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客家風味濃厚的好習俗(3)
(12) 草坪供拜賞明月
有詩歎曰:
鄉村貧困生活苦,中秋之夜食光芋;
草坪供拜賞明月,月明星稀尋七姑。(即七仙女)
仰頭望月在沉思
每年的農曆八月十五,便是一年一度的中秋節。
兒時在村子裏,隻是到節前的幾天,各家各戶才從芋頭地裏挖些芋頭迴家,刨光皮並用盍子曬好,準備做八月十五晚貢拜月亮的“光芋”。
到了中秋節晚上,家家戶戶便忙著把已煲好炒香的“光芋”擺在草坪上,點上三支香,便算是貢拜“月光”了。
這時候,一輪絞潔的圓月高掛碧空,團圓之樂,思鄉之情,油然而生。
真像小說《紅樓夢》詩中所描述的一般:
時逢三五便團圓,滿把晴光護玉欄。
天上一輪才捧出,人間萬姓仰頭看。
此時,我們這群小孩子,正聚精會神和好奇地圍坐在老人們四周,聆聽老人指著天上的月亮和銀河及一些“星宿”,滔滔不絕地和我們訴說著,一些前輩們一代代留傳下來的“嫦娥奔月”(下圖右)這些傳奇的故事:
“……嫦娥因為偷吃了她丈夫後羿的不死仙丹,身體變得輕飄飄地飛了起來,飛奔天空中的月宮去了。奔月後,嫦娥住的月宮其實是一個異常冰涼又寂寞的地方,除了一棵桂樹和一隻兔子外,就別無他物。你們看月亮上那些陰影便是嫦娥與一棵桂花樹和一隻白兔……”
我們個個都好奇地朝著老人所指的地方,瞪大著眼睛,仰望著天上的月亮,仔細地看個究竟,好像月亮上真的有一棵桂花樹和兩個人影,真的像極哩!
正是:
中秋貧窮吃光芋,仰頭望月在沉思;
嫦娥偷丹奔月去,月宮白兔桂花樹。
牛郎織女隔江河
後來,老人還指著天上的“銀河”,及它兩岸的牛郎星座和織女星座,與我們講述“七仙女下凡”、“牛郎織女隔江河”的那些美麗動人的神話故事。此時,大家聽得津津有味,如入仙境一般……
最後,還教會我們,唱起那些老掉牙的童謠:
“七姑星,七姐妹,七張高椅七張台……”
我長大以後,看了連環畫冊《牛郎織女》(上圖左),才知道當年老人和我們講的牛郎織女的美麗的神話故事的概況:
……相傳牛郎父母早逝,又常常受到哥嫂的虐待,隻有一頭老牛與他相伴。
有一天,老牛突然說話了,給他出了個“計謀”,要他娶織女做妻子。到了那一天,美麗的七位仙女果然到銀河沐浴,並在水中嬉戲。
這時,藏在蘆葦中的牛郎,突然跑出來拿走了織女的衣裳。驚惶失措的仙女們,急忙上岸穿好衣裳飛走了,唯獨剩下織女。於是,在牛郎的懇求下,織女見他忠厚老實,又厭煩天庭上那些枯燥無聊的生活,便羞答答地答應做他的妻子。
婚後,牛郎織女,男耕女織,相親相愛,生活得十分幸福美滿。織女還給牛郎生了一兒一女。
後來,老牛要死去的時候,叮囑牛郎要把它的皮留下來,到急難時披上以求幫助。老牛死後,夫妻倆忍痛剝下牛皮,把老牛埋在山坡上。
織女和牛郎成親的事,被天庭的玉帝和王母娘娘知道後,他們勃然大怒,並命令天神下界抓迴織女。於是,天神趁牛郎不在家的時候,抓走了織女。
牛郎迴家不見織女,急忙披上牛皮,擔了兩個小孩追去。眼看就要追上,王母娘娘心中一急,拔下頭上的金簪向銀河一劃,昔日清淺的銀河一霎間變得濁浪滔天,牛郎再也過不去了。
從此,牛郎織女隻能淚眼盈盈,隔河相望。天長地久,玉皇大帝和王母娘娘也拗不過他們之間的真摯情感,準許他們每年七月七日相會一次。
相傳,每逢七月初七,人間的喜鵲就要飛上天去,在銀河為牛郎織女搭鵲橋相會。此外,七夕夜深人靜之時,人們還能在葡萄架或其他的瓜果架下,聽到牛郎織女在天上的脈脈情話……
總之,中秋晚上我感覺到特別快樂。此時,人們一年的辛勞,好像都煙消雲散了。
“呀,人間真好!”
正是:
天空晴朗繁星多,牛郎織女隔江河;
七夕夜深聽悄話,民間故事廣傳播。
欲知後事如何,請君往下細看。
(13)孩童戶外活動多
有詩歎曰:
落水拐呀冬至到,孩童戶外活動多;
打尺趕狗窯頭鬼,童謠唱後樂嗬嗬。
冬季活動結成幫
寒冬臘月裏的冬至節,正是農村在秋收後一年中最後一個節日。
按時俗,各村子上便放幹池塘水捉魚,捉完魚後便挖掘塘泥堆曬幹後,準備作為明年的耕地肥料。
他們從塘中將捉到魚和蒜一塊砍碎炒好做餡,用糯米粉做皮,包成人們喜歡吃的‘落水拐’。這便是一年中最後一個節日過節的習俗。
此時,天氣也漸漸冷了。但是,我們鄰近這幾個村上的小孩子為了防寒取暖的緣故,戶外活動也多起來了:
我們往往喜歡在秋收後且尚未翻犁的稻田上玩起“打尺”,或挖上一個大坑和幾個小坑“打狗”——算是一種中國式的“高爾夫球”吧。
如果玩累了,餓了,便乘機到人看不見的地方,去偷挖人家的紅茹、大茹迴來,就在田頭地角處挖個“土坑洞”進行煨烤。
每次快將烤好後,便‘哄’叫年紀小一點的小孩子,去遠處的溪邊送“窯頭鬼”。要求他必須看見到“石頭浮,火炭沉”時,才能返迴來。
這些還不大懂事的小孩子,被哄騙去附近的小溪邊,按照要求認認真真地等待著,不敢越雷池一步。慢慢地,他們似乎才恍然太悟,知道上當了。
趕迴來時,大的小孩子早己把烤得最好的吃了個精光,剩下的盡是些半生不熟者。頓時,弄得大夥哄堂大笑起來……
正是:
冬季活動結成幫,打尺趕狗本平常;
哄騙孩童送窯鬼,石浮炭沉全吃光。
夜晚曬場鬧熱多
每當月亮出來時,或在農閑季節的睛朗的晚上,在村子上的曬場中,大家便興高采烈地聚在一塊兒,開展各式各樣的遊戲活動:
“踢山羊”、“打極樂”、“捉迷藏”、畫棋盤走“鑊耳棋”、“三棋”、“車棋”、“輪豬麻窩”;女孩子喜歡玩“打石子”、 “踢雞毛燕”、跳繩……
真算是五花八門,樣樣皆全。
你聽,有些小孩童正在那邊,相互對背誦一些從大人那裏學來的童謠:
“兩姐妹, 雙踏碓, 踏死雞麻賴老妹 。阿姐得隻比(腿),老妹得堆屎 。”
“月光光,照地方, 馬來等, 轎來扛; 扛曼人, 扛老陳, 老陳不在家,扛親家 ; 親家無去嫁, 留出來補爛褂。”
“ 冬髻郎,【5】 紅氏弗,阿郎來, 屎掩出。舅公來, 兜飯出。 外婆來, 擔水洗氏弗(屁股)。”
“ 螢火蟲, 點火入山衝。山衝無米煮, 煮泥沙 。無菜吃 ,吃屎巴。無床睡, 睡地下。無被蓬, 蓬棉花。無凳坐, 坐木椏。木椏爆 ,夾出尿。”
那邊的禾場邊上,還有幾個小孩童在“點指童鈕”【6】:
“點指童鈕,龍門石狗;石狗叮當,牽牛過江;江水曲曲,牽牛落屋;紅雞公,撿秕穀;新布(媳婦)男女打爛鍋頭取‘鍋督’。”
在龍眼樹底下,有兩個女孩童在相互數“手指螺”,邊數邊唱道 :
“ 一螺飽,二螺巧, 三螺拿屎炒, 四螺平平過, 五螺擔雜貨, 六螺六相公,七螺生麻瘋, 八螺坐大椅,九螺撿馬屎, 十螺足足, 騎馬糶穀。”
這些天真爛漫的童謠,直到幾十年後的今天,我還清楚地記得不少。當今天迴憶起來時,還倍感親切。
上述一年中的各個季節,所進行的這些孩童時代的活動,全都是從大人們那裏學來的。並且一代一代地相傳下去。
我們天真無瑕的孩童時代,大多都是這樣過來的呀!
正是:
夜晚曬場鬧熱多,遊戲走棋豬麻窩;
打石跳繩雞毛燕,童謠四起像唱歌。
欲知後事如何,請君細看下章。
請收藏本站閱讀最新小說!
(12) 草坪供拜賞明月
有詩歎曰:
鄉村貧困生活苦,中秋之夜食光芋;
草坪供拜賞明月,月明星稀尋七姑。(即七仙女)
仰頭望月在沉思
每年的農曆八月十五,便是一年一度的中秋節。
兒時在村子裏,隻是到節前的幾天,各家各戶才從芋頭地裏挖些芋頭迴家,刨光皮並用盍子曬好,準備做八月十五晚貢拜月亮的“光芋”。
到了中秋節晚上,家家戶戶便忙著把已煲好炒香的“光芋”擺在草坪上,點上三支香,便算是貢拜“月光”了。
這時候,一輪絞潔的圓月高掛碧空,團圓之樂,思鄉之情,油然而生。
真像小說《紅樓夢》詩中所描述的一般:
時逢三五便團圓,滿把晴光護玉欄。
天上一輪才捧出,人間萬姓仰頭看。
此時,我們這群小孩子,正聚精會神和好奇地圍坐在老人們四周,聆聽老人指著天上的月亮和銀河及一些“星宿”,滔滔不絕地和我們訴說著,一些前輩們一代代留傳下來的“嫦娥奔月”(下圖右)這些傳奇的故事:
“……嫦娥因為偷吃了她丈夫後羿的不死仙丹,身體變得輕飄飄地飛了起來,飛奔天空中的月宮去了。奔月後,嫦娥住的月宮其實是一個異常冰涼又寂寞的地方,除了一棵桂樹和一隻兔子外,就別無他物。你們看月亮上那些陰影便是嫦娥與一棵桂花樹和一隻白兔……”
我們個個都好奇地朝著老人所指的地方,瞪大著眼睛,仰望著天上的月亮,仔細地看個究竟,好像月亮上真的有一棵桂花樹和兩個人影,真的像極哩!
正是:
中秋貧窮吃光芋,仰頭望月在沉思;
嫦娥偷丹奔月去,月宮白兔桂花樹。
牛郎織女隔江河
後來,老人還指著天上的“銀河”,及它兩岸的牛郎星座和織女星座,與我們講述“七仙女下凡”、“牛郎織女隔江河”的那些美麗動人的神話故事。此時,大家聽得津津有味,如入仙境一般……
最後,還教會我們,唱起那些老掉牙的童謠:
“七姑星,七姐妹,七張高椅七張台……”
我長大以後,看了連環畫冊《牛郎織女》(上圖左),才知道當年老人和我們講的牛郎織女的美麗的神話故事的概況:
……相傳牛郎父母早逝,又常常受到哥嫂的虐待,隻有一頭老牛與他相伴。
有一天,老牛突然說話了,給他出了個“計謀”,要他娶織女做妻子。到了那一天,美麗的七位仙女果然到銀河沐浴,並在水中嬉戲。
這時,藏在蘆葦中的牛郎,突然跑出來拿走了織女的衣裳。驚惶失措的仙女們,急忙上岸穿好衣裳飛走了,唯獨剩下織女。於是,在牛郎的懇求下,織女見他忠厚老實,又厭煩天庭上那些枯燥無聊的生活,便羞答答地答應做他的妻子。
婚後,牛郎織女,男耕女織,相親相愛,生活得十分幸福美滿。織女還給牛郎生了一兒一女。
後來,老牛要死去的時候,叮囑牛郎要把它的皮留下來,到急難時披上以求幫助。老牛死後,夫妻倆忍痛剝下牛皮,把老牛埋在山坡上。
織女和牛郎成親的事,被天庭的玉帝和王母娘娘知道後,他們勃然大怒,並命令天神下界抓迴織女。於是,天神趁牛郎不在家的時候,抓走了織女。
牛郎迴家不見織女,急忙披上牛皮,擔了兩個小孩追去。眼看就要追上,王母娘娘心中一急,拔下頭上的金簪向銀河一劃,昔日清淺的銀河一霎間變得濁浪滔天,牛郎再也過不去了。
從此,牛郎織女隻能淚眼盈盈,隔河相望。天長地久,玉皇大帝和王母娘娘也拗不過他們之間的真摯情感,準許他們每年七月七日相會一次。
相傳,每逢七月初七,人間的喜鵲就要飛上天去,在銀河為牛郎織女搭鵲橋相會。此外,七夕夜深人靜之時,人們還能在葡萄架或其他的瓜果架下,聽到牛郎織女在天上的脈脈情話……
總之,中秋晚上我感覺到特別快樂。此時,人們一年的辛勞,好像都煙消雲散了。
“呀,人間真好!”
正是:
天空晴朗繁星多,牛郎織女隔江河;
七夕夜深聽悄話,民間故事廣傳播。
欲知後事如何,請君往下細看。
(13)孩童戶外活動多
有詩歎曰:
落水拐呀冬至到,孩童戶外活動多;
打尺趕狗窯頭鬼,童謠唱後樂嗬嗬。
冬季活動結成幫
寒冬臘月裏的冬至節,正是農村在秋收後一年中最後一個節日。
按時俗,各村子上便放幹池塘水捉魚,捉完魚後便挖掘塘泥堆曬幹後,準備作為明年的耕地肥料。
他們從塘中將捉到魚和蒜一塊砍碎炒好做餡,用糯米粉做皮,包成人們喜歡吃的‘落水拐’。這便是一年中最後一個節日過節的習俗。
此時,天氣也漸漸冷了。但是,我們鄰近這幾個村上的小孩子為了防寒取暖的緣故,戶外活動也多起來了:
我們往往喜歡在秋收後且尚未翻犁的稻田上玩起“打尺”,或挖上一個大坑和幾個小坑“打狗”——算是一種中國式的“高爾夫球”吧。
如果玩累了,餓了,便乘機到人看不見的地方,去偷挖人家的紅茹、大茹迴來,就在田頭地角處挖個“土坑洞”進行煨烤。
每次快將烤好後,便‘哄’叫年紀小一點的小孩子,去遠處的溪邊送“窯頭鬼”。要求他必須看見到“石頭浮,火炭沉”時,才能返迴來。
這些還不大懂事的小孩子,被哄騙去附近的小溪邊,按照要求認認真真地等待著,不敢越雷池一步。慢慢地,他們似乎才恍然太悟,知道上當了。
趕迴來時,大的小孩子早己把烤得最好的吃了個精光,剩下的盡是些半生不熟者。頓時,弄得大夥哄堂大笑起來……
正是:
冬季活動結成幫,打尺趕狗本平常;
哄騙孩童送窯鬼,石浮炭沉全吃光。
夜晚曬場鬧熱多
每當月亮出來時,或在農閑季節的睛朗的晚上,在村子上的曬場中,大家便興高采烈地聚在一塊兒,開展各式各樣的遊戲活動:
“踢山羊”、“打極樂”、“捉迷藏”、畫棋盤走“鑊耳棋”、“三棋”、“車棋”、“輪豬麻窩”;女孩子喜歡玩“打石子”、 “踢雞毛燕”、跳繩……
真算是五花八門,樣樣皆全。
你聽,有些小孩童正在那邊,相互對背誦一些從大人那裏學來的童謠:
“兩姐妹, 雙踏碓, 踏死雞麻賴老妹 。阿姐得隻比(腿),老妹得堆屎 。”
“月光光,照地方, 馬來等, 轎來扛; 扛曼人, 扛老陳, 老陳不在家,扛親家 ; 親家無去嫁, 留出來補爛褂。”
“ 冬髻郎,【5】 紅氏弗,阿郎來, 屎掩出。舅公來, 兜飯出。 外婆來, 擔水洗氏弗(屁股)。”
“ 螢火蟲, 點火入山衝。山衝無米煮, 煮泥沙 。無菜吃 ,吃屎巴。無床睡, 睡地下。無被蓬, 蓬棉花。無凳坐, 坐木椏。木椏爆 ,夾出尿。”
那邊的禾場邊上,還有幾個小孩童在“點指童鈕”【6】:
“點指童鈕,龍門石狗;石狗叮當,牽牛過江;江水曲曲,牽牛落屋;紅雞公,撿秕穀;新布(媳婦)男女打爛鍋頭取‘鍋督’。”
在龍眼樹底下,有兩個女孩童在相互數“手指螺”,邊數邊唱道 :
“ 一螺飽,二螺巧, 三螺拿屎炒, 四螺平平過, 五螺擔雜貨, 六螺六相公,七螺生麻瘋, 八螺坐大椅,九螺撿馬屎, 十螺足足, 騎馬糶穀。”
這些天真爛漫的童謠,直到幾十年後的今天,我還清楚地記得不少。當今天迴憶起來時,還倍感親切。
上述一年中的各個季節,所進行的這些孩童時代的活動,全都是從大人們那裏學來的。並且一代一代地相傳下去。
我們天真無瑕的孩童時代,大多都是這樣過來的呀!
正是:
夜晚曬場鬧熱多,遊戲走棋豬麻窩;
打石跳繩雞毛燕,童謠四起像唱歌。
欲知後事如何,請君細看下章。
請收藏本站閱讀最新小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