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氏這般篤定,蘇暮亦是如此。
離開侯府後,大街上漸漸變得熱鬧起來,時下天氣日漸轉暖,不少人出城踏青。
蘇暮聽著外頭的人聲,忍不住好奇撩起簾子偷窺,明明一切都很稀鬆平常,她卻覺得新鮮,好似第一次進城一般。
先前鄭氏送給她的禮是一隻成色還不錯的玉鐲,雖然比不上主家給的嫁妝,但禮輕情意重,她非常珍視。
可以說鄭氏是她在這個世道上遇到的最暖心的人了,她給了她許多幫助,都是落到實際的益處。
把那隻鐲子放好,蘇暮收起離別的思緒,腦中琢磨現在要去的戰場。
馬車走走停停,直到許久後,才到了城東長譽坊。
進入坊市,直奔興山街街尾,媒人和周家的親眷早就在門口候著了。
蘇暮帶著輕便包袱,拿紈扇遮麵,媒人上前來扶她進堂屋。
親眷打發了一封喜錢給馬夫,又放了一響鞭炮,算是迎了親。
因著是二娶,一切從簡,院子裏各處貼了「囍」字外,便再無他物,前來的也僅僅隻是內親內戚,沒多少人。
在堂屋拜完堂,蘇暮被媒人送進喜房。
媒人關門出去後,她把紈扇放到床上,好奇打量這間喜房,布置得頗潦草。
偷偷走到窗戶前從縫隙處窺探外頭,看不到前院的情形。
既來之則安之。
陌生的環境陌生的人,蘇暮一點都不害怕,她現在要琢磨的是如何應付今晚的洞房。
當初願意豁出去勾引顧清玄是因為有利可圖,處於被動。而今她完全占據主導地位,自然沒有再獻身的精神。
更何況周家貪圖她的嫁妝,哪能被他們欺負了去?
在喜房裏坐到正午時分,有人進來送上吃食,當時蘇暮拿紈扇遮擋麵容,看不清真容,那人隻能悻悻然退了出去。
外頭的媒人吃了不少酒,又得了筆喜錢,酒足飯飽離去。
下午親眷們也陸續走了,院子裏漸漸變得清靜下來,周母同自家兒暗搓搓道:「那小娘子的身段瞧著挺不錯吧?」
周榮安沒有吭聲。
周母:「你得趕緊給我弄個孫子來抱,這樣方能把她套牢。」
周榮安皺眉,不高興道:「她若願意跟我,自然會心甘情願跟著我。若是不願意,我便放她走,省得兩看相厭,日日吵嚷不得安寧。」
周母不高興地掐了他一把,「說什麽混帳話,媒人說那女郎帶了不少嫁妝,她都過了眼的,既然帶進了咱們家的門,豈有放出去的道理?」
周榮安受不了自家老娘貪財的性子,說道:「女人家的嫁妝豈能被夫家霸占了去,若傳了出去,我的臉要往哪裏擱?」
周母蠻橫道:「隻要她留在周家,以後都是我親孫子的。」
周榮安不想跟她說話,今天娶妻明明應該感到高興,他卻沒有一點興致,因為全是他老娘做的主,沒有分毫情願。
這不,待到天色暗下來後,他遲遲不願去喜房。
周母催了他好幾次,最後拿掃帚把他逼進去才作罷。
屋裏的蘇暮聽到開門聲響起,一點都不驚慌,而是默默垂淚,一副委屈孤苦的小模樣。
那周母更是絕,把自家兒子趕進喜房後,立馬把門給鎖了。
周榮安氣急,卻拿她沒辦法,隻得恨恨咬牙。
他在門口枯站了許久,才硬著頭皮走過去,卻見那女郎端坐在床沿,兩眼含淚,又怕驚動到他,正抑製著悲傷垂淚。
周榮安不禁有些懵。
這是什麽情況?
見他過來,蘇暮連忙背過身用手帕擦臉,哽咽道:「奴家一時情難自禁,還請郎君莫要見怪。」
就算周榮安是個傻子,也覺著不大對勁。
他刻意與她保持著距離,皺眉問:「蘇小娘子何故垂淚?」
蘇暮沉默了許久,才捏著那方帕子起身。
門邊的男人高高瘦瘦,五官也挺端正,穿著新裁的衣裳,神情裏寫滿了戒備。
蘇暮偷偷地瞥了他兩眼,才開始展露她的精湛演技,緩緩跪了下去,露出一副失足少女的悲苦神情。
周榮安一時被她唬住了,不明就裏道:「你這是作甚?」
蘇暮哀哀地望著他,囁嚅道:「奴家聽說新婦在成婚的第一天晚上要驗清白,心中很是害怕。」
周榮安:「???」
蘇暮故意絞著手裏的方帕,緊張道:「可是奴家已經非清白之軀,害怕被郎君嫌棄。」
聽到這話,周榮安並未放到心上,迴道:「我是二娶,也非清白之軀,你倒不必這般。」頓了頓,總覺得哪裏不對,卻也沒有說什麽。
蘇暮展顏,隨即又露出不安的神情,「可是婆母……」
周榮安沒有說話。
蘇暮把顧清玄的手帕獻上,期期艾艾道:「奴家可否請郎君……」
她故意不說後半句,明顯是央求他弄點血到手帕上糊弄周母。
對於這個時代的女性來說,清白尤為重要,特別是未曾出閣的女郎,若是大戶人家,則更看重清白。
倘若是已經嫁過人的,反倒沒有這麽多束縛。
律令並不鼓勵婦女守貞,因為再嫁才能添丁,使得人口興旺。
不過對於未出閣的女郎來說就不一樣了,不論高門貴族還是平民百姓,在未婚之前丟了貞操總會被扣上不守婦道的帽子。<hr>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離開侯府後,大街上漸漸變得熱鬧起來,時下天氣日漸轉暖,不少人出城踏青。
蘇暮聽著外頭的人聲,忍不住好奇撩起簾子偷窺,明明一切都很稀鬆平常,她卻覺得新鮮,好似第一次進城一般。
先前鄭氏送給她的禮是一隻成色還不錯的玉鐲,雖然比不上主家給的嫁妝,但禮輕情意重,她非常珍視。
可以說鄭氏是她在這個世道上遇到的最暖心的人了,她給了她許多幫助,都是落到實際的益處。
把那隻鐲子放好,蘇暮收起離別的思緒,腦中琢磨現在要去的戰場。
馬車走走停停,直到許久後,才到了城東長譽坊。
進入坊市,直奔興山街街尾,媒人和周家的親眷早就在門口候著了。
蘇暮帶著輕便包袱,拿紈扇遮麵,媒人上前來扶她進堂屋。
親眷打發了一封喜錢給馬夫,又放了一響鞭炮,算是迎了親。
因著是二娶,一切從簡,院子裏各處貼了「囍」字外,便再無他物,前來的也僅僅隻是內親內戚,沒多少人。
在堂屋拜完堂,蘇暮被媒人送進喜房。
媒人關門出去後,她把紈扇放到床上,好奇打量這間喜房,布置得頗潦草。
偷偷走到窗戶前從縫隙處窺探外頭,看不到前院的情形。
既來之則安之。
陌生的環境陌生的人,蘇暮一點都不害怕,她現在要琢磨的是如何應付今晚的洞房。
當初願意豁出去勾引顧清玄是因為有利可圖,處於被動。而今她完全占據主導地位,自然沒有再獻身的精神。
更何況周家貪圖她的嫁妝,哪能被他們欺負了去?
在喜房裏坐到正午時分,有人進來送上吃食,當時蘇暮拿紈扇遮擋麵容,看不清真容,那人隻能悻悻然退了出去。
外頭的媒人吃了不少酒,又得了筆喜錢,酒足飯飽離去。
下午親眷們也陸續走了,院子裏漸漸變得清靜下來,周母同自家兒暗搓搓道:「那小娘子的身段瞧著挺不錯吧?」
周榮安沒有吭聲。
周母:「你得趕緊給我弄個孫子來抱,這樣方能把她套牢。」
周榮安皺眉,不高興道:「她若願意跟我,自然會心甘情願跟著我。若是不願意,我便放她走,省得兩看相厭,日日吵嚷不得安寧。」
周母不高興地掐了他一把,「說什麽混帳話,媒人說那女郎帶了不少嫁妝,她都過了眼的,既然帶進了咱們家的門,豈有放出去的道理?」
周榮安受不了自家老娘貪財的性子,說道:「女人家的嫁妝豈能被夫家霸占了去,若傳了出去,我的臉要往哪裏擱?」
周母蠻橫道:「隻要她留在周家,以後都是我親孫子的。」
周榮安不想跟她說話,今天娶妻明明應該感到高興,他卻沒有一點興致,因為全是他老娘做的主,沒有分毫情願。
這不,待到天色暗下來後,他遲遲不願去喜房。
周母催了他好幾次,最後拿掃帚把他逼進去才作罷。
屋裏的蘇暮聽到開門聲響起,一點都不驚慌,而是默默垂淚,一副委屈孤苦的小模樣。
那周母更是絕,把自家兒子趕進喜房後,立馬把門給鎖了。
周榮安氣急,卻拿她沒辦法,隻得恨恨咬牙。
他在門口枯站了許久,才硬著頭皮走過去,卻見那女郎端坐在床沿,兩眼含淚,又怕驚動到他,正抑製著悲傷垂淚。
周榮安不禁有些懵。
這是什麽情況?
見他過來,蘇暮連忙背過身用手帕擦臉,哽咽道:「奴家一時情難自禁,還請郎君莫要見怪。」
就算周榮安是個傻子,也覺著不大對勁。
他刻意與她保持著距離,皺眉問:「蘇小娘子何故垂淚?」
蘇暮沉默了許久,才捏著那方帕子起身。
門邊的男人高高瘦瘦,五官也挺端正,穿著新裁的衣裳,神情裏寫滿了戒備。
蘇暮偷偷地瞥了他兩眼,才開始展露她的精湛演技,緩緩跪了下去,露出一副失足少女的悲苦神情。
周榮安一時被她唬住了,不明就裏道:「你這是作甚?」
蘇暮哀哀地望著他,囁嚅道:「奴家聽說新婦在成婚的第一天晚上要驗清白,心中很是害怕。」
周榮安:「???」
蘇暮故意絞著手裏的方帕,緊張道:「可是奴家已經非清白之軀,害怕被郎君嫌棄。」
聽到這話,周榮安並未放到心上,迴道:「我是二娶,也非清白之軀,你倒不必這般。」頓了頓,總覺得哪裏不對,卻也沒有說什麽。
蘇暮展顏,隨即又露出不安的神情,「可是婆母……」
周榮安沒有說話。
蘇暮把顧清玄的手帕獻上,期期艾艾道:「奴家可否請郎君……」
她故意不說後半句,明顯是央求他弄點血到手帕上糊弄周母。
對於這個時代的女性來說,清白尤為重要,特別是未曾出閣的女郎,若是大戶人家,則更看重清白。
倘若是已經嫁過人的,反倒沒有這麽多束縛。
律令並不鼓勵婦女守貞,因為再嫁才能添丁,使得人口興旺。
不過對於未出閣的女郎來說就不一樣了,不論高門貴族還是平民百姓,在未婚之前丟了貞操總會被扣上不守婦道的帽子。<hr>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