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皇後不知內情,同聖人李越提起。
李越賣給壽王一個麵子,親自找來顧清玄問緣由。
顧清玄那傢夥也不是個吃素的,用禮法說事,叫人挑不出絲毫錯處。
哪曾想王皇後是個八卦小能手,不知從何處打聽到壽王府幹的那些事,有了說法。她把壽王妃召進宮,兩人是妯娌,平時的關係算不上多親密,但也不算太壞。
遣退閑雜人等後,王皇後露出微妙的表情看壽王妃,說道:「前幾日三郎把顧文嘉那小子找來問過話,他說了,大嫂若想把明玉嫁進顧家,需得父母之命媒妁之言,這其實也說得過去。」
壽王妃不滿道:「娘娘此言差矣,那小子就是故意給壽王府難堪,當初長寧因病拖累了他,我們便想著拿三娘替嫁彌補,他們家也是允了的,哪曾想現下卻翻臉了,像什麽話?」
王皇後端起茶盞,以局外人的態度道:「這事怎麽說呢,按說三娘替嫁也是情理之中,他們家若是應允,事情便成了,可是現在顧家不願意接納三娘,大嫂可曾細想過其中的緣由?」
壽王妃沒有吭聲。
王皇後暗搓搓道:「我聽說顧文嘉曾從常州帶迴來一個通房,結果因為你們壽王府容不下,盛氏便趁著他去雍州辦差的空檔把那通房給嫁出去了,有這迴事嗎?」
提起這茬,壽王妃略有些尷尬,吞吞吐吐道:「是有這茬。」
王皇後「嘖嘖」兩聲,指了指她,「不是我不幫親,咱倆都是女郎家,你說這事像話嗎?」
壽王妃爭辯道:「他房裏一直沒養通房妾室,長寧容不下他人還不行嗎?」
王皇後露出無法直視的表情,「這便是大嫂你不講理了,你不放長寧嫁過去,也不能讓人家守活寡呀。
「二十出頭的郎君,正是血氣方剛的時候,房裏養個通房又怎麽了,隻要沒有弄出庶子,抬成妾,便算不得出格。
「如今被你這麽一插手,三娘還沒進門就管束起人家的後院了,你若是盛氏,心裏頭服不服氣?」
壽王妃被懟得無語,因為這事確實是女方不占理。
王皇後意味深長道:「你我都是做婆母的人,若被女方這般拿捏,你摸著良心說,可樂意讓她嫁進門來磋磨自己?」
壽王妃:「這……」
王皇後繼續道:「現在人家不願意也情有可原,雖說三娘替嫁在情理之中,可那小子說了,要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你也挑不出他的錯處來。今日你求我替三娘做主,我要如何做主,難不成綁著那小子娶你家三娘不成?」
壽王妃急道:「我不是這個意思。」
王皇後擺手道:「你家三娘這事,我插不了手,除非當初你們跟顧家有約定讓三娘替嫁,顧文嘉親口應承了的,若不然占不到理,他娶不娶都得看他自己的意願。」
壽王妃道:「當時那種情形也算默認,沒有口頭應允。」
王皇後:「那不就得了,若說討長寧的事他做不了主,可三娘替嫁,他肯定是能做主的。既然這麽多年都沒開口應承,可見對三娘不是那麽鍾意,多半也是顧慮到你壽王府的顏麵,才沒撕破臉。
「話又說迴來,當初你也不該把長寧留在府裏拖延他好些年,是嫁是娶,總得給人家一個準話。
「雖說他是個郎君,可好端端的一個兒郎,平白無故拖成了二十多歲的鰥夫,也就顧家忍得。
「若是其他世族,多半是要鬧的,你家長寧也不占理。
「現如今他來討長寧的牌位,大嫂卻押著不給,非要他娶三娘,他若娶還好,皆大歡喜。可是人家不樂意娶,你總不能強買強賣,若傳了出去,外頭不知會怎麽議三娘嫁不出去非得賴到顧文嘉手裏,那多難聽?」
這番話把壽王妃氣得狠,卻又沒法辯駁,因為王皇後字字帶理。
見她臉色鐵青,王皇後無比舒坦,隻覺得顧家那小子當真是個滑頭。
在宮裏頭碰了滿頭包,壽王妃迴去後又朝李明玉發泄了一通,罵她是個掃把星,為著她的婚事讓自己處處受氣,比孫子還窩囊。
李明玉也不敢頂嘴,隻知道哭。
壽王妃則後悔不已,都怪自己眼瞎,挑了這麽一個禍害砸到了手裏。
如今跟燙手山芋似的,留在手裏礙眼,扔又沒有下家接手,上不上下不下的,當真令她抓狂暴躁。
最終這事兩家僵持了半個多月,壽王府才迫不得已服了軟,先讓顧清玄把長寧的牌位討迴去再說。
顧清玄還是跟往常那樣和顏悅色,一派君子端方,態度不卑不亢。到了壽王府,他先是同壽王夫婦行禮,而後才去取長寧的牌位。
那小子也真是絕,從頭到尾都不願意碰牌位,讓許諸抱著離去的。
縱使壽王妃心中氣惱,也不好挑刺翻臉,怕落得個刻薄的名聲,隻得任由他們出府,畢竟顧家行事從頭到尾都穩妥,幾乎滴水不漏。
長寧的牌位被請進顧家宗祠,是忠勇侯在安排,顧清玄則去上值了。他對那塊牌位沒什麽感情,在他眼裏就是一塊木頭牌子,擱哪裏都行。
把這件事情處理妥當後,顧老夫人同盛氏商量起替顧清玄議親一事。
盛氏滿腹牢騷,說道:「如今文嘉稀裏糊塗成了鰥夫,選女郎的條件自然得放低一些了。」
顧老夫人淡淡道:「倒也無妨,他自己有才幹,不靠裙帶關係求門路,隻要女方人品上佳,脾性溫和,樣貌身段不錯,與他合得來,便算得上一樁良緣,至於家世那些倒不重要。」<hr>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李越賣給壽王一個麵子,親自找來顧清玄問緣由。
顧清玄那傢夥也不是個吃素的,用禮法說事,叫人挑不出絲毫錯處。
哪曾想王皇後是個八卦小能手,不知從何處打聽到壽王府幹的那些事,有了說法。她把壽王妃召進宮,兩人是妯娌,平時的關係算不上多親密,但也不算太壞。
遣退閑雜人等後,王皇後露出微妙的表情看壽王妃,說道:「前幾日三郎把顧文嘉那小子找來問過話,他說了,大嫂若想把明玉嫁進顧家,需得父母之命媒妁之言,這其實也說得過去。」
壽王妃不滿道:「娘娘此言差矣,那小子就是故意給壽王府難堪,當初長寧因病拖累了他,我們便想著拿三娘替嫁彌補,他們家也是允了的,哪曾想現下卻翻臉了,像什麽話?」
王皇後端起茶盞,以局外人的態度道:「這事怎麽說呢,按說三娘替嫁也是情理之中,他們家若是應允,事情便成了,可是現在顧家不願意接納三娘,大嫂可曾細想過其中的緣由?」
壽王妃沒有吭聲。
王皇後暗搓搓道:「我聽說顧文嘉曾從常州帶迴來一個通房,結果因為你們壽王府容不下,盛氏便趁著他去雍州辦差的空檔把那通房給嫁出去了,有這迴事嗎?」
提起這茬,壽王妃略有些尷尬,吞吞吐吐道:「是有這茬。」
王皇後「嘖嘖」兩聲,指了指她,「不是我不幫親,咱倆都是女郎家,你說這事像話嗎?」
壽王妃爭辯道:「他房裏一直沒養通房妾室,長寧容不下他人還不行嗎?」
王皇後露出無法直視的表情,「這便是大嫂你不講理了,你不放長寧嫁過去,也不能讓人家守活寡呀。
「二十出頭的郎君,正是血氣方剛的時候,房裏養個通房又怎麽了,隻要沒有弄出庶子,抬成妾,便算不得出格。
「如今被你這麽一插手,三娘還沒進門就管束起人家的後院了,你若是盛氏,心裏頭服不服氣?」
壽王妃被懟得無語,因為這事確實是女方不占理。
王皇後意味深長道:「你我都是做婆母的人,若被女方這般拿捏,你摸著良心說,可樂意讓她嫁進門來磋磨自己?」
壽王妃:「這……」
王皇後繼續道:「現在人家不願意也情有可原,雖說三娘替嫁在情理之中,可那小子說了,要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你也挑不出他的錯處來。今日你求我替三娘做主,我要如何做主,難不成綁著那小子娶你家三娘不成?」
壽王妃急道:「我不是這個意思。」
王皇後擺手道:「你家三娘這事,我插不了手,除非當初你們跟顧家有約定讓三娘替嫁,顧文嘉親口應承了的,若不然占不到理,他娶不娶都得看他自己的意願。」
壽王妃道:「當時那種情形也算默認,沒有口頭應允。」
王皇後:「那不就得了,若說討長寧的事他做不了主,可三娘替嫁,他肯定是能做主的。既然這麽多年都沒開口應承,可見對三娘不是那麽鍾意,多半也是顧慮到你壽王府的顏麵,才沒撕破臉。
「話又說迴來,當初你也不該把長寧留在府裏拖延他好些年,是嫁是娶,總得給人家一個準話。
「雖說他是個郎君,可好端端的一個兒郎,平白無故拖成了二十多歲的鰥夫,也就顧家忍得。
「若是其他世族,多半是要鬧的,你家長寧也不占理。
「現如今他來討長寧的牌位,大嫂卻押著不給,非要他娶三娘,他若娶還好,皆大歡喜。可是人家不樂意娶,你總不能強買強賣,若傳了出去,外頭不知會怎麽議三娘嫁不出去非得賴到顧文嘉手裏,那多難聽?」
這番話把壽王妃氣得狠,卻又沒法辯駁,因為王皇後字字帶理。
見她臉色鐵青,王皇後無比舒坦,隻覺得顧家那小子當真是個滑頭。
在宮裏頭碰了滿頭包,壽王妃迴去後又朝李明玉發泄了一通,罵她是個掃把星,為著她的婚事讓自己處處受氣,比孫子還窩囊。
李明玉也不敢頂嘴,隻知道哭。
壽王妃則後悔不已,都怪自己眼瞎,挑了這麽一個禍害砸到了手裏。
如今跟燙手山芋似的,留在手裏礙眼,扔又沒有下家接手,上不上下不下的,當真令她抓狂暴躁。
最終這事兩家僵持了半個多月,壽王府才迫不得已服了軟,先讓顧清玄把長寧的牌位討迴去再說。
顧清玄還是跟往常那樣和顏悅色,一派君子端方,態度不卑不亢。到了壽王府,他先是同壽王夫婦行禮,而後才去取長寧的牌位。
那小子也真是絕,從頭到尾都不願意碰牌位,讓許諸抱著離去的。
縱使壽王妃心中氣惱,也不好挑刺翻臉,怕落得個刻薄的名聲,隻得任由他們出府,畢竟顧家行事從頭到尾都穩妥,幾乎滴水不漏。
長寧的牌位被請進顧家宗祠,是忠勇侯在安排,顧清玄則去上值了。他對那塊牌位沒什麽感情,在他眼裏就是一塊木頭牌子,擱哪裏都行。
把這件事情處理妥當後,顧老夫人同盛氏商量起替顧清玄議親一事。
盛氏滿腹牢騷,說道:「如今文嘉稀裏糊塗成了鰥夫,選女郎的條件自然得放低一些了。」
顧老夫人淡淡道:「倒也無妨,他自己有才幹,不靠裙帶關係求門路,隻要女方人品上佳,脾性溫和,樣貌身段不錯,與他合得來,便算得上一樁良緣,至於家世那些倒不重要。」<hr>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