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至是真沒有想到在名不見經傳的石蟆鎮,居然還擁有一方保存如此完好的宮觀建築,一時間有些感觸,說得就多了一些。
除了這裏,這裏還有岱雲館、登雲寺、千佛岩幾處景點。
其中岱雲館、登雲寺除了名字古樸,年代久遠,建築保留完好以外,和清源宮一樣,有一個令人遺憾的地方,就是造像太過於粗糙。
幾處地方都還保留著初建之時的大格局,精美漂亮到了極致,但裏邊最早的那批肯定與建築的精致能夠匹配的造像,早已經在運動中灰飛煙滅,而後造的造像都是鄉下把式的手藝,那是相當的粗陋,比周圍環境建築明顯就不在同一檔次。
不過這些隻能留給人用遐想去補足了。
同樣遺憾的,還有千佛岩,那裏是一處數百米開闊的懸崖,“縣西四十裏,有石羊驛,其地亦名石門,對壁江上刊大佛,有大佛寺,故相張無盡所創……”
張無盡就是宋代著名人物張商英,號無盡居士,是他在那裏雕鑿了一尊坐北朝南、倚山麵水,高有五丈的水月觀音造像。
和樂山大佛不一樣,造像外還有一座廟宇,畫棟雕梁,巍峨壯觀,叫“石門大佛寺”。
寺內正殿就是閣棚,也是依山而建,將市內供奉的水月觀音造像保護起來,讓他千年以來,靜靜地坐觀江水湍流。
進入大殿,小夥伴們抬起頭觀看這壯觀宏偉的造像和重簷,都不由得發出一聲驚歎:“哇——”
正殿高達十丈,為七重簷山木結構建築,形如白蓮,巍峨壯觀。
而更讓人驚歎的是,殿內的那尊水月觀音造像。
觀音高五丈,肩寬兩丈,體態雍容、溫雅嫻靜,頭戴寶冠、玲瓏精致,寶冠中一笑容可掬的羅漢端坐其上,雕刻精湛細膩;
袈裟在胸前敞開,佛珠曆曆可數,帛帶輕飄,線條流暢,肌膚若隱若現,坐北朝南,懶坐於蓮花之上,左腳微抬輕踏荷葉,左手置於左膝上,右手則自然下垂,神態安詳。
樓閣還有樓梯可以攀上,剛剛進入大殿的時候,小夥伴們從下往上看,都體會到了一種壓迫感,觀音帶給人的,是一種莊嚴肅穆的感覺。
然而等到攀上樓閣,再與觀音平視的時候,江舒意說道:“其實觀音挺慈祥的呢。”
眾人這才發現,現在的水月觀音,竟然給了大家一種親切、活潑的感受。
周至樂了:“有一副著名的寫觀音的對聯:音亦可觀,方信聰明無二用;佛能稱士,須知儒釋本同源。”
“這裏的觀音,和夾川的白塔一樣,其實應該是水文地標,我估摸著這附近應該有記錄水文的碑刻。”
小夥伴們不相信,遊覽完大佛寺之後,開始在周圍尋找,果然,最終給楊和發現了一塊砌在院牆上,幾乎被青苔埋沒的石碑,石碑上記錄著長江水位大變的年份。
一通遊覽下來,周至對大佛寺了石蟆鎮又有了新的認識,這裏曾經是長江航道的重要節點,經曆了長江航運的發展與興衰,應該說對於研究長江航道的曆史,特別是古代長江中上遊航運曆史,有這重大的曆史意義和學術意義。
然而可惜的是保護依舊不善,大佛寺主要靠幾個和尚化緣來維護,他們能夠將水月觀音和外麵的榭宇保護完善就已經盡力了,至於大佛寺兩側的崖摩造像,千年以來經曆的風化、滲水、流水造成的傷害,已經沒法顧及了。
張路看得很感慨:“這些地方,真應該好好保護起來,再不保護,怕是都來不及了。”
“倒也不怕來不及。”周至說道:“隻要不是人為的破壞,靠自然力,怎麽都還能撐它個百八十年,水月觀音和清源宮落在這偏遠之地,不能不說是一種福分。”
“再說了自己碗裏都還吹不涼,哪裏管得到別人縣來?不說別的,夾川有馮玉祥‘還我河山’題詞,有江岸浮屠白塔,有宋代抗金的神臂城,有諸多漢代崖墓、石棺,有福寶、堯壩古鎮,有石頂山、五通場紅色革命遺址……這些都是應該要保護起來的。”
“其實這些都還算好,更重要的是非物質遺存的那些,比如山歌、蓮香歌詞、石工號子、各種手藝、地方工藝,民間傳說,地方諺語……這些東西,其實就是社會生活裏的大佛寺,清源宮,都是需要保護的東西。”
張路有些明白了:“你弄的方言研究,其實就是保護這些東西,是吧?那肘子你是相當的了不起。”
“我那就一興趣愛好,拿不到這麽高的層次來說。”周至笑道:“隻是盡點力,聊勝於無吧。”
從大佛寺遊覽迴來時間就有過了下午兩點,大家上午就吃了一碗雜醬麵,之後又吃了不少青果,早就餓得慌了。
在鎮上找了一家小飯館,主打是江水豆花、燒白,還有一道絕對的本地特色——甘蔗皮熏臘肉。
這裏的消費比夾川可便宜多了,豆花比夾川便宜五毛,一塊錢一個人,豆花還可以加一次,飯隨便吃,管飽。
因為已經過了午時飯店,剩下的東西老板也基本賣不掉了,因此很大方,還給大家送了一個用豆花做的麻婆豆腐。
主要也是周至給甘蔗皮熏臘肉給迷住了,吃了一盤發現根本不過癮,有點了兩盤。
這裏的景色很好,地勢略高,能夠俯瞰這個碼頭和江景。
底下的大江灘和江心的大洲,當然也能夠盡收眼底。
冬日的大石頭江灘上,到處都是清澈見底的石潦,柳河東《小石潭記》中描寫的場景,這裏有好幾百個。
隻不過那種“潭中魚可百許頭,皆若空遊無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動,俶爾遠逝,往來翕忽。似與遊者相樂。”的微觀場景,現在換成了天空雲影倒映在數百隻形狀各異,大小不一的鏡泊中的宏觀場景。
每個小鏡泊,都是一道獨特的風景,而所有的小鏡泊加到一起,又能構成一個神奇的世界。
石灘好像是一道牆,鏡泊好像是無數扇窗,透過那些“窗戶”,似乎能夠看見地下的另一片天空。
偶有飛鳥從雲影前飛過,容易給人營造出一種幻境般的感覺。
“周至,能拍下來不?”江舒意問道。
“拍下來也沒有這味道。”周至說道:“需要廣角鏡頭,而且這是動態的,靜態的照片無法表達。”
“還有就是照片需要衝印到很大才能給人這麽震撼的效果,可是衝印大了,分辨率又不夠了。”
“多看一會兒吧,把現在記在心裏,今後隨著一次次的迴憶,它會被打磨得越來越漂亮。”
除了這裏,這裏還有岱雲館、登雲寺、千佛岩幾處景點。
其中岱雲館、登雲寺除了名字古樸,年代久遠,建築保留完好以外,和清源宮一樣,有一個令人遺憾的地方,就是造像太過於粗糙。
幾處地方都還保留著初建之時的大格局,精美漂亮到了極致,但裏邊最早的那批肯定與建築的精致能夠匹配的造像,早已經在運動中灰飛煙滅,而後造的造像都是鄉下把式的手藝,那是相當的粗陋,比周圍環境建築明顯就不在同一檔次。
不過這些隻能留給人用遐想去補足了。
同樣遺憾的,還有千佛岩,那裏是一處數百米開闊的懸崖,“縣西四十裏,有石羊驛,其地亦名石門,對壁江上刊大佛,有大佛寺,故相張無盡所創……”
張無盡就是宋代著名人物張商英,號無盡居士,是他在那裏雕鑿了一尊坐北朝南、倚山麵水,高有五丈的水月觀音造像。
和樂山大佛不一樣,造像外還有一座廟宇,畫棟雕梁,巍峨壯觀,叫“石門大佛寺”。
寺內正殿就是閣棚,也是依山而建,將市內供奉的水月觀音造像保護起來,讓他千年以來,靜靜地坐觀江水湍流。
進入大殿,小夥伴們抬起頭觀看這壯觀宏偉的造像和重簷,都不由得發出一聲驚歎:“哇——”
正殿高達十丈,為七重簷山木結構建築,形如白蓮,巍峨壯觀。
而更讓人驚歎的是,殿內的那尊水月觀音造像。
觀音高五丈,肩寬兩丈,體態雍容、溫雅嫻靜,頭戴寶冠、玲瓏精致,寶冠中一笑容可掬的羅漢端坐其上,雕刻精湛細膩;
袈裟在胸前敞開,佛珠曆曆可數,帛帶輕飄,線條流暢,肌膚若隱若現,坐北朝南,懶坐於蓮花之上,左腳微抬輕踏荷葉,左手置於左膝上,右手則自然下垂,神態安詳。
樓閣還有樓梯可以攀上,剛剛進入大殿的時候,小夥伴們從下往上看,都體會到了一種壓迫感,觀音帶給人的,是一種莊嚴肅穆的感覺。
然而等到攀上樓閣,再與觀音平視的時候,江舒意說道:“其實觀音挺慈祥的呢。”
眾人這才發現,現在的水月觀音,竟然給了大家一種親切、活潑的感受。
周至樂了:“有一副著名的寫觀音的對聯:音亦可觀,方信聰明無二用;佛能稱士,須知儒釋本同源。”
“這裏的觀音,和夾川的白塔一樣,其實應該是水文地標,我估摸著這附近應該有記錄水文的碑刻。”
小夥伴們不相信,遊覽完大佛寺之後,開始在周圍尋找,果然,最終給楊和發現了一塊砌在院牆上,幾乎被青苔埋沒的石碑,石碑上記錄著長江水位大變的年份。
一通遊覽下來,周至對大佛寺了石蟆鎮又有了新的認識,這裏曾經是長江航道的重要節點,經曆了長江航運的發展與興衰,應該說對於研究長江航道的曆史,特別是古代長江中上遊航運曆史,有這重大的曆史意義和學術意義。
然而可惜的是保護依舊不善,大佛寺主要靠幾個和尚化緣來維護,他們能夠將水月觀音和外麵的榭宇保護完善就已經盡力了,至於大佛寺兩側的崖摩造像,千年以來經曆的風化、滲水、流水造成的傷害,已經沒法顧及了。
張路看得很感慨:“這些地方,真應該好好保護起來,再不保護,怕是都來不及了。”
“倒也不怕來不及。”周至說道:“隻要不是人為的破壞,靠自然力,怎麽都還能撐它個百八十年,水月觀音和清源宮落在這偏遠之地,不能不說是一種福分。”
“再說了自己碗裏都還吹不涼,哪裏管得到別人縣來?不說別的,夾川有馮玉祥‘還我河山’題詞,有江岸浮屠白塔,有宋代抗金的神臂城,有諸多漢代崖墓、石棺,有福寶、堯壩古鎮,有石頂山、五通場紅色革命遺址……這些都是應該要保護起來的。”
“其實這些都還算好,更重要的是非物質遺存的那些,比如山歌、蓮香歌詞、石工號子、各種手藝、地方工藝,民間傳說,地方諺語……這些東西,其實就是社會生活裏的大佛寺,清源宮,都是需要保護的東西。”
張路有些明白了:“你弄的方言研究,其實就是保護這些東西,是吧?那肘子你是相當的了不起。”
“我那就一興趣愛好,拿不到這麽高的層次來說。”周至笑道:“隻是盡點力,聊勝於無吧。”
從大佛寺遊覽迴來時間就有過了下午兩點,大家上午就吃了一碗雜醬麵,之後又吃了不少青果,早就餓得慌了。
在鎮上找了一家小飯館,主打是江水豆花、燒白,還有一道絕對的本地特色——甘蔗皮熏臘肉。
這裏的消費比夾川可便宜多了,豆花比夾川便宜五毛,一塊錢一個人,豆花還可以加一次,飯隨便吃,管飽。
因為已經過了午時飯店,剩下的東西老板也基本賣不掉了,因此很大方,還給大家送了一個用豆花做的麻婆豆腐。
主要也是周至給甘蔗皮熏臘肉給迷住了,吃了一盤發現根本不過癮,有點了兩盤。
這裏的景色很好,地勢略高,能夠俯瞰這個碼頭和江景。
底下的大江灘和江心的大洲,當然也能夠盡收眼底。
冬日的大石頭江灘上,到處都是清澈見底的石潦,柳河東《小石潭記》中描寫的場景,這裏有好幾百個。
隻不過那種“潭中魚可百許頭,皆若空遊無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動,俶爾遠逝,往來翕忽。似與遊者相樂。”的微觀場景,現在換成了天空雲影倒映在數百隻形狀各異,大小不一的鏡泊中的宏觀場景。
每個小鏡泊,都是一道獨特的風景,而所有的小鏡泊加到一起,又能構成一個神奇的世界。
石灘好像是一道牆,鏡泊好像是無數扇窗,透過那些“窗戶”,似乎能夠看見地下的另一片天空。
偶有飛鳥從雲影前飛過,容易給人營造出一種幻境般的感覺。
“周至,能拍下來不?”江舒意問道。
“拍下來也沒有這味道。”周至說道:“需要廣角鏡頭,而且這是動態的,靜態的照片無法表達。”
“還有就是照片需要衝印到很大才能給人這麽震撼的效果,可是衝印大了,分辨率又不夠了。”
“多看一會兒吧,把現在記在心裏,今後隨著一次次的迴憶,它會被打磨得越來越漂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