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學走路的時候,劉麗齡坐在屋裏繡花,她沒有拿針的天賦,繡得不好,但她想好好練習,勤能補拙,練好了之後,說不定繡出來的東西也能拿去換銀子了。
趙瘟摔倒了,趴在地上嗷嗷大哭。可劉麗齡隻是看一眼,就沒有理會兒子了。她心想,學走路怎麽能不摔倒,摔倒了,就要學會自己爬起來。每個人都是這樣摔過來的,這沒什麽。
趙瘟哭了幾迴,都沒人管他。之後,他再摔倒的時候,就不哭了,而是自己撐著地爬起來,繼續往前走。他從娘親身上學會的第一個品質,不知道是忍耐,還是冷漠。
摔得多了,慢慢也走得像模像樣了。趙壺迴家的時候,看見趙瘟能好好走路了,隻是「喲」了一聲,如此罷了。
趙家原本還有兩三個下人,但趙壺近日花錢越來越多,他想著得省點銀兩。怎麽省?自然不能省掉歡樂,於是遣散了下人,讓劉麗齡承擔起所有的家務。劉麗齡能說什麽呢?不就是掃掃地,做做飯,洗洗衣服,撣撣灰塵嗎?這沒什麽。
但家務分散了劉麗齡更多的時間,趙瘟去找劉麗齡的時候,劉麗齡都不耐煩地讓他自己玩去。久而久之,趙瘟便不去找娘親了,他自己坐在門前跟螞蟻玩,他跟螞蟻說些沒頭沒腦的話,他自己也不知道那是什麽話。
就是想說話,但是沒人陪他說話。他仿佛是這個家庭的累贅,爹不喜歡他,娘也不喜歡他。他隻能跟螞蟻說話,可說久了,又覺得沒什麽意思。
因為螞蟻不會說話,不能給他任何的迴應。
三歲的趙瘟將手指豎在地上,讓螞蟻順著自己的手指向上爬,有兩隻螞蟻爬上來了,趙瘟覺得癢癢的。他攤平手心,有兩條生命掌握在了自己手上,趙瘟覺得很奇妙。可沒等他琢磨出來更加深刻的滋味,劉麗齡一盆水潑了過來,道:「別玩螞蟻,髒死了。」
趙瘟再低頭,隻見滿地濕漉漉,水光粼粼,哪裏還有螞蟻的身影?
劉麗齡想讓趙瘟早點上學,她跟趙壺提起這件事。趙壺卻說:「這麽小的年紀,上什麽學?」
「他在家裏也無事可做。」劉麗齡道,「還不如早些去學堂,比別的孩子學快一些。」
她想的是,快點學完,就能快點成才,然後就可以賺錢養家了。可趙壺覺得,自己有了個兒子,已經對得起死去的列祖列宗,至於這孩子以後能做什麽,那就與他沒多大的關係了。反正,比起兒子,還是錢財在手更讓人安心。
上學堂,又要花費一筆銀兩。趙壺不樂意,隨口敷衍了幾句,這事就拖下來了。拖著拖著,也就不了了之。
劉麗齡恨不得自己教趙瘟讀書,可她從未上過學,大字都不識一個,如何教趙瘟?無奈,劉麗齡隻能帶著趙瘟做家務,她教趙瘟生火做飯,教趙瘟劈柴洗衣,趙瘟是個聰明的孩子,他學得很快。劉麗齡見他學會了,便將家務活都推到了他的身上,自己落得一身輕鬆,也好。
五歲的趙瘟不懂,他不怎麽接觸外界,也沒有正常的人來教他道理。他還以為,每個人的爹娘將孩子生下來,都是為了讓孩子做家務。他不是個懶惰的人,不覺得做家務有什麽不好,可偶爾累了的時候,他也想著,等十年之後,他也要趕緊娶一個媳婦,生一個孩子,將家務的重擔傳到孩子的手上。
然後他就像劉麗齡那樣,成日坐在屋簷下發呆,無所事事地度過每一天,直到老去,直到死去。這樣想想,也沒有什麽不好。
那個時候的趙瘟還不知道,不是每個人都能先老去,再死去的。是他的父親趙壺,用自己的生命教會了趙瘟這件事。
在趙瘟六歲那年,趙壺迷上了賭錢。他的運氣不錯,賺的總比輸的多,有的日子錢贏得多了,趙壺很高興,迴家之後看趙瘟也多了幾分憐愛,會抱著他說說話。可這微薄的愛意卻讓趙瘟感到不適,他兩條手臂都起了雞皮疙瘩,卻不敢掙脫父親的懷抱。
因為劉麗齡害怕趙壺,而趙瘟是被劉麗齡帶大的,對趙壺不可能毫無畏懼。
不過趙瘟還是喜歡趙壺贏錢,因為趙壺贏錢之後,會去酒樓買一堆好吃的。趙瘟不喜歡父親的懷抱,但喜歡平日裏吃不到的「山珍海味」,其實趙壺買的東西,隻不過是一些尋常的雞鴨魚肉,但在趙瘟看來,那就是山珍海味。
而劉麗齡比趙瘟還要害怕,連吃肉都沒有了滋味。她曾委婉地勸趙壺,不要賭了,那些家產省著點花,他們這輩子也能衣食無憂。
可趙壺覺得,劉麗齡這是害怕自己贏的次數越來越多,身上的銀兩越來越多,然後便會休掉她,另娶美人。他以為自己猜透了劉麗齡的心思,不屑道:「你別管我。」
劉麗齡哪裏管得動趙壺,她花的都是趙壺的銀兩,趙壺讓她別管,她就隻能緊緊地閉上嘴。
賭錢有風險,趙壺不是不知道,但他覺得自己是幸運兒。不知道是誰給他的底氣,就是這樣的迷信,讓趙壺賭輸了之後仍不收手,勢要翻身。
滾雪球那樣,趙壺欠下了越來越多的銀兩,他輸光了家產,依舊不知死活,借錢繼續賭,想著一定要東山再起。他不迴家了,日日夜夜都在賭坊,吃飯的時候,趙瘟看著空掉的位置,問:「娘,爹又不迴來了嗎?」
劉麗齡滿麵憂愁,她哪裏知道趙壺什麽時候迴來。可她知道,趙壺再沒用,也是這頭家的頂頭柱,如果趙壺垮了,他們孤兒寡母應該怎麽辦呢?
趙瘟摔倒了,趴在地上嗷嗷大哭。可劉麗齡隻是看一眼,就沒有理會兒子了。她心想,學走路怎麽能不摔倒,摔倒了,就要學會自己爬起來。每個人都是這樣摔過來的,這沒什麽。
趙瘟哭了幾迴,都沒人管他。之後,他再摔倒的時候,就不哭了,而是自己撐著地爬起來,繼續往前走。他從娘親身上學會的第一個品質,不知道是忍耐,還是冷漠。
摔得多了,慢慢也走得像模像樣了。趙壺迴家的時候,看見趙瘟能好好走路了,隻是「喲」了一聲,如此罷了。
趙家原本還有兩三個下人,但趙壺近日花錢越來越多,他想著得省點銀兩。怎麽省?自然不能省掉歡樂,於是遣散了下人,讓劉麗齡承擔起所有的家務。劉麗齡能說什麽呢?不就是掃掃地,做做飯,洗洗衣服,撣撣灰塵嗎?這沒什麽。
但家務分散了劉麗齡更多的時間,趙瘟去找劉麗齡的時候,劉麗齡都不耐煩地讓他自己玩去。久而久之,趙瘟便不去找娘親了,他自己坐在門前跟螞蟻玩,他跟螞蟻說些沒頭沒腦的話,他自己也不知道那是什麽話。
就是想說話,但是沒人陪他說話。他仿佛是這個家庭的累贅,爹不喜歡他,娘也不喜歡他。他隻能跟螞蟻說話,可說久了,又覺得沒什麽意思。
因為螞蟻不會說話,不能給他任何的迴應。
三歲的趙瘟將手指豎在地上,讓螞蟻順著自己的手指向上爬,有兩隻螞蟻爬上來了,趙瘟覺得癢癢的。他攤平手心,有兩條生命掌握在了自己手上,趙瘟覺得很奇妙。可沒等他琢磨出來更加深刻的滋味,劉麗齡一盆水潑了過來,道:「別玩螞蟻,髒死了。」
趙瘟再低頭,隻見滿地濕漉漉,水光粼粼,哪裏還有螞蟻的身影?
劉麗齡想讓趙瘟早點上學,她跟趙壺提起這件事。趙壺卻說:「這麽小的年紀,上什麽學?」
「他在家裏也無事可做。」劉麗齡道,「還不如早些去學堂,比別的孩子學快一些。」
她想的是,快點學完,就能快點成才,然後就可以賺錢養家了。可趙壺覺得,自己有了個兒子,已經對得起死去的列祖列宗,至於這孩子以後能做什麽,那就與他沒多大的關係了。反正,比起兒子,還是錢財在手更讓人安心。
上學堂,又要花費一筆銀兩。趙壺不樂意,隨口敷衍了幾句,這事就拖下來了。拖著拖著,也就不了了之。
劉麗齡恨不得自己教趙瘟讀書,可她從未上過學,大字都不識一個,如何教趙瘟?無奈,劉麗齡隻能帶著趙瘟做家務,她教趙瘟生火做飯,教趙瘟劈柴洗衣,趙瘟是個聰明的孩子,他學得很快。劉麗齡見他學會了,便將家務活都推到了他的身上,自己落得一身輕鬆,也好。
五歲的趙瘟不懂,他不怎麽接觸外界,也沒有正常的人來教他道理。他還以為,每個人的爹娘將孩子生下來,都是為了讓孩子做家務。他不是個懶惰的人,不覺得做家務有什麽不好,可偶爾累了的時候,他也想著,等十年之後,他也要趕緊娶一個媳婦,生一個孩子,將家務的重擔傳到孩子的手上。
然後他就像劉麗齡那樣,成日坐在屋簷下發呆,無所事事地度過每一天,直到老去,直到死去。這樣想想,也沒有什麽不好。
那個時候的趙瘟還不知道,不是每個人都能先老去,再死去的。是他的父親趙壺,用自己的生命教會了趙瘟這件事。
在趙瘟六歲那年,趙壺迷上了賭錢。他的運氣不錯,賺的總比輸的多,有的日子錢贏得多了,趙壺很高興,迴家之後看趙瘟也多了幾分憐愛,會抱著他說說話。可這微薄的愛意卻讓趙瘟感到不適,他兩條手臂都起了雞皮疙瘩,卻不敢掙脫父親的懷抱。
因為劉麗齡害怕趙壺,而趙瘟是被劉麗齡帶大的,對趙壺不可能毫無畏懼。
不過趙瘟還是喜歡趙壺贏錢,因為趙壺贏錢之後,會去酒樓買一堆好吃的。趙瘟不喜歡父親的懷抱,但喜歡平日裏吃不到的「山珍海味」,其實趙壺買的東西,隻不過是一些尋常的雞鴨魚肉,但在趙瘟看來,那就是山珍海味。
而劉麗齡比趙瘟還要害怕,連吃肉都沒有了滋味。她曾委婉地勸趙壺,不要賭了,那些家產省著點花,他們這輩子也能衣食無憂。
可趙壺覺得,劉麗齡這是害怕自己贏的次數越來越多,身上的銀兩越來越多,然後便會休掉她,另娶美人。他以為自己猜透了劉麗齡的心思,不屑道:「你別管我。」
劉麗齡哪裏管得動趙壺,她花的都是趙壺的銀兩,趙壺讓她別管,她就隻能緊緊地閉上嘴。
賭錢有風險,趙壺不是不知道,但他覺得自己是幸運兒。不知道是誰給他的底氣,就是這樣的迷信,讓趙壺賭輸了之後仍不收手,勢要翻身。
滾雪球那樣,趙壺欠下了越來越多的銀兩,他輸光了家產,依舊不知死活,借錢繼續賭,想著一定要東山再起。他不迴家了,日日夜夜都在賭坊,吃飯的時候,趙瘟看著空掉的位置,問:「娘,爹又不迴來了嗎?」
劉麗齡滿麵憂愁,她哪裏知道趙壺什麽時候迴來。可她知道,趙壺再沒用,也是這頭家的頂頭柱,如果趙壺垮了,他們孤兒寡母應該怎麽辦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