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的哥哥司徒禮信學的就是新聞專業,據說已經有不少雜誌社與報社向他拋了橄欖枝。
司徒禮信便是當年救她的男童,如今已大學畢業,成績甚好,儀表堂堂,家裏總有些他帶迴來的獎盃獎狀。
這樣的孩子,本該是被捧在手心的,偏她小時候為了自保無意間坑了他一把,鬧得父母都對這兒子很有芥蒂。別人家都是重男輕女,到了司徒家剛好反過來,重女輕男。什麽好事都是女兒的,什麽不好的事都是兒子的。
開始時立夏不覺如何,跟禮信相處久了便有些抱歉,總歸是這孩子把她救迴來的。何況這孩子許是對她愧疚,不論在父母處受了什麽委屈,也從不到她麵前撒氣,待她與司徒爸媽一般,時刻小心,處處以她為先。可那時她還是不甚了解這世界,不敢輕易暴露自己,便還是一邊裝啞巴,一邊想著從別處入手。
立夏這名字,便是她想的辦法之一,她還記得那時自己怎麽舉著節氣卡片與父母說的。
【我想跟哥哥一樣,他叫禮信,我叫立夏,多像啊!】
誰曉得,父母的確是依了她,給她改了名字,卻也沒多久就把禮信送到了寄宿學校裏。
想來,他們是覺得立夏年紀太小,要不是禮信給她灌輸這種想法,她怎麽會無緣無故想要改名的?
更糟的是立夏本就是古人,對現代的很多事情多有不慣,雖然懂事不哭不鬧,但總有些怪異的毛病。這些毛病就都被司徒爸媽按到了她小時候落水、失聲的緣由上,順便再扣個鍋到了司徒禮信身上。
想想看吧,司徒禮信跟司徒立夏都是他們教養的兒女,司徒禮信身上就沒有那些毛病,原因是什麽?
當然是因為不能說話,才會沒有安全感。為什麽不能說話?因為落水嚇到了。為什麽落水?因為她哥哥偷偷帶著她跑了出去。實際上,要是禮信不帶著,立夏那麽小,連海邊能不能走過去都不一定。
司徒爸媽都是二代移民,都是名校出身,頭腦也都很聰明,教養也很好,夫妻恩愛有加,事業一帆風順。
這輩子最大的失敗就是在兒女上,讓他們怎麽能對兒子心平氣和?每次看到女兒那麽小,那麽可憐,不氣才怪。
加上立夏讀學校時的確被人「欺負」過,她當然不會慣著那些小蘿蔔頭,說把人揍了就把人揍了,還被叫了家長。結果後來她就學乖了,再動手保證不出一點痕跡,點個穴道該疼疼該癢癢,舒筋活血,儀器也查不出什麽。
可她被「霸淩」的事情算是被司徒家記住了,父母更心疼她了。想想司徒禮信第一天上學,高高興興還說什麽交了幾個好朋友,上了什麽課之類的。再看看小女兒,朋友,沒記住,上課,學了些,打架還把人打出了鼻血……
到底還是因為被嚇到了,可憐的女兒。
這樣的印象太深,哪怕她後來找機會「恢復」能夠說話以後,父母也還是對立夏十分的偏心。對禮信倒是不斥責什麽了,可也是疏離中透著冷淡,仿佛他們跟立夏才是一家三口,禮信就是個從外麵抱養的養子似的。
司徒禮信就是再是個好孩子也受不了自己的親爸媽如此對待,寄宿學校後又去了大學,假期時不是在外麵玩,就是在外麵兼職,不然迴家了也僅僅有妹妹一個歡迎他。
有家還不如沒家。
這迴是大學畢業了,不得不迴家,才迴來的。照著立夏看書上學到的,也是長大懂事過了叛逆期了,否則若是這個哥哥中學的時候,那是半點都不肯著家的,還要跟爸媽對著在電話裏吵架。
正思索間,門口出現了動靜,有人拿著鑰匙開門,想來不會是司徒爸,司徒爸此時還在上班。
立夏起身朝著門口走去,沒過一會兒果然見到了自家「哥哥」,司徒禮信。
司徒禮信相貌很有些書卷氣,但也許是常年在外跑的關係,皮膚曬得有些小麥色,身材挺拔,頭髮剪得有些短,看起來幹淨利落。五官俊秀,眼睛有些小,笑起來眉眼彎彎的,裏麵穿了件短袖,外麵套了件襯衫,穿得還挺時尚。
「怎麽你這麽晚才迴來,」立夏一邊嘀咕一邊伸手幫他拎行李袋:「我等你好久了。」
她手伸過去,司徒禮信隨手就躲過去了:「女孩子別動手動腳的,什麽『你』啊,『我』啊的,我是你哥!」
立夏撇撇嘴,真算起來不曉得誰大呢,又跟她裝哥哥。
「沖我白眼是吧?」下一秒她腦袋上就挨了個爆栗,司徒禮信把行李放下了,打量著她:「長高了?唉,我拜託你換幾件衣服穿好不好?天天這麽長袖長褲你不熱嗎?要不是家裏有空調我真擔心你不是熱中暑就是熱出紅痱來。」
這個妹妹從小就怪癖一大堆,不穿短袖,不穿裙子,不穿泳衣,文藝演出穿個芭蕾舞裙活似要了她的命似的,也就是爸媽和他慣著她,她說什麽都照做。她小時候還好,現在長大了有些應酬都給推了,以後可怎麽辦?
高中那些舞會,聚會,立夏推了也就推了,禮信相信就算是她不參加也沒人敢欺負她,上了大學也差不多。
以後工作了呢?司徒禮信知道爸媽打算讓立夏在自家公司工作,他自己對繼承家業也沒什麽興趣。
但是保不準立夏以後也有自己的理想呢?
不是誰都能像家裏人一樣包容她的。
司徒禮信便是當年救她的男童,如今已大學畢業,成績甚好,儀表堂堂,家裏總有些他帶迴來的獎盃獎狀。
這樣的孩子,本該是被捧在手心的,偏她小時候為了自保無意間坑了他一把,鬧得父母都對這兒子很有芥蒂。別人家都是重男輕女,到了司徒家剛好反過來,重女輕男。什麽好事都是女兒的,什麽不好的事都是兒子的。
開始時立夏不覺如何,跟禮信相處久了便有些抱歉,總歸是這孩子把她救迴來的。何況這孩子許是對她愧疚,不論在父母處受了什麽委屈,也從不到她麵前撒氣,待她與司徒爸媽一般,時刻小心,處處以她為先。可那時她還是不甚了解這世界,不敢輕易暴露自己,便還是一邊裝啞巴,一邊想著從別處入手。
立夏這名字,便是她想的辦法之一,她還記得那時自己怎麽舉著節氣卡片與父母說的。
【我想跟哥哥一樣,他叫禮信,我叫立夏,多像啊!】
誰曉得,父母的確是依了她,給她改了名字,卻也沒多久就把禮信送到了寄宿學校裏。
想來,他們是覺得立夏年紀太小,要不是禮信給她灌輸這種想法,她怎麽會無緣無故想要改名的?
更糟的是立夏本就是古人,對現代的很多事情多有不慣,雖然懂事不哭不鬧,但總有些怪異的毛病。這些毛病就都被司徒爸媽按到了她小時候落水、失聲的緣由上,順便再扣個鍋到了司徒禮信身上。
想想看吧,司徒禮信跟司徒立夏都是他們教養的兒女,司徒禮信身上就沒有那些毛病,原因是什麽?
當然是因為不能說話,才會沒有安全感。為什麽不能說話?因為落水嚇到了。為什麽落水?因為她哥哥偷偷帶著她跑了出去。實際上,要是禮信不帶著,立夏那麽小,連海邊能不能走過去都不一定。
司徒爸媽都是二代移民,都是名校出身,頭腦也都很聰明,教養也很好,夫妻恩愛有加,事業一帆風順。
這輩子最大的失敗就是在兒女上,讓他們怎麽能對兒子心平氣和?每次看到女兒那麽小,那麽可憐,不氣才怪。
加上立夏讀學校時的確被人「欺負」過,她當然不會慣著那些小蘿蔔頭,說把人揍了就把人揍了,還被叫了家長。結果後來她就學乖了,再動手保證不出一點痕跡,點個穴道該疼疼該癢癢,舒筋活血,儀器也查不出什麽。
可她被「霸淩」的事情算是被司徒家記住了,父母更心疼她了。想想司徒禮信第一天上學,高高興興還說什麽交了幾個好朋友,上了什麽課之類的。再看看小女兒,朋友,沒記住,上課,學了些,打架還把人打出了鼻血……
到底還是因為被嚇到了,可憐的女兒。
這樣的印象太深,哪怕她後來找機會「恢復」能夠說話以後,父母也還是對立夏十分的偏心。對禮信倒是不斥責什麽了,可也是疏離中透著冷淡,仿佛他們跟立夏才是一家三口,禮信就是個從外麵抱養的養子似的。
司徒禮信就是再是個好孩子也受不了自己的親爸媽如此對待,寄宿學校後又去了大學,假期時不是在外麵玩,就是在外麵兼職,不然迴家了也僅僅有妹妹一個歡迎他。
有家還不如沒家。
這迴是大學畢業了,不得不迴家,才迴來的。照著立夏看書上學到的,也是長大懂事過了叛逆期了,否則若是這個哥哥中學的時候,那是半點都不肯著家的,還要跟爸媽對著在電話裏吵架。
正思索間,門口出現了動靜,有人拿著鑰匙開門,想來不會是司徒爸,司徒爸此時還在上班。
立夏起身朝著門口走去,沒過一會兒果然見到了自家「哥哥」,司徒禮信。
司徒禮信相貌很有些書卷氣,但也許是常年在外跑的關係,皮膚曬得有些小麥色,身材挺拔,頭髮剪得有些短,看起來幹淨利落。五官俊秀,眼睛有些小,笑起來眉眼彎彎的,裏麵穿了件短袖,外麵套了件襯衫,穿得還挺時尚。
「怎麽你這麽晚才迴來,」立夏一邊嘀咕一邊伸手幫他拎行李袋:「我等你好久了。」
她手伸過去,司徒禮信隨手就躲過去了:「女孩子別動手動腳的,什麽『你』啊,『我』啊的,我是你哥!」
立夏撇撇嘴,真算起來不曉得誰大呢,又跟她裝哥哥。
「沖我白眼是吧?」下一秒她腦袋上就挨了個爆栗,司徒禮信把行李放下了,打量著她:「長高了?唉,我拜託你換幾件衣服穿好不好?天天這麽長袖長褲你不熱嗎?要不是家裏有空調我真擔心你不是熱中暑就是熱出紅痱來。」
這個妹妹從小就怪癖一大堆,不穿短袖,不穿裙子,不穿泳衣,文藝演出穿個芭蕾舞裙活似要了她的命似的,也就是爸媽和他慣著她,她說什麽都照做。她小時候還好,現在長大了有些應酬都給推了,以後可怎麽辦?
高中那些舞會,聚會,立夏推了也就推了,禮信相信就算是她不參加也沒人敢欺負她,上了大學也差不多。
以後工作了呢?司徒禮信知道爸媽打算讓立夏在自家公司工作,他自己對繼承家業也沒什麽興趣。
但是保不準立夏以後也有自己的理想呢?
不是誰都能像家裏人一樣包容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