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書翰看著澤浣和他的詞,終於明白。
原來,心事他都懂。
原來,他心同他心。
他從袖中拿出印章毫不猶豫地蓋了上去。
他不怕,為了那句:我心無垢,月依舊,即便天下皆知盡言荒唐,他不怕。
蓋了之後,他沒有說話,隻是望著他。澤浣從袖袋中拿出那枚近百年沒有用過的印章,也緊接著他的章蓋了下去。林書翰一看,印章缺了一角,上麵刻的字不甚清晰,從筆畫走向依稀可推測是蝌蚪文的澤之涯。因為印章不完整,印在紙上的字看著並不像字而是像個特別的圖案。
澤浣有些不好意思地解釋道:「許久沒用,玉石幹裂,不知什麽時候就碎了一角。」
林書翰聽罷,拿出自己的印章道:「我的印是自己刻的,用的雖是一般的花蕊石,但我這塊品相卻極好,色如雞油黃中間白蕊紋路清晰可辨。我刻章用了一半石,還有另一半石放在榻前作收藏用。國師若不嫌棄,我想用那另一半給你刻個印章,你可願意。」
澤浣聽他的話,話裏有話,本不該答應卻在他炙熱的目光中應承了下來。
「那國師的章,我是該刻陰還是刻陽?」林書翰繼續追問。
澤浣覺得自己選的那酒本不是能醉人的酒,怎麽這個問題叫他頭痛,有點難迴答。
「國師,你選陰還是陽?」林書翰上前一步幾乎要貼著他,又問了次。
「我的章一般用篆書,還是刻陰文比較適合。」澤浣退後了步,被逼著抵在了書案上。
林書翰聽罷退後幾步,讓他喘了口氣,笑道:「國師選的是陰,我記住了。」
澤浣有些生氣,一句話硬生生的被他掐頭去尾,叫人聽著別扭。
「是刻陰文的章。」他補充道。
「我知道,我懂!」林書翰壞笑著意味深長的說了句。
少年的癡狂勁兒上來了,誰都擋不住。
林書翰看著兩人的詞,道:「國師,將這兩首詞給樊樓伶人唱詠可好?」
這次澤浣沒有答應他,他道:「自古文字多罪,你才入仕途,如果被有心人胡亂解釋,恐遭人指摘。」
林書翰搖頭:「我不怕,這本是佳作,你我坦蕩又何怕小人詆毀。還是國師嫌我的詞,格局太小,不配和你的詞同時唱詠。」
澤浣失笑了下,拍拍他的肩旁道:「我都當你是朋友了,是膠漆之交。我隻是不願我們的詞被人胡亂猜測而已。人言可畏!」
「我不畏人言,我隻知道君子坦蕩蕩。」林書翰急道。
他就是被藏在匣中埋在淤泥中的寶劍,寶劍出世,殺盡四方亂臣賊子。
澤浣懂他,他要全天下的人都知道他懂他。
澤浣心軟想到他一滿十八歲就得噶,報以臨終關懷也就沒再反對。林書翰見他終於不再反對,喚來細家姐弟,將紙給了他們。
兩人看罷,再抬眼看著兩個仙人,叩首感謝。姐姐說道:「公子詞中兩句:輕羅細姊撥琴聲,誰家伶音驚珠淚。說的可是我們姐弟?」
林書翰點點頭:「細姊啊,不是你的名字嗎。拿去吧,有這首詞,保你們不會再被樊樓驅趕。」
細家姐弟對視一眼,再次俯首叩謝,這哪裏是不會再遭樊樓驅趕,這是要被捧上魁首的節奏啊。能被狀元郎寫進詞裏的伶人,能揚名天下。
兩人接下宣紙,小心翼翼地捧出房外,不多時,樓下的屏風處,又掛上了裝裱精緻的狀元祠,下麵還有他稱為知己的神秘人和的詞。此曲一唱,風靡全城,漸漸傳入各地。那細家姐弟的名頭也叫響了,風太後也喜伶音合唱,那年中秋宮宴,還請了姐弟兩入宮唱和,此皆不表。
林書翰和澤浣吃過飯便要離開,剛開門對麵蕭彥北的雅間也開了門,澤浣不想被太子撞見便加快腳步轉身閃進樓梯。隨後出來的蕭彥北看見林書翰道:「你今天怎麽沒來校場?」
「今天觀文殿有差事,我明天再來。」林書翰心裏想著澤浣,解釋完急忙行禮告辭追了下去。
蕭彥北看著他那件包間裏的兩幅碗筷,狐疑的對阿炳道:「怎麽,他今天請人來樊樓吃飯?」
阿炳道:「我一直跟你在一起,哪裏知道,他長那麽大了,你們怎麽還拿他當小孩子看。」我又不是他保姆!阿炳在心裏念叨。
蕭彥北聽罷笑了笑,想想也對,不過林書翰在他的記憶中還真隻是七八歲的小孩子。
而林書翰跑下樓梯後,便看見放在欄杆上的銀色披風,澤浣已經不在了。他拿起那件披風,望著滿街來往人群,意興闌珊。
他折好披風揣進衣兜,獨自走在人流熙攘的街道上,彎彎拐拐的走了幾條街後他發覺身後有人跟隨。他走入一家銀器店,假裝看著銀質的器物,在一把水壺身上看見了那個身形削瘦的年輕男子正對著自己探頭探腦。
他記下了該男子的體貌特徵,不動聲色地繼續逛街。在多次確認那男子的確在跟蹤自己後,他閃入一小巷拐角,撿了張丟棄在角落的爛網兜爬上了街頭的矮牆,見削瘦男子在街頭張望,張開網兜撲向那人,林書翰知道自己力氣小從背後偷襲估計也製服不了那男子。隻能靠自己身體落下的衝擊力將那男子壓在身下,他將網兜罩住男子,收緊網兜,拴在其身後,坐在他背後抓起他右手的無名指道:「你跟著我幹什麽?」
原來,心事他都懂。
原來,他心同他心。
他從袖中拿出印章毫不猶豫地蓋了上去。
他不怕,為了那句:我心無垢,月依舊,即便天下皆知盡言荒唐,他不怕。
蓋了之後,他沒有說話,隻是望著他。澤浣從袖袋中拿出那枚近百年沒有用過的印章,也緊接著他的章蓋了下去。林書翰一看,印章缺了一角,上麵刻的字不甚清晰,從筆畫走向依稀可推測是蝌蚪文的澤之涯。因為印章不完整,印在紙上的字看著並不像字而是像個特別的圖案。
澤浣有些不好意思地解釋道:「許久沒用,玉石幹裂,不知什麽時候就碎了一角。」
林書翰聽罷,拿出自己的印章道:「我的印是自己刻的,用的雖是一般的花蕊石,但我這塊品相卻極好,色如雞油黃中間白蕊紋路清晰可辨。我刻章用了一半石,還有另一半石放在榻前作收藏用。國師若不嫌棄,我想用那另一半給你刻個印章,你可願意。」
澤浣聽他的話,話裏有話,本不該答應卻在他炙熱的目光中應承了下來。
「那國師的章,我是該刻陰還是刻陽?」林書翰繼續追問。
澤浣覺得自己選的那酒本不是能醉人的酒,怎麽這個問題叫他頭痛,有點難迴答。
「國師,你選陰還是陽?」林書翰上前一步幾乎要貼著他,又問了次。
「我的章一般用篆書,還是刻陰文比較適合。」澤浣退後了步,被逼著抵在了書案上。
林書翰聽罷退後幾步,讓他喘了口氣,笑道:「國師選的是陰,我記住了。」
澤浣有些生氣,一句話硬生生的被他掐頭去尾,叫人聽著別扭。
「是刻陰文的章。」他補充道。
「我知道,我懂!」林書翰壞笑著意味深長的說了句。
少年的癡狂勁兒上來了,誰都擋不住。
林書翰看著兩人的詞,道:「國師,將這兩首詞給樊樓伶人唱詠可好?」
這次澤浣沒有答應他,他道:「自古文字多罪,你才入仕途,如果被有心人胡亂解釋,恐遭人指摘。」
林書翰搖頭:「我不怕,這本是佳作,你我坦蕩又何怕小人詆毀。還是國師嫌我的詞,格局太小,不配和你的詞同時唱詠。」
澤浣失笑了下,拍拍他的肩旁道:「我都當你是朋友了,是膠漆之交。我隻是不願我們的詞被人胡亂猜測而已。人言可畏!」
「我不畏人言,我隻知道君子坦蕩蕩。」林書翰急道。
他就是被藏在匣中埋在淤泥中的寶劍,寶劍出世,殺盡四方亂臣賊子。
澤浣懂他,他要全天下的人都知道他懂他。
澤浣心軟想到他一滿十八歲就得噶,報以臨終關懷也就沒再反對。林書翰見他終於不再反對,喚來細家姐弟,將紙給了他們。
兩人看罷,再抬眼看著兩個仙人,叩首感謝。姐姐說道:「公子詞中兩句:輕羅細姊撥琴聲,誰家伶音驚珠淚。說的可是我們姐弟?」
林書翰點點頭:「細姊啊,不是你的名字嗎。拿去吧,有這首詞,保你們不會再被樊樓驅趕。」
細家姐弟對視一眼,再次俯首叩謝,這哪裏是不會再遭樊樓驅趕,這是要被捧上魁首的節奏啊。能被狀元郎寫進詞裏的伶人,能揚名天下。
兩人接下宣紙,小心翼翼地捧出房外,不多時,樓下的屏風處,又掛上了裝裱精緻的狀元祠,下麵還有他稱為知己的神秘人和的詞。此曲一唱,風靡全城,漸漸傳入各地。那細家姐弟的名頭也叫響了,風太後也喜伶音合唱,那年中秋宮宴,還請了姐弟兩入宮唱和,此皆不表。
林書翰和澤浣吃過飯便要離開,剛開門對麵蕭彥北的雅間也開了門,澤浣不想被太子撞見便加快腳步轉身閃進樓梯。隨後出來的蕭彥北看見林書翰道:「你今天怎麽沒來校場?」
「今天觀文殿有差事,我明天再來。」林書翰心裏想著澤浣,解釋完急忙行禮告辭追了下去。
蕭彥北看著他那件包間裏的兩幅碗筷,狐疑的對阿炳道:「怎麽,他今天請人來樊樓吃飯?」
阿炳道:「我一直跟你在一起,哪裏知道,他長那麽大了,你們怎麽還拿他當小孩子看。」我又不是他保姆!阿炳在心裏念叨。
蕭彥北聽罷笑了笑,想想也對,不過林書翰在他的記憶中還真隻是七八歲的小孩子。
而林書翰跑下樓梯後,便看見放在欄杆上的銀色披風,澤浣已經不在了。他拿起那件披風,望著滿街來往人群,意興闌珊。
他折好披風揣進衣兜,獨自走在人流熙攘的街道上,彎彎拐拐的走了幾條街後他發覺身後有人跟隨。他走入一家銀器店,假裝看著銀質的器物,在一把水壺身上看見了那個身形削瘦的年輕男子正對著自己探頭探腦。
他記下了該男子的體貌特徵,不動聲色地繼續逛街。在多次確認那男子的確在跟蹤自己後,他閃入一小巷拐角,撿了張丟棄在角落的爛網兜爬上了街頭的矮牆,見削瘦男子在街頭張望,張開網兜撲向那人,林書翰知道自己力氣小從背後偷襲估計也製服不了那男子。隻能靠自己身體落下的衝擊力將那男子壓在身下,他將網兜罩住男子,收緊網兜,拴在其身後,坐在他背後抓起他右手的無名指道:「你跟著我幹什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