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在送仙場過了一座水泥橋,就繞進了浣花溪邊,水泥路一邊是清清的小河,後麵是清水河。另一邊是一溜的花園,茶房。


    “這裏有個百花潭公園,”江武介紹:“老頭們喜歡來這裏喝茶。”


    “這水質可比剛剛的錦江好太多了。”周至笑道:“就不知道可不可以煮茶。”


    “怎麽可能?”江武笑得不行:“雖然叫清水河,這水喝下去,怕也得鬧肚子。”


    “你們別笑。”幹爹說道:“當年望江公園,百花潭兩處,竹林掩映,茶房眾多,打出的招牌就是‘河水清茶’。”


    “當時的錦江水啊,能上招牌的。”


    “哪一年的事兒啊?”這下輪到江武驚訝了:“怎麽我都沒見過?”


    “錦江還通航的時候。”幹爹說道:“九眼橋最早叫九賢橋,那裏就是當年蜀都的水門,大碼頭。斜對麵就是薛濤墓,薛濤井,是大家喜歡去喝茶的地方,後來成了望江公園。”


    “那比我想象的可能還得早點……”江武徹底無語了。


    “也不知道何年何月,才能重現河水清茶的盛況……”周至也在感慨。


    “馬上就到了,看,那兒就是草堂。”


    草堂陳舊,圍牆低矮,牆內樹倒是蠻老,牆外路靠河的這邊,一排大泡桐樹也有些年頭了。


    去年周至就來過一迴,還給小夥伴們充當過一迴講解員,當時都不知道這浣花溪對岸,居然別有洞天。


    經過草堂後,道路就變得荒涼,甚至還頗有點荒郊野嶺的感覺。


    這一帶還沒有市政規劃,以前是農田,現在已經搬遷,就剩下不少廢墟,灌木林嗎,還有幾口廢塘。


    周至注意了一下,發現這一帶連路燈都沒有。接著汽車就進入了一個長長的白牆圍起來的地方,進去後發現這裏是一個巨大的砂石停車場,一邊是廠房,廠棚,各種機械,聽著各種款式的軍車,以解放牌軍用卡車居多。


    “軍區每年要保證援藏任務,這些都是跑國道的車,大修得勤。”江武一邊穿過廠房一邊介紹。


    “這麽看軍方也不窮啊……”周至看著兩側的綠卡車喃喃自語:“軍車這麽多……”


    “別鬧!”江武說道:“你都不知道每年要拉多少東西上去!”


    “我以後能從這裏過?”周至問道:“別賣我房子然後把路堵死,讓我上哪兒哭去?”


    “哈哈哈,那你就順著白牆溜邊走唄!”江武笑道:“不過晚上小心,好幾條大狼狗,這裏還是軍犬訓練場。你怕狗不?”


    “不怕,還挺喜歡。”


    從廠子出來就是一條小路了,水泥的路麵有些老了,路麵上有些裂縫,還長了草。


    道路兩邊是細竹林子,構成了一條林蔭道,頗顯清幽。


    雖然周圍林木掩映,但是周至發現這裏之前不一般,比如剛剛汽車繞過了一口池塘,那是標準的圓形,周圍砌著雕花的條石,甚至還有假山。


    不過塘裏現在都是淤泥黑水,可見是有時間沒有人管理了。


    此外還有花園,還有人工鋪設的散步的小道。


    江武放慢了速度,讓周至和幹爹可以看清周圍的環境。


    車輛很快來到一個水泥牆和金屬大門門口。


    金屬門是鐵藝的西式大門,能夠看得出當年的做工,盤花還是非常的精美,隻是現在鏽跡斑斑了。


    “到了,這門裏頭就是。”江武將車停好:“下車吧,我帶你們看看。”


    待到大門推開,周至的眼睛一下子就亮了:“喔……”


    幹爹也看著前方:“這房子,有年頭了喔。”


    “這裏最早是投誠要員的公館,後來被子女接出國了,出國前將這裏捐給了軍區。”


    “這裏有些偏,好在勝在安靜,風景秀麗空氣也好,軍區就將之修繕後,開辟成了高級幹部療養院。”


    “後來軍區醫院修好後,為了方便老同誌們健康保健,療養院就遷移到了軍區醫院那邊,這裏就這樣了……”


    地方是相當的不錯的,這裏地勢算是周圍一片最高的地方,整體是由兩道山牆隔出的一個長條形半道上的一段。


    然後將這一段的兩邊砌上石條堤岸,內側種上迎春、芙蓉、梔子,柳樹,構成了一臨浣花溪,一臨清水河的兩條綠化帶。


    在綠化帶和山牆圍出的一畝地麵上,進門處是一個青石的平台,台子上是一個紅柱青瓦的軒榭。


    軒榭前方兩側一排美人靠的木欄椅,前方是一個出口,出口外是一口水塘。一條“與”字型的石橋通往對岸。


    “與”字的中間是曲橋,兩橫也是小石橋,通往水塘中兩個小亭。


    不過為了保養簡便,現在水塘裏隻有淺淺一點水,很難看。


    但是也能夠看見整個池塘都是用條石砌成的,有一處地方還保留了那裏天然岩石的形狀,聳立與塘邊,將天然和人工完美地結合在一起。


    周至看得暗自咋舌,光這口池塘的人工就不得了。


    走過曲橋就來到了這裏的中心位置,一座晚清時期西風東漸風格的青磚青瓦建築,展現在周至眼前。


    公館一層是墊高的,需要走上幾級台階才能到正門。


    進門之前還有一個長長的陽台伸展向建築物的兩側,裝飾以哥特型的石柱,頗有殖民地建築的風貌。


    門窗也是原配,但是質量似乎出了奇的好,格子窗戶都毫無損壞。


    推開上半部也是格子玻璃的大門,就進入了館內。


    房間裏頭又變成了中式格局,中間是一間大廳,兩側各有兩間耳房,耳房外還有兩間偏廳。


    兩間偏廳一間是書房格式的布置,現在成了堆放老家具老書櫃的雜物間,另一間是圓形,玻璃牆從頂到底,卻是一間玻璃溫房款式的茶室。


    五間房,兩百平,實在是夠大。


    堂屋的背牆設計得很神奇,用了大量的實木裝飾,有點類似教堂,中部還有一扇上尖下方,由彩色玻璃磚拚裝而成窗戶。


    教堂狀裝飾牆兩側有兩個凹陷,底部裝飾著美麗的花板跟扶手,走到那裏才發現別有玄機,這裏竟然是通往樓上的樓梯。


    沿著樓梯上到二樓,這裏是一個矩形的會客室,會客室對麵是三個門,分別通往三個房間。


    會客室兩側還各有一個大型的陽台。


    再往上,還有一處尖頂的閣樓,與別的閣樓不一樣的是這個是整個公館最大的一個房間,足有一百五十個平方。


    正前方是一個類似大鍾鍾麵的圓形大窗,兩側也各開了一個大方窗,讓整個閣樓顯得異常明亮。


    現在這大閣樓也是堆得滿滿當當的雜物。


    70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重生之乘風而起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二子從周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二子從周並收藏重生之乘風而起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