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什麽問題嗎?」晏珩問起來,一臉天真。
葉青點頭:「這未免敷衍,您對江小姐都比這上心。」
「郡主會喜歡那些東西嗎?」溫熱的清茶潤過喉,肺腑間陡然生出一股暖意,晏珩漫不經心道,「表姐什麽都不缺,不值錢的小玩意應當入不了她的眼。」
「殿下,感情上的事,是不能先入為主的……」葉青嘆了一聲,語氣中帶了一絲嫌棄,「您這樣的話,奴婢就算想幫您,也是有心無力。」
「……」晏珩一噎,「反正都是要成婚,有些事講究水到渠成,不急於此刻。」
「……」
第44章 開誠(四)
「兒臣給父皇、母後請安。」
「快起來吧。」晏清攜江若柔自椒房殿內寢走出,微笑著喚跪在地上的晏珩起身,「昨天傍晚迴來的?」
「迴父皇,是。」晏珩不緊不慢地站起,「天寒地凍的,兒臣想著父皇與母後一定安置的早,便沒有及時入宮報平安。」
「迴來了就好。」江若柔點頭,見晏珩身量又抽條長了不少,欣慰道,「出去不多時,看上去又硬朗不少,就是有些黑了。」
晏清哈哈一笑,解釋道:「遊俠都是餐風露宿的,珩兒出門遊歷,免不了風吹日曬。這麽早就來了,正好陪朕與你母後一起用膳。」
晏珩點頭應:「是。」
上菜的宮女魚貫而入,晏珩在二人入座後才在下首坐定。
晏清本人一向節儉,所以備下的早膳很簡單。濃稠得當的小米粥,配上烙的兩麵金黃的胡餅,搭了幾碟新鮮的小菜,很是符合晏清與晏珩一貫的飲食習慣。
宮裏的規矩,是食不言寢不語。然而晏清對著自己喜愛的幼子,倒是率先破了例。
「東南那邊開始有動靜了,你外出遊歷時,可有耳聞?」
暖粥入胃,晏珩用餐帕擦了擦嘴,方道:「迴父皇,兒臣略有耳聞。吳王在父皇的削藩令下了之後,開始四處徵購鹽鐵糧食。吳地無饑荒,他這樣大張旗鼓,無非是對朝廷的詔令不滿,在旁敲側擊。」
「你是想說他一定會反吧?」晏清吞下口中的香蕈絲,慢條斯理道,「朕也這麽覺得。先前派去的郡守,至今無一人有消息迴稟。」
晏珩放下碗,嘆了口氣:「吳王心狠,兒臣猜想,他們……也許已經遭到毒手了。」
「這些犧牲是必要的。」晏清倒是一反常態,沒有仁君應有的傷感,「你要知道,欲成大業,適當的犧牲無可避免。」
「兒臣明白……」
沒有人比她更明白。
一將功成萬骨枯,為了她的雄心壯誌,大夏的無數兒郎埋骨他鄉。但那是必要的,總好過匈奴人的鐵騎在大夏的國土上燒殺搶掠,無惡不作。所以,她合理取捨,主動出擊,換得了域外之民俯首與大夏邊境數十載的安寧。
晏清見晏珩麵色凝重,欣慰道:「你明白就好,知道憐才是也好事,但也不可看得太重。須知,不要讓他們做無謂的犧牲,才是正理。」
晏珩點頭稱是。
她知道,轟轟烈烈的叛亂三個月就能被平定,晏清一定是早早做足了準備。但前世她並未參與此時的謀劃,自然也不知道自己敬愛的父皇作何打算。如今聽晏清談起,倒是頗有「聽君一席話,勝讀十年書」的感覺。
「好孩子,用完膳,也去給你皇祖母請個安……」
晏清對晏珩囑咐道:「太後修道,不喜外人打擾。但大夏以孝治天下,你是太子,要時刻謹記這一點。站在慈安殿外麵叩兩個頭,也算是盡了為人孫的本分。」
晏珩利落地應承:「父皇的教誨,兒臣牢記於心……」
用完膳,晏珩便在晏清的許可後離開了。後宮中,慈安殿與椒房殿一西一東,她要去慈安殿,還需穿過麵積不小的禦花園。
步輦停在外間,可坐輦要繞遠道,不能抄禦花園這條近路,於是晏珩將抬輦的中涓打發了。領著陳良、王忠,去小徑踏雪去了。
昨夜颳了一夜的風,落了一夜的雪。禦花園中白茫茫一片,入目之景隻有銀裝素裹。湖邊原有的翠竹,青枝承雪,萬葉堆瓊,早已彎下平日裏挺直的了腰。
晏珩停下腳步,側耳傾聽。現下風雪稍霽,四麵安靜,除了她們一行人靴踩徑白的沙沙聲,再無人音。
「殿下?」王忠疑惑,「您在做什麽呢?這天寒地凍的,您一向懼冷,咱們還是快些去慈安殿請完安,迴建章宮暖閣吧1
「……」陳良對反應遲鈍的王忠無話可說,但他不忘提醒晏珩,「殿下,天這麽冷,郡主不會來這彈琴的。」
「我知道……」晏珩頷首。
重獲新生,真如一場美夢。陸婉撫琴之景歷歷在目,那是前世她沒有領略過的風情。而後,每次路過禦花園,她都會下意識的停下來,仔細去捕捉弦樂之聲。可惜,沒能再賞清音。
晏珩在心中喟嘆一聲,抬腳在雪上留下一行淺淺的腳櫻
不出意外的,慈安殿中剛起的劉太後沒有喚她進去。
眼睛視物不清後,劉太後就開始拒絕見客,連皇帝與安樂長公主都不能入內殿。隻召了陸婉,每日清晨來為她抄寫《道德經》與《南華經》中的選句,趁著墨跡未幹,焚了上達「天聽」。
「慈安殿謝絕請見,還望太子殿下擔待……」掌事太監賠笑道,「太後娘娘的旨意,奴才可不敢違背。」
葉青點頭:「這未免敷衍,您對江小姐都比這上心。」
「郡主會喜歡那些東西嗎?」溫熱的清茶潤過喉,肺腑間陡然生出一股暖意,晏珩漫不經心道,「表姐什麽都不缺,不值錢的小玩意應當入不了她的眼。」
「殿下,感情上的事,是不能先入為主的……」葉青嘆了一聲,語氣中帶了一絲嫌棄,「您這樣的話,奴婢就算想幫您,也是有心無力。」
「……」晏珩一噎,「反正都是要成婚,有些事講究水到渠成,不急於此刻。」
「……」
第44章 開誠(四)
「兒臣給父皇、母後請安。」
「快起來吧。」晏清攜江若柔自椒房殿內寢走出,微笑著喚跪在地上的晏珩起身,「昨天傍晚迴來的?」
「迴父皇,是。」晏珩不緊不慢地站起,「天寒地凍的,兒臣想著父皇與母後一定安置的早,便沒有及時入宮報平安。」
「迴來了就好。」江若柔點頭,見晏珩身量又抽條長了不少,欣慰道,「出去不多時,看上去又硬朗不少,就是有些黑了。」
晏清哈哈一笑,解釋道:「遊俠都是餐風露宿的,珩兒出門遊歷,免不了風吹日曬。這麽早就來了,正好陪朕與你母後一起用膳。」
晏珩點頭應:「是。」
上菜的宮女魚貫而入,晏珩在二人入座後才在下首坐定。
晏清本人一向節儉,所以備下的早膳很簡單。濃稠得當的小米粥,配上烙的兩麵金黃的胡餅,搭了幾碟新鮮的小菜,很是符合晏清與晏珩一貫的飲食習慣。
宮裏的規矩,是食不言寢不語。然而晏清對著自己喜愛的幼子,倒是率先破了例。
「東南那邊開始有動靜了,你外出遊歷時,可有耳聞?」
暖粥入胃,晏珩用餐帕擦了擦嘴,方道:「迴父皇,兒臣略有耳聞。吳王在父皇的削藩令下了之後,開始四處徵購鹽鐵糧食。吳地無饑荒,他這樣大張旗鼓,無非是對朝廷的詔令不滿,在旁敲側擊。」
「你是想說他一定會反吧?」晏清吞下口中的香蕈絲,慢條斯理道,「朕也這麽覺得。先前派去的郡守,至今無一人有消息迴稟。」
晏珩放下碗,嘆了口氣:「吳王心狠,兒臣猜想,他們……也許已經遭到毒手了。」
「這些犧牲是必要的。」晏清倒是一反常態,沒有仁君應有的傷感,「你要知道,欲成大業,適當的犧牲無可避免。」
「兒臣明白……」
沒有人比她更明白。
一將功成萬骨枯,為了她的雄心壯誌,大夏的無數兒郎埋骨他鄉。但那是必要的,總好過匈奴人的鐵騎在大夏的國土上燒殺搶掠,無惡不作。所以,她合理取捨,主動出擊,換得了域外之民俯首與大夏邊境數十載的安寧。
晏清見晏珩麵色凝重,欣慰道:「你明白就好,知道憐才是也好事,但也不可看得太重。須知,不要讓他們做無謂的犧牲,才是正理。」
晏珩點頭稱是。
她知道,轟轟烈烈的叛亂三個月就能被平定,晏清一定是早早做足了準備。但前世她並未參與此時的謀劃,自然也不知道自己敬愛的父皇作何打算。如今聽晏清談起,倒是頗有「聽君一席話,勝讀十年書」的感覺。
「好孩子,用完膳,也去給你皇祖母請個安……」
晏清對晏珩囑咐道:「太後修道,不喜外人打擾。但大夏以孝治天下,你是太子,要時刻謹記這一點。站在慈安殿外麵叩兩個頭,也算是盡了為人孫的本分。」
晏珩利落地應承:「父皇的教誨,兒臣牢記於心……」
用完膳,晏珩便在晏清的許可後離開了。後宮中,慈安殿與椒房殿一西一東,她要去慈安殿,還需穿過麵積不小的禦花園。
步輦停在外間,可坐輦要繞遠道,不能抄禦花園這條近路,於是晏珩將抬輦的中涓打發了。領著陳良、王忠,去小徑踏雪去了。
昨夜颳了一夜的風,落了一夜的雪。禦花園中白茫茫一片,入目之景隻有銀裝素裹。湖邊原有的翠竹,青枝承雪,萬葉堆瓊,早已彎下平日裏挺直的了腰。
晏珩停下腳步,側耳傾聽。現下風雪稍霽,四麵安靜,除了她們一行人靴踩徑白的沙沙聲,再無人音。
「殿下?」王忠疑惑,「您在做什麽呢?這天寒地凍的,您一向懼冷,咱們還是快些去慈安殿請完安,迴建章宮暖閣吧1
「……」陳良對反應遲鈍的王忠無話可說,但他不忘提醒晏珩,「殿下,天這麽冷,郡主不會來這彈琴的。」
「我知道……」晏珩頷首。
重獲新生,真如一場美夢。陸婉撫琴之景歷歷在目,那是前世她沒有領略過的風情。而後,每次路過禦花園,她都會下意識的停下來,仔細去捕捉弦樂之聲。可惜,沒能再賞清音。
晏珩在心中喟嘆一聲,抬腳在雪上留下一行淺淺的腳櫻
不出意外的,慈安殿中剛起的劉太後沒有喚她進去。
眼睛視物不清後,劉太後就開始拒絕見客,連皇帝與安樂長公主都不能入內殿。隻召了陸婉,每日清晨來為她抄寫《道德經》與《南華經》中的選句,趁著墨跡未幹,焚了上達「天聽」。
「慈安殿謝絕請見,還望太子殿下擔待……」掌事太監賠笑道,「太後娘娘的旨意,奴才可不敢違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