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二章 在鳳山大隊務農的日子裏(中)(1)
----那刻骨銘心的體驗
正如俗話所說的,“民以食為天。”,“飽漢那知餓漢饑。”……
你可要知道,當年,上麵這些流傳於民間的話語,有且隻有,經曆過上個世紀六十年代當中,那“三年困難時期”的人們,才會有那種刻骨銘心的深刻的體會。
而對於上個世紀那些八零後的新一代,他們永遠也不可能明白,究竟這些話語的真正含義是什麽了!
現在的年輕人,又有那個還會知道,當年他們的父輩們在拿什麽樣的“食物”進行填肚充饑;又有那個還曉得,因為營養缺乏使多少人犯上“水腫病”,而造成非正常死亡;又有那個還會相信,在連續一年之久,就連半點油星味都未能聞到……
如今,餐餐有魚有肉,杯盤狼藉,而反嫌毫無食欲;又還有誰會明白與知曉,當年幾乎人們一切日常的生活用品,都得全憑票證才能有供應購買……
以上這些,他們那會知道究竟是怎麽一迴事?又是如何造成的?……
但是,在那“三年困難時期”問題的中國,確實如此。這並非有絲毫半點虛構和胡亂地編造……
究竟是什麽原因,竟然會造成當年如此慘不忍睹的社會景況呢?的確,全都值得後人去詳盡考究,深入反思一番不可。並以此地作為曆史的借鑒,以給後來人以一點啟迪……
(240)三年饑餓實難頂
有詩為證:
三年饑餓實難頂, 糧油食品發票證;
偷油煎麥惹父怒, 誰對誰錯難說清。
勞動艱苦算什麽?
就是在這一段極其難熬的時間裏,由於同社員們在一起勞動,在一塊生活,在如此艱難困苦的生活條件下,的確給我留下了永生難忘的一段痛苦的記憶。
以至於在若幹年以後,重新迴想起當年的情景,還一樣是不寒而栗。真不知道,我當年究竟是怎麽樣地能熬過來的?
“向後看,便是為了向前看……”
這是人們常常所說的一句經典的話語。
在當今天有了這個條件了,我一定得要好好地把它如實地整理和寫出來。目的就是想讓我們的子孫後代,真正地了解過去,千萬不要忘記掉,在過去那艱難崎嶇的道路上前進中的父輩們,他們為此所付出的多麽沉重的代價!
同時,也是為了讓曆史再也不會重演,讓後人不再重蹈覆轍,不再重走過去那條已經被實踐證明走不通,且又正是那條讓人們再走的不堪迴首的錯誤的路子上去……
現在,我每當迴憶起當年的那種情景時,令人感到可怕的,並不單單是當年勞動如何的艱苦。
你可要知道,因為那個時候,我正是年輕力壯,在做這些隊裏的所謂“大幫工”對於我來說,簡直算不了什麽。而最為難熬的,便還是肚子餓得到了實在難以讓人忍受的程度……
你還要知道,白天在隊裏食堂吃的早晚兩餐,而每餐最多隻能吃上一斤為十六兩的舊秤算計的二兩米的稀粥。從表麵上看起來,的確滿滿的一大飯盅,但實際上,大半都是些米湯。
雖然,還有一大碟的青菜。但是,全然都是無油煮的。剛剛吃下去才不到半個時辰,或解一兩趟小便之後,肚子便餓了起來……
當年,由於在平日裏很少吃過肉,肚子裏一點油水也全然沒有了,餓起來的時候,肚子就“嘰咕嘰咕”地響個不停,真是讓人難受極了。
特別是,到了晚上,每當夜闌人靜的時候,肚子確實餓得讓人難以入眠……
以上所說的這些,全然都是現代人所無法體諒得到的。正如,有句俗話說得好,“飽漢怎知餓漢饑”,的確一點不假。
其中,給我印象最為深刻的便是,有一次,隊裏正在附近的地裏種番薯的時候,人稱“大炮客”的那個滿臉麻子的馬曉東,便自告奮勇地帶上了兩個年輕人,一齊跑到旁邊的一條小溪裏,忙忙碌碌地折騰了大半天以後,才好不容易摸捉到了兩斤多的小魚蝦迴來。
於是,他們便興高采烈地拿迴到食堂以後,便忙忙碌碌地為大夥煮了一鍋鮮稀的“魚粥”。雖然,在魚粥裏沒有一點油星味,隻是放了一斤撥弄迴來的生薑下。
可是,當時大夥還是個個吃得津津有味,並還一邊齊聲讚揚起馬曉東出的好主意。因為,你可要知道,當時眾人的肚子也確實是大餓了。
最有意思的,還是在冬至節的那天,大隊豬場殺了一頭“三類豬”的老豬仔。可是,大隊裏的人還是不忘記我們。因為,我們這個“青年農業技術隊”畢竟還是大隊“直屬單位”的呀。
於是,他們就還是一樣特別地“供應”了兩斤半的豬肉,算是給我們這十一個隊裏的成員,進行一次集體加菜呢。
此時,大家聞訊以後,全隊個個都高高興興地提前收工。就這樣,便在食堂裏一塊吃了一次我首次參加的隊裏的“大鍋飯”。
席間,除了大隊“供應”的兩斤半豬肉外,他們還特地煮了好幾大碗頭自己所種的椰菜。
同時,有幾個平日裏喜愛飲兩杯的,便跑到大隊蒸酒坊去買了兩斤“木茹酒”。迴來以後,他們幾個就馬上幹起杯來,不時還興高采烈得猜起“碼”呢,當我看見時,可真算得上是罕見的“窮快活”了……
雖然,那些“三類豬”的老豬仔肉,連一點豬肉的香味道都全然沒有。但是,畢竟也居然能讓大家品嚐到了一點油星味兒……
正是:
勞動艱苦算什麽?米少無油最難過;
戽點魚蝦煮魚粥,三類豬肉無味道。
欲知後事如何,請君往下細看。
請收藏本站閱讀最新小說!
----那刻骨銘心的體驗
正如俗話所說的,“民以食為天。”,“飽漢那知餓漢饑。”……
你可要知道,當年,上麵這些流傳於民間的話語,有且隻有,經曆過上個世紀六十年代當中,那“三年困難時期”的人們,才會有那種刻骨銘心的深刻的體會。
而對於上個世紀那些八零後的新一代,他們永遠也不可能明白,究竟這些話語的真正含義是什麽了!
現在的年輕人,又有那個還會知道,當年他們的父輩們在拿什麽樣的“食物”進行填肚充饑;又有那個還曉得,因為營養缺乏使多少人犯上“水腫病”,而造成非正常死亡;又有那個還會相信,在連續一年之久,就連半點油星味都未能聞到……
如今,餐餐有魚有肉,杯盤狼藉,而反嫌毫無食欲;又還有誰會明白與知曉,當年幾乎人們一切日常的生活用品,都得全憑票證才能有供應購買……
以上這些,他們那會知道究竟是怎麽一迴事?又是如何造成的?……
但是,在那“三年困難時期”問題的中國,確實如此。這並非有絲毫半點虛構和胡亂地編造……
究竟是什麽原因,竟然會造成當年如此慘不忍睹的社會景況呢?的確,全都值得後人去詳盡考究,深入反思一番不可。並以此地作為曆史的借鑒,以給後來人以一點啟迪……
(240)三年饑餓實難頂
有詩為證:
三年饑餓實難頂, 糧油食品發票證;
偷油煎麥惹父怒, 誰對誰錯難說清。
勞動艱苦算什麽?
就是在這一段極其難熬的時間裏,由於同社員們在一起勞動,在一塊生活,在如此艱難困苦的生活條件下,的確給我留下了永生難忘的一段痛苦的記憶。
以至於在若幹年以後,重新迴想起當年的情景,還一樣是不寒而栗。真不知道,我當年究竟是怎麽樣地能熬過來的?
“向後看,便是為了向前看……”
這是人們常常所說的一句經典的話語。
在當今天有了這個條件了,我一定得要好好地把它如實地整理和寫出來。目的就是想讓我們的子孫後代,真正地了解過去,千萬不要忘記掉,在過去那艱難崎嶇的道路上前進中的父輩們,他們為此所付出的多麽沉重的代價!
同時,也是為了讓曆史再也不會重演,讓後人不再重蹈覆轍,不再重走過去那條已經被實踐證明走不通,且又正是那條讓人們再走的不堪迴首的錯誤的路子上去……
現在,我每當迴憶起當年的那種情景時,令人感到可怕的,並不單單是當年勞動如何的艱苦。
你可要知道,因為那個時候,我正是年輕力壯,在做這些隊裏的所謂“大幫工”對於我來說,簡直算不了什麽。而最為難熬的,便還是肚子餓得到了實在難以讓人忍受的程度……
你還要知道,白天在隊裏食堂吃的早晚兩餐,而每餐最多隻能吃上一斤為十六兩的舊秤算計的二兩米的稀粥。從表麵上看起來,的確滿滿的一大飯盅,但實際上,大半都是些米湯。
雖然,還有一大碟的青菜。但是,全然都是無油煮的。剛剛吃下去才不到半個時辰,或解一兩趟小便之後,肚子便餓了起來……
當年,由於在平日裏很少吃過肉,肚子裏一點油水也全然沒有了,餓起來的時候,肚子就“嘰咕嘰咕”地響個不停,真是讓人難受極了。
特別是,到了晚上,每當夜闌人靜的時候,肚子確實餓得讓人難以入眠……
以上所說的這些,全然都是現代人所無法體諒得到的。正如,有句俗話說得好,“飽漢怎知餓漢饑”,的確一點不假。
其中,給我印象最為深刻的便是,有一次,隊裏正在附近的地裏種番薯的時候,人稱“大炮客”的那個滿臉麻子的馬曉東,便自告奮勇地帶上了兩個年輕人,一齊跑到旁邊的一條小溪裏,忙忙碌碌地折騰了大半天以後,才好不容易摸捉到了兩斤多的小魚蝦迴來。
於是,他們便興高采烈地拿迴到食堂以後,便忙忙碌碌地為大夥煮了一鍋鮮稀的“魚粥”。雖然,在魚粥裏沒有一點油星味,隻是放了一斤撥弄迴來的生薑下。
可是,當時大夥還是個個吃得津津有味,並還一邊齊聲讚揚起馬曉東出的好主意。因為,你可要知道,當時眾人的肚子也確實是大餓了。
最有意思的,還是在冬至節的那天,大隊豬場殺了一頭“三類豬”的老豬仔。可是,大隊裏的人還是不忘記我們。因為,我們這個“青年農業技術隊”畢竟還是大隊“直屬單位”的呀。
於是,他們就還是一樣特別地“供應”了兩斤半的豬肉,算是給我們這十一個隊裏的成員,進行一次集體加菜呢。
此時,大家聞訊以後,全隊個個都高高興興地提前收工。就這樣,便在食堂裏一塊吃了一次我首次參加的隊裏的“大鍋飯”。
席間,除了大隊“供應”的兩斤半豬肉外,他們還特地煮了好幾大碗頭自己所種的椰菜。
同時,有幾個平日裏喜愛飲兩杯的,便跑到大隊蒸酒坊去買了兩斤“木茹酒”。迴來以後,他們幾個就馬上幹起杯來,不時還興高采烈得猜起“碼”呢,當我看見時,可真算得上是罕見的“窮快活”了……
雖然,那些“三類豬”的老豬仔肉,連一點豬肉的香味道都全然沒有。但是,畢竟也居然能讓大家品嚐到了一點油星味兒……
正是:
勞動艱苦算什麽?米少無油最難過;
戽點魚蝦煮魚粥,三類豬肉無味道。
欲知後事如何,請君往下細看。
請收藏本站閱讀最新小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