你了。”


    現在的人還是很有原則的,集體的東西一分不說能少,自己的東西倒是送得大方。


    而且從廖廳這急迫的態度來看,景德瓷廠似乎遇到一些問題了。


    “五十一件也不算貴。”周至說道:“廖伯伯,什麽是567瓷啊?”


    “哦,567瓷的意思,就是我國五十年代,六十年代,七十年代的國營大廠製作的瓷器。”廖廳長解釋道:“新中國成立之初,百廢待興,多年戰亂使國力極為衰弱,以致於新成立的共和國在招待外賓的國宴上,竟沒有專用的餐具。”


    “針對這種情況,時任政務院副總理兼文化教育委員會主任的郭主任提出:‘中國是瓷器之國,新中國成立後,就應鮮明地表現新中國的歲月,應該把曆史上好的經驗總結出來,創製新中國的國家用瓷與國家禮品瓷。’”


    “這一建議得到總理的采納與支持。於是‘建國瓷’的設計製作,就在這樣的特殊背景下開始了。”


    “一九五二年,輕工部牽頭召開陶瓷座談會,各方麵的專家商討研製‘建國瓷’的具體方案和要求。時任中央美術學院院長的徐院長專程給高莊、莫宗江和王遜寫信,對‘建國瓷’的設計製作給予了高度的重視。”


    “隨後,由中央美術學院擬定了一份名單給中央政府輕工業部,成立了‘建國瓷設計委員會’。”


    “名單包括有鄭振鐸、江豐、張仃、沉從文、梁思成、林徽因、祝大年、高莊、等一批優秀的藝術家和工藝美術家在內。委員會對‘建國瓷’的設計定位提出了主導性意見,既要體現我國傳統陶資藝術風格,又要符合今天的實用,表達出新中國新麵貌的要求,打破了曆朝曆代官方用瓷‘任其百爾,執事媚滋一人’的舊條框。”


    “但是國家還有很多製瓷大師,所有能工巧匠幾乎都在各大瓷廠上班,因為這個工程,帶出了一大批能工巧匠,除了創造了空前絕後的藝術珍品和輝煌成就外,還為新中國的瓷器燒造技術打下了堅不可摧的基礎。”


    “當時的工作人員如王步、祝大年、王錫良、張鬆茂、戴榮華、劉雨岑、李進、周國楨等,到現在都成了大師級的人物。”


    “但是我們提出的要求,就是‘采用傳統古法技藝,複燒斷代瓷器,發揮主觀能動性,力爭跨越古人’!”


    “這可不是簡單說說的,我們真的做到了。”老工程師說話的時候心中充滿了自豪:“比如粉彩瓷,以前隻有釉上彩,我們在研究7501瓷器的過程中就完成了突破,將釉上彩變成釉中彩,解決了困擾曆代的釉上彩剝落問題。”


    “就白度來說,曆代瓷器最好的,白度隻能達到百分之八十。”廖廳長說道:“而在我們但是的努力下,瓷胎白度能夠達到百分之九十多。”


    “而且那批瓷器可謂真正的瓷器活化石。是集但是國內最著名的陶瓷匠人,工藝美術家、文化名家、國畫大師集體創作,從品質上說已經勝過古代官窯、且古法燒製,質量那是沒得說得。”


    “是的。”王老爺子說道:“我記得之前的瓷器,受匠人畫功的影響,很少有雪景瓷器,有了國畫大師的加入,這事兒就好辦了。”


    “這就是清三代官窯引入督陶官的原因。”周至笑道:“有了文化人士的參與,瓷器產業的美學品質立刻就提高了。”


    “這批由國家作為攻關任務下達,最終由景德十大瓷器廠承燒的瓷器,我們內部稱作五字頭。”廖廳長說道:“後來自然就有了六字頭和七字頭。”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七字頭是最後一批獻禮瓷,但是的品質已經比五字頭,六字頭大為降低。而後隨著成本增加,老一輩匠人的消逝,材料絕產,那批精美的瓷器已經成了絕版。”老工程師說道:“不過苗子已經在十大瓷器廠種下了,到現在全國說起瓷器,首先還是我們景德。”


    周至想想也是這樣的一個道理,建國瓷是國家用瓷,集結了數位國家級大師和多位文人大家傾盡之力打造,堪稱時代瑰寶。


    它對中國瓷器業的作用當然是無法比擬的,甚至可以說是有史以來燒製規格最高、聯合個領域頂尖大師最多,打造最傾力、成就最高,突破最多的國之重器。


    這些突破和成就,哪怕再降兩三個檔次,都是如今各個家庭精美細瓷器的典範。


    “廖伯伯,六字頭七字頭就算了,時代印記太重,五字頭的,各大瓷器廠,或者說景德當地還有多少存貨,我都可以按這個價格收。”


    “7501瓷也是如此,要是能夠有居仁堂那種全套的梅花瓷和桃花瓷,也要。”


    廖廳長笑道:“王老是知道的,7501四套梅花五套桃花,當時都送居仁堂和豐澤園了,現在就我們省滴水洞瓷器研究所還各有一套。”


    “這兩套瓷器,我可以給所裏打電話問問,但是我覺得應該是不會出的。”


    “哦。”周至不免有些失望。


    “不過不成套的那些,當時我們還燒造了很多,這些卻都在廠子庫房裏。”老工程師趕緊說道,然後用手指了指桌上的瓷器:“都是這樣的品質!這些都是可以出的!”


    “可是已經不成套了呀……”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重生之乘風而起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二子從周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二子從周並收藏重生之乘風而起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