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為什麽,蘇暮看著他的舉動,腦中有股不詳的預感。
果不出所料,顧清玄把書籍放到她麵前,說道:「我瞧你極有悟性,這本《三字經》拿去開蒙,多識幾個字也挺好。」
蘇暮:「……」
她露出尷尬而不失禮貌的微笑,小聲道:「奴婢愚鈍,恐學不會。」
顧清玄:「無妨,你悟性高,我得空的時候教你兩遍多半就能背了。」
蘇暮抽了抽嘴角,緊繃著麵皮忍著咆哮的衝動,覺得這男人有病。
她對這種幼兒啟蒙讀物一點興致都沒有,撒嬌道:「奴婢不想學。」
顧清玄看著她,冷不防問道:「想不想跟我迴京?」
蘇暮愣住。
顧清玄:「我既然收了你,你就得給我長臉,莫要讓京裏的人覺著我沒品,飢不擇食連鄉野丫頭都入得了眼。」
蘇暮:「……」
顧清玄循循善誘道:「想不想漲月例?」
蘇暮連連點頭。
顧清玄滿意道:「那就乖乖學識字,就從《三字經》開始學。」
蘇暮:「……」
她忽然有點後悔,這男人狀元出身,科舉千軍萬馬過獨木橋的製度,他卻能從中拚殺出一條血路來。
這完全就是個卷王啊!
瞅著桌案上的《三字經》,蘇暮欲哭無淚。
十二時辰待命也就罷了,還他媽得跟著他內卷,還要不要人活了?
她忍著爆粗口的衝動,委屈巴巴地把那本《三字經》撿走了,途中遇到許諸。
見她哭喪著臉不高興的樣子,許諸好奇道:「阿若怎麽了,哭喪著臉子?」
蘇暮問他:「許小郎君你會識字嗎?」
許諸應道:「會啊。」頓了頓,似猜到了什麽,笑道,「郎君給你《三字經》讓你學,是嗎?」
蘇暮點頭。
許諸一本正經道:「我跟你說,你後麵還要學四書《大學》、《中庸》、《論語》和《孟子》,以及五經《詩經》、《尚書》、《禮記》、《易經》和《春秋》。
「當初郎君也是扔了這些逼我學的,我全都會。」
蘇暮徹底絕望了。
那男人簡直有毒!
許諸嚴肅道:「你莫要這般喪氣,應該感到高興才對,郎君讓你學這些,多半是打算把你帶迴京的。」
蘇暮半信半疑,「當真?」
許諸點頭,「郎君的院子裏哪怕是粗使婆子,都是能寫會算的,上到管事,下到粗使奴婢,都會識字斷理。
「你若跟著進了京城,總不能目不識丁,那是會被他們笑話的。」
蘇暮:「……」
許諸:「乖乖地學罷,也是為了你自個兒好。」
聽他這一說,蘇暮試探問:「京城裏的高門大戶都會這般要求家奴會識字斷理嗎?」
許諸擺手,「倒也不是,隻不過咱們府裏背後是河東裴氏,書香世家,重學識涵養,故而對底下的僕人也稍微嚴格一些。
「郎君不喜粗鄙吵嚷,比其他院子裏的要求更嚴一些,沒人敢蠻不講理,會被譏笑。」
蘇暮輕輕的「哦」了一聲,「原是這般。」
許諸:「莫要發牢騷了,你平日裏也挺上進,這些應難不住你。」
蘇暮沒有吭聲,心想顧家的家風確實有點名堂。
話又說迴來,河東裴氏經六朝而不衰,靠的不就是那股子文人風骨與端正嚴明的家風教養嗎?
下午沈正坤過來,顧清玄同他說起自己打算保常州的鹽商們,把沈正坤唬住了,詫異道:「文嘉莫不是瘋了?」
顧清玄一本正經道:「我沒瘋。」又道,「上午我差人投送奏章迴京,便是向天子請奏此事。」
沈正坤眼皮子狂跳,半信半疑問:「好端端的,何故生出這等,這等……」
他很想說荒唐,但也清楚對方的行事作風,應是經過了深思熟慮的。
顧清玄同他說起保住鹽商的利弊因素,一來可以攻破鹽商與鹽官牢不可破的依存關係。
二來便是鹽商這群人在民間深得人心,頗有一定的號召力,倘若全部一刀切,恐引起民憤。
三則是官鹽總需要鹽商這個媒介行銷到各地百姓手裏,一般能成事的都是頗有家底的商賈,倘若這迴把他們一刀切,日後再來從事鹽業的商賈們多半會害怕,甚至不願意進入這個行業。
故而經過多方權衡,顧清玄覺得保住這些鹽商利大於弊,便於□□。
當然,觸犯了律法,不死也得脫層皮。
那些鹽商個個肥得流油,殺現成的肥豬堵曾經貪腐的窟窿,用他們來充盈國庫也算得上兩全。
經他這番細說,沈正坤心中的癥結也跟著豁然開朗,因為他們來常州的目的就是為了抓私鹽貪腐。
貪腐抓了就能迴京交差。
沈正坤摸八字鬍細細琢磨,越想越覺得這法子合理。
顧清玄坐在太師椅上,自顧品茗。
他現在一點都不急躁,因為當初天子授命他來查私鹽,真正的目的其實是要辦外戚薑家。隻要他能把鹽鐵使薑斌拖下水,天子自會在背後給他收拾爛攤子。
上午投送奏章無非是給天子吱個聲,哪怕是先斬後奏呢,這事都能翻過去。
鹽商在這起事件中隻是一個小小的環節,對天子而言並不重要,他要的是集中政權,覆滅外戚分權。<hr>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果不出所料,顧清玄把書籍放到她麵前,說道:「我瞧你極有悟性,這本《三字經》拿去開蒙,多識幾個字也挺好。」
蘇暮:「……」
她露出尷尬而不失禮貌的微笑,小聲道:「奴婢愚鈍,恐學不會。」
顧清玄:「無妨,你悟性高,我得空的時候教你兩遍多半就能背了。」
蘇暮抽了抽嘴角,緊繃著麵皮忍著咆哮的衝動,覺得這男人有病。
她對這種幼兒啟蒙讀物一點興致都沒有,撒嬌道:「奴婢不想學。」
顧清玄看著她,冷不防問道:「想不想跟我迴京?」
蘇暮愣住。
顧清玄:「我既然收了你,你就得給我長臉,莫要讓京裏的人覺著我沒品,飢不擇食連鄉野丫頭都入得了眼。」
蘇暮:「……」
顧清玄循循善誘道:「想不想漲月例?」
蘇暮連連點頭。
顧清玄滿意道:「那就乖乖學識字,就從《三字經》開始學。」
蘇暮:「……」
她忽然有點後悔,這男人狀元出身,科舉千軍萬馬過獨木橋的製度,他卻能從中拚殺出一條血路來。
這完全就是個卷王啊!
瞅著桌案上的《三字經》,蘇暮欲哭無淚。
十二時辰待命也就罷了,還他媽得跟著他內卷,還要不要人活了?
她忍著爆粗口的衝動,委屈巴巴地把那本《三字經》撿走了,途中遇到許諸。
見她哭喪著臉不高興的樣子,許諸好奇道:「阿若怎麽了,哭喪著臉子?」
蘇暮問他:「許小郎君你會識字嗎?」
許諸應道:「會啊。」頓了頓,似猜到了什麽,笑道,「郎君給你《三字經》讓你學,是嗎?」
蘇暮點頭。
許諸一本正經道:「我跟你說,你後麵還要學四書《大學》、《中庸》、《論語》和《孟子》,以及五經《詩經》、《尚書》、《禮記》、《易經》和《春秋》。
「當初郎君也是扔了這些逼我學的,我全都會。」
蘇暮徹底絕望了。
那男人簡直有毒!
許諸嚴肅道:「你莫要這般喪氣,應該感到高興才對,郎君讓你學這些,多半是打算把你帶迴京的。」
蘇暮半信半疑,「當真?」
許諸點頭,「郎君的院子裏哪怕是粗使婆子,都是能寫會算的,上到管事,下到粗使奴婢,都會識字斷理。
「你若跟著進了京城,總不能目不識丁,那是會被他們笑話的。」
蘇暮:「……」
許諸:「乖乖地學罷,也是為了你自個兒好。」
聽他這一說,蘇暮試探問:「京城裏的高門大戶都會這般要求家奴會識字斷理嗎?」
許諸擺手,「倒也不是,隻不過咱們府裏背後是河東裴氏,書香世家,重學識涵養,故而對底下的僕人也稍微嚴格一些。
「郎君不喜粗鄙吵嚷,比其他院子裏的要求更嚴一些,沒人敢蠻不講理,會被譏笑。」
蘇暮輕輕的「哦」了一聲,「原是這般。」
許諸:「莫要發牢騷了,你平日裏也挺上進,這些應難不住你。」
蘇暮沒有吭聲,心想顧家的家風確實有點名堂。
話又說迴來,河東裴氏經六朝而不衰,靠的不就是那股子文人風骨與端正嚴明的家風教養嗎?
下午沈正坤過來,顧清玄同他說起自己打算保常州的鹽商們,把沈正坤唬住了,詫異道:「文嘉莫不是瘋了?」
顧清玄一本正經道:「我沒瘋。」又道,「上午我差人投送奏章迴京,便是向天子請奏此事。」
沈正坤眼皮子狂跳,半信半疑問:「好端端的,何故生出這等,這等……」
他很想說荒唐,但也清楚對方的行事作風,應是經過了深思熟慮的。
顧清玄同他說起保住鹽商的利弊因素,一來可以攻破鹽商與鹽官牢不可破的依存關係。
二來便是鹽商這群人在民間深得人心,頗有一定的號召力,倘若全部一刀切,恐引起民憤。
三則是官鹽總需要鹽商這個媒介行銷到各地百姓手裏,一般能成事的都是頗有家底的商賈,倘若這迴把他們一刀切,日後再來從事鹽業的商賈們多半會害怕,甚至不願意進入這個行業。
故而經過多方權衡,顧清玄覺得保住這些鹽商利大於弊,便於□□。
當然,觸犯了律法,不死也得脫層皮。
那些鹽商個個肥得流油,殺現成的肥豬堵曾經貪腐的窟窿,用他們來充盈國庫也算得上兩全。
經他這番細說,沈正坤心中的癥結也跟著豁然開朗,因為他們來常州的目的就是為了抓私鹽貪腐。
貪腐抓了就能迴京交差。
沈正坤摸八字鬍細細琢磨,越想越覺得這法子合理。
顧清玄坐在太師椅上,自顧品茗。
他現在一點都不急躁,因為當初天子授命他來查私鹽,真正的目的其實是要辦外戚薑家。隻要他能把鹽鐵使薑斌拖下水,天子自會在背後給他收拾爛攤子。
上午投送奏章無非是給天子吱個聲,哪怕是先斬後奏呢,這事都能翻過去。
鹽商在這起事件中隻是一個小小的環節,對天子而言並不重要,他要的是集中政權,覆滅外戚分權。<hr>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