晏清捋須,臉上這才有了一絲笑意:「這是天大的喜事。傳朕旨意,太子大婚,賜京中官民同樂,著有司設酒置樂於東西二市,費自宮內撥帑。」
「遵旨。」張華忙答應了。
「兒臣叩謝父皇……」
「臣等恭賀陛下,恭賀殿下……」
晏珩與百官聞言,齊齊跪下謝恩。
皇太子大婚儀式繁瑣,太史局自然挑了風和日麗的好日子,排除一切可能會讓婚禮出現意外的天氣因素。
三書六禮,除了納采和親迎,其餘環節晏珩是不必親自前往的。
婚期定在八月初六,晏珩這天起的很早。江望送來的婢女,各司其職,在她用完膳後,已經捧著熨至服帖的衣冠等在那。
晏珩挺拔而立,伸出雙臂,侍候穿衣的婢女便躬身上前,小心翼翼地替她穿戴禮服。
黃、赤、縹、紺四色絲織成帶有丙丁紋的綬帶寬約三指,長二丈一尺,采組成環相係三百首,結綬後懸於身後腰下。金勾在前,玉環在後,壓著晏珩的朱裳下擺,讓她的步伐愈顯穩重。
臨軒告廟,群臣具服,她穿的並非婚禮吉服,而是袞冕。
衣裳穿戴完畢,六個婢女互相對望一眼,誰也不知該如何讓晏珩低下頭來戴冠。好在葉青適時出現,她們這才鬆了一口氣。
「殿下。」晏珩現今至六尺八寸,葉青雙手捧著冠冕,卻無法像幼時那樣,替她戴冠。
晏珩會意,自銅鏡中移開目光,轉過身,跪坐在錦席上。葉青這才走到她麵前,親手為她加冠。
九旒九章,玄衣朱裳。玉笈穿過冕冠兩側的孔,將髮髻與玄冠拴固。玉笈兩邊垂著編結的赤色的絲帶,綴著的允耳玉珠不偏不倚,正好掛在耳畔。
葉青將下頜處的垂帶係好,退了開來,感慨道:「今日一過,殿下就算是個大人了。您若是喜歡郡主,主動些也無妨。」
她了解晏珩,知道這數月裏,偶有閑暇,她總是盯著書發呆。從小到大,幾乎沒有什麽事能讓晏珩那般「失魂落魄」。一切的變化,都與晏珩最初視為棋子的東陽郡主有關。
晏珩聞言一怔:「我知道的,隻是,她不肯……」
「奴婢若是郡主,也不會輕易接受殿下。」葉青微笑道,「殿下總是木著一張臉,不苟言笑,說話也不中聽。」
「不中聽?」晏珩麵色一沉,「哪有?」
「跟陛下和長公主殿下說話時倒是得體,不過平日裏跟陳良我們講話,總是顯得老氣橫秋的。」葉青臉上掛著得體的笑,「這『男女之情』,可大有學問。」
昔年她隻當葉青為心腹,不曾關心過對方的生活。而今,待她更為親善,才知行勝於言、沉默居多的葉青,也有這般不為人知的一麵。
正欲問些什麽,卻被門外的王忠高聲打斷:「殿下,金輅、儀仗都已經到了,是時候出發了。」
晏珩頷首,眼前的玉旒珠隨著步子輕晃。葉青作為建章宮的女官,並不隨往親迎。隻率送晏珩上了輅車,目送她被簇擁著往宮西的英賢殿告廟。
典儀官奉上三牲,而後站在殿外陳的香案前,當眾念起祝文。
「君子將事,威儀孔閑。」
「猗兮容兮,穆矣其言。」
話畢,典儀官合上卷帛,退至一旁。
晏清亦著袞冕,站在殿前的高台上。祝文念完,需要作為君父的他對即將成婚的太子進行訓示。
對著下首俯身聽示的晏珩,晏清眼底一片清明,溫厚的聲音伴著殿前鼎式香爐中裊裊的煙響起:「往迎爾相,承我宗事。勖帥以敬,先妣之嗣。若則有常。」
晏珩恭敬道:「諾。唯恐弗堪,不敢忘命。」
告廟結束,天子駕出。因為昏禮之日,新婦並不需要麵舅姑,次日才是請安的約期。
金輅停於門外,晏珩目送晏清遠去,方領命而出,群臣井然有序的跟在輅後。待晏珩除了冠冕,換了吉服,上了親迎的車駕後,鼓樂才開始敲吹。群臣步行隨駕,出了宣武門,才上了宮牆外備好的馬。
迎親的儀仗宛如一條長蛇,在京軍維護出的大道上,見首不見尾。鑼鼓喧天,萬人空巷,百姓擠在道路兩旁,在士兵橫著的□□外湧動。
長公主府上下,自然也被圍的水泄不通。
紅綢掛滿了裏裏外外,入目處必有一片喜氣洋洋的正紅。上至陸婉的陪嫁丫鬟,下至灑掃的僕從,都換上了嶄新的衣服。
舞陽侯陸驕,也暫時搬迴了長公主府。敲敲打打的聲音越來越近,鞭炮聲也愈發響亮。陸驕聽著喜樂,麵上的笑意卻很勉強。
晏月睨了一眼唇紅齒白的丈夫,歲月並沒有在這個清雋的男子身上留下太多痕跡:「婉兒大婚,你最好給本宮開心點。」
陸驕晏月要小上十來歲,至今不過三十出頭。他長相俊美,性子軟弱,因著上麵兩個兄弟接連病逝,才有機會承爵位。當年打馬過街,不小心衝撞了大公主晏月的車駕,這才一遇誤終身。
他本非自願,也不喜歡那樣強勢的女子。可君命難違,陸家上下二百多口人,不能因他的想要堅守的「氣節」喪命。所以,他被迫尚了公主,但夫妻隔著十餘載的鴻溝,終是同床異夢。
陸驕聞言,強打起精神:「這麽多年,殿下真是絲毫未變。婚禮一事,從未問過我的意見,也不顧婉兒的想法,自己拍板定下。」
「遵旨。」張華忙答應了。
「兒臣叩謝父皇……」
「臣等恭賀陛下,恭賀殿下……」
晏珩與百官聞言,齊齊跪下謝恩。
皇太子大婚儀式繁瑣,太史局自然挑了風和日麗的好日子,排除一切可能會讓婚禮出現意外的天氣因素。
三書六禮,除了納采和親迎,其餘環節晏珩是不必親自前往的。
婚期定在八月初六,晏珩這天起的很早。江望送來的婢女,各司其職,在她用完膳後,已經捧著熨至服帖的衣冠等在那。
晏珩挺拔而立,伸出雙臂,侍候穿衣的婢女便躬身上前,小心翼翼地替她穿戴禮服。
黃、赤、縹、紺四色絲織成帶有丙丁紋的綬帶寬約三指,長二丈一尺,采組成環相係三百首,結綬後懸於身後腰下。金勾在前,玉環在後,壓著晏珩的朱裳下擺,讓她的步伐愈顯穩重。
臨軒告廟,群臣具服,她穿的並非婚禮吉服,而是袞冕。
衣裳穿戴完畢,六個婢女互相對望一眼,誰也不知該如何讓晏珩低下頭來戴冠。好在葉青適時出現,她們這才鬆了一口氣。
「殿下。」晏珩現今至六尺八寸,葉青雙手捧著冠冕,卻無法像幼時那樣,替她戴冠。
晏珩會意,自銅鏡中移開目光,轉過身,跪坐在錦席上。葉青這才走到她麵前,親手為她加冠。
九旒九章,玄衣朱裳。玉笈穿過冕冠兩側的孔,將髮髻與玄冠拴固。玉笈兩邊垂著編結的赤色的絲帶,綴著的允耳玉珠不偏不倚,正好掛在耳畔。
葉青將下頜處的垂帶係好,退了開來,感慨道:「今日一過,殿下就算是個大人了。您若是喜歡郡主,主動些也無妨。」
她了解晏珩,知道這數月裏,偶有閑暇,她總是盯著書發呆。從小到大,幾乎沒有什麽事能讓晏珩那般「失魂落魄」。一切的變化,都與晏珩最初視為棋子的東陽郡主有關。
晏珩聞言一怔:「我知道的,隻是,她不肯……」
「奴婢若是郡主,也不會輕易接受殿下。」葉青微笑道,「殿下總是木著一張臉,不苟言笑,說話也不中聽。」
「不中聽?」晏珩麵色一沉,「哪有?」
「跟陛下和長公主殿下說話時倒是得體,不過平日裏跟陳良我們講話,總是顯得老氣橫秋的。」葉青臉上掛著得體的笑,「這『男女之情』,可大有學問。」
昔年她隻當葉青為心腹,不曾關心過對方的生活。而今,待她更為親善,才知行勝於言、沉默居多的葉青,也有這般不為人知的一麵。
正欲問些什麽,卻被門外的王忠高聲打斷:「殿下,金輅、儀仗都已經到了,是時候出發了。」
晏珩頷首,眼前的玉旒珠隨著步子輕晃。葉青作為建章宮的女官,並不隨往親迎。隻率送晏珩上了輅車,目送她被簇擁著往宮西的英賢殿告廟。
典儀官奉上三牲,而後站在殿外陳的香案前,當眾念起祝文。
「君子將事,威儀孔閑。」
「猗兮容兮,穆矣其言。」
話畢,典儀官合上卷帛,退至一旁。
晏清亦著袞冕,站在殿前的高台上。祝文念完,需要作為君父的他對即將成婚的太子進行訓示。
對著下首俯身聽示的晏珩,晏清眼底一片清明,溫厚的聲音伴著殿前鼎式香爐中裊裊的煙響起:「往迎爾相,承我宗事。勖帥以敬,先妣之嗣。若則有常。」
晏珩恭敬道:「諾。唯恐弗堪,不敢忘命。」
告廟結束,天子駕出。因為昏禮之日,新婦並不需要麵舅姑,次日才是請安的約期。
金輅停於門外,晏珩目送晏清遠去,方領命而出,群臣井然有序的跟在輅後。待晏珩除了冠冕,換了吉服,上了親迎的車駕後,鼓樂才開始敲吹。群臣步行隨駕,出了宣武門,才上了宮牆外備好的馬。
迎親的儀仗宛如一條長蛇,在京軍維護出的大道上,見首不見尾。鑼鼓喧天,萬人空巷,百姓擠在道路兩旁,在士兵橫著的□□外湧動。
長公主府上下,自然也被圍的水泄不通。
紅綢掛滿了裏裏外外,入目處必有一片喜氣洋洋的正紅。上至陸婉的陪嫁丫鬟,下至灑掃的僕從,都換上了嶄新的衣服。
舞陽侯陸驕,也暫時搬迴了長公主府。敲敲打打的聲音越來越近,鞭炮聲也愈發響亮。陸驕聽著喜樂,麵上的笑意卻很勉強。
晏月睨了一眼唇紅齒白的丈夫,歲月並沒有在這個清雋的男子身上留下太多痕跡:「婉兒大婚,你最好給本宮開心點。」
陸驕晏月要小上十來歲,至今不過三十出頭。他長相俊美,性子軟弱,因著上麵兩個兄弟接連病逝,才有機會承爵位。當年打馬過街,不小心衝撞了大公主晏月的車駕,這才一遇誤終身。
他本非自願,也不喜歡那樣強勢的女子。可君命難違,陸家上下二百多口人,不能因他的想要堅守的「氣節」喪命。所以,他被迫尚了公主,但夫妻隔著十餘載的鴻溝,終是同床異夢。
陸驕聞言,強打起精神:「這麽多年,殿下真是絲毫未變。婚禮一事,從未問過我的意見,也不顧婉兒的想法,自己拍板定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