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的對岸首先接敵的是明軍的三個陣營,此時如果把每一名明軍將士看成一棵樹,他們有株距也有行距,保證每名將士都有三米的施展空間。


    首先襲來的是漫天的箭雨,而此時明軍將士手中無有盾牌,有的隻是他們應手的冷兵器——刀槍劍戟。不過這些東西此時在這些明軍將士的手中比盾牌好使。


    他們本來就是從各軍中挑選的長於步下搏擊的將士,再加上張獻忠,李過,高一功,袁宗第等四大教官親自執教,訓練場上幾個月的血汗沒有白流。


    隻見他們把這些刀槍劍戟武動如飛,射向他們的流矢,紛紛墜地。


    韃子的兵將愕然,明軍個個身懷絕技,萬箭齊發,竟然對他們沒有威脅?


    韃子們隻好收起弓箭,換上戰刀,眨眼之間,衝進明軍的陣營之中。


    騎兵跟步兵作戰,步兵如果沒有弓箭火器和堅強的防禦工事,萬馬奔騰的一個衝鋒,就能將明軍的陣腳衝個亂七八糟。


    但是今天不同,這些明軍擺成這個陣勢,就像一片樹林,一動不動,等著他們往裏衝鋒。


    無數的戰馬衝了進來,馬上的韃子,各舉刀槍對著地上的明軍猛砍猛戳。


    這些明軍舞動刀槍劍戟,把刺過來的利刃擋開,然後用手中的利刃對戰馬和馬上的韃子發起攻擊。


    別看韃子們坐在高高的馬上,此時明軍都在地下,矮了半截,但是明軍更加靈活。


    別看韃子們洶湧澎湃,張牙舞爪的衝過來。這些明軍往旁邊一閃,讓過馬頭,反手一刀,韃子們就會落馬。


    或者是往上一縱,跳到空中,就把手中的長槍刺出,戳進韃子的胸腹。或者斬不到人,就對戰馬下家夥,把馬腿砍斷,韃子也照樣落馬。


    就這樣,雙方展開混戰,混戰的結果,明軍沒有潰逃,甚至連陣型都沒有散亂。


    金鐵交鳴之中,韃子的戰馬翻了,韃子們落馬了。也就是說,一對一,一名韃子的騎兵,根本對付不了一名明軍的步兵。這不是個例,而是普遍現象。


    結果4萬韃子硬是沒有把6萬步兵給衝散。


    如果韃子的這4萬鐵騎如一輛橫衝直撞的戰車,而明軍的陣營就像無數根木樁,把這架戰車牢牢的給困在了木樁陣中。


    後麵不遠處坐在馬上觀戰的張獻忠,一看時機成熟,把鬼頭大刀往空中一舉,“殺!”


    4萬步兵如決堤之洪,也衝上來加入了戰團。先後總共10萬步兵參戰,把4萬韃子的鐵騎給淹沒了。


    這一戰韃子們的三觀都被顛覆一了。此前他們隻知道,大明遠征軍的馬軍和弓箭兵厲害,卻從來沒有想到,步兵也這麽牛逼。


    當然這裏麵,最牛逼的是四員騎馬的主將,張獻忠人送外號黃虎,別看今年40歲出頭,一口鬼頭大刀,真如虎入羊群。李過,人送外號一隻虎,崔馬倫都殺起韃子來,如砍瓜切菜。高一功人長得有點麵,但是到了戰場上拚殺起來,也很有脾氣,把手中的刀舞動得如雨打梨花。人長得有些黑的袁宗第,一對鐵鞭真如尉遲恭重生。


    這四員大將發起威來,個個都是萬人敵。


    韃子們徹底崩潰了,蒙古猛將鐵黎掄起手中的大斧子,對著袁宗第劈了下來,袁宗第用左手鞭把斧擋開,右手鞭掄起來就砸,哢嚓一聲,鐵黎的腦袋被砸漏。


    蒙古韃子另一個猛將鐵爾木,跟李過殺了個難解難分,高一功衝上來助陣,帖爾木招架不住,隻有敗陣而逃。


    韃子的兩員主將一死一逃,已經陷入混亂,難以支撐的韃子們軍心大散,紛紛潰逃。


    張獻忠帶著三員大將10萬人馬追過煙台河,大殺一陣,直到人的兩條腿實在趕不上戰馬的四條腿為止。


    這些韃子果然是來無影去無蹤,來的快,跑的時候也快,留下一地的屍體,蹤跡全無。


    追出幾裏地後,韃子們連一個鬼影都沒了。


    再看河內外,河的兩邊,漫山遍野全是屍體,殘棋和斷刃。鮮血把腳下的綠草和土地都染紅了,還染紅了清清的河水。


    張獻忠傳令收兵,這一場戰鬥曆時不長,隻持續了一個多時辰,卻創造了大明步兵戰勝韃子鐵騎兵的奇跡。


    張獻忠命人清掃戰場,搶救傷號,規整戰利品,統計戰場數字,然後讓軍需官給記工。


    張獻忠他們記功的方法也很特殊,不再按照腦袋多少,而是查每人割下了多少鼻子。


    因為殺一個韃子,把他腦袋砍下來,帶在身上,一顆腦袋好幾斤,砍得多了,帶在身上是累贅,影響戰鬥。


    將士們每殺一個韃子,割下他們的鼻子裝在專製的口袋裏,就是一個人殺上百八十個韃子,一百多個人鼻子也沒有多少重量,不影響他們戰力的發揮。戰爭結束後,每人提著口袋到軍需官那裏登記鼻子,然後登記功勞的大小,這的確是一種創意。


    看著手下的軍將,忙得不亦樂乎,張獻忠意氣風發,暗道:“這次俺老張也可以在李鴻基麵前耀武揚威了。你的馬軍能打勝仗,老張的步兵也照樣能打勝仗,一點兒也不比你李自成差,看你還在老張麵前怎麽神氣?”


    很快高一功將傷亡數字報過來了,這一戰共殲滅韃子的鐵騎26300餘人,斬殺了韃子的最高將領是蒙古韃子的總兵官鐵黎。所得的刀槍馬匹無算。


    張獻忠立即給陛下寫奏折報捷。


    明軍將士大半天沒有吃飯了,打了這一場大勝仗,這個時候才感到腹中饑渴難耐。火頭兵趕緊埋鍋造飯,傍晚時分,一匹快馬帶著張獻忠的奏折,趕往山海關。


    當晚朱由崧接到張獻忠的奏報,這已經是遲到的捷報。因為隨時都有錦衣衛給他傳遞消息,使他能夠百裏之外及時掌握戰場上的情況。不過他們報告的隻是簡單的戰場情況,相比張獻忠的奏折來說,奏折當然更正式,各種數字也更詳盡。


    朱由崧看完奏折之後,不無感慨道:“張敬軒的部隊真如猛虎也,步兵在野戰之中能戰勝韃子的鐵騎,不借助火器和險峻的防禦工事,這簡直是一個奇跡嘛。騎兵驍勇,步兵善戰,皆可以稱得上無敵了,看來朕的遠征軍真的可以遠征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迴到明末當帝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星星草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星星草並收藏迴到明末當帝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