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想到此處,也有些悵然,「我爹爹也總這樣說……亂世間女子尤其不易,要似蘆葦一樣堅韌,即便沒有遮風擋雨的大樹、沒有可攀纏的喬木,也能挺立著活下去。」
她忽然想到,據說當時,母親期望尚在繈褓中的女嬰能似蘆葦堅韌、虛懷,便為她取了「葭」作小字,直至如今,即便十四歲上有了正經名字,父親仍習慣喚她「葭葭」。
蘆葦,蒹葭,而他的名字偏叫庭蘭……
「蒹葭依玉樹」……哎,明明長輩們都是好意,怎麽兩下裏一合計,她卻好似莫名其妙叫他占了便宜?
不免有些臉紅。好在女兒家閨閣裏的小字,斷不會似「鬱文」那樣,拿到外頭去說,陸庭蘭是永遠無法得知了。這個便宜被占得無聲無息,好險好險。
陸庭蘭自不知她一時間轉過了那樣多心思,隻是品咂著先前她那句「要似蘆葦一樣堅韌」,漸有別樣的感觸——謝公原是這樣將女兒教養大的,難怪先前那人言語間、手腳上冒犯至此,對女子而言,無異於羞辱了,可她不僅沒上心似的,還有坦然的餘力與他周旋、細心打探他的來歷,全然不是囿於閨閣的胸襟與眼光。
二人一時無話。閣中靜得很,窗欞上半卷的珠簾細碎作響,軟軟的春風仿佛都有了聲息。謝鬱文瞧了眼閣子外的清淺翠意,想起了什麽似的,「陸公子初來餘杭,怕是還未得空吟賞春光吧。」
她引袖,為他添了茶,一麵笑道:「我們餘杭比不上中京城繁華,唯有山水上可稱得上是鍾靈毓秀,本地的吃食花樣也多——陸公子若不嫌棄,幾時得空,我使一位家中最精通吃喝玩樂的管事,領陸公子在城中城外好生遊玩一番,也算是盡一盡地主之誼。」
陸庭蘭不置可否,隻垂眸飲茶,片刻方道:「小娘子在餘杭城中長大,城中吃喝玩樂之事,定然也十分精通吧。」
她欣然點頭,很有些孩童般的得意,「那是自然。不止吃喝玩樂,城中哪家香料鋪子進了新貨,哪家酒樓來了新廚,我都了如指掌。」
陸庭蘭聞言,抬眼淡淡掃了她一眼,又不說話了,她忽然後知後覺——這是要她親自領著他滿城遊玩的意思嗎?近日府上有大事,闔家上下正在城外的宅子裏忙得人仰馬翻,她懶得摻和,特意往城中來,想著避亂小憩一段時日。若要領他踏青賞春……倒也不是不行。
謝鬱文有些瞧不明白他,挺冷淡的人,惜字如金,對自身來歷諱莫如深,拒人於千裏之外的模樣。且那一身凜然正氣,負著什麽千斤重擔似的,怎麽都不像是會有興致與任何人同遊,何況她一個才認識兩炷香功夫的陌生人。
不過左右她對他不反感,也存著好奇探究的心思,他既主動開口,她應承得也爽快,「那陸公子若願意,我便親帶公子遊覽一番。公子幾時有了興致,頭天先著人上鳴春樓來知會一聲便是,但凡沒有家中長輩的指派,一定領命。」
又略坐了坐,陸庭蘭便起身告辭了。她也不強留,親自領著錢掌櫃將他送出門外,方才退迴樓中,與徐徐二人迴了閣子裏。這會兒才想起今日本是要來試菜的,叫剛剛的事這麽一打岔,晌午都不曾正經用膳,方覺著餓過了頭,忙命夥計傳了新排的菜色,一一呈上。
一時間,人都退了出去,徐徐瞧著她百無聊賴的模樣,甚是擔憂,「小娘子,您方才怎麽就答應了那位陸公呢,這叫人瞧見了,多不妥當呀。」
謝鬱文奇道:「青天白日的,春光正好,滿城皆是女娘郎君、至交好友踏青同遊的呀,這有什麽不妥當?」
江山飄搖了二十餘年,烽煙裏的眾生能活著便是不易,戰亂,無人去講究什麽規矩禮節。而今天下初定,也不過三年五載,太平時節的日子還是新鮮事,開化的世風未及醒過神來,一時記不起「講究」是什麽模樣,男女之大防,尚在前朝的故紙堆裏埋著。
「小娘子,你與他們不同呀!」徐徐有些恨鐵不成鋼,「您已經定親啦,這樣與陌生男子把臂同遊,多少還是要叫人說閑話的呀。」
謝鬱文一愣,哎,確實,時常把這茬給忘了。
她三四歲上便叫謝忱安排與人定親了,每念及此事,謝忱也覺著有些對不住這個寶貝女兒,可實在對方本就是至交,更是拿命救過他的恩公,為謝家丟了性命,臨終前放心不下寡妻幼子,謝忱正在悲痛愧疚的頂點,便許了兩家兒女婚約,以慰恩公一家老小必然終身有托。
其實謝忱事後省過神來,也略有悔意——報恩的方式海了去了,或是認恩公幼子作義子、或是叫官府作見證,立了字據奉養終身,總之犯不著將女兒的婚事也牽扯進來。可說什麽都晚了,兩家人已換過文定之禮,說出去的話覆水難收。
謝鬱文自懂事起,便一遍又一遍地聽謝忱細說其中來龍去脈,在她還全然不懂什麽是成親、什麽是終身的時候,便知道自己有這麽個未婚夫婿了,所以反倒無可無不可,沒什麽羞怯、歡喜或是憂愁的情緒。
大約就是等到了日子,家中要多住上一個人吧——她對未婚夫婿的看法,最多就是到這裏了。
與她定親的人是明州薛家的郎君,叫做薛昌齡,年長謝鬱文一歲。薛恩公謝世後,謝忱在餘杭買了一所精緻宅院,記在薛家名下,薛家寡妻幼子自此便寓居餘杭。
<hr>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她忽然想到,據說當時,母親期望尚在繈褓中的女嬰能似蘆葦堅韌、虛懷,便為她取了「葭」作小字,直至如今,即便十四歲上有了正經名字,父親仍習慣喚她「葭葭」。
蘆葦,蒹葭,而他的名字偏叫庭蘭……
「蒹葭依玉樹」……哎,明明長輩們都是好意,怎麽兩下裏一合計,她卻好似莫名其妙叫他占了便宜?
不免有些臉紅。好在女兒家閨閣裏的小字,斷不會似「鬱文」那樣,拿到外頭去說,陸庭蘭是永遠無法得知了。這個便宜被占得無聲無息,好險好險。
陸庭蘭自不知她一時間轉過了那樣多心思,隻是品咂著先前她那句「要似蘆葦一樣堅韌」,漸有別樣的感觸——謝公原是這樣將女兒教養大的,難怪先前那人言語間、手腳上冒犯至此,對女子而言,無異於羞辱了,可她不僅沒上心似的,還有坦然的餘力與他周旋、細心打探他的來歷,全然不是囿於閨閣的胸襟與眼光。
二人一時無話。閣中靜得很,窗欞上半卷的珠簾細碎作響,軟軟的春風仿佛都有了聲息。謝鬱文瞧了眼閣子外的清淺翠意,想起了什麽似的,「陸公子初來餘杭,怕是還未得空吟賞春光吧。」
她引袖,為他添了茶,一麵笑道:「我們餘杭比不上中京城繁華,唯有山水上可稱得上是鍾靈毓秀,本地的吃食花樣也多——陸公子若不嫌棄,幾時得空,我使一位家中最精通吃喝玩樂的管事,領陸公子在城中城外好生遊玩一番,也算是盡一盡地主之誼。」
陸庭蘭不置可否,隻垂眸飲茶,片刻方道:「小娘子在餘杭城中長大,城中吃喝玩樂之事,定然也十分精通吧。」
她欣然點頭,很有些孩童般的得意,「那是自然。不止吃喝玩樂,城中哪家香料鋪子進了新貨,哪家酒樓來了新廚,我都了如指掌。」
陸庭蘭聞言,抬眼淡淡掃了她一眼,又不說話了,她忽然後知後覺——這是要她親自領著他滿城遊玩的意思嗎?近日府上有大事,闔家上下正在城外的宅子裏忙得人仰馬翻,她懶得摻和,特意往城中來,想著避亂小憩一段時日。若要領他踏青賞春……倒也不是不行。
謝鬱文有些瞧不明白他,挺冷淡的人,惜字如金,對自身來歷諱莫如深,拒人於千裏之外的模樣。且那一身凜然正氣,負著什麽千斤重擔似的,怎麽都不像是會有興致與任何人同遊,何況她一個才認識兩炷香功夫的陌生人。
不過左右她對他不反感,也存著好奇探究的心思,他既主動開口,她應承得也爽快,「那陸公子若願意,我便親帶公子遊覽一番。公子幾時有了興致,頭天先著人上鳴春樓來知會一聲便是,但凡沒有家中長輩的指派,一定領命。」
又略坐了坐,陸庭蘭便起身告辭了。她也不強留,親自領著錢掌櫃將他送出門外,方才退迴樓中,與徐徐二人迴了閣子裏。這會兒才想起今日本是要來試菜的,叫剛剛的事這麽一打岔,晌午都不曾正經用膳,方覺著餓過了頭,忙命夥計傳了新排的菜色,一一呈上。
一時間,人都退了出去,徐徐瞧著她百無聊賴的模樣,甚是擔憂,「小娘子,您方才怎麽就答應了那位陸公呢,這叫人瞧見了,多不妥當呀。」
謝鬱文奇道:「青天白日的,春光正好,滿城皆是女娘郎君、至交好友踏青同遊的呀,這有什麽不妥當?」
江山飄搖了二十餘年,烽煙裏的眾生能活著便是不易,戰亂,無人去講究什麽規矩禮節。而今天下初定,也不過三年五載,太平時節的日子還是新鮮事,開化的世風未及醒過神來,一時記不起「講究」是什麽模樣,男女之大防,尚在前朝的故紙堆裏埋著。
「小娘子,你與他們不同呀!」徐徐有些恨鐵不成鋼,「您已經定親啦,這樣與陌生男子把臂同遊,多少還是要叫人說閑話的呀。」
謝鬱文一愣,哎,確實,時常把這茬給忘了。
她三四歲上便叫謝忱安排與人定親了,每念及此事,謝忱也覺著有些對不住這個寶貝女兒,可實在對方本就是至交,更是拿命救過他的恩公,為謝家丟了性命,臨終前放心不下寡妻幼子,謝忱正在悲痛愧疚的頂點,便許了兩家兒女婚約,以慰恩公一家老小必然終身有托。
其實謝忱事後省過神來,也略有悔意——報恩的方式海了去了,或是認恩公幼子作義子、或是叫官府作見證,立了字據奉養終身,總之犯不著將女兒的婚事也牽扯進來。可說什麽都晚了,兩家人已換過文定之禮,說出去的話覆水難收。
謝鬱文自懂事起,便一遍又一遍地聽謝忱細說其中來龍去脈,在她還全然不懂什麽是成親、什麽是終身的時候,便知道自己有這麽個未婚夫婿了,所以反倒無可無不可,沒什麽羞怯、歡喜或是憂愁的情緒。
大約就是等到了日子,家中要多住上一個人吧——她對未婚夫婿的看法,最多就是到這裏了。
與她定親的人是明州薛家的郎君,叫做薛昌齡,年長謝鬱文一歲。薛恩公謝世後,謝忱在餘杭買了一所精緻宅院,記在薛家名下,薛家寡妻幼子自此便寓居餘杭。
<hr>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