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夥私鹽販不僅行事十分謹慎,甚至可以稱得上是訓練有素。
他們隻在宵禁將將解除後的兩刻鍾內搬運私鹽,兩刻鍾後,便由正常貨物掩蓋私鹽交易。
之所以隻有兩刻鍾,也是因為那時天色尚昏暗,來往巡檢的金吾衛和漕運官即使前來監看,也不一定會立即察覺到異常。
即便察覺了,兩刻鍾稍縱即逝,這些人也已經做好了脫身的萬全準備。
時間短並不意味著貨物少,所以他們才會對苦力極盡壓榨,苛刻之至,致使幾人相繼猝亡。
但這些苦力自己,竟始終不知曉搬運的貨物到底是何物。
張仵作暗中使出跘子,才終於讓這一夥私鹽販露出狐狸尾巴。
他當時以為,案情已經從苦力力竭而死上升到私鹽這種事關朝廷命脈的程度,總不會再被高朗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地糊弄過去。
可張仵作終究隻猜對了一半。
私鹽案在張仵作的幹涉下終於被金吾衛察覺,高朗硬著頭皮接下。
又花了近一個月時間才慢吞吞地查出這條販賣私鹽的線路,是雍州的一名漕運使和江南鹽運使勾結,暗中販賣,以期中飽私囊。
案發不久,雍州漕運使就吞下毒藥畏罪身亡,案件的突破口一下子匯集到了那名江南鹽運使身上。
高朗授意將江南鹽運使提審至京兆府,可這名鹽運使才下了官船不久,就在雍州驛館內被一夥手段殘暴的「流寇」殺害。
同時被殺的,還有押運鹽運使的衙役以及雍州驛丞和十數名驛夫。
整個驛館內血流成河,無一人生還,現場及其慘烈。
張仵作不得高朗信任,前去現場驗屍時,並沒能直接接觸到鹽運使的屍身。
經他勘驗的幾具屍體都隻是受到牽涉的無辜驛夫,他們死狀各異,但基本符合「流寇」作案的特徵。
這一切都太過巧合。
漕運使身在京師之中,剛剛案發,得到消息的他就服毒畏罪。
好不容易將鹽運使從江南押到雍州,竟然被「流寇」所殺,這二人都不曾留下任何證詞。
更何況這夥流寇是從衛州水澇後逃難而來的,他們占山為王已有多年,因為犯下不少劫掠財物的案子而惡名遠播,但到底不曾鬧出過人命官司。
驛館行兇,是這夥「流寇」頭一迴動手殺人。
整件案子都透著四個字,不合情理。
張仵作深覺當初捅破私鹽案的做法太過單純,這才導致了後來的殺戮。
思來想去,最終在夜深人靜時冒險潛入京兆府驗屍房,摸著黑看了一眼鹽運使的屍體。
那般死狀,到今日,張仵作都不曾忘記分毫。
和那些陪葬的驛夫不同,鹽運使的屍身明顯有些蹊蹺。
他身上的傷隻有一處,位於心間,刀口整齊利落,儼然是一刀斃命。
這般手法,熟練勝過劊子手,又怎麽可能出自「流寇」之手。
光是如此,還不足以讓張仵作難以忘懷。
更可怕的是,當時鹽運使死後已有整整一日,口鼻處都還在不斷地析出黑漆似的濃稠血液,氣味腐臭中帶著一種特殊的腥味,渾濁似深潭死水。
張仵作驗屍的本領承襲自自家父親,他打從十歲起就混在屍體堆裏學本事,一晃已經過了知天命之年,卻是頭一次見到這般詭譎的情形。
說至此處,張仵作喉間已有些不適,他咽下茶水將吐意強行壓製下來。
周沉這才驚道:「六年前京師竟發生過私鹽案?我那時雖說還在考取功名,但也不至於兩耳不聞窗外事,這等滔天案情我竟絲毫不知。」
「不是你不知曉,而是這案子,早就被高朗暗中下令不得外傳,甚至連卷宗都沒留下過。」
張仵作嘆著口氣,接著說起當年舊事。
鹽運使一死,這案子便不好查了。
高朗以流寇為託辭將這件事上報給刑部。
刑部與兵部共同商議後,派出兵馬前去剿除,不經審訊就將這一夥流寇全部就地正法,沒留下半個活口。
私鹽案最後便以兩名案犯身死,不明不白地結案了。
周沉默然聽完,良久不曾發一言。
事關朝廷命脈的私鹽案能被高朗輕易按下,牽涉進這件事的甚至還有刑部官員和兵部官員。
他們像是一張密實的鐵網,緊緊掩蓋著青口獠牙的可怖真相。
六年過去,這樁案子的卷宗不曾在京兆府有所記錄,有關它的記憶也像是被人為抹去,後來者已無跡可尋。
如今,高朗更是貴為刑部尚書,私鹽疑案甚至沒有在他的官途留下任何汙跡。
張仵作將指節輕輕扣在案幾之上,一聲敲擊將周沉紛亂的心神收攏迴來,「你可知這意味著什麽?」
這意味著,在高朗身後,還有其他的人尚未現身。
此人,比手握實權的三品尚書更加接近權力中心。
再往上,一品大員裏就是當朝宰相與三師三公,除此之外便是皇子與王公。
這其中的任何一位,都不是周沉作為京兆府少尹可以隨意撼動的。
周沉垂眸斂目,密密的眼睫擋住了他的神色。
半晌,他緩緩開口,「我知道這意味著什麽。」
他聲音低沉,語氣平緩,聽不出半分波動。
張仵作忍不住攥緊手心,「那你還要查?」
他們隻在宵禁將將解除後的兩刻鍾內搬運私鹽,兩刻鍾後,便由正常貨物掩蓋私鹽交易。
之所以隻有兩刻鍾,也是因為那時天色尚昏暗,來往巡檢的金吾衛和漕運官即使前來監看,也不一定會立即察覺到異常。
即便察覺了,兩刻鍾稍縱即逝,這些人也已經做好了脫身的萬全準備。
時間短並不意味著貨物少,所以他們才會對苦力極盡壓榨,苛刻之至,致使幾人相繼猝亡。
但這些苦力自己,竟始終不知曉搬運的貨物到底是何物。
張仵作暗中使出跘子,才終於讓這一夥私鹽販露出狐狸尾巴。
他當時以為,案情已經從苦力力竭而死上升到私鹽這種事關朝廷命脈的程度,總不會再被高朗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地糊弄過去。
可張仵作終究隻猜對了一半。
私鹽案在張仵作的幹涉下終於被金吾衛察覺,高朗硬著頭皮接下。
又花了近一個月時間才慢吞吞地查出這條販賣私鹽的線路,是雍州的一名漕運使和江南鹽運使勾結,暗中販賣,以期中飽私囊。
案發不久,雍州漕運使就吞下毒藥畏罪身亡,案件的突破口一下子匯集到了那名江南鹽運使身上。
高朗授意將江南鹽運使提審至京兆府,可這名鹽運使才下了官船不久,就在雍州驛館內被一夥手段殘暴的「流寇」殺害。
同時被殺的,還有押運鹽運使的衙役以及雍州驛丞和十數名驛夫。
整個驛館內血流成河,無一人生還,現場及其慘烈。
張仵作不得高朗信任,前去現場驗屍時,並沒能直接接觸到鹽運使的屍身。
經他勘驗的幾具屍體都隻是受到牽涉的無辜驛夫,他們死狀各異,但基本符合「流寇」作案的特徵。
這一切都太過巧合。
漕運使身在京師之中,剛剛案發,得到消息的他就服毒畏罪。
好不容易將鹽運使從江南押到雍州,竟然被「流寇」所殺,這二人都不曾留下任何證詞。
更何況這夥流寇是從衛州水澇後逃難而來的,他們占山為王已有多年,因為犯下不少劫掠財物的案子而惡名遠播,但到底不曾鬧出過人命官司。
驛館行兇,是這夥「流寇」頭一迴動手殺人。
整件案子都透著四個字,不合情理。
張仵作深覺當初捅破私鹽案的做法太過單純,這才導致了後來的殺戮。
思來想去,最終在夜深人靜時冒險潛入京兆府驗屍房,摸著黑看了一眼鹽運使的屍體。
那般死狀,到今日,張仵作都不曾忘記分毫。
和那些陪葬的驛夫不同,鹽運使的屍身明顯有些蹊蹺。
他身上的傷隻有一處,位於心間,刀口整齊利落,儼然是一刀斃命。
這般手法,熟練勝過劊子手,又怎麽可能出自「流寇」之手。
光是如此,還不足以讓張仵作難以忘懷。
更可怕的是,當時鹽運使死後已有整整一日,口鼻處都還在不斷地析出黑漆似的濃稠血液,氣味腐臭中帶著一種特殊的腥味,渾濁似深潭死水。
張仵作驗屍的本領承襲自自家父親,他打從十歲起就混在屍體堆裏學本事,一晃已經過了知天命之年,卻是頭一次見到這般詭譎的情形。
說至此處,張仵作喉間已有些不適,他咽下茶水將吐意強行壓製下來。
周沉這才驚道:「六年前京師竟發生過私鹽案?我那時雖說還在考取功名,但也不至於兩耳不聞窗外事,這等滔天案情我竟絲毫不知。」
「不是你不知曉,而是這案子,早就被高朗暗中下令不得外傳,甚至連卷宗都沒留下過。」
張仵作嘆著口氣,接著說起當年舊事。
鹽運使一死,這案子便不好查了。
高朗以流寇為託辭將這件事上報給刑部。
刑部與兵部共同商議後,派出兵馬前去剿除,不經審訊就將這一夥流寇全部就地正法,沒留下半個活口。
私鹽案最後便以兩名案犯身死,不明不白地結案了。
周沉默然聽完,良久不曾發一言。
事關朝廷命脈的私鹽案能被高朗輕易按下,牽涉進這件事的甚至還有刑部官員和兵部官員。
他們像是一張密實的鐵網,緊緊掩蓋著青口獠牙的可怖真相。
六年過去,這樁案子的卷宗不曾在京兆府有所記錄,有關它的記憶也像是被人為抹去,後來者已無跡可尋。
如今,高朗更是貴為刑部尚書,私鹽疑案甚至沒有在他的官途留下任何汙跡。
張仵作將指節輕輕扣在案幾之上,一聲敲擊將周沉紛亂的心神收攏迴來,「你可知這意味著什麽?」
這意味著,在高朗身後,還有其他的人尚未現身。
此人,比手握實權的三品尚書更加接近權力中心。
再往上,一品大員裏就是當朝宰相與三師三公,除此之外便是皇子與王公。
這其中的任何一位,都不是周沉作為京兆府少尹可以隨意撼動的。
周沉垂眸斂目,密密的眼睫擋住了他的神色。
半晌,他緩緩開口,「我知道這意味著什麽。」
他聲音低沉,語氣平緩,聽不出半分波動。
張仵作忍不住攥緊手心,「那你還要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