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隻是,如此一來,泌河必定伏屍數萬,流血漂杵。他素懷君子之德,不知是否會覺得我手段殘忍,有傷天和?」
衛遐的心尖一顫。
原來她是在意這件事。
原來她竟是如此在意他對她的想法。方才心底的茫然之處霎時有了充實之感。她將他想得太好了。他從來不知,他在她心中竟然有這麽好。其實,作為七國最大的陰謀家,他並沒有她想得那麽迂腐良善。
他抬起頭,問道:「公主你喜歡之人,是否也喜歡你?」
樂瓔道:「當然。」
衛遐道:「如果他真的愛你,便會支持你的一切想法。臨陣能製勝,不使將士枉死是德。治國能安民,不使百姓受凍餒之苦是德。這才是君王之德,是公主今後應踐行之路。所謂君子之德,修身齊家而已,與之相較微不足道。」
衛遐很快發現自己又失言了。他不該和長公主討論什麽「君王之德」與「君子之德」的問題。
果然樂瓔看著他的目光又變得奇怪起來。這可能是個他當場跪下也彌補不了的紕漏。
可是這次,樂瓔隻是深深瞥了他一眼,沒有再多說什麽。
臨出門的時候,他才聽到長公主輕悅的嗓音:「謝謝你今天給我煮粥。不過,若有下次,火候小一點,時間短一點。」
作者有話說:
本來作者覺得他不該這麽快掉馬,可是寫起兩人來迴試探交鋒,還是覺得公主應該更勝一籌。哈哈,公主看破不說破。
衛遐:公主,你的愛人愛你嗎?
樂瓔:這問題為什麽要問我,愛不愛你自己不知道嗎?
衛遐:不行,現在我不是我,你必須自己迴答。
樂瓔:(麵無表情)不愛。
衛遐:能不能好好配合一下表演。
樂瓔:好吧,可能有一點點。
衛遐:為你我國君都不當跑過來當小兵,為你懟燕國那些奇葩大臣,為你深夜學做飯,為什麽隻有一點點,我明明是很愛你。
樂瓔:你早自己迴答不就完了嗎?
第七十三章
書房的隔間內本設有軟榻, 顯然在她到來無終邑之前,孫禎已命人整理收拾,褥被都是新的。因天色已近黎明,樂瓔也懶得喚人侍候, 便囫圇休息了兩個時辰。
第二日上午, 孫禎便與柳城軍的大將軍裴朗前來拜會。
孫禎昨晚聽說長公主身邊的侍女留在雲州城, 便一早尋了幾個得力的丫鬟僕婦過來伺候。長公主隨意問了幾句話, 便將人留下了。
接下來,便是君臣三人之間的私密對談了。樂瓔將閑雜人等打發了去, 隻留夏危在門外守衛。她詳細問了這段時間軍中的情況, 又對這兩位自己信重的臣子嘉勉了一番,便問道:「不知兩位將軍可有拒敵之策?」
孫禎道:「正是特地來與長公主商議。屬下這段時日也與裴將軍反思燕國戰敗之因,我二人皆以為,燕國之所以有如今之禍,全是因為陛下與丞相姬旬不懂用兵的緣故。我燕國這些年年年對外用兵, 六鎮大軍每一鎮皆有五萬人, 共三十萬人,將士驍勇能戰, 遠勝諸侯。昔日先王在時,兵甲尚不足二十萬, 都能將犬戎人驅逐往塞北,何況如今。隻可惜,姬旬與陛下不懂用兵, 自己將幾路大軍拆散,以至於每次遇敵皆是以少敵多, 焉能取勝?」
「如今無終邑有燕軍八萬人, 秦國的援軍五萬。在霸州尚有霸州軍和雲州軍共十萬人, 這十萬人主要是用來防範東南的趙國和衛國。我二人認為當此之時,公主可以上書陛下,遣使與趙衛兩國議和,再將十萬大軍調往北方,這樣我燕國可用之兵共二十三萬,如此一來,在兵力上便不處劣勢,再加上長公主您的指揮能力,便能打敗犬戎人……」
樂瓔聞言,深深嘆息了一聲。孫禎的意見不錯,可惜霸州的十萬大軍無法迴到北方。這原因並不在趙衛兩國是否願意與燕國議和,而在於自和親路上那一場刺殺之後,她和樂衍已經徹底走到了對立麵上,再無法和解。
她抬頭望向兩位舊屬:「兩位將軍恐怕不知,我與樂衍,已然決裂。有我在一日,霸州的十萬大軍是不會調往北方的。」
「在我嫁往秦國的路上,樂衍為防止我有一天重返燕國,派刺客桑涼意圖刺殺我。後來我僥倖未死,被人救至平陽寨。樂衍又命趙嶽率軍剿滅平陽寨,意圖暗中置我於死地。如今我返迴燕國,此兩人必視我為眼中釘,肉中刺。」
「你們昔日都是我信重的下屬,我亦不瞞你們。這次與我一同到無終邑的文武大臣都是意圖南下,被我劫持到此。此次,我若能收復燕都,將自立為君。兩位若願意繼續追隨我,有我樂瓔一日,便可保證兩位家族顯貴。」
說到這裏,她抬起頭,望了望窗外,門外夏危挺立的身姿在窗棱下落下修長的剪影。她繼續道:「若兩位將軍認為我樂瓔是亂臣賊子,此刻亦可殺了我向樂衍輕功。或許我死了,你們才有可能湊夠二十三萬大軍。」
長公主輕輕閉上雙眼,美麗的頭顱低垂,嬌弱、惹人憐惜,又仿佛任人宰割。這是她絕少出現的示弱姿態。
孫禎與裴朗都是軍方宿將,並非之前那些沒有反抗能力的文臣。想要兩人徹底拋棄南方的樂衍,支持她成為燕國女君,行謀逆之事,來硬的並行不通,她需要用點手段,也需冒點風險。<hr>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衛遐的心尖一顫。
原來她是在意這件事。
原來她竟是如此在意他對她的想法。方才心底的茫然之處霎時有了充實之感。她將他想得太好了。他從來不知,他在她心中竟然有這麽好。其實,作為七國最大的陰謀家,他並沒有她想得那麽迂腐良善。
他抬起頭,問道:「公主你喜歡之人,是否也喜歡你?」
樂瓔道:「當然。」
衛遐道:「如果他真的愛你,便會支持你的一切想法。臨陣能製勝,不使將士枉死是德。治國能安民,不使百姓受凍餒之苦是德。這才是君王之德,是公主今後應踐行之路。所謂君子之德,修身齊家而已,與之相較微不足道。」
衛遐很快發現自己又失言了。他不該和長公主討論什麽「君王之德」與「君子之德」的問題。
果然樂瓔看著他的目光又變得奇怪起來。這可能是個他當場跪下也彌補不了的紕漏。
可是這次,樂瓔隻是深深瞥了他一眼,沒有再多說什麽。
臨出門的時候,他才聽到長公主輕悅的嗓音:「謝謝你今天給我煮粥。不過,若有下次,火候小一點,時間短一點。」
作者有話說:
本來作者覺得他不該這麽快掉馬,可是寫起兩人來迴試探交鋒,還是覺得公主應該更勝一籌。哈哈,公主看破不說破。
衛遐:公主,你的愛人愛你嗎?
樂瓔:這問題為什麽要問我,愛不愛你自己不知道嗎?
衛遐:不行,現在我不是我,你必須自己迴答。
樂瓔:(麵無表情)不愛。
衛遐:能不能好好配合一下表演。
樂瓔:好吧,可能有一點點。
衛遐:為你我國君都不當跑過來當小兵,為你懟燕國那些奇葩大臣,為你深夜學做飯,為什麽隻有一點點,我明明是很愛你。
樂瓔:你早自己迴答不就完了嗎?
第七十三章
書房的隔間內本設有軟榻, 顯然在她到來無終邑之前,孫禎已命人整理收拾,褥被都是新的。因天色已近黎明,樂瓔也懶得喚人侍候, 便囫圇休息了兩個時辰。
第二日上午, 孫禎便與柳城軍的大將軍裴朗前來拜會。
孫禎昨晚聽說長公主身邊的侍女留在雲州城, 便一早尋了幾個得力的丫鬟僕婦過來伺候。長公主隨意問了幾句話, 便將人留下了。
接下來,便是君臣三人之間的私密對談了。樂瓔將閑雜人等打發了去, 隻留夏危在門外守衛。她詳細問了這段時間軍中的情況, 又對這兩位自己信重的臣子嘉勉了一番,便問道:「不知兩位將軍可有拒敵之策?」
孫禎道:「正是特地來與長公主商議。屬下這段時日也與裴將軍反思燕國戰敗之因,我二人皆以為,燕國之所以有如今之禍,全是因為陛下與丞相姬旬不懂用兵的緣故。我燕國這些年年年對外用兵, 六鎮大軍每一鎮皆有五萬人, 共三十萬人,將士驍勇能戰, 遠勝諸侯。昔日先王在時,兵甲尚不足二十萬, 都能將犬戎人驅逐往塞北,何況如今。隻可惜,姬旬與陛下不懂用兵, 自己將幾路大軍拆散,以至於每次遇敵皆是以少敵多, 焉能取勝?」
「如今無終邑有燕軍八萬人, 秦國的援軍五萬。在霸州尚有霸州軍和雲州軍共十萬人, 這十萬人主要是用來防範東南的趙國和衛國。我二人認為當此之時,公主可以上書陛下,遣使與趙衛兩國議和,再將十萬大軍調往北方,這樣我燕國可用之兵共二十三萬,如此一來,在兵力上便不處劣勢,再加上長公主您的指揮能力,便能打敗犬戎人……」
樂瓔聞言,深深嘆息了一聲。孫禎的意見不錯,可惜霸州的十萬大軍無法迴到北方。這原因並不在趙衛兩國是否願意與燕國議和,而在於自和親路上那一場刺殺之後,她和樂衍已經徹底走到了對立麵上,再無法和解。
她抬頭望向兩位舊屬:「兩位將軍恐怕不知,我與樂衍,已然決裂。有我在一日,霸州的十萬大軍是不會調往北方的。」
「在我嫁往秦國的路上,樂衍為防止我有一天重返燕國,派刺客桑涼意圖刺殺我。後來我僥倖未死,被人救至平陽寨。樂衍又命趙嶽率軍剿滅平陽寨,意圖暗中置我於死地。如今我返迴燕國,此兩人必視我為眼中釘,肉中刺。」
「你們昔日都是我信重的下屬,我亦不瞞你們。這次與我一同到無終邑的文武大臣都是意圖南下,被我劫持到此。此次,我若能收復燕都,將自立為君。兩位若願意繼續追隨我,有我樂瓔一日,便可保證兩位家族顯貴。」
說到這裏,她抬起頭,望了望窗外,門外夏危挺立的身姿在窗棱下落下修長的剪影。她繼續道:「若兩位將軍認為我樂瓔是亂臣賊子,此刻亦可殺了我向樂衍輕功。或許我死了,你們才有可能湊夠二十三萬大軍。」
長公主輕輕閉上雙眼,美麗的頭顱低垂,嬌弱、惹人憐惜,又仿佛任人宰割。這是她絕少出現的示弱姿態。
孫禎與裴朗都是軍方宿將,並非之前那些沒有反抗能力的文臣。想要兩人徹底拋棄南方的樂衍,支持她成為燕國女君,行謀逆之事,來硬的並行不通,她需要用點手段,也需冒點風險。<hr>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