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雲變幻七九年
光陰如流水,歲月匆匆過。轉眼之間,1979年的寒假又快要到來了。
隨之而來的,就是“改革開放”的八十年代的初始之年的1980年,瞬息之間,突然降臨……
一時之間,每當迴憶起那個風雲突變的“改革開放”的八十年代,曾經有幾件令我終生難忘的陳年往事,還曆曆在目地在內心裏讓我難以割舍地牽掛。
今天,我利用桌麵上這黑色的電腦鍵盤,快捷地在電腦上敲打出來。以供後人共同分享……
要知道,那時候,我們除了日以繼夜緊張地搞好日常本份的教學工作之外,總會在課餘飯後,常常幾個年輕且又有家口在農村的老師聚集一塊,暢所欲言而無所顧忌談論起共同關注的一些重大事情。
其中,少不了有,當前發生的國家重大事情;少不了有,社會上發生鮮為人知的奇聞趣事之類事情;少不了有,學校中發生的膾炙人口又引人關注的事情;少不了有,各自家庭的柴、米、油、鹽和農村出現令人擔憂的奇談怪論……
有一次,我們幾個家在農村且年紀已過30歲的老師,便一起都集中在了東大樓的樓下,正是民辦教師又家在鳳山大隊是教語文的劉奔東房間裏。
頓時之間,大家正在這間不到十平方米的小房子中,暢所欲言、滔滔不絕地不論天南海北還是近在眼前地談論之中……
突然之間,劉奔東老師順手從辦公桌麵上的那堆書刊報紙中,拿出一份中共中央機關報《人民日報》,從中挑了一篇是4月9日發表的《聯係產量責任製好處很多》的文章,當眾便一本正經地高聲念了起來……
此文,它是從下麵四個方麵,正麵地迴答了對於“包產到戶”的詰難:
一、“包產到戶”是集體生產責任製的一種形式,不是分田單幹;二、“包產到戶”是農戶向生產隊承包,實行聯產計酬,有利於調動廣大農民的積極性;三、實行聯係產量責任製決不是倒退;四、要采取積極態度,解決實行責任製過程中出現的問題。
一句話,就是要全麵正確去理解中央文件的精神實質。
文章強調,我們的一切政策是否符合發展生產力的需要,就是要看這種政策,能否調動勞動者的生產積極性。根據這個精神,“包產到戶”有利於充分調動群眾的生產積極性,應當說,是不違反中央文件的精神的。
頃刻之間,當大家聽了以後,瞬間,便紛紛揚揚地熱烈圍繞這個“包產到戶”的問題,你一言,我一語地議論起來……
要知道,我們大家的家口幾乎都全在農村的,且全部都已經是另立“門戶”組成為一個家庭了。也許,家中除了自已是男勞動力,其它都是老婆和孩子。要是真正實行“包產到戶”的話,試想,以後早晚兩造的插田和收割怎麽辦……
一貫以來,我們都是在外當老師的,就是在以往每逢周末和寒暑假期間,幾乎全是在瞬間,便坐上各自的自行車,迅速地往家裏跑的。目的就是盡可能多為家裏幹點活嘛,這都是大家心知肚明地清楚的事情。
難怪,有一次,闕之祿老師竟然敢於在領導的麵前,當著眾人的理直氣壯地發了幾句牢騷怪話:
“要懂得啊,我們這些家口全部都在農村的老師,每逢周末就都想快點迴家去的,而這並不是‘每逢佳節倍思親’啊,而是想盡早迴去,多點時間幫忙家裏多幹點活兒而已,請領導多多體量我們大家的難處啊……”
這樣一來,那些有官僚主義作風的學校領導,頓時之間,才默不作聲地暗暗地表示理解了……
有詩歎曰:
風雲變幻七九年,包產到戶照此辦;
一石激起千層浪,議論紛紛能否行。
聽了劉奔東老師讀了4月9日發表在《人民日報》上的《聯係產量責任製好處很多》的文章後,頓時之間,我的心裏酷然開朗起來。
在過去,一貫以來,我都是堅持要同以往一樣,不能分田到戶經營。
於是,我便將我過去的思想認識,毫無保留地當眾暴露出來:
“……在此,我跟大夥說句心裏話吧,在高一時,即1979年上半年,有一次我迴老家東平,一時之間,就聽到村子上的社員普遍地在傳說,外麵有一些省份的農村,如安徽和四川等省份,已經開始‘分田到戶,搞起單幹’來了……”
頓時之間,當說到這裏的時候,大家都在專心致誌且洗耳恭聽我的講話。頃刻之間,我馬上就將我當時反駁社員傳說的話語,當眾再重述了一遍:
“……我認為,任何時候,都絕對不可能有‘分田到戶,搞起單幹’。這種提法,一定是謠傳。共產黨打天下,就是為了讓人民群眾走上集體化道路,大家共同富裕。”
當說到這裏時,我就義正辭嚴地對這種所謂的“謠傳”言談,進行反駁道:
“……從解放以後,黨就帶領廣大農民走上了合作化道路。後來,又實現了人民公社化。好不容易才引導農民走上了集體化的道路,怎麽會允許農民再走迴頭單幹的道路上去呢,這不是在開曆史的倒車嗎,這絕對是不可能的事情……”
我這種鏗鏘有力,且又義正辭嚴的反駁,頓時之間,在他們中間,竟然會有人頻頻點頭,表示讚同。
但項有祿老師在沉默了片刻後,便說出了自己與大家所截然不同的看法和擔憂:
“誰都知道,共產黨是為了讓大家共同富裕的。但這三十年來的曆史,並沒有讓廣大農村農民過上富裕的生活,反而變得越來越貧窮。這是大家有目共睹的不爭事實。像我村上每年人均口糧還不到300斤,工分錢不到三角……”
一時之間,項有祿老師實話實說地用具體的事實去證明,當前人民公社化的這種形式和實行的各種農村政策,都存在有很多問題。
緊接著,他又繼續往下說道:
“我迴農村中看見社員在出工時,幾乎都是在‘磨洋工’的。這樣的生產積極性如何能讓生產上得去啊。另外,社員想搞些家庭副業,增加收入。又被說是搞資本主義道路,而‘上綱上線’進行大批判……”
此時,家在農村,且又是民辦教師的葉元富老師,便毫無顧忌地發表自己的看法道:
“我認為,人民公社化製度已經不再適合於當前的農村實際了。特別是,經過這二十多年來的實踐探索證明,它應該要退出曆史的舞台了。當前,就要讓廣大農民群眾的生產積極性充分地發揮出來,全力以赴讓農民增產增收……”
頃刻之間,當說到這裏的時候,他便越說越激動,且還果斷地下起結論來:
“我認為,唯有實行‘包產到戶’,讓廣大農民真正懂得,現在是為自己的好日子而幹了。不管是白貓還是黑貓,首先就得要它能夠逮到耗子。其它一切都可暫時不管,這才是上策。至於家裏有無勞動力,以後可采用互助組的形式,過度一下嘛……”
此時,項有祿老師深有感觸地對大家說道:
“唉呀,現在我們老師的生活實在是大苦了,每月供應28斤大米指標,每天吃兩餐,每餐四兩米飯,一個月下來,可省下四斤指標去購買迴四斤麵條。這四斤麵條是用來招待人來客往的,有時晚上肚子餓時,可以方便弄些夜宵食用……”
接著,他又細致地給大家詳細算起細帳來,並說道:
“……另外,每月供應的三斤肉票,分配起來十天才一斤。要是每天一兩的話,每餐才半兩。這對於腦力勞動者來說,在營養上實在是不夠的。但這就是由於當前物質匱乏所造成的結果。其實,也是因為農村大貧窮所帶來的嚴重影響嘛……”
頓時之間,項有祿老師越說道理就越充分起來。
最後,他竟然滿懷信心地對大家說道:
“因此,在粉碎‘四人幫’,結束十年‘文革’,進行‘撥亂反正’。就必須要從農村首先搞起。中央已經開始意識和看到,農村問題的嚴重性了。我們從《人民日報》4月9日發表的《聯係產量責任製好處很多》的文章中,就明顯地看出,中央一定有大動作了。就讓我們大家拭目以待吧……”
到了後來,我才真正明白和知道,1978年發生在安徽小崗村的十八戶農民,他們冒著天大的風險,分田單幹風波的真相……
……原來,1978年12月,安徽小崗村十八戶農民,他們在一份沒有標點符號的契約上簽名,按上了鮮紅的手印,他們用簽“生死狀”的方式,偷偷分田到戶。把屬於集體的土地,分給農民去耕種。
要知道,因為他們相信,隻有這樣來年才有希望。
當時,農民的生產方式是在人民公社管理下,農民組成生產隊在集體土地上耕作,按照工分分配糧食。
雖然,這會造成農民出工不出力,糧食出現低微的現象。但當時人們的觀念中,社會主義農業必須堅持這樣做,沒有人敢於提出“承包製”。
明明知道“承包製”是促進了經濟發展,就認為你搞“承包製”是恢複到解放前的做法。為此,很多搞“承包製”的人都被撤了職,小崗村的農民也同樣踏進了一個雷區。
對於“分田單幹”,當時中央有三個不許的規定。除特殊情況者被縣委批準者外,都不許包產到戶,都不許劃小核算單位,都一律不許分田單幹。
在這種政策下,小崗村農民隻能采取頂著風險偷偷地幹了……
有詩歎曰:
人民日報刊文章,中央暗示明方向;
正反意見針相對,安徽小崗樹榜樣。
有一天晚上,正在召開教職員工的會議,傅汝鑫校長拿出一份中央發出《關於控製我國人口增長問題致全體共產黨員、共青團員的公開信》,正在高聲地給大家念了起來……
公開信強調,為了爭取在本世紀末,把我國人口總數控製在12億以內,國務院已經向全國人民發出號召,提倡一對夫婦隻生育一個孩子。
這是一項關係到四個現代化建設的速度和前途,關係到子孫後代的健康和幸福,符合全國人民長遠利益和當前利益的重大措施的國策。
為此,中央要求所有共產黨員、共青團員,特別是各級幹部,要用實際行動帶頭響應這一號召。積極負責、耐心細致向廣大群眾進行宣傳教育。
…… ●woaiks■
一時之間,當傅校長宣讀完這封公開信後,他再次強調,全校教職員工人人帶頭,積極向自已親朋好友宣傳。首先,要以實際行動和以身作則,帶頭執行好這項計劃生育的國策。
隨後,具體實施計劃生育的周健貞校醫,就逐一落實。對已經結婚並有多個小孩的教工必須做絕育手術。她還說到,男方做輸精管切斷手術較簡單和安全。手術後有一個星期休息,並有50元的營養補助。
頓時之間,當場就有周名桂、傅福能、雷行電帶頭報了名。我考慮了良久,最後也報了名。
幾天後的一個早上,我們一塊去到鳳山衛生院,用不到一個小時,就做好了手術。手術後,一切都很正常……
其實,我們這幾個教職工,都是有三個以上孩子的父親,也不再準備要孩子了。但我們都帶頭用實際行動,去響應國家的號召。
從而可見,我們當時的政治覺悟和思想境界之高……
正是:
計劃生育齊響應,以身作則顯先進;
措施得力好國策,報名絕育心高興。
欲知後事如何,請君往下細看。
光陰如流水,歲月匆匆過。轉眼之間,1979年的寒假又快要到來了。
隨之而來的,就是“改革開放”的八十年代的初始之年的1980年,瞬息之間,突然降臨……
一時之間,每當迴憶起那個風雲突變的“改革開放”的八十年代,曾經有幾件令我終生難忘的陳年往事,還曆曆在目地在內心裏讓我難以割舍地牽掛。
今天,我利用桌麵上這黑色的電腦鍵盤,快捷地在電腦上敲打出來。以供後人共同分享……
要知道,那時候,我們除了日以繼夜緊張地搞好日常本份的教學工作之外,總會在課餘飯後,常常幾個年輕且又有家口在農村的老師聚集一塊,暢所欲言而無所顧忌談論起共同關注的一些重大事情。
其中,少不了有,當前發生的國家重大事情;少不了有,社會上發生鮮為人知的奇聞趣事之類事情;少不了有,學校中發生的膾炙人口又引人關注的事情;少不了有,各自家庭的柴、米、油、鹽和農村出現令人擔憂的奇談怪論……
有一次,我們幾個家在農村且年紀已過30歲的老師,便一起都集中在了東大樓的樓下,正是民辦教師又家在鳳山大隊是教語文的劉奔東房間裏。
頓時之間,大家正在這間不到十平方米的小房子中,暢所欲言、滔滔不絕地不論天南海北還是近在眼前地談論之中……
突然之間,劉奔東老師順手從辦公桌麵上的那堆書刊報紙中,拿出一份中共中央機關報《人民日報》,從中挑了一篇是4月9日發表的《聯係產量責任製好處很多》的文章,當眾便一本正經地高聲念了起來……
此文,它是從下麵四個方麵,正麵地迴答了對於“包產到戶”的詰難:
一、“包產到戶”是集體生產責任製的一種形式,不是分田單幹;二、“包產到戶”是農戶向生產隊承包,實行聯產計酬,有利於調動廣大農民的積極性;三、實行聯係產量責任製決不是倒退;四、要采取積極態度,解決實行責任製過程中出現的問題。
一句話,就是要全麵正確去理解中央文件的精神實質。
文章強調,我們的一切政策是否符合發展生產力的需要,就是要看這種政策,能否調動勞動者的生產積極性。根據這個精神,“包產到戶”有利於充分調動群眾的生產積極性,應當說,是不違反中央文件的精神的。
頃刻之間,當大家聽了以後,瞬間,便紛紛揚揚地熱烈圍繞這個“包產到戶”的問題,你一言,我一語地議論起來……
要知道,我們大家的家口幾乎都全在農村的,且全部都已經是另立“門戶”組成為一個家庭了。也許,家中除了自已是男勞動力,其它都是老婆和孩子。要是真正實行“包產到戶”的話,試想,以後早晚兩造的插田和收割怎麽辦……
一貫以來,我們都是在外當老師的,就是在以往每逢周末和寒暑假期間,幾乎全是在瞬間,便坐上各自的自行車,迅速地往家裏跑的。目的就是盡可能多為家裏幹點活嘛,這都是大家心知肚明地清楚的事情。
難怪,有一次,闕之祿老師竟然敢於在領導的麵前,當著眾人的理直氣壯地發了幾句牢騷怪話:
“要懂得啊,我們這些家口全部都在農村的老師,每逢周末就都想快點迴家去的,而這並不是‘每逢佳節倍思親’啊,而是想盡早迴去,多點時間幫忙家裏多幹點活兒而已,請領導多多體量我們大家的難處啊……”
這樣一來,那些有官僚主義作風的學校領導,頓時之間,才默不作聲地暗暗地表示理解了……
有詩歎曰:
風雲變幻七九年,包產到戶照此辦;
一石激起千層浪,議論紛紛能否行。
聽了劉奔東老師讀了4月9日發表在《人民日報》上的《聯係產量責任製好處很多》的文章後,頓時之間,我的心裏酷然開朗起來。
在過去,一貫以來,我都是堅持要同以往一樣,不能分田到戶經營。
於是,我便將我過去的思想認識,毫無保留地當眾暴露出來:
“……在此,我跟大夥說句心裏話吧,在高一時,即1979年上半年,有一次我迴老家東平,一時之間,就聽到村子上的社員普遍地在傳說,外麵有一些省份的農村,如安徽和四川等省份,已經開始‘分田到戶,搞起單幹’來了……”
頓時之間,當說到這裏的時候,大家都在專心致誌且洗耳恭聽我的講話。頃刻之間,我馬上就將我當時反駁社員傳說的話語,當眾再重述了一遍:
“……我認為,任何時候,都絕對不可能有‘分田到戶,搞起單幹’。這種提法,一定是謠傳。共產黨打天下,就是為了讓人民群眾走上集體化道路,大家共同富裕。”
當說到這裏時,我就義正辭嚴地對這種所謂的“謠傳”言談,進行反駁道:
“……從解放以後,黨就帶領廣大農民走上了合作化道路。後來,又實現了人民公社化。好不容易才引導農民走上了集體化的道路,怎麽會允許農民再走迴頭單幹的道路上去呢,這不是在開曆史的倒車嗎,這絕對是不可能的事情……”
我這種鏗鏘有力,且又義正辭嚴的反駁,頓時之間,在他們中間,竟然會有人頻頻點頭,表示讚同。
但項有祿老師在沉默了片刻後,便說出了自己與大家所截然不同的看法和擔憂:
“誰都知道,共產黨是為了讓大家共同富裕的。但這三十年來的曆史,並沒有讓廣大農村農民過上富裕的生活,反而變得越來越貧窮。這是大家有目共睹的不爭事實。像我村上每年人均口糧還不到300斤,工分錢不到三角……”
一時之間,項有祿老師實話實說地用具體的事實去證明,當前人民公社化的這種形式和實行的各種農村政策,都存在有很多問題。
緊接著,他又繼續往下說道:
“我迴農村中看見社員在出工時,幾乎都是在‘磨洋工’的。這樣的生產積極性如何能讓生產上得去啊。另外,社員想搞些家庭副業,增加收入。又被說是搞資本主義道路,而‘上綱上線’進行大批判……”
此時,家在農村,且又是民辦教師的葉元富老師,便毫無顧忌地發表自己的看法道:
“我認為,人民公社化製度已經不再適合於當前的農村實際了。特別是,經過這二十多年來的實踐探索證明,它應該要退出曆史的舞台了。當前,就要讓廣大農民群眾的生產積極性充分地發揮出來,全力以赴讓農民增產增收……”
頃刻之間,當說到這裏的時候,他便越說越激動,且還果斷地下起結論來:
“我認為,唯有實行‘包產到戶’,讓廣大農民真正懂得,現在是為自己的好日子而幹了。不管是白貓還是黑貓,首先就得要它能夠逮到耗子。其它一切都可暫時不管,這才是上策。至於家裏有無勞動力,以後可采用互助組的形式,過度一下嘛……”
此時,項有祿老師深有感觸地對大家說道:
“唉呀,現在我們老師的生活實在是大苦了,每月供應28斤大米指標,每天吃兩餐,每餐四兩米飯,一個月下來,可省下四斤指標去購買迴四斤麵條。這四斤麵條是用來招待人來客往的,有時晚上肚子餓時,可以方便弄些夜宵食用……”
接著,他又細致地給大家詳細算起細帳來,並說道:
“……另外,每月供應的三斤肉票,分配起來十天才一斤。要是每天一兩的話,每餐才半兩。這對於腦力勞動者來說,在營養上實在是不夠的。但這就是由於當前物質匱乏所造成的結果。其實,也是因為農村大貧窮所帶來的嚴重影響嘛……”
頓時之間,項有祿老師越說道理就越充分起來。
最後,他竟然滿懷信心地對大家說道:
“因此,在粉碎‘四人幫’,結束十年‘文革’,進行‘撥亂反正’。就必須要從農村首先搞起。中央已經開始意識和看到,農村問題的嚴重性了。我們從《人民日報》4月9日發表的《聯係產量責任製好處很多》的文章中,就明顯地看出,中央一定有大動作了。就讓我們大家拭目以待吧……”
到了後來,我才真正明白和知道,1978年發生在安徽小崗村的十八戶農民,他們冒著天大的風險,分田單幹風波的真相……
……原來,1978年12月,安徽小崗村十八戶農民,他們在一份沒有標點符號的契約上簽名,按上了鮮紅的手印,他們用簽“生死狀”的方式,偷偷分田到戶。把屬於集體的土地,分給農民去耕種。
要知道,因為他們相信,隻有這樣來年才有希望。
當時,農民的生產方式是在人民公社管理下,農民組成生產隊在集體土地上耕作,按照工分分配糧食。
雖然,這會造成農民出工不出力,糧食出現低微的現象。但當時人們的觀念中,社會主義農業必須堅持這樣做,沒有人敢於提出“承包製”。
明明知道“承包製”是促進了經濟發展,就認為你搞“承包製”是恢複到解放前的做法。為此,很多搞“承包製”的人都被撤了職,小崗村的農民也同樣踏進了一個雷區。
對於“分田單幹”,當時中央有三個不許的規定。除特殊情況者被縣委批準者外,都不許包產到戶,都不許劃小核算單位,都一律不許分田單幹。
在這種政策下,小崗村農民隻能采取頂著風險偷偷地幹了……
有詩歎曰:
人民日報刊文章,中央暗示明方向;
正反意見針相對,安徽小崗樹榜樣。
有一天晚上,正在召開教職員工的會議,傅汝鑫校長拿出一份中央發出《關於控製我國人口增長問題致全體共產黨員、共青團員的公開信》,正在高聲地給大家念了起來……
公開信強調,為了爭取在本世紀末,把我國人口總數控製在12億以內,國務院已經向全國人民發出號召,提倡一對夫婦隻生育一個孩子。
這是一項關係到四個現代化建設的速度和前途,關係到子孫後代的健康和幸福,符合全國人民長遠利益和當前利益的重大措施的國策。
為此,中央要求所有共產黨員、共青團員,特別是各級幹部,要用實際行動帶頭響應這一號召。積極負責、耐心細致向廣大群眾進行宣傳教育。
…… ●woaiks■
一時之間,當傅校長宣讀完這封公開信後,他再次強調,全校教職員工人人帶頭,積極向自已親朋好友宣傳。首先,要以實際行動和以身作則,帶頭執行好這項計劃生育的國策。
隨後,具體實施計劃生育的周健貞校醫,就逐一落實。對已經結婚並有多個小孩的教工必須做絕育手術。她還說到,男方做輸精管切斷手術較簡單和安全。手術後有一個星期休息,並有50元的營養補助。
頓時之間,當場就有周名桂、傅福能、雷行電帶頭報了名。我考慮了良久,最後也報了名。
幾天後的一個早上,我們一塊去到鳳山衛生院,用不到一個小時,就做好了手術。手術後,一切都很正常……
其實,我們這幾個教職工,都是有三個以上孩子的父親,也不再準備要孩子了。但我們都帶頭用實際行動,去響應國家的號召。
從而可見,我們當時的政治覺悟和思想境界之高……
正是:
計劃生育齊響應,以身作則顯先進;
措施得力好國策,報名絕育心高興。
欲知後事如何,請君往下細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