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二章高一年級紀事〔上〕(3)
(180)晨離鳳中去入學
有詩讚曰:
晨離鳳中去入學,父親叮嚀牢記著;
刻苦勤奮學本事,考上大學全家樂。
步行小路去報到
真到半個多世紀後的今天,我還能夠清楚地記得,那是1957年的9月26日,是在我一生當中,永遠都值得牢記的日子。
你可要知道,因為這一天正好就是我真正離開了父母親人,步行七十多裏的路程,從山間小路來到博白縣城報到入學讀高中的大喜的日子。
從此,我才真正是過上了自己獨立自理的生活。也許,從此以後,便將是我踏上了人生的輝煌旅程的起步。因為,一旦考上了高中,就隻離讀大學那就是隻隔一步之遠了。
要說當年在東平中心校讀書的那個學期,正好我才隻有十二歲。要算是我平生首次過上了真正意義上是獨立生活的話,那麽,要跟這次進行相比較的話,那才是真的是“高佬跌跤差得遠”了。
你可要知道,在那時候學校離家鄉還算較近,並且,每個星期都能夠請假迴去一次。而這次可就完全不同的了,不但距離家裏較遠,而且還是每一個學期當中,也才隻能夠返迴家裏一次。
就在出發到學校前的頭一天晚上,我收拾好所需要攜帶去的一些日常所必用的簡單行李。
我還清楚地記得,所攜帶的不過就隻是一床讀初中的時候,父親就特地給我購買好在讀書期間專用的軍用黃綠色,且沒有蚊帳口的小蚊帳,還有一張薄薄的行軍軍被。把它們全放在那個洗麵和洗身兩用的小木桶內,就卓卓有餘了。
同時,我再撿拾好日常的生活用品,包括一些天冷的時候才穿的衣物。把它們全部折疊好,再裝在那個竹織的手提箱子內。你可要知道,因為這個箱子大小,也裝不了大多東西,全部都裝滿最多也是十多斤重。
後來,我還用一個小鎖頭將它鎖好。便試用一根竹扁擔,把這兩件總重量還不到三十來斤的行李挑在了肩上,覺得還挺算是輕可的。這便是我在明天上高中去報到的時候,隨身所需要帶去學校的全部“家檔”了。
就在假期中,媽媽看見我將要離開家去讀高中了,說一定得要給我做一套像樣一些的新衣服。但當我知道了後,卻急忙對媽說道:
“媽,不用做了,隻要你從爸爸那裏找一些舊一點的給我穿,或稍微改動一下就可以了。以免浪費錢款和布票呀……”
我可知道,因為父親在每個學年當中,都會得到一套公家所發給每個體育老師的工作服。再者,我也有一米七的身高了。就是隻要湊合一下,父親的衣服還是適合我穿的。在過去,我的許多衣服不都是撿父親所穿過的穿嘛。
就是一直到了我後來參加工作了,我還是照樣地喜歡穿它呢。
你可要知道,在當年國家正在實行計劃經濟的年代,加上市麵上的物資奇缺,那個時候,中國人的生活是很艱苦的。正如,當年在民間中所流傳的一句順口溜中所說的:“半斤大米朝搭夜,三尺布票褲搭掛。”,的確一點不假。
你可要知道,就是在那個年代裏,每人發給的那三尺布票,要是想做一套大人穿的衣服也是很困難的。在人多的家庭,就隻好實行首先滿足大人所穿,小孩子就隻能夠撿拾大人所穿過不合穿的,或重新改裝大人所穿過的再穿了。
在那個時候,我們家裏的幾個妹妹就是這樣。伊妹穿了尹妹撿,尹妹穿舊卓再穿。最後,實在是到了無辦法再穿的時候,就隻好做小弟妹們常用的屎尿片,或糊成布薄去做布鞋的鞋底所用。
上麵所說的這一切,就正是像老話所說的,“新三年,舊三年,縫縫補補又三年。”可真正算是做到了“人盡其才,物盡其用”的這種地步。因而,當年衣服的使用效率往往都算得上是極高。然而,就在那個計劃經濟的年代當中,誰家不都是這樣子過來的?
就在臨行出發前,父親還特別地對我叮嚀說:
“亞飛,博中開學報到交費注冊的通知書所列交的學雜、書籍費,加上夥食費一共要三十多塊錢。而伊妹、尹妹、七妹又要同時上學,也同樣是要一大筆支出的。我與你媽每月的工資收入還隻有一百元左右。以後每月給你的生活費用也隻能是九元錢了。你可得要記住,必須要精打細算,計劃開支。一分錢要當兩分用,不該花的錢就不能亂花……”
聽到父親這樣說了以後,我才真正知道,家裏每月的收入的確是不夠支出的,常常都是“前月吃後月糧”的境況。特別是,在每個學期開學的第一個月,經濟上是非常緊張的,大多數時候都不得不向學校互助會進行借支。
同時,我也知道上高中後,在生活上也一定是很艱苦的,不會再像讀初中的時候,食在家裏那樣寬裕的了。因此,便非得要裝上艱苦奮鬥的準備不可。
頓時之間,父親好象很難為情地拿起手中的人民幣交給了我。我算了一下才十五元,一半都還不夠呢。不一會兒,父親才臉帶笑容地告訴我說:
“不用擔心,在容縣集中學習我所帶去的一些日常生活用品,在迴到博白的時候,都放在王緝光老師的房間那裏,你到去後拿就可以了。我還向他借了二十元錢,到時候他自然會給你的。”
就在近來的前些日子裏,周從鈿老師曾經對我說過,在解放初期,博白體育界的老前輩們的一些極其感人的故事。我從而知道了當年他們之間的關係,的確真是非同一般:
“在五十年代初的每個月,龍中、沙中、鳳中三間初中的體育老師林為柱、我和你爸,都得要步行到博白縣城去集中學習一次。主要是研究關於學校的體育教學工作,交流各校的經驗和做法,學習當時黨和國家對於體育工作的指示和有關文件。在那個時候,博中有三個體育老師,可以成立一個體育教研組。而下麵三間初中都是各校一人,成不了教研組。因此,隻好定期進行集中學習。每逢到博白縣城集中學習的時候,你爸爸總是慣穿一雙草鞋走路。因為,那時候沒有汽車坐,搭坐單車也快不了多少。於是,大家便坐“11號”汽車前來算了。要是到了晚上,我和你爸常常住在博中王緝光老師的房間裏,王緝光老師他就隻好迴老家去住。到了第二天一大早,他又得趕來學校上早操,可真是難為他了。此時,林為柱老師隻好到他的親戚家裏住。在那個年代,我們大多都是這樣地走過來的……”。
頓時之間,聽了周從鈿老師所說之後,我便總算是明白了,王緝光老師不愧是父親的同窗多年的好同學。就是在當父親碰到了困難的時候,他也是一個鼎力相助的知心朋友。
正是:
入學費用全備好,步行小路去報到;
臨行父親千叮囑,精打細算把日過。
欲知後事如何,請君往下細看。
請收藏本站閱讀最新小說!
(180)晨離鳳中去入學
有詩讚曰:
晨離鳳中去入學,父親叮嚀牢記著;
刻苦勤奮學本事,考上大學全家樂。
步行小路去報到
真到半個多世紀後的今天,我還能夠清楚地記得,那是1957年的9月26日,是在我一生當中,永遠都值得牢記的日子。
你可要知道,因為這一天正好就是我真正離開了父母親人,步行七十多裏的路程,從山間小路來到博白縣城報到入學讀高中的大喜的日子。
從此,我才真正是過上了自己獨立自理的生活。也許,從此以後,便將是我踏上了人生的輝煌旅程的起步。因為,一旦考上了高中,就隻離讀大學那就是隻隔一步之遠了。
要說當年在東平中心校讀書的那個學期,正好我才隻有十二歲。要算是我平生首次過上了真正意義上是獨立生活的話,那麽,要跟這次進行相比較的話,那才是真的是“高佬跌跤差得遠”了。
你可要知道,在那時候學校離家鄉還算較近,並且,每個星期都能夠請假迴去一次。而這次可就完全不同的了,不但距離家裏較遠,而且還是每一個學期當中,也才隻能夠返迴家裏一次。
就在出發到學校前的頭一天晚上,我收拾好所需要攜帶去的一些日常所必用的簡單行李。
我還清楚地記得,所攜帶的不過就隻是一床讀初中的時候,父親就特地給我購買好在讀書期間專用的軍用黃綠色,且沒有蚊帳口的小蚊帳,還有一張薄薄的行軍軍被。把它們全放在那個洗麵和洗身兩用的小木桶內,就卓卓有餘了。
同時,我再撿拾好日常的生活用品,包括一些天冷的時候才穿的衣物。把它們全部折疊好,再裝在那個竹織的手提箱子內。你可要知道,因為這個箱子大小,也裝不了大多東西,全部都裝滿最多也是十多斤重。
後來,我還用一個小鎖頭將它鎖好。便試用一根竹扁擔,把這兩件總重量還不到三十來斤的行李挑在了肩上,覺得還挺算是輕可的。這便是我在明天上高中去報到的時候,隨身所需要帶去學校的全部“家檔”了。
就在假期中,媽媽看見我將要離開家去讀高中了,說一定得要給我做一套像樣一些的新衣服。但當我知道了後,卻急忙對媽說道:
“媽,不用做了,隻要你從爸爸那裏找一些舊一點的給我穿,或稍微改動一下就可以了。以免浪費錢款和布票呀……”
我可知道,因為父親在每個學年當中,都會得到一套公家所發給每個體育老師的工作服。再者,我也有一米七的身高了。就是隻要湊合一下,父親的衣服還是適合我穿的。在過去,我的許多衣服不都是撿父親所穿過的穿嘛。
就是一直到了我後來參加工作了,我還是照樣地喜歡穿它呢。
你可要知道,在當年國家正在實行計劃經濟的年代,加上市麵上的物資奇缺,那個時候,中國人的生活是很艱苦的。正如,當年在民間中所流傳的一句順口溜中所說的:“半斤大米朝搭夜,三尺布票褲搭掛。”,的確一點不假。
你可要知道,就是在那個年代裏,每人發給的那三尺布票,要是想做一套大人穿的衣服也是很困難的。在人多的家庭,就隻好實行首先滿足大人所穿,小孩子就隻能夠撿拾大人所穿過不合穿的,或重新改裝大人所穿過的再穿了。
在那個時候,我們家裏的幾個妹妹就是這樣。伊妹穿了尹妹撿,尹妹穿舊卓再穿。最後,實在是到了無辦法再穿的時候,就隻好做小弟妹們常用的屎尿片,或糊成布薄去做布鞋的鞋底所用。
上麵所說的這一切,就正是像老話所說的,“新三年,舊三年,縫縫補補又三年。”可真正算是做到了“人盡其才,物盡其用”的這種地步。因而,當年衣服的使用效率往往都算得上是極高。然而,就在那個計劃經濟的年代當中,誰家不都是這樣子過來的?
就在臨行出發前,父親還特別地對我叮嚀說:
“亞飛,博中開學報到交費注冊的通知書所列交的學雜、書籍費,加上夥食費一共要三十多塊錢。而伊妹、尹妹、七妹又要同時上學,也同樣是要一大筆支出的。我與你媽每月的工資收入還隻有一百元左右。以後每月給你的生活費用也隻能是九元錢了。你可得要記住,必須要精打細算,計劃開支。一分錢要當兩分用,不該花的錢就不能亂花……”
聽到父親這樣說了以後,我才真正知道,家裏每月的收入的確是不夠支出的,常常都是“前月吃後月糧”的境況。特別是,在每個學期開學的第一個月,經濟上是非常緊張的,大多數時候都不得不向學校互助會進行借支。
同時,我也知道上高中後,在生活上也一定是很艱苦的,不會再像讀初中的時候,食在家裏那樣寬裕的了。因此,便非得要裝上艱苦奮鬥的準備不可。
頓時之間,父親好象很難為情地拿起手中的人民幣交給了我。我算了一下才十五元,一半都還不夠呢。不一會兒,父親才臉帶笑容地告訴我說:
“不用擔心,在容縣集中學習我所帶去的一些日常生活用品,在迴到博白的時候,都放在王緝光老師的房間那裏,你到去後拿就可以了。我還向他借了二十元錢,到時候他自然會給你的。”
就在近來的前些日子裏,周從鈿老師曾經對我說過,在解放初期,博白體育界的老前輩們的一些極其感人的故事。我從而知道了當年他們之間的關係,的確真是非同一般:
“在五十年代初的每個月,龍中、沙中、鳳中三間初中的體育老師林為柱、我和你爸,都得要步行到博白縣城去集中學習一次。主要是研究關於學校的體育教學工作,交流各校的經驗和做法,學習當時黨和國家對於體育工作的指示和有關文件。在那個時候,博中有三個體育老師,可以成立一個體育教研組。而下麵三間初中都是各校一人,成不了教研組。因此,隻好定期進行集中學習。每逢到博白縣城集中學習的時候,你爸爸總是慣穿一雙草鞋走路。因為,那時候沒有汽車坐,搭坐單車也快不了多少。於是,大家便坐“11號”汽車前來算了。要是到了晚上,我和你爸常常住在博中王緝光老師的房間裏,王緝光老師他就隻好迴老家去住。到了第二天一大早,他又得趕來學校上早操,可真是難為他了。此時,林為柱老師隻好到他的親戚家裏住。在那個年代,我們大多都是這樣地走過來的……”。
頓時之間,聽了周從鈿老師所說之後,我便總算是明白了,王緝光老師不愧是父親的同窗多年的好同學。就是在當父親碰到了困難的時候,他也是一個鼎力相助的知心朋友。
正是:
入學費用全備好,步行小路去報到;
臨行父親千叮囑,精打細算把日過。
欲知後事如何,請君往下細看。
請收藏本站閱讀最新小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