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天氣轉暖屋裏的炭盆被撤了,如今又重新燒上,斷不能再受寒,以免病情加重。
倒是盛氏一點毛病都沒有,過來瞧她時,顧老夫人說道:「莫要進屋來,恐過了病氣。」
盛氏應道:「我身板好得很,不打緊。」又問,「今日阿娘可好些了?」
顧老夫人端起碗盞喝水潤嗓子,「好多了,這些日天天灌藥,肚裏的油水都給我刮幹淨了,想吃肉。」
盛氏掩嘴笑,「阿娘想吃,便讓庖廚給你做。」
顧老夫人饞嘴道:「我想吃羊肉。」
盛氏:「羊肉不行,火氣重,給你燉鴨子好,酸筍鴨,開胃清熱。」
顧老夫人想了想,「那就做酸筍鴨鍋子。」又道,「你不怕過了病氣,中午就在這兒用好了。」
盛氏點頭。
顧老夫人問:「承棋呢,可好些了?」
盛氏道:「稍稍好些了,就喊頭疼,他以前就有頭風,多半發作了,估計得熬好些天才行。」
顧老夫人嘆了口氣,似想起了什麽,說道:「文嘉那孩子也真是,去年夏天就去的新陽,也不知什麽時候才迴來。」
盛氏發牢騷道:「他那破爛差事,不過也熬不了兩年了,考課後多半能調職,到時候怎麽都得調個別到處跑的職務。」
婆媳二人就顧清玄的差事細說了一陣兒。
中午盛氏在這裏用飯,小火爐裏的酸筍鴨聞著很有食慾,顧老夫人先用了一碗湯,婢女給她撕下一塊鴨肉。
平時她對肉食興致不大,這迴因為服藥的緣故,委實饞了。
酸筍開胃,鴨肉細嫩,她用了不少。
婆媳二人各用各的鍋子。
盛氏能吃辣,蘸料裏放了茱萸。
顧老夫人則用清湯,婢女給她燙了一些菜蔬,她用得很合心意。
兩人邊用邊嘮家常,正說得熱絡時,忽見方婆子打起簾子進屋來,神色凝重。
她朝屋裏的其他人做了個手勢,閑雜人等默默退了下去,盛氏瞧她臉色不對,問道:「怎麽了?」
方婆子正色道:「方才老奴從侯爺那裏聽到消息,說壽王府那邊傳信來,長寧郡主受了風寒,病得厲害,宮裏頭的禦醫去了幾撥,都不見好。」
聽到這話,婆媳二人同時愣住,顧老夫人皺眉道:「是什麽時候的事?」
方婆子:「聽說是這陣子倒春寒中的招,病得委實厲害,她的身子骨本就羸弱,哪經得起這般折騰,壽王求了宮裏的禦醫看診,也不見好。」
顧老夫人喉嚨發癢,掩嘴咳了幾聲,方婆子忙上前給她送水潤喉嚨。
抿了一口溫水後,顧老夫人才覺得嗓子舒坦了些。
盛氏看向她道:「現如今文嘉還在新陽,得催他迴來才是。」
顧老夫人點頭。
兩人的表情都有些沉重,各自沉默了許久,不知在想什麽。
晚些時候忠勇侯過來同她們說起壽王府的事。
長寧郡主病了這麽些年,一直都是吊著一口氣在,能熬到現在極不容易。現在聽說她怕是熬不住了,大家雖然早有心理準備,還是有點突兀。
也不知過了多久,顧老夫人才道:「且書信與文嘉,催促他迴來。」
忠勇侯點頭,忍著頭疼欲言又止道:「那他跟那邊的婚事……」
顧老夫人打斷道:「現在人還在,休得再提。」
忠勇侯閉嘴。
一家子商議了許久,忠勇侯才下去了,隻留婆媳二人在屋裏。
盛氏心裏頭藏得有心思,不動聲色坐到顧老夫人身旁,暗搓搓道:「阿娘,我有句話不知當講不當講。」
顧老夫人:「???」
盛氏壓低聲音道:「你跟我交個實話,當真盼著李三娘進門?」
顧老夫人看著她,表情有些微妙。
婆媳二人靈魂對視。
也不知過了多久,顧老夫人才道:「不然呢,你還能怎地?」
盛氏撇嘴,發牢騷道:「那女郎著實小家子氣,說句不好聽的話,日後進府,我這個做婆母的興許還得受她的氣。」
顧老夫人戳她的額頭道:「瞧你這點出息。」
盛氏捂著額頭,不痛快道:「我娘家行伍出身,是個粗人,伺候不起那般金貴的兒媳婦。」
顧老夫人淡淡道:「這事待文嘉迴來再說,畢竟是他娶媳婦兒。」又道,「壽王府我們得罪不起,莫要鬧生傷了。」
盛氏點頭。
壽王府的愁雲慘澹牽動著不少人的心,壽王來宮裏求禦醫,派下了好幾撥人過去看診。遺憾的是一個病入膏肓的女郎,生命本就走到了盡頭,已無力挽救,隻能一點點枯萎。
王皇後心裏頭還是挺感觸,同聖人李越說起這個侄女,不由得欷歔。
這般年輕就熬不住了,壽王白髮人送黑髮人,不知得有多難過。
李越沒有吭聲,他對這個同父異母的兄長頗有幾分微妙。
王皇後不動聲色偷瞥他的麵色,試探道:「三郎在想什麽呢?」
李越迴過神兒,「這便是命。」
這些日壽王妃日日守在長寧的病榻前,她一直高熱不退,反反覆覆,人也神誌不清。
壽王妃眼睛都哭腫了。
心裏頭不痛快,先前在房裏伺候的僕人遭了殃。
她把氣撒到那些婢女身上,認為是她們照料不周,才導致長寧染上風寒落到如今的地步,將其發賣的發賣,杖殺的杖殺。<hr>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倒是盛氏一點毛病都沒有,過來瞧她時,顧老夫人說道:「莫要進屋來,恐過了病氣。」
盛氏應道:「我身板好得很,不打緊。」又問,「今日阿娘可好些了?」
顧老夫人端起碗盞喝水潤嗓子,「好多了,這些日天天灌藥,肚裏的油水都給我刮幹淨了,想吃肉。」
盛氏掩嘴笑,「阿娘想吃,便讓庖廚給你做。」
顧老夫人饞嘴道:「我想吃羊肉。」
盛氏:「羊肉不行,火氣重,給你燉鴨子好,酸筍鴨,開胃清熱。」
顧老夫人想了想,「那就做酸筍鴨鍋子。」又道,「你不怕過了病氣,中午就在這兒用好了。」
盛氏點頭。
顧老夫人問:「承棋呢,可好些了?」
盛氏道:「稍稍好些了,就喊頭疼,他以前就有頭風,多半發作了,估計得熬好些天才行。」
顧老夫人嘆了口氣,似想起了什麽,說道:「文嘉那孩子也真是,去年夏天就去的新陽,也不知什麽時候才迴來。」
盛氏發牢騷道:「他那破爛差事,不過也熬不了兩年了,考課後多半能調職,到時候怎麽都得調個別到處跑的職務。」
婆媳二人就顧清玄的差事細說了一陣兒。
中午盛氏在這裏用飯,小火爐裏的酸筍鴨聞著很有食慾,顧老夫人先用了一碗湯,婢女給她撕下一塊鴨肉。
平時她對肉食興致不大,這迴因為服藥的緣故,委實饞了。
酸筍開胃,鴨肉細嫩,她用了不少。
婆媳二人各用各的鍋子。
盛氏能吃辣,蘸料裏放了茱萸。
顧老夫人則用清湯,婢女給她燙了一些菜蔬,她用得很合心意。
兩人邊用邊嘮家常,正說得熱絡時,忽見方婆子打起簾子進屋來,神色凝重。
她朝屋裏的其他人做了個手勢,閑雜人等默默退了下去,盛氏瞧她臉色不對,問道:「怎麽了?」
方婆子正色道:「方才老奴從侯爺那裏聽到消息,說壽王府那邊傳信來,長寧郡主受了風寒,病得厲害,宮裏頭的禦醫去了幾撥,都不見好。」
聽到這話,婆媳二人同時愣住,顧老夫人皺眉道:「是什麽時候的事?」
方婆子:「聽說是這陣子倒春寒中的招,病得委實厲害,她的身子骨本就羸弱,哪經得起這般折騰,壽王求了宮裏的禦醫看診,也不見好。」
顧老夫人喉嚨發癢,掩嘴咳了幾聲,方婆子忙上前給她送水潤喉嚨。
抿了一口溫水後,顧老夫人才覺得嗓子舒坦了些。
盛氏看向她道:「現如今文嘉還在新陽,得催他迴來才是。」
顧老夫人點頭。
兩人的表情都有些沉重,各自沉默了許久,不知在想什麽。
晚些時候忠勇侯過來同她們說起壽王府的事。
長寧郡主病了這麽些年,一直都是吊著一口氣在,能熬到現在極不容易。現在聽說她怕是熬不住了,大家雖然早有心理準備,還是有點突兀。
也不知過了多久,顧老夫人才道:「且書信與文嘉,催促他迴來。」
忠勇侯點頭,忍著頭疼欲言又止道:「那他跟那邊的婚事……」
顧老夫人打斷道:「現在人還在,休得再提。」
忠勇侯閉嘴。
一家子商議了許久,忠勇侯才下去了,隻留婆媳二人在屋裏。
盛氏心裏頭藏得有心思,不動聲色坐到顧老夫人身旁,暗搓搓道:「阿娘,我有句話不知當講不當講。」
顧老夫人:「???」
盛氏壓低聲音道:「你跟我交個實話,當真盼著李三娘進門?」
顧老夫人看著她,表情有些微妙。
婆媳二人靈魂對視。
也不知過了多久,顧老夫人才道:「不然呢,你還能怎地?」
盛氏撇嘴,發牢騷道:「那女郎著實小家子氣,說句不好聽的話,日後進府,我這個做婆母的興許還得受她的氣。」
顧老夫人戳她的額頭道:「瞧你這點出息。」
盛氏捂著額頭,不痛快道:「我娘家行伍出身,是個粗人,伺候不起那般金貴的兒媳婦。」
顧老夫人淡淡道:「這事待文嘉迴來再說,畢竟是他娶媳婦兒。」又道,「壽王府我們得罪不起,莫要鬧生傷了。」
盛氏點頭。
壽王府的愁雲慘澹牽動著不少人的心,壽王來宮裏求禦醫,派下了好幾撥人過去看診。遺憾的是一個病入膏肓的女郎,生命本就走到了盡頭,已無力挽救,隻能一點點枯萎。
王皇後心裏頭還是挺感觸,同聖人李越說起這個侄女,不由得欷歔。
這般年輕就熬不住了,壽王白髮人送黑髮人,不知得有多難過。
李越沒有吭聲,他對這個同父異母的兄長頗有幾分微妙。
王皇後不動聲色偷瞥他的麵色,試探道:「三郎在想什麽呢?」
李越迴過神兒,「這便是命。」
這些日壽王妃日日守在長寧的病榻前,她一直高熱不退,反反覆覆,人也神誌不清。
壽王妃眼睛都哭腫了。
心裏頭不痛快,先前在房裏伺候的僕人遭了殃。
她把氣撒到那些婢女身上,認為是她們照料不周,才導致長寧染上風寒落到如今的地步,將其發賣的發賣,杖殺的杖殺。<hr>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