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有孫權和諸葛亮之間的協定,東吳士兵不方便出手對付諸葛亮,蘭陵王也不好直接對諸葛亮下手!
甚至於孫權還得一路上打探諸葛亮的行蹤,生怕他這一路上出現了什麽問題。
因為諸葛亮等人還在東吳境內,隻要諸葛亮出事,那責任肯定都會算在東吳頭上!
所以孫權要忍耐,等到諸葛亮出了東吳國境,再伺機對其下手。
而諸葛亮根本就沒有心思去考慮這些,因為他現在要做的最重要的事情,就是安頓好跟他一起迴來的紀縣百姓。
其中一部分人,通過這件事情,對東吳的管理徹底失望,所以他們希望諸葛亮可以帶上自己,舉家遷往蜀國。
但還有一些人比較念舊,他們舍不得這個生活了幾十年的地方,舍不得在這座城市當中留下的美好記憶。
但不管是選擇離開還是留守的人,其實心裏都很清楚,留在東吳,其實就和慢性自殺沒什麽分別。
以孫權的肚量,先是被自己的子民揭竿而起,即使他們這一支隊伍沒能對建業造成什麽損害。但他們是第一個反抗君主政權的,他們就像是可以打開任何鎖的鑰匙,那一句句振聾發聵的心聲,讓很多人的思想脫離了束縛!
作為一國之君,這種苗頭必須得及時壓製,以免造成更大的動漫。
但這還不是孫權要殺紀縣百姓的全部原因,更重要的問題在於,在眾目睽睽之下,紀縣這幫草民一而再再而三的不給他麵子,這樣讓眾星捧月般的孫權有些接受不了。
而做出這些事情的紀縣百姓,竟然公開侮辱一國之君,這種大罪就算是殺頭一次都不夠!
但就是有人非常倔強,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在東吳越是危險,他們就越想留在這裏。
諸葛亮為了這些人的生命著想,竭力的勸了兩波,這一次又有一部分人選擇去蜀國,但選擇留在紀縣的人也不算太少,大概有四五百人的樣子。
這些人真的是頑固不化,說什麽也要留在東吳,即使孫權有可能隨時都將他們以叛國罪處理!
所以或許離開,才是他們最好的歸宿。
諸葛亮沒有馬上選擇離開紀縣,而是給了紀縣眾人三天的時間考慮,經過深思熟慮之後,再想去蜀國,自然可以一並帶走。如果實在不想去的,那麽諸葛亮也會留下一些金幣,感謝他們在自己最危難的時候挺身而出!
有的人覺得諸葛亮這種做法實在是太俗了,把好好的一件事情都渲染上了銅臭味。
主要是直接送錢這個事俗是俗了點,但卻是這個世間處理人際關係的不二法寶。
當然了,想要留在紀縣的百姓有點不同,諸葛亮或許再也見不到他們,但他仍然留下了足夠多的金幣。並沒有因為二者就此分離,而克扣或者直接不給這部分人應得的金幣。
其實這也是諸葛亮性格特點中非常吸引人的一部分,那就是凡事不看利益,隻求做到問心無愧!
但這種看似簡單的事情真的做起來其實是非常難的!
因為一件事情跟著內心的想法走很簡單,但事事都如此,這就非常不容易了。
就比如當初的李牧一,他因為得到上級的命令,所以才會對諸葛亮的百加阻攔。
但是諸葛亮一百萬、一百萬的金幣的砸下去,讓李牧一直接選擇倒戈!
可能最開始的時候,李牧一對東吳是非常忠心的,他沒有叛變,一是因為他不敢,二是因為沒有必要。
但說到底,其實就是錢給的不夠!
在諸葛亮的小金山亮出來之後,李牧一的態度就馬上來了個180度急轉彎!前後差距太大,一度讓諸葛亮有些不適應。
所以最開始諸葛亮對於李牧一的評價並不高,他覺得一個可以反叛自己國家的人,說不定也會反叛他!
好在李牧一接下來的幾個月都表現的非常不錯,諸葛亮也漸漸將他當做了朋友。
所以說每一個人做出的決定,實際上都是在心裏經過衡量的。所謂的原則和底線,隻是利益不到位而產生的!
或許諸葛亮的下限和上限都非常低,所以他呈現在眾人麵前的,很少有那種喪失鬥誌,或者興奮過頭的情況出現。
在這三天裏,諸葛亮也是一直在恢複身體,因為他很清楚,孫權也好,蘭陵王也罷,他們肯定不會善罷甘休。為了避免將來發生戰鬥的時候出現意外,所以諸葛亮積極的在調整自己的狀態。
三日之後,諸葛亮帶著比去建鄴城更多的人開始上路了。
因為很多居民都不是孤單一人,他們有家庭,有親人,所以整體人數上比上次還要多。
諸葛亮這也算是送佛送到西了,竟然為了保證這些人的安全,索性將他們全都帶入到蜀國境內。蜀國的各方麵條件和東吳相差不大,東吳應該也不會因為要追上幾個普通人,就調動大軍和蜀國開戰!
在兩國交界的地方,東西方各有一片軍營,西側的是趙雲帶領的蜀國軍隊;右側就是東吳的軍隊之所在。
在諸葛亮等人出現之後,兩邊的暗哨就在第一時間發現了他們,並把消息傳遞給了大本營。
原本趙雲在這裏呆的都已經有些百無聊賴了,突然聽到諸葛亮等人的出現,他立馬來了精神。
之前就說諸葛亮可能會在這幾天出現,但具體哪一天沒有說明。如今看著有人大包小包,拖家帶口的向著蜀國的方向走去,趙雲總是感歎,鵝掌聲真的是非常奇妙。
“諸葛亮,你的傷勢沒問題了嗎?”趙雲離老遠便迫不及待的問道。
“沒什麽問題了,隻是還沒有恢複到巔峰狀態,如果現在和別人爭鬥的話,頂多能夠發揮出六七成的實力!”諸葛亮輕笑著說道。
“六七成也可以了,反正也不著急,慢慢恢複吧!”趙雲忽然話音一轉,有些神秘的對諸葛亮說道:“而且你小子哪怕是六七成的實力,也應該非常可怕了吧!你知不知道現在在軍營裏別人都怎麽叫你?”。
(本章完)
甚至於孫權還得一路上打探諸葛亮的行蹤,生怕他這一路上出現了什麽問題。
因為諸葛亮等人還在東吳境內,隻要諸葛亮出事,那責任肯定都會算在東吳頭上!
所以孫權要忍耐,等到諸葛亮出了東吳國境,再伺機對其下手。
而諸葛亮根本就沒有心思去考慮這些,因為他現在要做的最重要的事情,就是安頓好跟他一起迴來的紀縣百姓。
其中一部分人,通過這件事情,對東吳的管理徹底失望,所以他們希望諸葛亮可以帶上自己,舉家遷往蜀國。
但還有一些人比較念舊,他們舍不得這個生活了幾十年的地方,舍不得在這座城市當中留下的美好記憶。
但不管是選擇離開還是留守的人,其實心裏都很清楚,留在東吳,其實就和慢性自殺沒什麽分別。
以孫權的肚量,先是被自己的子民揭竿而起,即使他們這一支隊伍沒能對建業造成什麽損害。但他們是第一個反抗君主政權的,他們就像是可以打開任何鎖的鑰匙,那一句句振聾發聵的心聲,讓很多人的思想脫離了束縛!
作為一國之君,這種苗頭必須得及時壓製,以免造成更大的動漫。
但這還不是孫權要殺紀縣百姓的全部原因,更重要的問題在於,在眾目睽睽之下,紀縣這幫草民一而再再而三的不給他麵子,這樣讓眾星捧月般的孫權有些接受不了。
而做出這些事情的紀縣百姓,竟然公開侮辱一國之君,這種大罪就算是殺頭一次都不夠!
但就是有人非常倔強,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在東吳越是危險,他們就越想留在這裏。
諸葛亮為了這些人的生命著想,竭力的勸了兩波,這一次又有一部分人選擇去蜀國,但選擇留在紀縣的人也不算太少,大概有四五百人的樣子。
這些人真的是頑固不化,說什麽也要留在東吳,即使孫權有可能隨時都將他們以叛國罪處理!
所以或許離開,才是他們最好的歸宿。
諸葛亮沒有馬上選擇離開紀縣,而是給了紀縣眾人三天的時間考慮,經過深思熟慮之後,再想去蜀國,自然可以一並帶走。如果實在不想去的,那麽諸葛亮也會留下一些金幣,感謝他們在自己最危難的時候挺身而出!
有的人覺得諸葛亮這種做法實在是太俗了,把好好的一件事情都渲染上了銅臭味。
主要是直接送錢這個事俗是俗了點,但卻是這個世間處理人際關係的不二法寶。
當然了,想要留在紀縣的百姓有點不同,諸葛亮或許再也見不到他們,但他仍然留下了足夠多的金幣。並沒有因為二者就此分離,而克扣或者直接不給這部分人應得的金幣。
其實這也是諸葛亮性格特點中非常吸引人的一部分,那就是凡事不看利益,隻求做到問心無愧!
但這種看似簡單的事情真的做起來其實是非常難的!
因為一件事情跟著內心的想法走很簡單,但事事都如此,這就非常不容易了。
就比如當初的李牧一,他因為得到上級的命令,所以才會對諸葛亮的百加阻攔。
但是諸葛亮一百萬、一百萬的金幣的砸下去,讓李牧一直接選擇倒戈!
可能最開始的時候,李牧一對東吳是非常忠心的,他沒有叛變,一是因為他不敢,二是因為沒有必要。
但說到底,其實就是錢給的不夠!
在諸葛亮的小金山亮出來之後,李牧一的態度就馬上來了個180度急轉彎!前後差距太大,一度讓諸葛亮有些不適應。
所以最開始諸葛亮對於李牧一的評價並不高,他覺得一個可以反叛自己國家的人,說不定也會反叛他!
好在李牧一接下來的幾個月都表現的非常不錯,諸葛亮也漸漸將他當做了朋友。
所以說每一個人做出的決定,實際上都是在心裏經過衡量的。所謂的原則和底線,隻是利益不到位而產生的!
或許諸葛亮的下限和上限都非常低,所以他呈現在眾人麵前的,很少有那種喪失鬥誌,或者興奮過頭的情況出現。
在這三天裏,諸葛亮也是一直在恢複身體,因為他很清楚,孫權也好,蘭陵王也罷,他們肯定不會善罷甘休。為了避免將來發生戰鬥的時候出現意外,所以諸葛亮積極的在調整自己的狀態。
三日之後,諸葛亮帶著比去建鄴城更多的人開始上路了。
因為很多居民都不是孤單一人,他們有家庭,有親人,所以整體人數上比上次還要多。
諸葛亮這也算是送佛送到西了,竟然為了保證這些人的安全,索性將他們全都帶入到蜀國境內。蜀國的各方麵條件和東吳相差不大,東吳應該也不會因為要追上幾個普通人,就調動大軍和蜀國開戰!
在兩國交界的地方,東西方各有一片軍營,西側的是趙雲帶領的蜀國軍隊;右側就是東吳的軍隊之所在。
在諸葛亮等人出現之後,兩邊的暗哨就在第一時間發現了他們,並把消息傳遞給了大本營。
原本趙雲在這裏呆的都已經有些百無聊賴了,突然聽到諸葛亮等人的出現,他立馬來了精神。
之前就說諸葛亮可能會在這幾天出現,但具體哪一天沒有說明。如今看著有人大包小包,拖家帶口的向著蜀國的方向走去,趙雲總是感歎,鵝掌聲真的是非常奇妙。
“諸葛亮,你的傷勢沒問題了嗎?”趙雲離老遠便迫不及待的問道。
“沒什麽問題了,隻是還沒有恢複到巔峰狀態,如果現在和別人爭鬥的話,頂多能夠發揮出六七成的實力!”諸葛亮輕笑著說道。
“六七成也可以了,反正也不著急,慢慢恢複吧!”趙雲忽然話音一轉,有些神秘的對諸葛亮說道:“而且你小子哪怕是六七成的實力,也應該非常可怕了吧!你知不知道現在在軍營裏別人都怎麽叫你?”。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