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茫野:算了,不解釋了,日久見人心,日......哎!殷少將仰天嘆息。


    兩人來到營地最裏端,高山崖壁下有排矮房。矮房對著一個開闊的草地,草地前有個行鞭撻之刑的木架子。


    殷茫野指了指那個木架子便道:「這就是我們行軍法的懲戒之地。當眾鞭撻。」


    「就沒了?沒囚室?」舒朗有些不可置信地盯著眼前那排矮房,如此簡陋就不怕人跑了。


    殷茫野揉揉額頭道:「朗爺,你當這裏是在貴司嗎?這裏是軍營!懲戒的目的是讓他們服從軍令,不是剷除異己!」


    舒朗聞言嘆了口氣,翻身下馬,從矮房裏跑出三兩名刑鞭撻的軍官,長得肥壯彪悍。見殷茫野到了趕忙上前行禮,殷茫野指著那兩個麻袋道:「裏麵有三個人,一大兩小,把他們分開丟進房裏,我們要問話。」


    「是。」行刑官依他的話將麻袋扛進三間房間。


    山風吹來,涼意襲人。


    被堵住嘴、拔去道袍的道士仍舊套著頭不知身在何處,他原以為會被帶入縣衙卻被帶入了湖州駐軍營地,若是縣衙同伴倒容易相救,可身在軍營內就不好辦了。大人還算鎮定,兩小的就不一樣,抖如篩糠,尿濕了褲子。


    舒朗沒有理會三個道士,將從祭台上收繳的道幔等物件和三人的道袍抖在地上,蹲在地上一樣樣的翻看。


    中原腹地的道觀,道長外出做法一般會戴五老冠,冠下兩邊各垂一條劍頭長帶,上繡神像或「太乙救苦天尊」字樣。這種專供道場做法戴的頭冠都是至代代高階法師傳承而來,舒朗手中的五老冠嶄新不說,繡出的五方天君神像的位置都排錯了、青色法袍上也未秀出道觀或法師尊號。看到此,舒朗更加確定這夥人就是打著道家旗號來搞破壞的。


    舒朗先來到關小道童的房間,取下小童的頭套拔下口塞,問道:「你們從何而來,籍冊何在?」


    「我們自幼隨師父在觀中修行,何來籍冊?」那小兒說道。


    「那我問你,你們師徒三人設蝗災道場,做法時該頌詠哪部經言?」舒朗厲聲問道。


    小兒沒料到他會問這個問題,思忖片刻道:「救苦拔罪妙經。」


    舒朗獰笑陰鷙,目光狠戾直視那小兒,又問:「太乙天尊救苦拔罪妙經?是道士早課時頌詠經文,定心安神,為一天課業修習做準備。我再問你一次,為除蝗災做法頌詠的經文是哪部?」


    被他盯著發毛、逼問到絕境的小兒忽而嚎啕道:「我學藝不精,不知該頌詠哪部經文。」


    「你當然不知道,因為你就不是修道之人。」


    「我是,我是,我隻是道行太淺而已!」小道哭到抽筋。


    「那我再問你,你的法名叫什麽?」


    「鍾自奎。」


    「你師父的法名呢?」


    「張明山。」


    「你叔祖呢?」


    「齊照行。」


    「照明自...」舒朗低喃思忖。


    那小童道不明,心卻不暗,旋即明白他的意圖,接嘴道:「照明自古今...這是我們宗門的傳承字輩譜係。」


    「明淨宗?」


    小童連忙點頭。


    舒朗見狀瞳孔微縮,又問:「你們現在的道觀在何處?」


    「南詔雲嶺。」


    又將小童的嘴塞上,走出房間對殷茫野說道:「讓你父親下令把遊走在山野間的道士都抓起來。」


    「為什麽?」殷茫野不解,「驅逐他們,不讓他們設道場蠱惑村民燒稻種就可以了,以什麽罪名抓他們?」


    舒朗眸光如炬,又是那團能燒人的火:「勾結外邦,顛覆朝綱!他們不是淨明宗道人,他們就是打著宗門旗號的賊子。」


    舒朗說完不顧驚駭不已的殷茫野,走過兩間房進了關道士的房間。


    他將道士的頭罩和嘴塞取下,直接了當的問道:「你們為誰做事?來南域作惡?」


    「我不知道你在說什麽?」


    「三十年前,九州修士絕跡,道門斷代。你既倖存為何棄洛州天門山的宗觀於不顧,跑到南詔雲嶺?」舒朗問道。


    「哈哈~!」那道士聞言忽然就笑了起來,「想不到邊陲南域居然有人知道三十年前的秘事,我問你,那件事你是從哪裏知道的?莫非你是皇室中人?」


    「我不是皇室中人,三十年前先輩之憾事已在去年平息,你為何要打著淨明宗的幌子,幹傷天害理的事情?」舒朗冷聲質問。


    「傷天害理?哈哈!你不是皇室中人,那便是九州修士?小子,你如此年輕,清楚三十年前發生的事情嗎?誰知此中事,誰記當時人?我讓佃農燒稻種就傷天害理?那我問你,三十年前修士怎就絕跡?道門又何故斷代?究竟是誰在傷天害理?!」中年道士眸中飄過一抹哀色旋即又化為陰鷙。


    舒朗知道那件事,雲夢澤君守護九州最大的水域而外還監控九州。


    三十年前時任蕭皇在自己在位那一年隻辦了一件事,召集九州道門修士意圖解決舊皇城妖禍。那三天三夜的血戰全記錄在雲夢澤的幻化鏡中,他至澤底龍樹修出凡軀之後便看過。實況之駭目已經不能用慘烈來形容,區區凡軀,堆堆血肉,紅血為霧,屍骸作幕。


    或許從那刻起,舒朗覺得成不成仙本不無緊要。道就在那裏,仙不過是得道的程度體現,兩萬三千修士修為未及仙階,卻已詮釋道矣。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化神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日落陽關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日落陽關並收藏化神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