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麽轉機?」
「你不知道嗎?衛遐在前些日子已經迴到了衛國,他應該也會設法解決秦燕之爭。以他的做法,最有可能的衛國和趙國會從東南方向對燕國用兵。如果你的那個弟弟不傻,應該過不了多久便會從秦國退兵。」季風遙眉飛色舞道:「而且根據我的第一手獨家內幕消息,衛王已經退位,禪位於他。」
樂瓔微微一驚:「你說衛遐現在已經是衛國國君?」這速度有點快,但是也並非不可理解。以衛遐的手段,本就是他想什麽時候迴國繼承王位,都能很輕易做到。
季風遙道:「是啊,過不了兩天,這個消息應該就會傳遍七國。」她狐疑地看著樂瓔道:「不會吧,你對這件事一無所知。你一直不對韓城用兵,我還以為你早就知道他的計劃,等著與他互相配合呢。看這樣子,他什麽都沒有告訴你?上次在潛龍山道,你還沒有搞定他?」
樂瓔搖頭:「沒有,我們吵架了。」
「什麽,他會和你吵架?」
樂瓔笑容苦澀:「他始終不能認可七國一統之事,也許在他心中終究還是隱盟更加重要,我不過可有可無罷了。」
季風遙捏了捏拳頭,咬牙切齒道:「這混蛋,活該他被老婆休了。你等著,等秦國的事一了,我就去衛國把他抓迴來讓他給你認錯。」
樂瓔道:「不用了,我可以理解他。因為我也有我要走的路,就算沒有他,我也可以自己走下去——」
即使這條路再難,即使與他為敵,她也堅定不移。
作者有話說:
樂瓔:做人不能太偏心,衛狗已經迴國繼承王位了,我的呢?
作者:在安排了,在安排了!
第六十六章
在秦國與燕國在韓城相持之際, 另一個消息傳遍七國。曾在燕國為質的衛國公子衛遐忽然迴到衛國,不久之後,衛王宣布退位,衛遐成為衛國國君。在短短一年之內, 七國之中便有三國政權更迭, 著實令世人側目。
衛遐繼位之後做的第一件事便是聯合趙國對秦國用兵, 圍困燕國東南兵力空虛的定州城。
樂瓔得知消息, 適時抓緊時機,指揮秦軍東渡洛河, 反攻韓城。
在這兩個月的時間內, 秦軍經過修整和訓練之後,戰力已經提升不少。此時人人渴望收復故土,一雪前恥。聽聞反攻的命令之後,更是士氣高漲。反觀燕國這邊,本有一部分的士兵是從定州抽調而來, 聽聞定州被衛國、趙國圍困的消息, 更是心憂家鄉,無心向戰。而且, 燕軍在困守韓城的兩個月內頻發遭遇秦軍的騷擾,一開始隻以為這次襲擊仍是像以前的小規模侵擾, 等反應過來秦軍是全麵反攻之時,為時已晚。
燕軍困守韓城三日之後,燕軍主帥趙嶽收到從燕都傳來的聖旨, 隨後宣布從秦國退兵。樂瓔率軍一路尾隨追擊,收復失地, 將燕軍「禮送」出秦國境內。因為她指揮得宜, 避免了大規模混戰, 此戰雙方傷亡損失都不算大。
戰爭結束不久之後,秦國各地的茶館酒樓紛紛開始流傳燕國公主在關鍵時刻臨危受命,力挽狂瀾,率領秦軍保家衛國的故事。樂瓔因為憐恤受傷的新兵,選擇暫時放棄韓城,並請善民堂的醫者為傷兵醫治的事跡,在秦國廣為流傳。
秦人無不讚頌燕國公主仁義心善、智勇雙全。一時之間,樂瓔在秦國人中擁有極高聲望,甚至隱隱超過秦國的國君贏朱。
樂瓔聽聞消息,頗感詫異。她本是燕國人,也是曾經的燕軍主帥,秦燕之爭她其實也需負一部分的責任,而且她從前的名聲並算不上好。按理來說,秦人就算感激她,也應該是毀譽參半,而不是像現在這樣一邊倒的溢美之詞。此事頗像是有心人有意煽動,不過此事對她有利無害,她也無意去查根究底。
對她而言,當下應該思考的是該如何迴到燕國,從樂衍和姬旬手中奪迴權利。
可還沒等她思考出對策,便發生了另一件震動七國之事。
在這一年的夏天,北方的犬戎人突破了燕國北方的長城,鐵騎長驅直入,燕國北方幾近三分之一的土地盡數淪陷。
燕王親政不久,何曾見過這等架勢。在薑太後的勸說之下,帶著文武大臣南駕到燕國南方的霸州,隻留下丞相姬旬留在燕都統籌北方戰事。姬旬雖然輔政多年,但並不諳戰事。從前燕國的六大軍鎮皆是由長公主統率,本就與他有些齟齬,又怎能服從他的指揮。幾位大將軍臨陣之前,更是爭權奪利,誰也不服誰,半個月以來,屢戰屢敗,不僅未能收復失地,戰線被推至燕都一帶。
樂瓔得知消息,氣得幾近吐血。她想不到樂衍在燕國山河破碎之時,竟然毫不猶豫地拋棄國都與百姓南逃,更想不到她從前花了偌大心血建立的雄視六國的驍勇之師,麵對北方的強敵竟是如此的不堪一擊,一潰千裏。
她思忖再三,往宣政殿求見贏朱。以如今的狀況,唯有寄望於贏朱能同意出兵救援燕國。經過韓城之戰的洗禮,如今的秦軍也算得上一支精銳之師。如果能從秦國借兵,或許便有機會穩住燕國局麵。如今燕都混亂,如果她能成功將犬戎人逐出燕國,說不定能趁此機會重新掌控燕國局麵。
此事於她而言是危機,也是契機。
她與贏朱有約在先,贏朱應該不至於拒絕她的要求。
***
宣政殿內,秦王贏朱正在看一封剛剛經由特殊渠道傳遞的書信。聽聞燕國公主求見,他將信紙收了起來,輕笑了一聲:「公主何事?」<hr>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你不知道嗎?衛遐在前些日子已經迴到了衛國,他應該也會設法解決秦燕之爭。以他的做法,最有可能的衛國和趙國會從東南方向對燕國用兵。如果你的那個弟弟不傻,應該過不了多久便會從秦國退兵。」季風遙眉飛色舞道:「而且根據我的第一手獨家內幕消息,衛王已經退位,禪位於他。」
樂瓔微微一驚:「你說衛遐現在已經是衛國國君?」這速度有點快,但是也並非不可理解。以衛遐的手段,本就是他想什麽時候迴國繼承王位,都能很輕易做到。
季風遙道:「是啊,過不了兩天,這個消息應該就會傳遍七國。」她狐疑地看著樂瓔道:「不會吧,你對這件事一無所知。你一直不對韓城用兵,我還以為你早就知道他的計劃,等著與他互相配合呢。看這樣子,他什麽都沒有告訴你?上次在潛龍山道,你還沒有搞定他?」
樂瓔搖頭:「沒有,我們吵架了。」
「什麽,他會和你吵架?」
樂瓔笑容苦澀:「他始終不能認可七國一統之事,也許在他心中終究還是隱盟更加重要,我不過可有可無罷了。」
季風遙捏了捏拳頭,咬牙切齒道:「這混蛋,活該他被老婆休了。你等著,等秦國的事一了,我就去衛國把他抓迴來讓他給你認錯。」
樂瓔道:「不用了,我可以理解他。因為我也有我要走的路,就算沒有他,我也可以自己走下去——」
即使這條路再難,即使與他為敵,她也堅定不移。
作者有話說:
樂瓔:做人不能太偏心,衛狗已經迴國繼承王位了,我的呢?
作者:在安排了,在安排了!
第六十六章
在秦國與燕國在韓城相持之際, 另一個消息傳遍七國。曾在燕國為質的衛國公子衛遐忽然迴到衛國,不久之後,衛王宣布退位,衛遐成為衛國國君。在短短一年之內, 七國之中便有三國政權更迭, 著實令世人側目。
衛遐繼位之後做的第一件事便是聯合趙國對秦國用兵, 圍困燕國東南兵力空虛的定州城。
樂瓔得知消息, 適時抓緊時機,指揮秦軍東渡洛河, 反攻韓城。
在這兩個月的時間內, 秦軍經過修整和訓練之後,戰力已經提升不少。此時人人渴望收復故土,一雪前恥。聽聞反攻的命令之後,更是士氣高漲。反觀燕國這邊,本有一部分的士兵是從定州抽調而來, 聽聞定州被衛國、趙國圍困的消息, 更是心憂家鄉,無心向戰。而且, 燕軍在困守韓城的兩個月內頻發遭遇秦軍的騷擾,一開始隻以為這次襲擊仍是像以前的小規模侵擾, 等反應過來秦軍是全麵反攻之時,為時已晚。
燕軍困守韓城三日之後,燕軍主帥趙嶽收到從燕都傳來的聖旨, 隨後宣布從秦國退兵。樂瓔率軍一路尾隨追擊,收復失地, 將燕軍「禮送」出秦國境內。因為她指揮得宜, 避免了大規模混戰, 此戰雙方傷亡損失都不算大。
戰爭結束不久之後,秦國各地的茶館酒樓紛紛開始流傳燕國公主在關鍵時刻臨危受命,力挽狂瀾,率領秦軍保家衛國的故事。樂瓔因為憐恤受傷的新兵,選擇暫時放棄韓城,並請善民堂的醫者為傷兵醫治的事跡,在秦國廣為流傳。
秦人無不讚頌燕國公主仁義心善、智勇雙全。一時之間,樂瓔在秦國人中擁有極高聲望,甚至隱隱超過秦國的國君贏朱。
樂瓔聽聞消息,頗感詫異。她本是燕國人,也是曾經的燕軍主帥,秦燕之爭她其實也需負一部分的責任,而且她從前的名聲並算不上好。按理來說,秦人就算感激她,也應該是毀譽參半,而不是像現在這樣一邊倒的溢美之詞。此事頗像是有心人有意煽動,不過此事對她有利無害,她也無意去查根究底。
對她而言,當下應該思考的是該如何迴到燕國,從樂衍和姬旬手中奪迴權利。
可還沒等她思考出對策,便發生了另一件震動七國之事。
在這一年的夏天,北方的犬戎人突破了燕國北方的長城,鐵騎長驅直入,燕國北方幾近三分之一的土地盡數淪陷。
燕王親政不久,何曾見過這等架勢。在薑太後的勸說之下,帶著文武大臣南駕到燕國南方的霸州,隻留下丞相姬旬留在燕都統籌北方戰事。姬旬雖然輔政多年,但並不諳戰事。從前燕國的六大軍鎮皆是由長公主統率,本就與他有些齟齬,又怎能服從他的指揮。幾位大將軍臨陣之前,更是爭權奪利,誰也不服誰,半個月以來,屢戰屢敗,不僅未能收復失地,戰線被推至燕都一帶。
樂瓔得知消息,氣得幾近吐血。她想不到樂衍在燕國山河破碎之時,竟然毫不猶豫地拋棄國都與百姓南逃,更想不到她從前花了偌大心血建立的雄視六國的驍勇之師,麵對北方的強敵竟是如此的不堪一擊,一潰千裏。
她思忖再三,往宣政殿求見贏朱。以如今的狀況,唯有寄望於贏朱能同意出兵救援燕國。經過韓城之戰的洗禮,如今的秦軍也算得上一支精銳之師。如果能從秦國借兵,或許便有機會穩住燕國局麵。如今燕都混亂,如果她能成功將犬戎人逐出燕國,說不定能趁此機會重新掌控燕國局麵。
此事於她而言是危機,也是契機。
她與贏朱有約在先,贏朱應該不至於拒絕她的要求。
***
宣政殿內,秦王贏朱正在看一封剛剛經由特殊渠道傳遞的書信。聽聞燕國公主求見,他將信紙收了起來,輕笑了一聲:「公主何事?」<hr>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