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車吧。」
簾裏傳來淡淡的一聲,段緒言這才挪起身,鑽進簾中。
隨馬鞭打響,尉升驅車前行,馬攜車身駛入暮色,愈漸遠去。
趙成業鬆下一口氣,作揖送行。
「臣恭送太子殿下!」
——
車身輕晃,段緒言跪坐著,一雙眼睛澄明,始終落在阮青洲身上。
那眼神直白得過分,阮青洲錯開目光,問:「想說什麽?」
段緒言笑了笑:「殿下的箭術很好,動作也漂亮。」
阮青洲沒說話,但停頓片刻後,還是看向他。
「方才為何會出現在密牢外?」
段緒言說:「奴才想尋殿下。」
「為了丁耿?」
段緒言頷首應答:「殿下也知,丁家母子與奴才有些淵源,先前隻聽丁公公入宮後每年會托人往家中捎錢,但仔細一想,倒不曾聽他迴家探過親。」
阮青洲說:「宮人死後,多會遞補喪費,就算沒有,至少也能通融一番,在收葬前讓其親眷探望,他家人沒認過屍體?」
「沒有,說到底丁公公也隻是萃息宮的一名小宦官,司禮監不會多管,再加之當時萃息宮……」要提及羅宓的死,段緒言似有顧慮,朝阮青洲看了看。
阮青洲隻是一語帶過:「無需顧慮,接著說吧。」
段緒言便也繼續道:「因為當時內官和萃息宮上下都忙,遞交喪費的差事就落到奴才手中,可那時丁家母子因交不起租金已被逐出住處,沒了下落,奴才尋不見人,直至早春後,才知他二人流落街頭,便將他們帶迴風顏樓安置了。」
如此巧合,便像是刻意為之,目的就是為了避免讓丁母認屍。
阮青洲說:「所以你懷疑宦官丁耿冒頂身份入宮。」
「是,」段緒言坦言道,「奴才不敢說丁公公和丁耿一定效忠於同一人,但至少他們不會沒有一點關聯。」
「那你呢?」眼睫輕抬,阮青洲看向他,「你是為何入宮?」
驟然一陣沉默漫開,獨有馬車在冷夜中穿行,寒風吹動車簾,撩了幾道青絲,段緒言自吹斜的碎發中與他對視著,神色漸淡。
「殿下應當猜到了。」
「猜到什麽?」阮青洲說,「入宮前你便與劉客從在風顏樓相識的事嗎?」
段緒言表情平靜,隻撫著指間的細繭,頓停很久,說道:「若要從更早之前開始說起,殿下會想聽嗎?」
阮青洲問:「更早是何時?」
「未進皇都之時,視野還未被高樓垣牆所蔽,既可嗅到烈風,也能見滿目的星辰日月,」段緒言看向他,「殿下也許不知道,皇都之外,天地遼闊,那時奴才也曾在馬背上拉過弓。」
他已經很久沒騎過馬了,一年,或是更久,他也不記得了,段緒言摩挲著手指,摩挲著,似能覺出韁繩在手中剌出的辣意。
耳邊聲響漸起,胯下駿馬禦風,十歲的段緒言於馬背上側身拉弓,隻一聲離弦飛響,箭矢直紮靶上。
他扯繩停馬,馬匹一聲嘶鳴,響至雲霄。
箭矢離靶心偏了一寸,段承冷眼睨視,將手邊箭筒朝他拋去。
「再來。」
「父帝。」段緒言叫他,段承隻是稍稍朝他看來。
「兒臣沒力了,可以歇一會兒嗎?」
段承厲聲道:「段緒言,敵人都到你眼前了,你也能讓他等嗎?接著練!再不中靶心,今日你把馬給我跑死了再休息!」
「兒臣知錯。」段緒言背起箭筒,拉繩再向馬場奔去。
那身影陷在長風日落裏,一跑就跑到了北朔邊疆。
十三歲的段緒言在餘暉下拜別段承,繞行自西域進了關州,取代了和生母一同餓死在關州的嚴九伶,此後六年再未歸家。
六年了。
段緒言掐著指節細數,沉下聲來。
「阿爹做過鐵匠,認得不少江湖義士,所以奴才從前跟過很多師父。那時年紀小,還會覺得刀劍太重,弓弦太緊,但阿爹說將來會遇到戰亂,或生或死隻能倚靠自己,他要我拚死地練,我就拚死去練。在那裏,比起爭得榮華富貴,想要光明正大地活著,就已經很難了。」
阮青洲稍稍沉默,問:「你父親呢?」
段緒言說:「因為徭役被征去修建軍防,再沒下落。後來奴才遇上了饑荒,才會在十三歲時自關州逃來,賣身進了風顏樓。東家念在奴才年少,特允奴才學簫,成為了樓中樂人。劉督主是會常來聽曲,奴才起初隻是想藉由督主探聽阿爹下落,卻不知督主偏好男風。奴才本是樂人,每迴得督主召見,也不願行逾矩之事,推拒得多了,督主便會將奴才留在一旁吹曲助興。」
為何事助興,縱然段緒言隻字不提,阮青洲也心知肚明。他不多問,隻道:「後來呢?」
段緒言接著道:「後來督主得知奴才年少習武,特為奴才贖身,本欲將奴才安排進錦衣衛,但因中途生變,督主便將奴才派至萃息宮,想讓奴才藉此接近殿下,但奴才得貴妃和殿下厚待,侍奉殿下全憑己願,與他無關,風顏樓與督主相遇那次,亦是偶然。」
窗邊冷風吹得涼,阮青洲抬指將簾壓下一些,問:「若非今日我問起,你打算何時與我說起這些?」
段緒言說:「隻要殿下想聽,無論何時。」
指尖搭在窗口叩動了幾下,阮青洲看向他:「不過此刻說起,確實最合時宜。」
簾裏傳來淡淡的一聲,段緒言這才挪起身,鑽進簾中。
隨馬鞭打響,尉升驅車前行,馬攜車身駛入暮色,愈漸遠去。
趙成業鬆下一口氣,作揖送行。
「臣恭送太子殿下!」
——
車身輕晃,段緒言跪坐著,一雙眼睛澄明,始終落在阮青洲身上。
那眼神直白得過分,阮青洲錯開目光,問:「想說什麽?」
段緒言笑了笑:「殿下的箭術很好,動作也漂亮。」
阮青洲沒說話,但停頓片刻後,還是看向他。
「方才為何會出現在密牢外?」
段緒言說:「奴才想尋殿下。」
「為了丁耿?」
段緒言頷首應答:「殿下也知,丁家母子與奴才有些淵源,先前隻聽丁公公入宮後每年會托人往家中捎錢,但仔細一想,倒不曾聽他迴家探過親。」
阮青洲說:「宮人死後,多會遞補喪費,就算沒有,至少也能通融一番,在收葬前讓其親眷探望,他家人沒認過屍體?」
「沒有,說到底丁公公也隻是萃息宮的一名小宦官,司禮監不會多管,再加之當時萃息宮……」要提及羅宓的死,段緒言似有顧慮,朝阮青洲看了看。
阮青洲隻是一語帶過:「無需顧慮,接著說吧。」
段緒言便也繼續道:「因為當時內官和萃息宮上下都忙,遞交喪費的差事就落到奴才手中,可那時丁家母子因交不起租金已被逐出住處,沒了下落,奴才尋不見人,直至早春後,才知他二人流落街頭,便將他們帶迴風顏樓安置了。」
如此巧合,便像是刻意為之,目的就是為了避免讓丁母認屍。
阮青洲說:「所以你懷疑宦官丁耿冒頂身份入宮。」
「是,」段緒言坦言道,「奴才不敢說丁公公和丁耿一定效忠於同一人,但至少他們不會沒有一點關聯。」
「那你呢?」眼睫輕抬,阮青洲看向他,「你是為何入宮?」
驟然一陣沉默漫開,獨有馬車在冷夜中穿行,寒風吹動車簾,撩了幾道青絲,段緒言自吹斜的碎發中與他對視著,神色漸淡。
「殿下應當猜到了。」
「猜到什麽?」阮青洲說,「入宮前你便與劉客從在風顏樓相識的事嗎?」
段緒言表情平靜,隻撫著指間的細繭,頓停很久,說道:「若要從更早之前開始說起,殿下會想聽嗎?」
阮青洲問:「更早是何時?」
「未進皇都之時,視野還未被高樓垣牆所蔽,既可嗅到烈風,也能見滿目的星辰日月,」段緒言看向他,「殿下也許不知道,皇都之外,天地遼闊,那時奴才也曾在馬背上拉過弓。」
他已經很久沒騎過馬了,一年,或是更久,他也不記得了,段緒言摩挲著手指,摩挲著,似能覺出韁繩在手中剌出的辣意。
耳邊聲響漸起,胯下駿馬禦風,十歲的段緒言於馬背上側身拉弓,隻一聲離弦飛響,箭矢直紮靶上。
他扯繩停馬,馬匹一聲嘶鳴,響至雲霄。
箭矢離靶心偏了一寸,段承冷眼睨視,將手邊箭筒朝他拋去。
「再來。」
「父帝。」段緒言叫他,段承隻是稍稍朝他看來。
「兒臣沒力了,可以歇一會兒嗎?」
段承厲聲道:「段緒言,敵人都到你眼前了,你也能讓他等嗎?接著練!再不中靶心,今日你把馬給我跑死了再休息!」
「兒臣知錯。」段緒言背起箭筒,拉繩再向馬場奔去。
那身影陷在長風日落裏,一跑就跑到了北朔邊疆。
十三歲的段緒言在餘暉下拜別段承,繞行自西域進了關州,取代了和生母一同餓死在關州的嚴九伶,此後六年再未歸家。
六年了。
段緒言掐著指節細數,沉下聲來。
「阿爹做過鐵匠,認得不少江湖義士,所以奴才從前跟過很多師父。那時年紀小,還會覺得刀劍太重,弓弦太緊,但阿爹說將來會遇到戰亂,或生或死隻能倚靠自己,他要我拚死地練,我就拚死去練。在那裏,比起爭得榮華富貴,想要光明正大地活著,就已經很難了。」
阮青洲稍稍沉默,問:「你父親呢?」
段緒言說:「因為徭役被征去修建軍防,再沒下落。後來奴才遇上了饑荒,才會在十三歲時自關州逃來,賣身進了風顏樓。東家念在奴才年少,特允奴才學簫,成為了樓中樂人。劉督主是會常來聽曲,奴才起初隻是想藉由督主探聽阿爹下落,卻不知督主偏好男風。奴才本是樂人,每迴得督主召見,也不願行逾矩之事,推拒得多了,督主便會將奴才留在一旁吹曲助興。」
為何事助興,縱然段緒言隻字不提,阮青洲也心知肚明。他不多問,隻道:「後來呢?」
段緒言接著道:「後來督主得知奴才年少習武,特為奴才贖身,本欲將奴才安排進錦衣衛,但因中途生變,督主便將奴才派至萃息宮,想讓奴才藉此接近殿下,但奴才得貴妃和殿下厚待,侍奉殿下全憑己願,與他無關,風顏樓與督主相遇那次,亦是偶然。」
窗邊冷風吹得涼,阮青洲抬指將簾壓下一些,問:「若非今日我問起,你打算何時與我說起這些?」
段緒言說:「隻要殿下想聽,無論何時。」
指尖搭在窗口叩動了幾下,阮青洲看向他:「不過此刻說起,確實最合時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