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頁
九零後翠蘭在七零結婚了 作者:飯炒蛋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周家的這個人,自然是周老四那個當村長的三叔,既是幹部,也夠德高望重。
李翠蘭和周老四兩個人板板正正的站在一眾鄉親們的麵前,然後由周老四的三叔,前進大隊的大隊長,周三順,親自拿著他們的結婚證,先是當眾把結婚證上的內容念給大家聽,以示兩個人合法合規的結為夫妻了。
然後又對著兩人念了一段偉人的語錄,以示來自大人物的殷殷囑咐,諸如讓兩個人以後夫妻攜手,勤儉持家。共同努力,報效祖國,為祖國的建設添磚加瓦,為人民的幸福生活努力奮鬥什麽的。
這麽一大段話念下來,兩個人要鄭重其事的迴應著,和李翠蘭當初預想的無聊不同,或許是態度認真了,她聽著聽著,倒是有種不自覺的澎湃激情。
這感覺就好像,她真的是這個國家裏很重要很重要的一份子,連她的人生大事都是國家的大事一樣,總之,這感覺很奇妙,也很特別。
和她預料的不同,這部分的婚禮儀式感也比她想像的還要到位,似乎也不比那種互相凝視,對彼此許下此生愛的誓言那種來的要沒意義,反而變得更深刻了一些。
個人的部分有些少,反倒是集體主義,強調的更多些。
這樣的儀式下,他們的婚姻好像一下子就多了一種肅穆感,莊嚴又神聖。似乎無關乎愛情,不是你愛我我愛你的兒女情長,更多的仿佛是一種社會的責任和重擔,還是和家國大業息息相關的那種。
就感覺這婚禮,這婚約都變得很是重要,不在是兩個人的私事,而是關乎家國命運的大事一般。
就很神奇的感受!這部分結束後,所有的儀式也就都完成了,兩個人順利禮成,接下來,就進入到了村民們最喜歡的,早就已經翹首以待的開席階段了。
隨著一聲開席了,大傢夥都開始擼起了袖子,使勁摟席幹飯了。
這年頭大家都缺吃少穿的,平日裏尚且還有吃不飽的時候呢,遇上這種吃席的場合,那必定是要清空了肚子,大吃特吃一頓的。
周家的條件還好,酒席上準備的菜都算的上是好菜了,大家吃起來一個個爭先恐後,喜笑顏開的,嘴巴吃的噴香,肚子吃的溜圓,一個吃的比一個歡快。
李翠蘭也坐在了和李二嫂她們一桌的地方,她的旁邊則是坐著跟著她娘家人一起過來祝賀她的周蘭蘭。
李翠蘭正夾著一塊肉丁往嘴裏放呢,桌子上的一個本家嫂子就一邊吃著菜一邊帶著幾分興味的看向周蘭蘭,含糊不清的開口道:「蘭蘭啊,聽說昨個兒,男知青點那邊又鬧騰起來了,是真的嗎?」
周蘭蘭也在吃著菜,聞言臉色微微變了變,眼見著大家雖然都還吃著飯呢,目光卻也不自覺的都湊到她的身上來了,她無奈的開口道:
「嗯,昨個兒又鬧騰了一場,不過最後互相也都賠禮道歉了,沒什麽大事。」
她本不欲多說,卻架不住大家很是好奇。
「我怎麽聽說兩個男知青都打一起去了啊,這你們知青自己人,是鬧騰個什麽啊,蘭蘭你知道嗎?聽說還是因為王家那事?王家人都消停了,怎麽你們知青內部還鬧起來了啊?」
依舊是那個嫂子開口,明顯已經是聽說了好多,但又想從周蘭蘭這知道些更詳細的內容。
什麽你們知青你們知青的,她是知青怎麽就跟著他們一起們了,周蘭蘭聽的挺不順耳的,不由抿了抿嘴,心想著可真是好事不出門,壞事傳千裏。
她有心不想說出來給人聽的,可眼見著大家都一臉好奇的朝她看了過來,包括李翠蘭和她的家人們。
周蘭蘭不由嘆了口氣,然後緩緩開口道:「就是為著那幾個知青迴來的時候沒吱聲嗎,方宇昨個兒當眾抱怨了幾句,有人看他不順眼,說他敢做不敢當,明明是他做事不對倒怨起別人來了,說著說著兩個人就吵起來了,後麵是動了下手,但很快就被大家拉開了,也沒有鬧得太難看」
反正村子裏就沒有秘密,他們知青點的這點事,早晚大家都能打聽出來,既然人家問到自己頭上了,周蘭蘭索性就說給大家聽好了。不過最後還是忍不住嘀咕了一句:「這消息傳的倒是挺快的,嫂子這麽快就聽說了」
「你們那剛鬧起來我就聽到動靜了,好傢夥,果然還是那事鬧得,這個方宇是怎麽迴事啊,欺負了人家姑娘,既不說負責任娶了人家,如今連和自己住在一起的知青們都埋怨上了,這什麽人啊!」
那嫂子一臉不贊同的神色,叭叭的說著。
「那王家就沒再去鬧了?兩人都那樣了,王家丫頭要是不嫁給他,以後能嫁給誰去啊?」一位伯母說道。
「王家丫頭就是個傻的,要我說啊,那個方宇就不是個好的,做事一點都不男人,王家丫頭要是真不嫁給他,未見得也是件好事,村子裏哪個小夥不比那個方宇強啊」說這話的是李二嫂。
李翠蘭在一旁聽了,都忍不住想要給她二嫂鼓掌了,輕聲嘀咕道:「二嫂你說的太對了」
李二嫂不妨自己說句閑話還被小姑子誇了一嘴,頓時就笑了,伸筷子給李翠蘭夾了塊肉:「你這新娘子多吃點肉」
瞥見李翠蘭身邊的周蘭蘭,李二嫂還不忘逗她一句:「蘭蘭啊,二嫂跟你說,像方宇這樣的男人啊,可不是咱們女兒家的好歸宿」
周蘭蘭學著李翠蘭的樣子,也恭維了李二嫂一句:「二嫂你說的太對了!」
李翠蘭和周老四兩個人板板正正的站在一眾鄉親們的麵前,然後由周老四的三叔,前進大隊的大隊長,周三順,親自拿著他們的結婚證,先是當眾把結婚證上的內容念給大家聽,以示兩個人合法合規的結為夫妻了。
然後又對著兩人念了一段偉人的語錄,以示來自大人物的殷殷囑咐,諸如讓兩個人以後夫妻攜手,勤儉持家。共同努力,報效祖國,為祖國的建設添磚加瓦,為人民的幸福生活努力奮鬥什麽的。
這麽一大段話念下來,兩個人要鄭重其事的迴應著,和李翠蘭當初預想的無聊不同,或許是態度認真了,她聽著聽著,倒是有種不自覺的澎湃激情。
這感覺就好像,她真的是這個國家裏很重要很重要的一份子,連她的人生大事都是國家的大事一樣,總之,這感覺很奇妙,也很特別。
和她預料的不同,這部分的婚禮儀式感也比她想像的還要到位,似乎也不比那種互相凝視,對彼此許下此生愛的誓言那種來的要沒意義,反而變得更深刻了一些。
個人的部分有些少,反倒是集體主義,強調的更多些。
這樣的儀式下,他們的婚姻好像一下子就多了一種肅穆感,莊嚴又神聖。似乎無關乎愛情,不是你愛我我愛你的兒女情長,更多的仿佛是一種社會的責任和重擔,還是和家國大業息息相關的那種。
就感覺這婚禮,這婚約都變得很是重要,不在是兩個人的私事,而是關乎家國命運的大事一般。
就很神奇的感受!這部分結束後,所有的儀式也就都完成了,兩個人順利禮成,接下來,就進入到了村民們最喜歡的,早就已經翹首以待的開席階段了。
隨著一聲開席了,大傢夥都開始擼起了袖子,使勁摟席幹飯了。
這年頭大家都缺吃少穿的,平日裏尚且還有吃不飽的時候呢,遇上這種吃席的場合,那必定是要清空了肚子,大吃特吃一頓的。
周家的條件還好,酒席上準備的菜都算的上是好菜了,大家吃起來一個個爭先恐後,喜笑顏開的,嘴巴吃的噴香,肚子吃的溜圓,一個吃的比一個歡快。
李翠蘭也坐在了和李二嫂她們一桌的地方,她的旁邊則是坐著跟著她娘家人一起過來祝賀她的周蘭蘭。
李翠蘭正夾著一塊肉丁往嘴裏放呢,桌子上的一個本家嫂子就一邊吃著菜一邊帶著幾分興味的看向周蘭蘭,含糊不清的開口道:「蘭蘭啊,聽說昨個兒,男知青點那邊又鬧騰起來了,是真的嗎?」
周蘭蘭也在吃著菜,聞言臉色微微變了變,眼見著大家雖然都還吃著飯呢,目光卻也不自覺的都湊到她的身上來了,她無奈的開口道:
「嗯,昨個兒又鬧騰了一場,不過最後互相也都賠禮道歉了,沒什麽大事。」
她本不欲多說,卻架不住大家很是好奇。
「我怎麽聽說兩個男知青都打一起去了啊,這你們知青自己人,是鬧騰個什麽啊,蘭蘭你知道嗎?聽說還是因為王家那事?王家人都消停了,怎麽你們知青內部還鬧起來了啊?」
依舊是那個嫂子開口,明顯已經是聽說了好多,但又想從周蘭蘭這知道些更詳細的內容。
什麽你們知青你們知青的,她是知青怎麽就跟著他們一起們了,周蘭蘭聽的挺不順耳的,不由抿了抿嘴,心想著可真是好事不出門,壞事傳千裏。
她有心不想說出來給人聽的,可眼見著大家都一臉好奇的朝她看了過來,包括李翠蘭和她的家人們。
周蘭蘭不由嘆了口氣,然後緩緩開口道:「就是為著那幾個知青迴來的時候沒吱聲嗎,方宇昨個兒當眾抱怨了幾句,有人看他不順眼,說他敢做不敢當,明明是他做事不對倒怨起別人來了,說著說著兩個人就吵起來了,後麵是動了下手,但很快就被大家拉開了,也沒有鬧得太難看」
反正村子裏就沒有秘密,他們知青點的這點事,早晚大家都能打聽出來,既然人家問到自己頭上了,周蘭蘭索性就說給大家聽好了。不過最後還是忍不住嘀咕了一句:「這消息傳的倒是挺快的,嫂子這麽快就聽說了」
「你們那剛鬧起來我就聽到動靜了,好傢夥,果然還是那事鬧得,這個方宇是怎麽迴事啊,欺負了人家姑娘,既不說負責任娶了人家,如今連和自己住在一起的知青們都埋怨上了,這什麽人啊!」
那嫂子一臉不贊同的神色,叭叭的說著。
「那王家就沒再去鬧了?兩人都那樣了,王家丫頭要是不嫁給他,以後能嫁給誰去啊?」一位伯母說道。
「王家丫頭就是個傻的,要我說啊,那個方宇就不是個好的,做事一點都不男人,王家丫頭要是真不嫁給他,未見得也是件好事,村子裏哪個小夥不比那個方宇強啊」說這話的是李二嫂。
李翠蘭在一旁聽了,都忍不住想要給她二嫂鼓掌了,輕聲嘀咕道:「二嫂你說的太對了」
李二嫂不妨自己說句閑話還被小姑子誇了一嘴,頓時就笑了,伸筷子給李翠蘭夾了塊肉:「你這新娘子多吃點肉」
瞥見李翠蘭身邊的周蘭蘭,李二嫂還不忘逗她一句:「蘭蘭啊,二嫂跟你說,像方宇這樣的男人啊,可不是咱們女兒家的好歸宿」
周蘭蘭學著李翠蘭的樣子,也恭維了李二嫂一句:「二嫂你說的太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