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們都是皇室血脈,庶出子女,理應無高低貴賤之分。為什麽晏琮一個庸人,能夠做儲君,能夠用那樣的眼神看她的兄長……
他的兄長明白卻畏懼,認為君臣有別,儲君也是君。可她不承認,她生來就有無法磨滅的野心。讀都是君明臣直的聖賢書,可諸子百家,她最喜歡的不是大夏太祖定下的道,而是法、儒。
畢六王、一四海,使車同軌、書同文的秦皇,才是她崇拜的對象。既然沒有皇子能讓她覺得,做得比她更好,那正好,她自己來。
兄長的意外,是母親和舅舅心慌的萬丈深淵,卻是她的鵬程萬裏獨缺的那陣風。她沒有動什麽手腳,隻是當做無事發生。畢竟,她一個孩子,無法從身強力壯的且有幫手的庶兄晏琮手中,救下兄長。
隻能捂住嘴,不發出聲音。在半人高的枯黃的蒿草中隱蔽,瞪大眼睛,見晏琮頤指氣使的命令著心腹,舉起石頭,對準兄長的頭顱……
墜馬怎麽可能傷那麽嚴重……
李鸝大張旗鼓地為昏迷的晏珩延醫問藥,診治的太醫難道不明白?江望當時並不出眾,所以沒有替晏珩進行望聞問切的資格。兩日後,外麵的人將晏珩抬迴猗蘭殿,江若柔才知道,兒子出了事……
江望盡畢生所學,劍走偏鋒,才讓晏珩在鬼門關外撿迴一條命。可人就救迴來了,人傻了……
晏清自然怒不可遏,但有人畏罪自殺,留信供認不諱。那人自稱與七皇子不和,被責罰後懷恨在心,所以在馬上做了手腳沒想到釀成大禍。證據確鑿,他亦無法繼續追查。隻能下令夷族,卻發現那人舉家遷徙,路遇流寇,已亡於途中。
兄長無望,母親隻知垂淚,舅舅亦束手無策。晏清是皇帝,有很多兒子,雖然哀痛,卻並不長久。江若柔沉浸悲傷不願麵君,以淚洗麵,他一日三問皆被阻,可帝王悲哀與自責又能持續到幾時?
她能怎麽辦,留給她多時間不多……
那一幕,將是她一生揮之不去的陰影,也是她逼迫自己置之死地而後生的支撐。索性兄長性命無礙,她得以減輕心中一些罪疚。
她精心設計,讓舅舅與母親心甘情願為她所用。「傷好」後深居簡出,鮮少出席宮宴,做一條潛龍,更能打得李鸝出其不意。
傷在發間,削髮刻傷,她咬牙切齒,在江望的刀下淚如雨下,卻一聲不吭。為了天衣無縫,她心一橫,連飲了七七四十九天的寒枯草藥汁。
葵水流絕,用了不下百日。一時間,食萬物口中皆苦,味覺足足缺失了兩年。本以為今生再無此感,卻沒想到,在中秋節典,她偶然嚐到禦膳房送來的桂花糕的微甜。
一時間,她欣喜若狂。所以,她最喜歡吃的食物,就是桂花糕,沒有之一。甫一登基,她就下旨,命人不惜一切代價,在禦花園中移植了滿園的金桂。
苦了那麽久……那是她,第一次為自己荒唐,也是唯一一次。
當然……後來秋後算帳,處置陸婉時的一拖再拖,是她破天荒為別人破例。
她,晏珩,為一個外人,一個女人,一個說不上來的枕邊人……做著毫無意義的事,泛著百害無一利的情……
「母後,您找我……」
「下去吧……」江若柔微微抬手,揮退為自己梳妝的婢女。
自光可鑑人的銅鏡中,她看清了來人,是晏珩。
身後的帝王身形不算高大,但赤色冠冕貼合軀體,恰到好處地襯出她威嚴的氣勢。腰掛龍淵,係玉圍絛,但晏珩走起路來步子不急不緩,所以落腳無聲。
宮人素知其性,自然不敢通傳驚動太後。直到晏珩出聲,江若柔才察覺她的到來。
十二玉旒,綴珠垂下,重如繁露,遮住了唇珠以上的峰梁和眉眼。江若柔轉身,抬頭,隻能看見蔽明的五彩玉。朱、白、蒼、黃、玄,按照合適的距離順次排列,每旒貫玉十二顆。
「陛下這是去做什麽了,怎麽沒更衣?」
「母後何必多問?朕都知道。」晏珩沒有昂首,但她與江若柔一站一坐,不怒自威的氣勢畢露。
王者視事觀物,欲溫溫而和暢,不欲察察而明切,故需「蔽明」。隔著這樣一層意義深遠的屏障,江若柔愈發看不懂「晏珩」。好像,她也從未看懂過這個女兒。
聞言,江若柔一時有些尷尬:「陛下,來……」
「不用,朕不坐了。」晏珩毫不留情地打斷她,「朕宮中尚有要事,母後說完,朕馬上就迴去了。」
江若柔嘆了一口氣,晏珩說一不二的性子,她是知道的:「朝中之事,母後已經聽說了。」
她在晏珩麵前有些怵,不單單是她性子溫和柔弱,而是因為她的一切,都來自於麵前的女兒。晏珩是天子,更是江家的天,她的天。
「陛下苦心孤詣的經營,難道不是為了今天?」她不敢自稱哀家,不單是怕顯得自己年老,更是底氣不足。
「壽王賜死在前,武安侯夷三族在後,可長公主卻毫髮無傷。沒有貶為庶人,隻是罰其食邑,仍存其封號,依歲例賜金。兩相對比,朝臣難免有怨言吶!」
晏珩保持沉默,不置一詞。江若柔見她不說話,心中一沉。但人都叫來了,總不能話說一半,半途而廢。
「他們都是你提拔上來的心腹,你的肱骨,你可不能讓他們寒心。」
他的兄長明白卻畏懼,認為君臣有別,儲君也是君。可她不承認,她生來就有無法磨滅的野心。讀都是君明臣直的聖賢書,可諸子百家,她最喜歡的不是大夏太祖定下的道,而是法、儒。
畢六王、一四海,使車同軌、書同文的秦皇,才是她崇拜的對象。既然沒有皇子能讓她覺得,做得比她更好,那正好,她自己來。
兄長的意外,是母親和舅舅心慌的萬丈深淵,卻是她的鵬程萬裏獨缺的那陣風。她沒有動什麽手腳,隻是當做無事發生。畢竟,她一個孩子,無法從身強力壯的且有幫手的庶兄晏琮手中,救下兄長。
隻能捂住嘴,不發出聲音。在半人高的枯黃的蒿草中隱蔽,瞪大眼睛,見晏琮頤指氣使的命令著心腹,舉起石頭,對準兄長的頭顱……
墜馬怎麽可能傷那麽嚴重……
李鸝大張旗鼓地為昏迷的晏珩延醫問藥,診治的太醫難道不明白?江望當時並不出眾,所以沒有替晏珩進行望聞問切的資格。兩日後,外麵的人將晏珩抬迴猗蘭殿,江若柔才知道,兒子出了事……
江望盡畢生所學,劍走偏鋒,才讓晏珩在鬼門關外撿迴一條命。可人就救迴來了,人傻了……
晏清自然怒不可遏,但有人畏罪自殺,留信供認不諱。那人自稱與七皇子不和,被責罰後懷恨在心,所以在馬上做了手腳沒想到釀成大禍。證據確鑿,他亦無法繼續追查。隻能下令夷族,卻發現那人舉家遷徙,路遇流寇,已亡於途中。
兄長無望,母親隻知垂淚,舅舅亦束手無策。晏清是皇帝,有很多兒子,雖然哀痛,卻並不長久。江若柔沉浸悲傷不願麵君,以淚洗麵,他一日三問皆被阻,可帝王悲哀與自責又能持續到幾時?
她能怎麽辦,留給她多時間不多……
那一幕,將是她一生揮之不去的陰影,也是她逼迫自己置之死地而後生的支撐。索性兄長性命無礙,她得以減輕心中一些罪疚。
她精心設計,讓舅舅與母親心甘情願為她所用。「傷好」後深居簡出,鮮少出席宮宴,做一條潛龍,更能打得李鸝出其不意。
傷在發間,削髮刻傷,她咬牙切齒,在江望的刀下淚如雨下,卻一聲不吭。為了天衣無縫,她心一橫,連飲了七七四十九天的寒枯草藥汁。
葵水流絕,用了不下百日。一時間,食萬物口中皆苦,味覺足足缺失了兩年。本以為今生再無此感,卻沒想到,在中秋節典,她偶然嚐到禦膳房送來的桂花糕的微甜。
一時間,她欣喜若狂。所以,她最喜歡吃的食物,就是桂花糕,沒有之一。甫一登基,她就下旨,命人不惜一切代價,在禦花園中移植了滿園的金桂。
苦了那麽久……那是她,第一次為自己荒唐,也是唯一一次。
當然……後來秋後算帳,處置陸婉時的一拖再拖,是她破天荒為別人破例。
她,晏珩,為一個外人,一個女人,一個說不上來的枕邊人……做著毫無意義的事,泛著百害無一利的情……
「母後,您找我……」
「下去吧……」江若柔微微抬手,揮退為自己梳妝的婢女。
自光可鑑人的銅鏡中,她看清了來人,是晏珩。
身後的帝王身形不算高大,但赤色冠冕貼合軀體,恰到好處地襯出她威嚴的氣勢。腰掛龍淵,係玉圍絛,但晏珩走起路來步子不急不緩,所以落腳無聲。
宮人素知其性,自然不敢通傳驚動太後。直到晏珩出聲,江若柔才察覺她的到來。
十二玉旒,綴珠垂下,重如繁露,遮住了唇珠以上的峰梁和眉眼。江若柔轉身,抬頭,隻能看見蔽明的五彩玉。朱、白、蒼、黃、玄,按照合適的距離順次排列,每旒貫玉十二顆。
「陛下這是去做什麽了,怎麽沒更衣?」
「母後何必多問?朕都知道。」晏珩沒有昂首,但她與江若柔一站一坐,不怒自威的氣勢畢露。
王者視事觀物,欲溫溫而和暢,不欲察察而明切,故需「蔽明」。隔著這樣一層意義深遠的屏障,江若柔愈發看不懂「晏珩」。好像,她也從未看懂過這個女兒。
聞言,江若柔一時有些尷尬:「陛下,來……」
「不用,朕不坐了。」晏珩毫不留情地打斷她,「朕宮中尚有要事,母後說完,朕馬上就迴去了。」
江若柔嘆了一口氣,晏珩說一不二的性子,她是知道的:「朝中之事,母後已經聽說了。」
她在晏珩麵前有些怵,不單單是她性子溫和柔弱,而是因為她的一切,都來自於麵前的女兒。晏珩是天子,更是江家的天,她的天。
「陛下苦心孤詣的經營,難道不是為了今天?」她不敢自稱哀家,不單是怕顯得自己年老,更是底氣不足。
「壽王賜死在前,武安侯夷三族在後,可長公主卻毫髮無傷。沒有貶為庶人,隻是罰其食邑,仍存其封號,依歲例賜金。兩相對比,朝臣難免有怨言吶!」
晏珩保持沉默,不置一詞。江若柔見她不說話,心中一沉。但人都叫來了,總不能話說一半,半途而廢。
「他們都是你提拔上來的心腹,你的肱骨,你可不能讓他們寒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