宮人在前走著,阮青洲於他身後慢行,衣下熱汗浸透脊背,先前趁絆倒時往手中攥來的一把細雪,冷意還不夠讓人保持清明,現已化作雪水沾濕袖口。
「世子鮮少入宮,自初夏被使臣護送至北朔,拜見陛下後,便沒再來過了吧,」那人腳步漸慢,「但我卻記得世子。」
前路僅一點微光,指縫雪水沿袖下淌,阮青洲不曾應話,目光自前方逐漸清晰的院牆處收迴,落往宮人背上。
聽那人道:「鄙人杜生,家父家兄於天春十六年戰亡於關州,家慈要替父兄收屍,帶我遠赴戰場,卻為了護我,死於南望士兵刀下。後來杜某九死一生逃迴皇城,走投無路,遂淨身入宮。所以得知世子來到北朔的那日,我就一直候著,將世子記到了如今。」
杜生放慢語速,側頭迴首,目光泛冷。
指尖破口處的血珠未凝,阮青洲抹開手中雪水,緩緩駐足,身後繼而來人,將路堵死。又聽前方門板敞開,阮青洲越過他肩頭看去,幾名粗麵大漢提著腰帶,目光下流,直往他麵上打探著。
「有人要我帶世子到此,說是有禮相贈,不過世子對此處應當還算陌生,」杜生解釋道,「太昔宮,珵王母妃生前所住的宮室,隻不過空置至今,平日鮮有人煙。我沒說錯,此處正是太昔宮側門,李公子要尋世子,將這條路走到底就足矣。」
杜生揚唇帶笑,轉身朝他走來,一盞提燈貼麵高舉,映亮阮青洲頰邊珠汗。
「反正尋到世子就行,」杜生笑意更深,「看到的是何種情形,也就不好說了。」
——
正殿,台下又換一曲,鐵風自側門而入,於段緒言身後默聲入座,不過片時,就見段緒言兩指扶杯,一飲而盡,屈指輕叩桌麵。
鐵風上前斟酒。
酒水入杯,一陣清冽。鐵風壓聲道:「有備而來。侍酒那人手法了得,當場就藏了公子所用的杯盞,尋到他時,杯盞已不知去向。」
指腹沿杯口劃轉,段緒言漠然不動。
「他人呢?」段緒言問。
「公子已隨宮人走了,可王府的車馬才到,說來時路上也沒見到人。主子未離席,我怕引人注目,也不敢走太遠。」
眼眸暗沉,又凜冽幾分,段緒言迎上程望疆坦然的一瞥,徐徐抬指輕點杯沿,口中酒味灼人。
那人的目光似在慫恿他離席,期盼他再因不識大體招惹段承一次,再當著眾人的麵選擇奔赴阮青洲,從此背離北朔民心,辜負段承信任。
程望疆顯然不需要他這個三皇子的存在,甚至是敵視,從前這份敵意還算收斂,今日卻不帶掩飾地向他展露出來。
程望疆痛恨南望,連他這個在南望生活了八年之久的北朔人也一併恨著。可程望疆卻偏偏賭對了一件事——他不會對阮青洲坐視不理。
段緒言冷冷垂眸,目光停在杯上。見酒水輕漾,指腹已然準備抵下,杯盞就要被推翻的那時,鐵風卻伸指扶住了杯身。
「主子不急,」鐵風低語,「雖未尋到人,但方才李之來過,給了主子這個。」
桌下,一方帕子悄然遞至手邊。幾點血跡映入眼簾,拚湊出字跡,段緒言暗記心底,指節緊攥,波瀾不驚地抬眸扶杯,飲酒時餘光越過杯沿獨獨看著某處。
阮青洲的席位處,灑出的茶酒已被清理,宮人卻遲遲未退,跪坐在地尋著什麽。掌事在旁觀望已久,上前小聲提醒:「慢手慢腳,成何體麵,還不退下。」
宮人起身退到帷布後,欠身道:「迴掌事的話,是世子摔碎的杯盞缺了片碎瓷,奴婢擔憂再傷了各位大人。」
掌事朝那處看去,吩咐道:「往鄰座多留意幾眼,若還是尋不見,許是濺到了桌下,待人退席後再尋也不遲。」
——
空殿大門合閉,兩人緊守門外,冷得踱步驅寒,卻又聽裏屋桌椅掀倒。
「小婊子,瞧著細皮嫩肉的,原來還會點功夫啊。」
鬆垮的褲帶還掛在衣擺下,大漢晃了晃被砸懵的腦袋,轉頭示意其餘幾人一併上前。
阮青洲扶桌堪堪退後,媚藥中摻的迷藥起了勁,正惹得視線模糊,他被熱得耳鳴,手已逐漸失力。
光憑拳腳已然沒有勝算,阮青洲摸見手邊燭台掄去,旋即被幾人按住手臂,掐脖懟往桌麵,衣擺經人掀開,阮青洲抬膝一頂,繼而一腳踹向那人胸口,頰邊卻也受來狠力的一摑,眼前霎時黑了一瞬。
雙腿被人拖起,朝地麵猛然拽去,阮青洲後背直砸地麵,痛得蹙眉,卻被人壓住四肢扯開衣襟,緊捂住了口鼻。
門邊起了幾聲叩響,驚得大漢頓了神。
「動靜小點兒,生怕招不到人來。」
聽門外抱怨,杜生看夠了這對抗的場麵,抬步上前,蹲在阮青洲身側。
「刻意弄出這動靜,世子不就是想招人來嗎?我倒也不怕你把人招來,你不過南望的一條喪家之犬,無權無勢,無依無靠,就連南望戰俘都保不了。怎麽樣,看著自己的同胞低人一等,是何滋味?」
他自問自答:「活該吧,除了珵王怕擔責難免要對他們、對你的安危多管顧一些,旁人都巴不得你們去死呢,但他一走,你猜,現在你的子民在關州過的是什麽日子?他們在關州受人鞭笞,吃的是粃糠,喝的是泥水,寒天裏著的是粗布破衫,睡在露天的羊圈中,連豬狗都不如!你自身難保,管得住他們?還不如想著如何跪在北朔人身前,學著像狗一樣討食吧,不然這樣不識相,誰給你好臉色看,還不是自己受苦?」
「世子鮮少入宮,自初夏被使臣護送至北朔,拜見陛下後,便沒再來過了吧,」那人腳步漸慢,「但我卻記得世子。」
前路僅一點微光,指縫雪水沿袖下淌,阮青洲不曾應話,目光自前方逐漸清晰的院牆處收迴,落往宮人背上。
聽那人道:「鄙人杜生,家父家兄於天春十六年戰亡於關州,家慈要替父兄收屍,帶我遠赴戰場,卻為了護我,死於南望士兵刀下。後來杜某九死一生逃迴皇城,走投無路,遂淨身入宮。所以得知世子來到北朔的那日,我就一直候著,將世子記到了如今。」
杜生放慢語速,側頭迴首,目光泛冷。
指尖破口處的血珠未凝,阮青洲抹開手中雪水,緩緩駐足,身後繼而來人,將路堵死。又聽前方門板敞開,阮青洲越過他肩頭看去,幾名粗麵大漢提著腰帶,目光下流,直往他麵上打探著。
「有人要我帶世子到此,說是有禮相贈,不過世子對此處應當還算陌生,」杜生解釋道,「太昔宮,珵王母妃生前所住的宮室,隻不過空置至今,平日鮮有人煙。我沒說錯,此處正是太昔宮側門,李公子要尋世子,將這條路走到底就足矣。」
杜生揚唇帶笑,轉身朝他走來,一盞提燈貼麵高舉,映亮阮青洲頰邊珠汗。
「反正尋到世子就行,」杜生笑意更深,「看到的是何種情形,也就不好說了。」
——
正殿,台下又換一曲,鐵風自側門而入,於段緒言身後默聲入座,不過片時,就見段緒言兩指扶杯,一飲而盡,屈指輕叩桌麵。
鐵風上前斟酒。
酒水入杯,一陣清冽。鐵風壓聲道:「有備而來。侍酒那人手法了得,當場就藏了公子所用的杯盞,尋到他時,杯盞已不知去向。」
指腹沿杯口劃轉,段緒言漠然不動。
「他人呢?」段緒言問。
「公子已隨宮人走了,可王府的車馬才到,說來時路上也沒見到人。主子未離席,我怕引人注目,也不敢走太遠。」
眼眸暗沉,又凜冽幾分,段緒言迎上程望疆坦然的一瞥,徐徐抬指輕點杯沿,口中酒味灼人。
那人的目光似在慫恿他離席,期盼他再因不識大體招惹段承一次,再當著眾人的麵選擇奔赴阮青洲,從此背離北朔民心,辜負段承信任。
程望疆顯然不需要他這個三皇子的存在,甚至是敵視,從前這份敵意還算收斂,今日卻不帶掩飾地向他展露出來。
程望疆痛恨南望,連他這個在南望生活了八年之久的北朔人也一併恨著。可程望疆卻偏偏賭對了一件事——他不會對阮青洲坐視不理。
段緒言冷冷垂眸,目光停在杯上。見酒水輕漾,指腹已然準備抵下,杯盞就要被推翻的那時,鐵風卻伸指扶住了杯身。
「主子不急,」鐵風低語,「雖未尋到人,但方才李之來過,給了主子這個。」
桌下,一方帕子悄然遞至手邊。幾點血跡映入眼簾,拚湊出字跡,段緒言暗記心底,指節緊攥,波瀾不驚地抬眸扶杯,飲酒時餘光越過杯沿獨獨看著某處。
阮青洲的席位處,灑出的茶酒已被清理,宮人卻遲遲未退,跪坐在地尋著什麽。掌事在旁觀望已久,上前小聲提醒:「慢手慢腳,成何體麵,還不退下。」
宮人起身退到帷布後,欠身道:「迴掌事的話,是世子摔碎的杯盞缺了片碎瓷,奴婢擔憂再傷了各位大人。」
掌事朝那處看去,吩咐道:「往鄰座多留意幾眼,若還是尋不見,許是濺到了桌下,待人退席後再尋也不遲。」
——
空殿大門合閉,兩人緊守門外,冷得踱步驅寒,卻又聽裏屋桌椅掀倒。
「小婊子,瞧著細皮嫩肉的,原來還會點功夫啊。」
鬆垮的褲帶還掛在衣擺下,大漢晃了晃被砸懵的腦袋,轉頭示意其餘幾人一併上前。
阮青洲扶桌堪堪退後,媚藥中摻的迷藥起了勁,正惹得視線模糊,他被熱得耳鳴,手已逐漸失力。
光憑拳腳已然沒有勝算,阮青洲摸見手邊燭台掄去,旋即被幾人按住手臂,掐脖懟往桌麵,衣擺經人掀開,阮青洲抬膝一頂,繼而一腳踹向那人胸口,頰邊卻也受來狠力的一摑,眼前霎時黑了一瞬。
雙腿被人拖起,朝地麵猛然拽去,阮青洲後背直砸地麵,痛得蹙眉,卻被人壓住四肢扯開衣襟,緊捂住了口鼻。
門邊起了幾聲叩響,驚得大漢頓了神。
「動靜小點兒,生怕招不到人來。」
聽門外抱怨,杜生看夠了這對抗的場麵,抬步上前,蹲在阮青洲身側。
「刻意弄出這動靜,世子不就是想招人來嗎?我倒也不怕你把人招來,你不過南望的一條喪家之犬,無權無勢,無依無靠,就連南望戰俘都保不了。怎麽樣,看著自己的同胞低人一等,是何滋味?」
他自問自答:「活該吧,除了珵王怕擔責難免要對他們、對你的安危多管顧一些,旁人都巴不得你們去死呢,但他一走,你猜,現在你的子民在關州過的是什麽日子?他們在關州受人鞭笞,吃的是粃糠,喝的是泥水,寒天裏著的是粗布破衫,睡在露天的羊圈中,連豬狗都不如!你自身難保,管得住他們?還不如想著如何跪在北朔人身前,學著像狗一樣討食吧,不然這樣不識相,誰給你好臉色看,還不是自己受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