麵對群臣的彈劾,朱厚熜並未放在心上,因為他根本不在乎,此次王瓊是否冒攬軍功。
由是朱厚熜擺擺手:“王瓊是否冒攬軍功一事,今日我不想在此間切商……”
“陛下萬不可包庇王瓊……”
“王瓊媚骨奉上,實乃大奸大惡之徒,今日不除,來日必定遺禍無窮!”
“武侯雲:‘親賢臣而遠小人,乃前漢所以興隆也,親小人而遠賢臣,實後漢之傾頹也!’伏望我主聖聰敏哲,宜速查此次戰功,以免日後悔之晚矣……”
“……”
朱厚熜一句話沒說完,群臣再次鬧哄哄,對於王瓊喊打喊殺之聲不絕。
朱厚熜抓了抓膝蓋上的繡紋,然後皺著眉頭說道:“肅靜!”
群臣聽到皇帝之聲,一個個因此停住彈劾之聲,望著朱厚熜,等待發話。
群臣音畢,朱厚熜這才厲聲問道:“此次死傷二百餘,斬獲三百餘,也可稱之為大捷?那古人斬首千、萬又如何論之?”
群臣嘿然,按照明軍戰績,能夠打成這般狀況,的確是極少的大捷,可拿到整個曆史,顯然有些不夠。
眾人也不知皇帝什麽意思,隻得糯糯迴答:“啟稟萬歲,自古戰場殺敵一千,自損八百,如若損獲屬實,的確可稱之為大功。
至於陛下所言,古人動輒斬獲成千上萬,而今不過三百。臣以為時代不同,不可一概而論。韃虜縱馬馳騁,來去如風,我軍少馬,若能有所斬獲,已是戰功,無須太過苛責。”
朱厚熜眉毛一挑,然後再問:“日者,太祖皇帝麾下英雄景從,以步卒驅逐韃虜,建元開國,難道彼時韃虜非騎兵?
再之,盛唐時期,突厥猖獗,縱馬犯疆,李衛公以車陣禦之,大破控弦之士,彼時突厥亦非騎兵?
今日我軍有炮、銃、神火飛鴉等火器,而古時並無,至於兵法、戰陣今也有古之借鑒,可謂站在古人頭上,看待世間萬事,如何戰功卻遜之古人?”
朱厚熜的迫問,使得大殿再次陷入可怕的寂靜當中。除卻眾人淺淺唿吸之聲,再也不見他音。
良久之後,兵部尚書彭澤咳嗽一聲,拱手迴答:“陛下之言,臣不敢苟同。今我軍有火器,韃子也有,我朝累世習古兵、古征,韃子亦學,豈能一概而論?
李衛公乃古之神將,而太祖麾下英豪,亦是韜略之士,能建大功,實乃當然。
今天下清平,武備羸弱,良駒戰馬,遜於前人,也無不可之處,怎可過於苛責?
且夫朝廷兵備,素來為人貪墨,以次充好,導致武備隳壞,一上戰場,銃管、炮管受熱炸開,使我軍將士未戰自傷、或是難以觸發,如此何談斬獲?”
此時科道也附和彭澤之言:“彭尚書所言切中要害,今日能有此功若實,已屬弘治以來,鮮有之功,陛下以古論今,不免有失偏頗,臣竊以為不可在此間過於苛責,以免將士寒心。”
眾人所言,似有那麽幾分道理,朱厚熜緩緩點頭之後,便出言道:“你每所言不無道理,可邊軍武備如此糜爛,卿等可有教我?”
眾人你看我,我看你,推來搡去最後還是戶部尚書孫交沉思一番言辭之後,拱手答複:“我主秉社稷之蒼生,欲革天下之弊政,臣雖駑鈍,不敢有阻攔。
然國朝之事蜩螳不堪,國家財政入不敷出,素來以寅吃卯糧度日,今陛下欲興武,奈何國庫無財以濟。
若要興武,則畢建新軍,造武備,此無一不是所耗靡靡,伏望聖人暫歇此心,待國庫豐盈,再做調整。”
此事孫交也是無可奈何。
沒錢想要辦事,這不啻於癡人說夢。
雖然一年過去,因為朝廷節支,眼下日子倒也不是太過艱難。然不久之後,即將舉行冊封皇太子議禮,推行新政等事,國家早無餘糧,隻等著夏稅補濟,哪有錢財興軍備武?
孫交說到這裏,朱厚熜也不禁感到頭痛,國庫支出、收入他是一清二楚,眼下的確沒有餘糧度日,想要整頓軍隊,實在太過為難人了。
朱厚熜也是一臉歉意:“為難大司農了!”雖然孫交是反對議禮黨,但眼前之事,的確說的對。
一個國家,每年支出之巨,超出常人想象,孫交隻任職以來,雖然談不上有什麽功績,但至少兢兢業業,將國家錢袋子管理的有條不紊,此刻提及興武,的確太過為難。
孫交急忙搖頭:“臣不敢稱難,我皇勵精圖治之心,臣等人盡皆知,隻是臣等駑鈍,不知開源節流,讓聖人憂心,臣等死罪。”
朱厚熜微微頷首,對於這種話,他雖然半個字不信,但終歸還是孫交一番心意,並沒有駁反,而是喃喃自語:“開源節流?”
然後對著群臣問道:“不知與蒙古互市,得其馬匹,你每以為可行與否?”
群臣又一次左顧右盼,這時給事中齊之鸞拱手奏對:“臣齊之鸞以為不可。互市者,與和親無異也,無非便是用其實,而諱其名而已!
殘元蹂躪我邊境,虔劉我赤子,我國忘天下之大仇,而先言和,此不可一也!
新政之詔下,天下儼然已知聖人有複祖宗之心,收迴曆代疆土,此時朝廷忽更言和,則有失萬民眾望,此不可之二也!
堂堂天朝上國,屈下與邊臣議和,冠履倒置,有失上國顏麵威儀,恐為番邦恥笑聖人,此不可三也!”
“天下豪傑誌士,修文備武,日夜磨礪其長技待試,欲報我皇明宗國。而今忽然言和,恐士子謂國家厭武熄戈,遂隳豪傑效用之心,此不可四也!
先帝在時,應州之戰,頗講兵事,今大勝言和,使邊鎮靡衣媮食而自肆,懈天下飭武之誌,此不可五也!”
“往昔,邊臣私通外寇,吏猶得以法裁之,今導之使通,其不勾結而危社稷者幾希,開邊方交通之門,其不可六。
伏莽之羌,在在有之,日前因達延汗暴斃敵不敢肆,今邊臣捷報而議和,啟內地不靖之漸,其不可七。
夷狄深入時,我雖不敢逆一矢,然彼知我國有備也。如今將士氣盛,而卻以互市終之,彼謂我尚有人乎?此長韃虜輕中國之心,其不可八。”
“蒙古狡詐詭譎,出沒叵測,我大明曆代竭盡財力而驅之於邊,彼若負約不至,未可知也。
或因互市而伏兵,如吐蕃清水之盟,未可知也;或互市畢,即寇入華夏,殘害我民,未可知也;或以下馬索上價,或責我以他賞,或望我以苛禮,皆未可知也,墮俺答狡詐之謀,其不可九。”
“大約一歲需帛數十萬,得馬數僅萬匹,十年之後,彼馬少而我帛亦不繼,將何以善其後?不為國家深長之策,其不可十。”
由是朱厚熜擺擺手:“王瓊是否冒攬軍功一事,今日我不想在此間切商……”
“陛下萬不可包庇王瓊……”
“王瓊媚骨奉上,實乃大奸大惡之徒,今日不除,來日必定遺禍無窮!”
“武侯雲:‘親賢臣而遠小人,乃前漢所以興隆也,親小人而遠賢臣,實後漢之傾頹也!’伏望我主聖聰敏哲,宜速查此次戰功,以免日後悔之晚矣……”
“……”
朱厚熜一句話沒說完,群臣再次鬧哄哄,對於王瓊喊打喊殺之聲不絕。
朱厚熜抓了抓膝蓋上的繡紋,然後皺著眉頭說道:“肅靜!”
群臣聽到皇帝之聲,一個個因此停住彈劾之聲,望著朱厚熜,等待發話。
群臣音畢,朱厚熜這才厲聲問道:“此次死傷二百餘,斬獲三百餘,也可稱之為大捷?那古人斬首千、萬又如何論之?”
群臣嘿然,按照明軍戰績,能夠打成這般狀況,的確是極少的大捷,可拿到整個曆史,顯然有些不夠。
眾人也不知皇帝什麽意思,隻得糯糯迴答:“啟稟萬歲,自古戰場殺敵一千,自損八百,如若損獲屬實,的確可稱之為大功。
至於陛下所言,古人動輒斬獲成千上萬,而今不過三百。臣以為時代不同,不可一概而論。韃虜縱馬馳騁,來去如風,我軍少馬,若能有所斬獲,已是戰功,無須太過苛責。”
朱厚熜眉毛一挑,然後再問:“日者,太祖皇帝麾下英雄景從,以步卒驅逐韃虜,建元開國,難道彼時韃虜非騎兵?
再之,盛唐時期,突厥猖獗,縱馬犯疆,李衛公以車陣禦之,大破控弦之士,彼時突厥亦非騎兵?
今日我軍有炮、銃、神火飛鴉等火器,而古時並無,至於兵法、戰陣今也有古之借鑒,可謂站在古人頭上,看待世間萬事,如何戰功卻遜之古人?”
朱厚熜的迫問,使得大殿再次陷入可怕的寂靜當中。除卻眾人淺淺唿吸之聲,再也不見他音。
良久之後,兵部尚書彭澤咳嗽一聲,拱手迴答:“陛下之言,臣不敢苟同。今我軍有火器,韃子也有,我朝累世習古兵、古征,韃子亦學,豈能一概而論?
李衛公乃古之神將,而太祖麾下英豪,亦是韜略之士,能建大功,實乃當然。
今天下清平,武備羸弱,良駒戰馬,遜於前人,也無不可之處,怎可過於苛責?
且夫朝廷兵備,素來為人貪墨,以次充好,導致武備隳壞,一上戰場,銃管、炮管受熱炸開,使我軍將士未戰自傷、或是難以觸發,如此何談斬獲?”
此時科道也附和彭澤之言:“彭尚書所言切中要害,今日能有此功若實,已屬弘治以來,鮮有之功,陛下以古論今,不免有失偏頗,臣竊以為不可在此間過於苛責,以免將士寒心。”
眾人所言,似有那麽幾分道理,朱厚熜緩緩點頭之後,便出言道:“你每所言不無道理,可邊軍武備如此糜爛,卿等可有教我?”
眾人你看我,我看你,推來搡去最後還是戶部尚書孫交沉思一番言辭之後,拱手答複:“我主秉社稷之蒼生,欲革天下之弊政,臣雖駑鈍,不敢有阻攔。
然國朝之事蜩螳不堪,國家財政入不敷出,素來以寅吃卯糧度日,今陛下欲興武,奈何國庫無財以濟。
若要興武,則畢建新軍,造武備,此無一不是所耗靡靡,伏望聖人暫歇此心,待國庫豐盈,再做調整。”
此事孫交也是無可奈何。
沒錢想要辦事,這不啻於癡人說夢。
雖然一年過去,因為朝廷節支,眼下日子倒也不是太過艱難。然不久之後,即將舉行冊封皇太子議禮,推行新政等事,國家早無餘糧,隻等著夏稅補濟,哪有錢財興軍備武?
孫交說到這裏,朱厚熜也不禁感到頭痛,國庫支出、收入他是一清二楚,眼下的確沒有餘糧度日,想要整頓軍隊,實在太過為難人了。
朱厚熜也是一臉歉意:“為難大司農了!”雖然孫交是反對議禮黨,但眼前之事,的確說的對。
一個國家,每年支出之巨,超出常人想象,孫交隻任職以來,雖然談不上有什麽功績,但至少兢兢業業,將國家錢袋子管理的有條不紊,此刻提及興武,的確太過為難。
孫交急忙搖頭:“臣不敢稱難,我皇勵精圖治之心,臣等人盡皆知,隻是臣等駑鈍,不知開源節流,讓聖人憂心,臣等死罪。”
朱厚熜微微頷首,對於這種話,他雖然半個字不信,但終歸還是孫交一番心意,並沒有駁反,而是喃喃自語:“開源節流?”
然後對著群臣問道:“不知與蒙古互市,得其馬匹,你每以為可行與否?”
群臣又一次左顧右盼,這時給事中齊之鸞拱手奏對:“臣齊之鸞以為不可。互市者,與和親無異也,無非便是用其實,而諱其名而已!
殘元蹂躪我邊境,虔劉我赤子,我國忘天下之大仇,而先言和,此不可一也!
新政之詔下,天下儼然已知聖人有複祖宗之心,收迴曆代疆土,此時朝廷忽更言和,則有失萬民眾望,此不可之二也!
堂堂天朝上國,屈下與邊臣議和,冠履倒置,有失上國顏麵威儀,恐為番邦恥笑聖人,此不可三也!”
“天下豪傑誌士,修文備武,日夜磨礪其長技待試,欲報我皇明宗國。而今忽然言和,恐士子謂國家厭武熄戈,遂隳豪傑效用之心,此不可四也!
先帝在時,應州之戰,頗講兵事,今大勝言和,使邊鎮靡衣媮食而自肆,懈天下飭武之誌,此不可五也!”
“往昔,邊臣私通外寇,吏猶得以法裁之,今導之使通,其不勾結而危社稷者幾希,開邊方交通之門,其不可六。
伏莽之羌,在在有之,日前因達延汗暴斃敵不敢肆,今邊臣捷報而議和,啟內地不靖之漸,其不可七。
夷狄深入時,我雖不敢逆一矢,然彼知我國有備也。如今將士氣盛,而卻以互市終之,彼謂我尚有人乎?此長韃虜輕中國之心,其不可八。”
“蒙古狡詐詭譎,出沒叵測,我大明曆代竭盡財力而驅之於邊,彼若負約不至,未可知也。
或因互市而伏兵,如吐蕃清水之盟,未可知也;或互市畢,即寇入華夏,殘害我民,未可知也;或以下馬索上價,或責我以他賞,或望我以苛禮,皆未可知也,墮俺答狡詐之謀,其不可九。”
“大約一歲需帛數十萬,得馬數僅萬匹,十年之後,彼馬少而我帛亦不繼,將何以善其後?不為國家深長之策,其不可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