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此事又和季風遙有什麽關係?
季風遙指了指自己:「當年逃婚的息王妃,就是我了。」
「啊?」
看著樂瓔驚詫的樣子,季風遙笑了一聲,道:「我的本名叫息湘竹,就因為不小心與那楚國太子撞了生辰,從小就被按照王後的標準培養,要舉止端莊、要知書達禮,要賢良淑德。父親給我請了十名老師,詩書禮義、琴棋書畫、刺繡女紅、插花茶藝樣樣都要學,為此我在十幾年的光陰裏連出門一步也難。我母親告訴我,等太子登基成為楚王,我將來就是楚國王後。可是我偏偏不喜歡,為什麽我要接受別人安排的一切,而不能選擇自己的命運?」
「但是,我那時隻有十多歲,並無法對抗父母的選擇。在及笄之後,就在家人的安排下與楚國太子成了親。可是那個楚國太子,我的夫君,不過是一個虛有其表、誇誇其談,依仗著楚國太子的身份整日鬥雞走狗,寵幸佞臣之人。見到他之後,我隻覺得我這十幾年的努力都不過是一場笑話。所以,在婚後的第三天,我就獨自一個人逃走了。」
「幸運的是,我在路上遇到了我的師父鳳嵐。他當時正帶著衛遐在楚國雲遊,見我小小年齡,見識卻不少,便收我做徒弟。我入師門比衛遐晚,但是卻比他大幾歲,便成了他的師姐。離開楚國之後,我才覺得重新活了過來。我拋了以前學的那些沒用的東西,潛心鑽研醫術,成了一名大夫,去過很多地方,也救了很多人,我覺得我的人生比成為一個楚國王後有意義多了。」
樂瓔點點頭,她倒是很能理解季風遙的這種心情。如果燕國的長公主像七國的其他貴女一樣,生來便是為了嫁給一個男人,她倒是不必這麽折騰,當初直接與衛遐迴到衛國便可以了。可惜她生來便有鴻鵠之誌,不能為他摧折。
「所以,相比於我的師弟衛遐。我覺得長公主你才是我的同路人。」季風遙笑了笑,接著道:「而且,這些年來,我也算遊歷天下七國,並非所有國家的君主都是賢明之君,並非所有國家的人民都處在治世。比如楚國,我的那位便宜夫君在五年前繼位之後,便大興土木,召集民夫修建宮殿,楚國民怨沸騰,有不少百姓逃亡相鄰的吳國和越國。這麽多年,隱盟為了維持七國的和平假象,選出來的君主多是平凡庸碌、易於掌控之人,這些人,又如何能具有治理國家的才能。楚國發生的事,便是殷鑑。天下大勢,合久必分,分久必合,都是天道。老爺子想已人力強行扭轉天道,是他的理想,我不做置喙。但是我不覺得他應該把自己的願想強加給衛遐,衛遐應該自己做出選擇。」
樂瓔詫異道:「難道繼承隱盟盟主之位不是衛遐自己的選擇?」
季風遙嘆息了一聲:「可以說是,也可以說不是。衛遐小的時候經歷趙國和衛國的那一場戰爭,失去了母親,所以他從此討厭戰事,再加上這些年師父對他潛移默化的教導,所以他便選擇了繼承師父的遺願。」
「我不想分辨師父和衛遐選擇的對錯,我也有自己的私心。長公主是我最欽慕之人,而衛遐是我最心愛的小師弟。你們都是人中龍鳳,又彼此心愛,合則兩利,分則互傷,你們不該互相為敵……而且,若是你們二人攜手,未必不能創造七國前所未有的盛世……」
樂瓔一時沉默:「那季師姐這番話為什麽不去向衛遐說?」
季風遙咳了一聲:「我自然也曾勸說過他,但他心誌堅定難以撼動,對自己認定的事絕難轉圜。否則你們之間又怎麽會搞成現在這個樣子……」
樂瓔更加沉默了。
季風遙察覺到長公主的心情有些沉鬱:「公主不必氣餒,無論如何,他始終是愛你的。所以你也是這天下間唯一能改變他,也是唯一能讓這天下重新一統的人。而且,不管你想做什麽,我總是會幫你的。」
***
秦國王宮。
宣政殿內,管事太監趙滿站在門口,指揮著小太監們將秦王最新批閱好的奏摺發迴各處衙門。小太監們跑了一天的腿,眼下腿都是酸的,跪下哀嚎道:「師父,求您勸勸陛下歇歇吧,這樣下去大夥兒可吃不消啊……」
趙滿叱罵道:「可把你們憊懶的,陛下貴為一國之君,即使入夜猶在處理國政。爾等不過跑跑腿,就哭天搶地的,仔細陛下聽見,砍你們腦袋。這些都是國之重務,若是有耽擱,你們擔當得起嗎?還不快去——」
小太監們內心腹誹,坐在屋裏批奏摺和在外跑腿能一樣嗎?這些陳年奏章,許多在宣政殿都積壓超過半年了,能是啥要緊事?可是趙管事既然沒有勸諫陛下的意思,他們也隻好含淚抱著奏摺離開。
打發小太監們離開之後,趙滿重新迴到宣政殿內,在一旁侍立。由於前任秦王贏照大多時候並不在宣政殿處理政務,宣政殿內的大小太監們懈憊已久,突然遇到這麽勤奮的主,多少有些不適應。不提哪些跑腿的小太監,他在宣政殿內站了整一日,腿腳也有些發麻。可是趙滿既然能成為宣政殿的太監總管,自然是察眼色,知進退的主。還未完全搞清楚新王的秉性,是萬萬不可能胡亂開口。何況秦王陛下上午才剛砍了的人頭,顯然也是個有脾氣的主。
宣政殿內,主僕二人一坐一站,方寸之內,唯有硃筆在紙張上劃過的聲音。等到天交二鼓之時,桌上那支長燭已稍至最後一截,秦王也終於站起身來,伸了一下腰,叫了一聲:「來人——」<hr>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季風遙指了指自己:「當年逃婚的息王妃,就是我了。」
「啊?」
看著樂瓔驚詫的樣子,季風遙笑了一聲,道:「我的本名叫息湘竹,就因為不小心與那楚國太子撞了生辰,從小就被按照王後的標準培養,要舉止端莊、要知書達禮,要賢良淑德。父親給我請了十名老師,詩書禮義、琴棋書畫、刺繡女紅、插花茶藝樣樣都要學,為此我在十幾年的光陰裏連出門一步也難。我母親告訴我,等太子登基成為楚王,我將來就是楚國王後。可是我偏偏不喜歡,為什麽我要接受別人安排的一切,而不能選擇自己的命運?」
「但是,我那時隻有十多歲,並無法對抗父母的選擇。在及笄之後,就在家人的安排下與楚國太子成了親。可是那個楚國太子,我的夫君,不過是一個虛有其表、誇誇其談,依仗著楚國太子的身份整日鬥雞走狗,寵幸佞臣之人。見到他之後,我隻覺得我這十幾年的努力都不過是一場笑話。所以,在婚後的第三天,我就獨自一個人逃走了。」
「幸運的是,我在路上遇到了我的師父鳳嵐。他當時正帶著衛遐在楚國雲遊,見我小小年齡,見識卻不少,便收我做徒弟。我入師門比衛遐晚,但是卻比他大幾歲,便成了他的師姐。離開楚國之後,我才覺得重新活了過來。我拋了以前學的那些沒用的東西,潛心鑽研醫術,成了一名大夫,去過很多地方,也救了很多人,我覺得我的人生比成為一個楚國王後有意義多了。」
樂瓔點點頭,她倒是很能理解季風遙的這種心情。如果燕國的長公主像七國的其他貴女一樣,生來便是為了嫁給一個男人,她倒是不必這麽折騰,當初直接與衛遐迴到衛國便可以了。可惜她生來便有鴻鵠之誌,不能為他摧折。
「所以,相比於我的師弟衛遐。我覺得長公主你才是我的同路人。」季風遙笑了笑,接著道:「而且,這些年來,我也算遊歷天下七國,並非所有國家的君主都是賢明之君,並非所有國家的人民都處在治世。比如楚國,我的那位便宜夫君在五年前繼位之後,便大興土木,召集民夫修建宮殿,楚國民怨沸騰,有不少百姓逃亡相鄰的吳國和越國。這麽多年,隱盟為了維持七國的和平假象,選出來的君主多是平凡庸碌、易於掌控之人,這些人,又如何能具有治理國家的才能。楚國發生的事,便是殷鑑。天下大勢,合久必分,分久必合,都是天道。老爺子想已人力強行扭轉天道,是他的理想,我不做置喙。但是我不覺得他應該把自己的願想強加給衛遐,衛遐應該自己做出選擇。」
樂瓔詫異道:「難道繼承隱盟盟主之位不是衛遐自己的選擇?」
季風遙嘆息了一聲:「可以說是,也可以說不是。衛遐小的時候經歷趙國和衛國的那一場戰爭,失去了母親,所以他從此討厭戰事,再加上這些年師父對他潛移默化的教導,所以他便選擇了繼承師父的遺願。」
「我不想分辨師父和衛遐選擇的對錯,我也有自己的私心。長公主是我最欽慕之人,而衛遐是我最心愛的小師弟。你們都是人中龍鳳,又彼此心愛,合則兩利,分則互傷,你們不該互相為敵……而且,若是你們二人攜手,未必不能創造七國前所未有的盛世……」
樂瓔一時沉默:「那季師姐這番話為什麽不去向衛遐說?」
季風遙咳了一聲:「我自然也曾勸說過他,但他心誌堅定難以撼動,對自己認定的事絕難轉圜。否則你們之間又怎麽會搞成現在這個樣子……」
樂瓔更加沉默了。
季風遙察覺到長公主的心情有些沉鬱:「公主不必氣餒,無論如何,他始終是愛你的。所以你也是這天下間唯一能改變他,也是唯一能讓這天下重新一統的人。而且,不管你想做什麽,我總是會幫你的。」
***
秦國王宮。
宣政殿內,管事太監趙滿站在門口,指揮著小太監們將秦王最新批閱好的奏摺發迴各處衙門。小太監們跑了一天的腿,眼下腿都是酸的,跪下哀嚎道:「師父,求您勸勸陛下歇歇吧,這樣下去大夥兒可吃不消啊……」
趙滿叱罵道:「可把你們憊懶的,陛下貴為一國之君,即使入夜猶在處理國政。爾等不過跑跑腿,就哭天搶地的,仔細陛下聽見,砍你們腦袋。這些都是國之重務,若是有耽擱,你們擔當得起嗎?還不快去——」
小太監們內心腹誹,坐在屋裏批奏摺和在外跑腿能一樣嗎?這些陳年奏章,許多在宣政殿都積壓超過半年了,能是啥要緊事?可是趙管事既然沒有勸諫陛下的意思,他們也隻好含淚抱著奏摺離開。
打發小太監們離開之後,趙滿重新迴到宣政殿內,在一旁侍立。由於前任秦王贏照大多時候並不在宣政殿處理政務,宣政殿內的大小太監們懈憊已久,突然遇到這麽勤奮的主,多少有些不適應。不提哪些跑腿的小太監,他在宣政殿內站了整一日,腿腳也有些發麻。可是趙滿既然能成為宣政殿的太監總管,自然是察眼色,知進退的主。還未完全搞清楚新王的秉性,是萬萬不可能胡亂開口。何況秦王陛下上午才剛砍了的人頭,顯然也是個有脾氣的主。
宣政殿內,主僕二人一坐一站,方寸之內,唯有硃筆在紙張上劃過的聲音。等到天交二鼓之時,桌上那支長燭已稍至最後一截,秦王也終於站起身來,伸了一下腰,叫了一聲:「來人——」<hr>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