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們若是讓我有好日子過,我自然會替你們把這事扛過去,隻要把責任推到我的頭上,小侯爺要追究的自然是我,與你們無關。
「倘若他真要計較,無非逼著周家與我和離了,周郎君反倒脫了身,小侯爺也隻管去尋我問罪,而不會再糾纏周家沒完沒了。」
周母細細思索此計的可行之處。
見她陷入了沉思,蘇暮也不逼她,由著她考慮。
先前周母覺得自家崽的法子可行,如今被對方威脅,一旦蘇暮搞事作死,困她的法子多半行不通。
且她說得也沒錯,侯府容不下她,倘若再被小侯爺尋迴去,不是要逼死她嗎?
在這樣的情形下保不定會做出無法挽迴的禍事來,一旦她在家裏出了岔子,到時候周家就徹底完蛋了。
想到此,周母眼皮子狂跳不已。
她原本想等自家兒迴來再商議一番,誰知蘇暮像是她肚子裏的蛔蟲,敲打道:「倘若周大娘要與周榮安商議此事,便大可不必了。」
「這……」
「你不用問他,我也知道他是不允的。」
周母沉默不語。
蘇暮看著她道:「我同你說這些,是要你幫我讓他同意,你若同他說了,隻怕得受他責備數落。」頓了頓,「到時候你一厘錢都拿不到手。」
周母到底貪財,試探問:「我要如何幫你?」
蘇暮當即把自己的辦法同她細說一番。
周母認真聽著,也覺得讓她跑路是個不錯的法子,倘若日後小侯爺沒來問起,不是要砸到自家手裏嗎?
與其這般,還不如讓她迴常州。
待過了風頭,直接把和離書拿到官府和離便可了事。
退一萬步來講,就算小侯爺來尋人,周家也可以哭訴一番,供著這個祖宗得罪不得,她偷偷摸摸跑了,周家求助無門,又不敢大肆張揚,可委屈著哩。
把矛盾轉移到蘇暮身上,且還能得一筆私房錢,周母左思右想都覺得這法子可行。
於是次日她便與蘇暮勾結在一塊兒坑自家兒子——鬧絕食。
下午周母慌慌張張前往周榮安的鋪子,同他說起蘇暮已經兩頓飯沒吃了。
周榮安頗覺詫異,問道:「昨日不都好好的嗎,怎麽就忽然不吃東西了?」
周母心急火燎道:「那女郎一早想要出去,我不準,她便鬧起了脾氣,說我們家要逼死她,反正遲早都是死,還不如現在就死在周家,討個痛快。」
這話把周榮安唬住了,囁嚅道:「我怎麽又要逼死她了?」
周母當即把蘇暮教她的話細說了一番,嚇得周榮安出了一身冷汗,一時六神無主,恐慌不已。
母子倆連忙迴去探情形。
蘇暮躺在床上,一副沒有精神的病歪歪樣子,周榮安瞧了頭大如鬥。
二人出去後,周母焦急道:「這可如何是好,倘若她在家裏有個萬一,周家不是大禍臨頭了嗎?」
周榮安眼皮子狂跳,背著手在院子裏來迴走動,拿不出個主意來。
晚上蘇暮還是沒有用飯,周榮安見端出來的飯食,整個人都神經了。
周母既心疼他,又想發笑,不敢露出馬腳,隻能忍著,滿腦子都是她那五兩銀子。
要知道五兩私房錢對於周母來說無異於是一筆巨款。
這個家是周榮安在當,他打小窮怕了,看錢看得緊,也很摳門,周母很難從他的荷包裏掏出私房錢來。
再加上屋裏所有日常開銷都是周榮安在採買,她自然沒有機會撈到錢銀,如今好不容易從蘇暮那裏刮來油水,怎能不高興?
蘇暮接連四五頓飯沒吃,徹底把周榮安逼瘋了。
怕她真死在周家,他忙讓自家老母去問她到底要怎樣才能解決問題。
周母把蘇暮的意思傳達了一番。
一開始周榮安並不同意,後來仔細琢磨似乎也覺得可行,再加之周母的遊說,兩人商議了許久,總算達成了共識,願意放蘇暮走。
周榮安從別處借來筆墨,讓蘇暮親自寫一封和離書。
此前顧清玄曾逼著蘇暮學四書五經,寫簡單的和離書不成問題,隻要把字跡寫得醜一點就好了。
落筆簽字畫押後,這份和離書會留在周家保他們平安。
周榮安識不了幾個字,隻把那份和離書收撿好。
如果要送她離京,需得路引才行,二人都是普通的良家子,又有戶籍憑證,辦理路引隻需要兩三日就能拿到手。
這期間周榮安請代寫家書的先生給他寫一份和離書,又把蘇暮寫的那份拿給先生看,確定沒有問題了才作罷。
最後周榮安自己的那份和離書交到蘇暮手裏,雙方互換和離書以備日後用上。
蘇暮要求他護送自己出京畿,走水路迴常州。
周榮安滿口應承,隻要能把這尊大佛送走,讓他幹什麽都行!
拿到路引後,蘇暮耽擱了一日,把身上的錢銀存儲到了一家售賣布匹的商鋪。
按說櫃坊更為保險些,她偏選擇了頗有風險的私人商鋪,也就是飛錢。
此舉也是避免在京中落下痕跡。
所謂櫃坊,相當於現在的銀行,隻要拿了他們提供的票據,就可以到另外的支坊提取錢銀。
京城裏的櫃坊就那麽幾家,若有心查下來,根據櫃坊提供的線索很容易把她捉住,她留了個心眼,走了偏門。<hr>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倘若他真要計較,無非逼著周家與我和離了,周郎君反倒脫了身,小侯爺也隻管去尋我問罪,而不會再糾纏周家沒完沒了。」
周母細細思索此計的可行之處。
見她陷入了沉思,蘇暮也不逼她,由著她考慮。
先前周母覺得自家崽的法子可行,如今被對方威脅,一旦蘇暮搞事作死,困她的法子多半行不通。
且她說得也沒錯,侯府容不下她,倘若再被小侯爺尋迴去,不是要逼死她嗎?
在這樣的情形下保不定會做出無法挽迴的禍事來,一旦她在家裏出了岔子,到時候周家就徹底完蛋了。
想到此,周母眼皮子狂跳不已。
她原本想等自家兒迴來再商議一番,誰知蘇暮像是她肚子裏的蛔蟲,敲打道:「倘若周大娘要與周榮安商議此事,便大可不必了。」
「這……」
「你不用問他,我也知道他是不允的。」
周母沉默不語。
蘇暮看著她道:「我同你說這些,是要你幫我讓他同意,你若同他說了,隻怕得受他責備數落。」頓了頓,「到時候你一厘錢都拿不到手。」
周母到底貪財,試探問:「我要如何幫你?」
蘇暮當即把自己的辦法同她細說一番。
周母認真聽著,也覺得讓她跑路是個不錯的法子,倘若日後小侯爺沒來問起,不是要砸到自家手裏嗎?
與其這般,還不如讓她迴常州。
待過了風頭,直接把和離書拿到官府和離便可了事。
退一萬步來講,就算小侯爺來尋人,周家也可以哭訴一番,供著這個祖宗得罪不得,她偷偷摸摸跑了,周家求助無門,又不敢大肆張揚,可委屈著哩。
把矛盾轉移到蘇暮身上,且還能得一筆私房錢,周母左思右想都覺得這法子可行。
於是次日她便與蘇暮勾結在一塊兒坑自家兒子——鬧絕食。
下午周母慌慌張張前往周榮安的鋪子,同他說起蘇暮已經兩頓飯沒吃了。
周榮安頗覺詫異,問道:「昨日不都好好的嗎,怎麽就忽然不吃東西了?」
周母心急火燎道:「那女郎一早想要出去,我不準,她便鬧起了脾氣,說我們家要逼死她,反正遲早都是死,還不如現在就死在周家,討個痛快。」
這話把周榮安唬住了,囁嚅道:「我怎麽又要逼死她了?」
周母當即把蘇暮教她的話細說了一番,嚇得周榮安出了一身冷汗,一時六神無主,恐慌不已。
母子倆連忙迴去探情形。
蘇暮躺在床上,一副沒有精神的病歪歪樣子,周榮安瞧了頭大如鬥。
二人出去後,周母焦急道:「這可如何是好,倘若她在家裏有個萬一,周家不是大禍臨頭了嗎?」
周榮安眼皮子狂跳,背著手在院子裏來迴走動,拿不出個主意來。
晚上蘇暮還是沒有用飯,周榮安見端出來的飯食,整個人都神經了。
周母既心疼他,又想發笑,不敢露出馬腳,隻能忍著,滿腦子都是她那五兩銀子。
要知道五兩私房錢對於周母來說無異於是一筆巨款。
這個家是周榮安在當,他打小窮怕了,看錢看得緊,也很摳門,周母很難從他的荷包裏掏出私房錢來。
再加上屋裏所有日常開銷都是周榮安在採買,她自然沒有機會撈到錢銀,如今好不容易從蘇暮那裏刮來油水,怎能不高興?
蘇暮接連四五頓飯沒吃,徹底把周榮安逼瘋了。
怕她真死在周家,他忙讓自家老母去問她到底要怎樣才能解決問題。
周母把蘇暮的意思傳達了一番。
一開始周榮安並不同意,後來仔細琢磨似乎也覺得可行,再加之周母的遊說,兩人商議了許久,總算達成了共識,願意放蘇暮走。
周榮安從別處借來筆墨,讓蘇暮親自寫一封和離書。
此前顧清玄曾逼著蘇暮學四書五經,寫簡單的和離書不成問題,隻要把字跡寫得醜一點就好了。
落筆簽字畫押後,這份和離書會留在周家保他們平安。
周榮安識不了幾個字,隻把那份和離書收撿好。
如果要送她離京,需得路引才行,二人都是普通的良家子,又有戶籍憑證,辦理路引隻需要兩三日就能拿到手。
這期間周榮安請代寫家書的先生給他寫一份和離書,又把蘇暮寫的那份拿給先生看,確定沒有問題了才作罷。
最後周榮安自己的那份和離書交到蘇暮手裏,雙方互換和離書以備日後用上。
蘇暮要求他護送自己出京畿,走水路迴常州。
周榮安滿口應承,隻要能把這尊大佛送走,讓他幹什麽都行!
拿到路引後,蘇暮耽擱了一日,把身上的錢銀存儲到了一家售賣布匹的商鋪。
按說櫃坊更為保險些,她偏選擇了頗有風險的私人商鋪,也就是飛錢。
此舉也是避免在京中落下痕跡。
所謂櫃坊,相當於現在的銀行,隻要拿了他們提供的票據,就可以到另外的支坊提取錢銀。
京城裏的櫃坊就那麽幾家,若有心查下來,根據櫃坊提供的線索很容易把她捉住,她留了個心眼,走了偏門。<hr>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