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子就這麽過得緩慢安寧,從六月落腳到現在的寒冬,已經有數月。


    快到過年時她又做了一批絨花出來,皆是大紅色的,喜慶。


    因到了年底,家家戶戶都會辦年貨,一些手頭寬裕些的家裏會給姑娘們備紅頭繩或頭花,拿去送給小輩的也像樣。


    蘇暮覺得屋裏頭太過冷清,便也在門窗上貼上大紅的剪紙,求個吉利。


    這裏的冬天不像京城會下雪,隻是陰冷,風也吹得大。


    原本以為會過個清淨年,哪曾想上迴來討絨花的餘三郎在年前又來了一趟,央求蘇暮又給他做一批絨花出來。


    這迴要了五百朵。


    蘇暮自是高興,這可比零賣好使,雖然價格低了一文,但薄利多銷。


    那餘三郎也是個有腦子的,原本是挑著擔子走街竄巷賣小玩意兒,結果捎帶上絨花一併販賣,在市井裏很受女郎們喜歡。


    故而這迴又來了。


    他時常流連於市井鄉野間,周邊的幾個城鎮都會去,特別是趕集的時候,專往人堆裏湊,哪裏有人哪裏就有機會。


    接了活計,蘇暮立馬安排上,趕在年前的頭兩天又托人去開州帶了做絨花的材料迴來。


    這個年別家熱熱鬧鬧,城裏炮竹劈裏啪啦響,把院子裏的大黃嚇得嗷嗷叫。


    蘇暮卻冷冷清清,忙著梳理蠶絲備絨條。


    屋裏燒得有炭盆,有時候太忙顧不上吃飯,便埋幾顆芋魁到炭盆裏,要不鍋裏煮霸王雞下的蛋,湊合著應付。


    初一那天早上隔壁劉晴送來一碗自家包的湯圓,蘇暮接下了,給了她幾文銅板,拿紅繩串著的,算是歡喜錢。


    見她忙碌,劉晴主動過來幫忙,又像上次那樣打雜。


    兩人合作過,非常有默契。


    蘇暮先把蠶絲一縷縷給她分好,劉晴則負責梳理蠶絲裏的小疙瘩,把它剔除掉。


    至於做絨條和打尖那些活計,還需蘇暮親自操作。


    這批絨花分成兩次交,蘇暮原本要靠它養活自己,哪曾想絨花反倒成為了雙刃劍,因為張和稀裏糊塗摸到開州來了。


    也真是誤打誤撞,他們一行人分成三隊找尋,他進了開州,在城裏尋了數日沒影兒,便又往下麵的縣城裏找。


    開州雖然是下州,人口不密集,但鄉縣還挺多。


    張和跑了這幾月已經徹底磨平了性子,鑑於他要尋的是女郎,所以養成了一個習慣,但凡是女性都會多看兩眼,甭管老弱婦孺都會看。


    這樣的結果導致他對女性的衣著打扮很有印象。


    也真是奇怪,他從開州的永臨、交丹、燕安等地過來時都沒見那些婦人頭上戴鬢頭花,走到吳江和三川等地就會偶見婦人頭上多了幾分嬌俏。


    他自然識得絨花,京中的婦人都喜佩戴,滿大街都是。


    但在這裏看到還是挺詫異的,因為當地閉塞,各方麵都落後許多,故而多數婦人頭上的都東西都很簡單,無非是簡單的釵簪頭繩什麽的。


    忽然看到絨花,總忍不住多瞧兩眼。


    這不,有潑辣點的婦人見他頻頻打量自己,不禁朝他啐罵,操著本地口音罵他是個老色胚,光盯著女人看。


    張和很不好意思迴避了。


    他心中還是挺好奇,特地去了附近的三川城。


    本以為城裏有賣絨花的,結果一打聽,並沒有商鋪販賣,隻聽說是一個姓餘的貨郎挑著擔子賣過來的。


    張和心中很是好奇,他覺得那些絨花看著做工精美,有些地方有,有些地方沒有,似乎並不常見。


    又想起蘇暮是常州人,常州盛產絨花,遍地都是賣絨花的商鋪,她好像也會做那玩意兒。


    心思一動,張和決定仔細探尋一番,碰碰運氣。


    作者有話說:


    顧清玄:開心!!


    蘇暮:嗬嗬,她們都等著看你怎麽忽悠我。


    顧清玄:???


    蘇暮:她們說這是難度為sss級的任務


    顧清玄:。。。。


    第五十四章


    那餘三郎走街串巷, 嫌蘇暮趕做得不夠快,分了好幾次去取。


    他拿到手是五文一朵, 轉賣則是八文錢一朵, 因是常年挑著擔子吆喝賣小物什,許多人都識得他。


    張和在三川打聽到他在趕集時會過來後,特地蹲守了幾天。


    不出所料, 餘三郎跟往常那樣挑著擔子來集市售賣。


    張和找了許久,才把他找到了,瞧著他擔子裏的絨花, 也沒直接詢問,而是好奇拿起一支雛菊端詳。


    那雛菊顏色呈鵝黃,花瓣捲曲, 做工委實精細, 看起來栩栩如生。


    餘三郎看他有興致,說道:「這位郎君且買一朵罷,家裏頭有閨女婆娘的,保管喜歡。」


    張和笑了笑, 操著撇腳的當地口音, 故意裝作不知,問道:「這是什麽頭花?」


    餘三郎答道:「這是絨花, 京裏女郎們最喜歡的頭花。」


    張和「哦」一聲, 贊道:「好看。」


    也在這時, 一婦人過來看竹篩裏的絨花,她相中了一朵紅梅,同餘三郎討價還價一番, 最後花七文錢買了一朵。


    張和見那婦人心滿意足離去, 也花七文錢買了一朵雛菊, 說帶迴去給自家小女兒。


    接連做了兩筆買賣,餘三郎很是歡喜。


    張和趁機打聽,說道:「這頭花跟真的一樣,栩栩如生,也不知是哪家的婦人有這般厲害的手藝。」<hr>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穿成心機丫鬟後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閆桔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閆桔並收藏穿成心機丫鬟後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