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殿閻羅問,你叫什麽名字。
他說,名字早已忘卻,我將永居地府普渡亡靈,你們就叫我地藏和尚吧。
「漸漸的,人們都叫他地藏菩薩,實際上這個菩薩隻是人們的敬稱,並非佛祖所封。」伏羲大帝突然開口,眾人迴過神來。
鏡外,天蓬和翠靄已平安返迴,圍在鏡前的幾人均心懷驚訝,隻聽說金蟬曾與如來佛祖師徒反目,不料想地藏菩薩竟也是佛的弟子。
「原來他真正的名字叫法明。」玄藏心情沉重,鬱鬱道:「我的師父深居化生寺,他的法號就叫作法明。」
孫悟空看著他:「師父,我記得流兒曾說過,他師父也叫作法明。」
這是兩世人,卻被同一個化身法明的人撫育成長。
「原來他是金蟬的師兄。」玄藏低聲道:「怪不得,他肯化身入世,找到我,撫養我,教授我。」原來身邊的每一個人,都是因金蟬而來,如果不是金蟬下界,這個世界將永遠不會有自己,自己也永遠不會和孫悟空相遇。
再怎麽用心,唐玄藏也不過是他的影子,永遠無法擺脫他,成為真正屬於自己的人。這樣的認知讓他的心一點點沉了下去。
鏡中。
佛居西天靈山,講經布道,功德無量,諸菩薩比丘金剛羅漢羅列兩廂,一日,佛問:「金蟬,聽聞你在修書著經,你是我最大的弟子,造詣頗深,你有什麽心願嗎?」
「我願將人間創造成天界。」金蟬恭敬道。
佛說:「天界的一切,都是神佛所創,人間沒有神佛,如何變成天界?」
「人間眾生本性都是善的,隻要為他們製定規則,給予他們自由,他們自然會創造自己的天界。」金蟬說。
「世人愚昧,焉知我苦心。」佛搖搖頭。
「眾生的力量,不可小覷。」金蟬稟告:「每一個人都有決定自己命運的機會。」
「那是我說錯了嗎?」佛問。
觀音趕緊說:「師兄,不可質疑廣大佛法。」
「無論什麽法,如果它不允許質疑,那它一定是錯的。」金蟬垂眸。
「好啦。」佛說:「我預言,一千年後,人間將會再次經歷一次天裂之難,女媧化五彩石而補的天並不長久,若想永消此劫難,必須要一樣東西。」
「弟子請教世尊。」兩位弟子金蟬和觀音問。
「石心。」佛緩緩道:「金蟬,你說,以一人之命,換人間之命,值嗎?」
金蟬沉思片刻道:「稟世尊,值與不值,當問其人,不該問我。」
佛廣袖一揮,破開雲層,下界出現了一座山,山上花果飄香,猴類猿屬跳躍玩耍,佛道:「盤古石業已崩裂,化作了下界一個小小的生靈。將之找到,取其心,補天裂,便可救人間於水火之中,挽生民於累卵之下。」
「師父是說?殺死他?」觀音一驚,殺戮此事,是如來從來不肯為之的。
「這世上本不該有他。」如來道:「我今天聽金蟬子的,我不決定石猴的命運,它死與不死,都交由金蟬做主。金蟬,如果你在不殺他的前提下能補天裂,我便認可你的話,以後,你做西天之主。」
「弟子不敢。」金蟬說。
「敢與不敢,就看你的本事了。」佛說。
當年八十一條天龍殆盡,五彩仙霞暫補天闕,女媧等那盤古石中的靈魂崩裂而出,化成了一隻小小的石猴,這石猴找到了女媧曾住過的水簾洞。這花果山群猴代代生死,從未有誰敢翻越水簾,一睹簾內洞天。
女媧心懷慰藉,隨降人間,化出靈台方寸山,深居斜月三星洞。
後來,金蟬下界尋訪石心,前後二十年,九年在人間尋覓,十一年住在靈台方寸山。
是夜,金蟬將獨自舔舐傷口的石猴從水中撈出,一人一猴成了朋友,金蟬接近他,觀察他,金蟬曾施展法力鑽入石猴心中,卻絲毫察覺不出它蘊藉的巨大力量,這樣的心,取出來也不過是顆頑石。
靈台方寸十一年,石心漸生血肉,也力量漸顯,金蟬卻更加猶豫難決。
他獨自一人去了很多地方,想了很多辦法,他去了砯崖絕壑,尋到了光華隧口,他在那個渺無人跡的山頂,獨自蓋上了一座小屋。他乘女媧化身人間之時,推開九重門,進入伏羲寶鏡中,他拚命想找一種同樣可做補天的東西,以代替尚不是齊天大聖的孫悟空的心。
可惜十一年,他一無所獲,他隻是進了鏡中第一重關,便退了出去,他在劄記中寫下了一個』咎』字。
不殺他而取心,根本不可能。金蟬徹底失望,留下了一本筆墨之劄,他把它記述了下來,金蟬那時才真正明白,世尊給了他一個辦不到的任務,他想辦到,無路可走,隻有殺了石猴,倘若那樣做,便是承認自己錯了。
傳他本領的師父把他架上了一個兩難的境地,要麽知錯,要麽顛覆自己的理念,自己把自己親自逼死。
金蟬隱約覺得自己命不久矣,於是他把劄記藏於光華隧口,倘若有朝一日,自己還能來到這裏,我希望我能告訴我,我有多麽傾心他。
金蟬無功而返,無法渡他補天。他被捉迴靈山,他曾告訴鎮元,他動了凡心欲孽。
佛高坐寶殿:「金蟬,你輸了。你不能不傷他而取心,所以,石心歸我取來,對嗎?」
金蟬跪伏於地,久久沉默,半晌:「是…」
他說,名字早已忘卻,我將永居地府普渡亡靈,你們就叫我地藏和尚吧。
「漸漸的,人們都叫他地藏菩薩,實際上這個菩薩隻是人們的敬稱,並非佛祖所封。」伏羲大帝突然開口,眾人迴過神來。
鏡外,天蓬和翠靄已平安返迴,圍在鏡前的幾人均心懷驚訝,隻聽說金蟬曾與如來佛祖師徒反目,不料想地藏菩薩竟也是佛的弟子。
「原來他真正的名字叫法明。」玄藏心情沉重,鬱鬱道:「我的師父深居化生寺,他的法號就叫作法明。」
孫悟空看著他:「師父,我記得流兒曾說過,他師父也叫作法明。」
這是兩世人,卻被同一個化身法明的人撫育成長。
「原來他是金蟬的師兄。」玄藏低聲道:「怪不得,他肯化身入世,找到我,撫養我,教授我。」原來身邊的每一個人,都是因金蟬而來,如果不是金蟬下界,這個世界將永遠不會有自己,自己也永遠不會和孫悟空相遇。
再怎麽用心,唐玄藏也不過是他的影子,永遠無法擺脫他,成為真正屬於自己的人。這樣的認知讓他的心一點點沉了下去。
鏡中。
佛居西天靈山,講經布道,功德無量,諸菩薩比丘金剛羅漢羅列兩廂,一日,佛問:「金蟬,聽聞你在修書著經,你是我最大的弟子,造詣頗深,你有什麽心願嗎?」
「我願將人間創造成天界。」金蟬恭敬道。
佛說:「天界的一切,都是神佛所創,人間沒有神佛,如何變成天界?」
「人間眾生本性都是善的,隻要為他們製定規則,給予他們自由,他們自然會創造自己的天界。」金蟬說。
「世人愚昧,焉知我苦心。」佛搖搖頭。
「眾生的力量,不可小覷。」金蟬稟告:「每一個人都有決定自己命運的機會。」
「那是我說錯了嗎?」佛問。
觀音趕緊說:「師兄,不可質疑廣大佛法。」
「無論什麽法,如果它不允許質疑,那它一定是錯的。」金蟬垂眸。
「好啦。」佛說:「我預言,一千年後,人間將會再次經歷一次天裂之難,女媧化五彩石而補的天並不長久,若想永消此劫難,必須要一樣東西。」
「弟子請教世尊。」兩位弟子金蟬和觀音問。
「石心。」佛緩緩道:「金蟬,你說,以一人之命,換人間之命,值嗎?」
金蟬沉思片刻道:「稟世尊,值與不值,當問其人,不該問我。」
佛廣袖一揮,破開雲層,下界出現了一座山,山上花果飄香,猴類猿屬跳躍玩耍,佛道:「盤古石業已崩裂,化作了下界一個小小的生靈。將之找到,取其心,補天裂,便可救人間於水火之中,挽生民於累卵之下。」
「師父是說?殺死他?」觀音一驚,殺戮此事,是如來從來不肯為之的。
「這世上本不該有他。」如來道:「我今天聽金蟬子的,我不決定石猴的命運,它死與不死,都交由金蟬做主。金蟬,如果你在不殺他的前提下能補天裂,我便認可你的話,以後,你做西天之主。」
「弟子不敢。」金蟬說。
「敢與不敢,就看你的本事了。」佛說。
當年八十一條天龍殆盡,五彩仙霞暫補天闕,女媧等那盤古石中的靈魂崩裂而出,化成了一隻小小的石猴,這石猴找到了女媧曾住過的水簾洞。這花果山群猴代代生死,從未有誰敢翻越水簾,一睹簾內洞天。
女媧心懷慰藉,隨降人間,化出靈台方寸山,深居斜月三星洞。
後來,金蟬下界尋訪石心,前後二十年,九年在人間尋覓,十一年住在靈台方寸山。
是夜,金蟬將獨自舔舐傷口的石猴從水中撈出,一人一猴成了朋友,金蟬接近他,觀察他,金蟬曾施展法力鑽入石猴心中,卻絲毫察覺不出它蘊藉的巨大力量,這樣的心,取出來也不過是顆頑石。
靈台方寸十一年,石心漸生血肉,也力量漸顯,金蟬卻更加猶豫難決。
他獨自一人去了很多地方,想了很多辦法,他去了砯崖絕壑,尋到了光華隧口,他在那個渺無人跡的山頂,獨自蓋上了一座小屋。他乘女媧化身人間之時,推開九重門,進入伏羲寶鏡中,他拚命想找一種同樣可做補天的東西,以代替尚不是齊天大聖的孫悟空的心。
可惜十一年,他一無所獲,他隻是進了鏡中第一重關,便退了出去,他在劄記中寫下了一個』咎』字。
不殺他而取心,根本不可能。金蟬徹底失望,留下了一本筆墨之劄,他把它記述了下來,金蟬那時才真正明白,世尊給了他一個辦不到的任務,他想辦到,無路可走,隻有殺了石猴,倘若那樣做,便是承認自己錯了。
傳他本領的師父把他架上了一個兩難的境地,要麽知錯,要麽顛覆自己的理念,自己把自己親自逼死。
金蟬隱約覺得自己命不久矣,於是他把劄記藏於光華隧口,倘若有朝一日,自己還能來到這裏,我希望我能告訴我,我有多麽傾心他。
金蟬無功而返,無法渡他補天。他被捉迴靈山,他曾告訴鎮元,他動了凡心欲孽。
佛高坐寶殿:「金蟬,你輸了。你不能不傷他而取心,所以,石心歸我取來,對嗎?」
金蟬跪伏於地,久久沉默,半晌:「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