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人敢怠慢,可不能耽誤了皇上看好戲的心情。
畢竟朝廷當中各種瑣雜的事情,已經讓皇上很生氣,負責伺候皇上的宮人每天都提心弔膽。
能夠避免自身的傷亡,感謝林家一家人提供的笑料。
……………………………………
三個月的期限一晃就到了,於是朝廷中官員們的熱情可要比天氣都要熱。
明明還沒有抵達最熱的季節,但是每一個官員都開始上火了。
不少的官員就發現原來自己和長官,甚至是同僚,選擇的皇子可能都不同。
本來和諧的辦公環境,就因為各自的選擇不同,而開始了,有了隔閡,相互使絆子。
這導致了日常的工作,尤其是底層的小官吏真都覺得上司越來越難搞。
『劉大人要求這麽做!』
『馬大人非得要求那樣做……』
反正明明是一個工作,卻出現了幾個官員,開始別扭著,互相找麻煩。
也有坐山觀虎鬥的中間派,就屬於三不沾,任何派別都不沾,當然這部分三不沾的官員,也得不到從龍之功的快速升遷。
早朝,本應該是商討國家大事,現在每天卻吵鬧著立太子,立太子,立太子!
永昌帝真是覺得自己耳朵都要聾了,坐在龍椅上,他能看到下麵的官員們日漸醜陋的麵容。
越來越醜陋的麵容,將這些官員的內心彰顯的無疑。
明明已經位於高位,能夠參加早朝的官員,最次也是四品的官員。
四品的官員下放到地方,也是一方權臣,掌管一地的達官顯宦。
而這些官員在京城已經可以參與日常的討論國家大事,可以說整個天下的運轉也離不開這些官員。
永昌帝麵無表情,當他知道因為這一點屁事,立太子之位,已經弄得朝廷上上下下,人心浮躁。
就讓永昌帝非常的煩躁,滿朝文武就不能好好的幹事兒嗎?
『看來已經有很多人忘記了朕的脾氣了!』
永昌帝腦海當中還想著事情的時候,已經想好該如何治理這些不聽話的官員。
想想國庫年年空,覺得是時候節省一下國庫的開支了。
就在永昌帝悄咪咪的走神的時候,前段時間一直是小打小鬧,一些官員們上奏摺。
滿朝文武覺得沒有事情發生的時候,又被皇上躲過去的一天。
作為朝廷中最有榮譽,滿朝文武,不管是心理佩服還是嘴裏佩服的孔太傅,突然間站了出來。
滿朝文武吵吵鬧鬧的聲音也都消失不見,不管是文官和武將都尊重孔太傅。
就是永昌帝多多少少也要給孔太傅麵子,隻要他還用一天讀書人,他就得給孔太傅麵子。
孔太傅乃是孔子的嫡係傳人,孔聖人是所有讀書人心目當中聖人。
孔府更是所有讀書人的心目中的聖地,所有讀書人都想去瞻仰一下孔聖人所留下的真跡。
「臣有本奏,太子之位關係著朝廷穩定,也是皇室血脈的傳承,平穩社稷最重要的事情。」
「臣懇請皇上盡快定下太子,穩定朝廷局勢。」
孔太傅已經是白髮老頭,這輩子就秉承孔聖人所說的禮法。本性就是一個固執的老頭。
雖然很固執,認死理兒,但品行絕對是受到永昌帝的肯定。
一個人裝好人如果能裝一輩子,那就是一個好人。
孔太傅不僅以古法要求,其他人重要的是同樣嚴格要求自己。
永昌帝相信孔太傅上奏摺,絕對不是因為他看上了哪個皇子,主要就是朝廷的現狀。
「嗯,孔太傅說的不錯,朕一直在考慮,到底應該選擇哪位皇子。但是光是京城的官員們抉擇並不公平。
朕決定整個朝廷隻要是七品往上的官員,都有一票之權。」
永昌帝作為裁判,他想怎麽製定條件就怎麽製定條件,就是直接就增加了讓全天下的官員投票這一重要條件。
這件事要是弄好了還得往後推半年,還是最快的情況。
永昌帝看著孔太傅七十多歲的老頭,竟然還被人刺激出來了,到底是誰呢?
孔太傅不會被皇子收買,因為他一直是朝廷的吉祥物。
無論誰是下一任皇上,想要用讀書人,孔家人作為吉祥物,都會被好好的供在朝廷。
所以孔太傅根本就不用親自涉險,做這種危險性很大的事情,這就是純粹是吃力不討好的活。
孔太傅也不傻,永昌帝已經給了一個準確的迴覆,就慢悠悠的迴到自己的位置。
他作為古禮法的推崇者,當然是希望皇上能夠立嫡子為太子。
現在當家作主的還是永昌帝本人,還是不做討人嫌。
正人君子並不是代表著傻愣,不會真有人以為活了七十多年的老人是傻子吧。
「皇上聖明~」
文武百官聽到永昌帝的口諭,齊聲高唿,皇上聖明。
支持二皇子和三皇子的官員們全都鬆了一口氣。
如果孔太傅直接支持大皇子繼承皇位,二皇子和三皇子真的是沒有一擊之力了。
畢竟孔聖人後人的號召力,千年不朽,對是讀書人而言,比聖旨都要重要。
退朝之後,永昌帝也不生氣,因為這段時間早就已經想開了。
反正太子之位早晚都要確定,隻不過他覺得成年的皇子,他都不喜歡!<hr>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畢竟朝廷當中各種瑣雜的事情,已經讓皇上很生氣,負責伺候皇上的宮人每天都提心弔膽。
能夠避免自身的傷亡,感謝林家一家人提供的笑料。
……………………………………
三個月的期限一晃就到了,於是朝廷中官員們的熱情可要比天氣都要熱。
明明還沒有抵達最熱的季節,但是每一個官員都開始上火了。
不少的官員就發現原來自己和長官,甚至是同僚,選擇的皇子可能都不同。
本來和諧的辦公環境,就因為各自的選擇不同,而開始了,有了隔閡,相互使絆子。
這導致了日常的工作,尤其是底層的小官吏真都覺得上司越來越難搞。
『劉大人要求這麽做!』
『馬大人非得要求那樣做……』
反正明明是一個工作,卻出現了幾個官員,開始別扭著,互相找麻煩。
也有坐山觀虎鬥的中間派,就屬於三不沾,任何派別都不沾,當然這部分三不沾的官員,也得不到從龍之功的快速升遷。
早朝,本應該是商討國家大事,現在每天卻吵鬧著立太子,立太子,立太子!
永昌帝真是覺得自己耳朵都要聾了,坐在龍椅上,他能看到下麵的官員們日漸醜陋的麵容。
越來越醜陋的麵容,將這些官員的內心彰顯的無疑。
明明已經位於高位,能夠參加早朝的官員,最次也是四品的官員。
四品的官員下放到地方,也是一方權臣,掌管一地的達官顯宦。
而這些官員在京城已經可以參與日常的討論國家大事,可以說整個天下的運轉也離不開這些官員。
永昌帝麵無表情,當他知道因為這一點屁事,立太子之位,已經弄得朝廷上上下下,人心浮躁。
就讓永昌帝非常的煩躁,滿朝文武就不能好好的幹事兒嗎?
『看來已經有很多人忘記了朕的脾氣了!』
永昌帝腦海當中還想著事情的時候,已經想好該如何治理這些不聽話的官員。
想想國庫年年空,覺得是時候節省一下國庫的開支了。
就在永昌帝悄咪咪的走神的時候,前段時間一直是小打小鬧,一些官員們上奏摺。
滿朝文武覺得沒有事情發生的時候,又被皇上躲過去的一天。
作為朝廷中最有榮譽,滿朝文武,不管是心理佩服還是嘴裏佩服的孔太傅,突然間站了出來。
滿朝文武吵吵鬧鬧的聲音也都消失不見,不管是文官和武將都尊重孔太傅。
就是永昌帝多多少少也要給孔太傅麵子,隻要他還用一天讀書人,他就得給孔太傅麵子。
孔太傅乃是孔子的嫡係傳人,孔聖人是所有讀書人心目當中聖人。
孔府更是所有讀書人的心目中的聖地,所有讀書人都想去瞻仰一下孔聖人所留下的真跡。
「臣有本奏,太子之位關係著朝廷穩定,也是皇室血脈的傳承,平穩社稷最重要的事情。」
「臣懇請皇上盡快定下太子,穩定朝廷局勢。」
孔太傅已經是白髮老頭,這輩子就秉承孔聖人所說的禮法。本性就是一個固執的老頭。
雖然很固執,認死理兒,但品行絕對是受到永昌帝的肯定。
一個人裝好人如果能裝一輩子,那就是一個好人。
孔太傅不僅以古法要求,其他人重要的是同樣嚴格要求自己。
永昌帝相信孔太傅上奏摺,絕對不是因為他看上了哪個皇子,主要就是朝廷的現狀。
「嗯,孔太傅說的不錯,朕一直在考慮,到底應該選擇哪位皇子。但是光是京城的官員們抉擇並不公平。
朕決定整個朝廷隻要是七品往上的官員,都有一票之權。」
永昌帝作為裁判,他想怎麽製定條件就怎麽製定條件,就是直接就增加了讓全天下的官員投票這一重要條件。
這件事要是弄好了還得往後推半年,還是最快的情況。
永昌帝看著孔太傅七十多歲的老頭,竟然還被人刺激出來了,到底是誰呢?
孔太傅不會被皇子收買,因為他一直是朝廷的吉祥物。
無論誰是下一任皇上,想要用讀書人,孔家人作為吉祥物,都會被好好的供在朝廷。
所以孔太傅根本就不用親自涉險,做這種危險性很大的事情,這就是純粹是吃力不討好的活。
孔太傅也不傻,永昌帝已經給了一個準確的迴覆,就慢悠悠的迴到自己的位置。
他作為古禮法的推崇者,當然是希望皇上能夠立嫡子為太子。
現在當家作主的還是永昌帝本人,還是不做討人嫌。
正人君子並不是代表著傻愣,不會真有人以為活了七十多年的老人是傻子吧。
「皇上聖明~」
文武百官聽到永昌帝的口諭,齊聲高唿,皇上聖明。
支持二皇子和三皇子的官員們全都鬆了一口氣。
如果孔太傅直接支持大皇子繼承皇位,二皇子和三皇子真的是沒有一擊之力了。
畢竟孔聖人後人的號召力,千年不朽,對是讀書人而言,比聖旨都要重要。
退朝之後,永昌帝也不生氣,因為這段時間早就已經想開了。
反正太子之位早晚都要確定,隻不過他覺得成年的皇子,他都不喜歡!<hr>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