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敢情這是吃定她了。
樂瓔微微一怔,她有些後悔,早知他是如此打算,她倒是沒必要這麽早將人帶迴來。她應該在原地多看會熱鬧,看看他多表演幾次才是。
這時,她聽到男子溫潤的聲音響起:「長公主眼下是不是後悔了?應該在原地多站一會,看在下多表演幾次?」
樂瓔嘆氣。她忽然覺得眼前之人聰明得有些過分,衛王能將這樣的一個兒子送到燕都為質,果然是昏聵無比,難怪都快亡國了。再向衛遐看去,卻見他依然噙著笑,對上她的目光,還輕輕地眨了眨眼,水波漾漾,頗顯無辜。
「我還有一個問題,第三次你打算用什麽方式自殺?」
「實不相瞞,我身上還有一顆毒藥。咳…雖說是毒藥,但是隻會讓人暫時昏迷,並不會致死。」衛遐拿出一顆紅色的藥丸,「要不我現在給長公主現場表演一次,彌補遺憾?」
……
他的麵目十分真誠,仿佛隻要樂瓔說個「好」字,他就真的會將這顆毒藥吃下去。不過就算他真有此心,樂瓔也沒有這種惡趣味。
「好了,雖然公子利用我脫身,但是本宮素來大度,不與你計較。公子既然並無大礙,本宮這便讓人送公子迴去。」
雖然衛遐鬧了這麽一出,著實勾起了她的不少興趣,但是樂瓔可不會將過多的注意力放在一個微不足道的衛國質子身上。
她喚來南梔:「你吩咐車夫,這便送衛國公子迴行館。」
她轉身太早,所以恰好錯過了衛遐臉上一瞬錯愕的神情。
……
怎麽迴事?
他今日費了好大的心力,演了這麽一出大戲,才終於將自己送到樂瓔的麵前,並且給她留下足夠深刻的印象。
隻要能接近樂瓔,留在公主府,他的下一步計劃才能繼續進行。
前麵都很順利,可惜到最後收幕的時候,才發現劇本並沒?????有完全按照他所想像的走。明明方才樂瓔表現得對他很有興趣,可是眼下卻連多留他一晚的想法都沒有,竟然讓人連夜冒著大風雪將他送迴去。
不過事已至此,他好不容易營造出來的人設也不能崩。於是他再次輕躬為禮,聲音也不卑不亢,恰到好處:「今日多謝長公主援手,衛遐告辭。」
***
樂瓔雖染了些風寒,當晚上便由齊太醫開了方子,好生溫養。但病去如抽絲,沒個十天半月,也不會徹底好轉。然而朝上公事卻是耽擱不得,好在事情不多,大多是關於歲末祭天、來歲財稅用度之事,自有朝臣定論,與她幹係不大。
朝議之後,她照例進宮覲見燕王樂衍和薑太後。
樂衍與她並非一母所出,樂瓔之母宋王後在她六歲時去世,老燕王續娶薑氏,生了樂衍。樂衍已滿十五歲,離可以親政的年齡尚有一年。三年前,樂瓔延請儒家孔夫子的弟子師歆為師,教導他為王之道。時下有諸子百家,各立學說,彼此詰難,相互爭鳴。樂瓔想得很清楚,大亂之後若要大治,諸子各家中唯有儒學最為合適。而師歆博學多才,性情疏朗,也是帝師的合適人選,隻是薑太後總認為儒家學說迂腐,一直想為樂衍另擇名師。但一直以來樂衍對師歆都很滿意,薑太後也隻得作罷。
不過,今日的情況似乎有些變化。
樂衍見到她,問了一個問題:「姐姐,老師說若治天下,須得施以仁政。可為何姐姐卻對百姓苛以重稅,募以重兵,常常對外征伐,這不是與老師教我的理念相悖嗎?是老師教我的錯了,還是姐姐你錯了?」
樂瓔想了想答道:「阿衍,如今七國紛亂,若我大燕要嶄露頭角,一統天下,自然須得多積糧草,增強武備。待天下一統之後,阿衍再施行仁政,自然可以天下大治。」
樂衍道:「可是姐姐何時能統一天下?」
樂瓔道:「也許三年五年,也許十年二十年,隻要我燕國上下齊心,總會有那麽一天。」
樂衍有些失望:「也就是說老師教我的這些東西,最少也要三五年之後才能用得上,現在一點也幫不上姐姐你?」他撇著嘴道:「姐姐每天處理政務那麽辛苦,阿衍還以為跟著老師學習,能幫上姐姐呢……」
想不到樂衍心存此心,樂瓔頗感寬慰,微笑道:「阿衍能有這份心意,姐姐就很開心了。隻要阿衍能跟著師太傅好好用功,就是對姐姐最大的幫忙了。」
樂衍似乎有些悶悶不樂,他又道:「姐姐,母後說,姐姐之所以讓師太傅做我的老師,是想用儒家的仁義道德給我洗腦,這樣阿衍將來就會變得懦弱,不會成為姐姐的威脅,姐姐就可以一直把持燕國大權。姐姐,你是這樣想的嗎?」
樂瓔心神一震。樂衍說這話的語氣很是自然,似乎隻是抱怨。可是樂瓔掌權已有三年,成日裏在朝中與那些老狐狸們勾心鬥角,自然清楚這句話的意味。樂衍已經對手握重權的她生出忌憚之心,不過因為他年齡尚幼,姐弟之間感情親密,所以能堂而皇之地將這話說出來。若是他再大兩歲,說不定已經在琢磨暗地裏怎麽對付她了。
她覺得有些不妙,雖然她每日都會抽空來見樂衍,督導課業,與他閑談,讓年輕的燕王知道姐姐正在做的事都是為了讓他將來擁有廣袤的國土,成為全天下的君王。可是她的時間畢竟有限,陪伴樂衍更多的是那位深宮的婦人,燕王的母親薑太後。她過於低估了一位母親對兒子的影響力。<hr>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樂瓔微微一怔,她有些後悔,早知他是如此打算,她倒是沒必要這麽早將人帶迴來。她應該在原地多看會熱鬧,看看他多表演幾次才是。
這時,她聽到男子溫潤的聲音響起:「長公主眼下是不是後悔了?應該在原地多站一會,看在下多表演幾次?」
樂瓔嘆氣。她忽然覺得眼前之人聰明得有些過分,衛王能將這樣的一個兒子送到燕都為質,果然是昏聵無比,難怪都快亡國了。再向衛遐看去,卻見他依然噙著笑,對上她的目光,還輕輕地眨了眨眼,水波漾漾,頗顯無辜。
「我還有一個問題,第三次你打算用什麽方式自殺?」
「實不相瞞,我身上還有一顆毒藥。咳…雖說是毒藥,但是隻會讓人暫時昏迷,並不會致死。」衛遐拿出一顆紅色的藥丸,「要不我現在給長公主現場表演一次,彌補遺憾?」
……
他的麵目十分真誠,仿佛隻要樂瓔說個「好」字,他就真的會將這顆毒藥吃下去。不過就算他真有此心,樂瓔也沒有這種惡趣味。
「好了,雖然公子利用我脫身,但是本宮素來大度,不與你計較。公子既然並無大礙,本宮這便讓人送公子迴去。」
雖然衛遐鬧了這麽一出,著實勾起了她的不少興趣,但是樂瓔可不會將過多的注意力放在一個微不足道的衛國質子身上。
她喚來南梔:「你吩咐車夫,這便送衛國公子迴行館。」
她轉身太早,所以恰好錯過了衛遐臉上一瞬錯愕的神情。
……
怎麽迴事?
他今日費了好大的心力,演了這麽一出大戲,才終於將自己送到樂瓔的麵前,並且給她留下足夠深刻的印象。
隻要能接近樂瓔,留在公主府,他的下一步計劃才能繼續進行。
前麵都很順利,可惜到最後收幕的時候,才發現劇本並沒?????有完全按照他所想像的走。明明方才樂瓔表現得對他很有興趣,可是眼下卻連多留他一晚的想法都沒有,竟然讓人連夜冒著大風雪將他送迴去。
不過事已至此,他好不容易營造出來的人設也不能崩。於是他再次輕躬為禮,聲音也不卑不亢,恰到好處:「今日多謝長公主援手,衛遐告辭。」
***
樂瓔雖染了些風寒,當晚上便由齊太醫開了方子,好生溫養。但病去如抽絲,沒個十天半月,也不會徹底好轉。然而朝上公事卻是耽擱不得,好在事情不多,大多是關於歲末祭天、來歲財稅用度之事,自有朝臣定論,與她幹係不大。
朝議之後,她照例進宮覲見燕王樂衍和薑太後。
樂衍與她並非一母所出,樂瓔之母宋王後在她六歲時去世,老燕王續娶薑氏,生了樂衍。樂衍已滿十五歲,離可以親政的年齡尚有一年。三年前,樂瓔延請儒家孔夫子的弟子師歆為師,教導他為王之道。時下有諸子百家,各立學說,彼此詰難,相互爭鳴。樂瓔想得很清楚,大亂之後若要大治,諸子各家中唯有儒學最為合適。而師歆博學多才,性情疏朗,也是帝師的合適人選,隻是薑太後總認為儒家學說迂腐,一直想為樂衍另擇名師。但一直以來樂衍對師歆都很滿意,薑太後也隻得作罷。
不過,今日的情況似乎有些變化。
樂衍見到她,問了一個問題:「姐姐,老師說若治天下,須得施以仁政。可為何姐姐卻對百姓苛以重稅,募以重兵,常常對外征伐,這不是與老師教我的理念相悖嗎?是老師教我的錯了,還是姐姐你錯了?」
樂瓔想了想答道:「阿衍,如今七國紛亂,若我大燕要嶄露頭角,一統天下,自然須得多積糧草,增強武備。待天下一統之後,阿衍再施行仁政,自然可以天下大治。」
樂衍道:「可是姐姐何時能統一天下?」
樂瓔道:「也許三年五年,也許十年二十年,隻要我燕國上下齊心,總會有那麽一天。」
樂衍有些失望:「也就是說老師教我的這些東西,最少也要三五年之後才能用得上,現在一點也幫不上姐姐你?」他撇著嘴道:「姐姐每天處理政務那麽辛苦,阿衍還以為跟著老師學習,能幫上姐姐呢……」
想不到樂衍心存此心,樂瓔頗感寬慰,微笑道:「阿衍能有這份心意,姐姐就很開心了。隻要阿衍能跟著師太傅好好用功,就是對姐姐最大的幫忙了。」
樂衍似乎有些悶悶不樂,他又道:「姐姐,母後說,姐姐之所以讓師太傅做我的老師,是想用儒家的仁義道德給我洗腦,這樣阿衍將來就會變得懦弱,不會成為姐姐的威脅,姐姐就可以一直把持燕國大權。姐姐,你是這樣想的嗎?」
樂瓔心神一震。樂衍說這話的語氣很是自然,似乎隻是抱怨。可是樂瓔掌權已有三年,成日裏在朝中與那些老狐狸們勾心鬥角,自然清楚這句話的意味。樂衍已經對手握重權的她生出忌憚之心,不過因為他年齡尚幼,姐弟之間感情親密,所以能堂而皇之地將這話說出來。若是他再大兩歲,說不定已經在琢磨暗地裏怎麽對付她了。
她覺得有些不妙,雖然她每日都會抽空來見樂衍,督導課業,與他閑談,讓年輕的燕王知道姐姐正在做的事都是為了讓他將來擁有廣袤的國土,成為全天下的君王。可是她的時間畢竟有限,陪伴樂衍更多的是那位深宮的婦人,燕王的母親薑太後。她過於低估了一位母親對兒子的影響力。<hr>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