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最難把握的就是人心,因為人心最嬗變。
馬金花問到了問題的關鍵之處,也是朱由崧此計的最棘手之處。朱由崧樂觀自信的迴答,讓馬金花胸有成竹,對自己的陛下加男人的朱由崧,更是佩服得五體投地。
但是見朱由崧沒有深說,她也沒敢打破砂鍋問到底,便放心幸福的擁著朱由崧入眠。
第二天上午巳時許,朱由崧殺馬祭旗,然後炮響九聲,20萬大軍,水陸並進便離開了西安。
不過這次禦駕親征,與往常不同。朱由崧一點兒也不著急往前趕路,好像是攜美巡幸,一路上遊山玩水,曉行夜宿,走的不緊不慢,每天隻走一百餘裏。
雖然這年頭兵荒馬亂的,又加上秦地天災不斷,民生凋敝,人煙稀少,但這荒野中的自然環境還是不錯的。
天藍水綠,空氣清新,綠色植物自己成長,各種動物自願交配,繁衍後代,一句話一切都是純天然的,根本不用擔心汙染呀,激素哇這些不和諧的東西。
因此,開始的幾天朱由崧遊玩的比較愜意。
李自成的先鋒營,與朱由崧的大隊人馬截然不同,一出師便加緊行軍,第一天便走出160餘裏,不是他李自成要趕著去立什麽大功勞,而是他救女兒心切。
因此,兩支軍隊一緊一慢不幾天便拉開了幾百裏的距離。
朱由崧得報先鋒營已經離他們有點遠了,仍然若無其事,悠哉悠哉的往前走。
而李自成得知朱由崧的大隊人馬離他有些遠了,也不以為然,帶兵多年的他,疆場衝殺,攻城掠地,是家常便飯,更有後麵朱由崧的20萬大軍,為堅強後盾,李自成更是放開步子往前衝。
前麵就是漢中了。李自成對漢中並不陌生,曆史上,這是軍事重鎮,曆來為兵家所爭。張良,韓信,蕭何,諸葛亮,曹操,劉備,馬超,張飛,夏侯淵,方孝儒,以及曆史上的李自成,等等,這些名人宿將都在此留下深深的足跡。
今天的李自成也來了這個地方。
李自成當然知道,這漢中本來是他大順政權的南方邊陲重鎮。隻因這幾個月來他和朱由崧交戰,各地的人馬都調往西京勤王,張獻忠的人馬乘虛而入,奪取了此地,與漢中命運相同的,還有東部的安康。
張獻忠這麽做是不仁義的,要擱以前也就罷了,天下之地,你爭我奪,很是正常。可是張獻忠和李自成結了秦晉之好,他們現是盟友。要從輩分上論,李自成還是張獻忠的老丈人。女婿奪老丈人的地盤,做的就有些過了。
此事曾經令李自成心中很是不悅,但他沒有向張獻忠興師問罪,一是那是正在與明軍交戰沒那個時機,即便有那個時機,李自成也不會去那麽做。
這樣做首先會亂了雙方的交情,而且到時候張獻忠這個老狐狸會一虎臉不認賬的,至多會把罪責推給他的幹兒子艾能奇身上,然後做做樣子責罰部將,給李自成賠禮道歉,下不為例,但絕對不會再把漢中讓給李自成的。
政治上這種把戲他李自成心裏清楚的很,權衡利弊得失之後,他隻是扁了扁嘴,不動聲色的把這件事給咽了。
現在漢中在望,勾起了他對往事的迴憶。
得知漢中的守將是艾能奇手下的大將馮雙禮,漢中有一萬大西軍駐守,李自成知道出氣的時機來了。
但是李自成沒有強攻漢中,他的先鋒營隻有5000人馬,又沒有大炮支援,強攻肯定不成。
他也沒有到城下列隊罵陣,而是眼珠一轉,計上心頭。
離城二十裏,李自成命人安下營寨,不攻城不叫陣,就這麽跟漢中耗著,明眼人一看,這就是在等後麵的大部隊。
手下一名副將提醒李自成道:“侯爺,我們趕路走得太快了,陛下的大隊人馬離我們還有幾天的路程,離漢中這麽近紮營,我們算是孤軍深入啊,萬一……”
後麵的話他沒說,李自成便明白了,微微一笑打斷他,“本爵就是讓他萬一……”說著,小聲的在這名副將的耳邊嘀咕了幾句。
“高,侯爺真是太高了,末將這就去準備。”副將高興的施禮之後走了,心中暗自佩服李自成的韜略。
視線轉到漢中城總兵府,主將馮雙喜坐在太師椅上,剛端起親兵奉上的熱茶呷了一口,報事的兵卒進來了,“報總爺,小人已經看清楚了,來的這支明軍隻有5000人,在城東北20裏處的高崗安下營寨,後麵的明軍大隊人馬離他有500餘裏,帶隊的主將是李自成。”
“誰?”馮雙禮聽到這個名字,口中的茶尚未咽下去,差點噴了出來。
“迴總爺的話,就是李自成啊?”報事的軍兵心裏還納悶呢,總爺這是怎麽了?耳朵有毛病了,還是腦子有問題啊,我一不磕巴,二又沒說外地話,聲音也不小啊,這說的難道還不清楚嗎?
“哪個李自成?”馮雙禮聽清楚了,但是驚得瞪大了眼睛,認為自己聽錯了,還是有人重這個名字?
“就是那個曾經的大順皇帝李自成啊?”報事的軍兵也不敢樂,天下難道還有幾個李自成嗎?但嘴上不敢說,隻有解釋。
“你弄清楚了,沒有錯?”
“迴總爺,小人弄清楚了,一點不帶錯的。”
馮雙禮一擺手,把這報事的軍兵打發走了。叱吒風雲的李自成,曾經名噪一時的大順帝王,現在竟然當了朱由崧的急先鋒?馮雙禮覺得有點不可思議。
此前聽說李自成獻城投降歸順了,他和張獻忠,艾能奇等人都認為這不可能,最多是李自成的曲線救國之計,假投降,真造反,這些年他們這些人玩的多了。
可是這個弘光大帝還能相信他?而且給了他5000兵馬,讓他跑得這麽快?
區區5000人馬,離主力部隊500餘裏,這李自成可真夠貪功的,給朱由崧這麽賣勁兒?
管他呢,他既然帶兵來了,那就是打仗來了,本總兵先給他個下馬威。
孤軍深入,在敵城下安寨,他李自成帶兵也不過如此!
於是一個吃掉李自成這5000人馬的計劃在他腦中形成了。
是夜三更天,馮雙禮幾乎傾巢而出,隻留下一千人守城,他親自出馬,派出三路大軍共9000人馬,悄悄地開了城門,分中路左路和右路三個方向往李自成的大營摸來。
馬金花問到了問題的關鍵之處,也是朱由崧此計的最棘手之處。朱由崧樂觀自信的迴答,讓馬金花胸有成竹,對自己的陛下加男人的朱由崧,更是佩服得五體投地。
但是見朱由崧沒有深說,她也沒敢打破砂鍋問到底,便放心幸福的擁著朱由崧入眠。
第二天上午巳時許,朱由崧殺馬祭旗,然後炮響九聲,20萬大軍,水陸並進便離開了西安。
不過這次禦駕親征,與往常不同。朱由崧一點兒也不著急往前趕路,好像是攜美巡幸,一路上遊山玩水,曉行夜宿,走的不緊不慢,每天隻走一百餘裏。
雖然這年頭兵荒馬亂的,又加上秦地天災不斷,民生凋敝,人煙稀少,但這荒野中的自然環境還是不錯的。
天藍水綠,空氣清新,綠色植物自己成長,各種動物自願交配,繁衍後代,一句話一切都是純天然的,根本不用擔心汙染呀,激素哇這些不和諧的東西。
因此,開始的幾天朱由崧遊玩的比較愜意。
李自成的先鋒營,與朱由崧的大隊人馬截然不同,一出師便加緊行軍,第一天便走出160餘裏,不是他李自成要趕著去立什麽大功勞,而是他救女兒心切。
因此,兩支軍隊一緊一慢不幾天便拉開了幾百裏的距離。
朱由崧得報先鋒營已經離他們有點遠了,仍然若無其事,悠哉悠哉的往前走。
而李自成得知朱由崧的大隊人馬離他有些遠了,也不以為然,帶兵多年的他,疆場衝殺,攻城掠地,是家常便飯,更有後麵朱由崧的20萬大軍,為堅強後盾,李自成更是放開步子往前衝。
前麵就是漢中了。李自成對漢中並不陌生,曆史上,這是軍事重鎮,曆來為兵家所爭。張良,韓信,蕭何,諸葛亮,曹操,劉備,馬超,張飛,夏侯淵,方孝儒,以及曆史上的李自成,等等,這些名人宿將都在此留下深深的足跡。
今天的李自成也來了這個地方。
李自成當然知道,這漢中本來是他大順政權的南方邊陲重鎮。隻因這幾個月來他和朱由崧交戰,各地的人馬都調往西京勤王,張獻忠的人馬乘虛而入,奪取了此地,與漢中命運相同的,還有東部的安康。
張獻忠這麽做是不仁義的,要擱以前也就罷了,天下之地,你爭我奪,很是正常。可是張獻忠和李自成結了秦晉之好,他們現是盟友。要從輩分上論,李自成還是張獻忠的老丈人。女婿奪老丈人的地盤,做的就有些過了。
此事曾經令李自成心中很是不悅,但他沒有向張獻忠興師問罪,一是那是正在與明軍交戰沒那個時機,即便有那個時機,李自成也不會去那麽做。
這樣做首先會亂了雙方的交情,而且到時候張獻忠這個老狐狸會一虎臉不認賬的,至多會把罪責推給他的幹兒子艾能奇身上,然後做做樣子責罰部將,給李自成賠禮道歉,下不為例,但絕對不會再把漢中讓給李自成的。
政治上這種把戲他李自成心裏清楚的很,權衡利弊得失之後,他隻是扁了扁嘴,不動聲色的把這件事給咽了。
現在漢中在望,勾起了他對往事的迴憶。
得知漢中的守將是艾能奇手下的大將馮雙禮,漢中有一萬大西軍駐守,李自成知道出氣的時機來了。
但是李自成沒有強攻漢中,他的先鋒營隻有5000人馬,又沒有大炮支援,強攻肯定不成。
他也沒有到城下列隊罵陣,而是眼珠一轉,計上心頭。
離城二十裏,李自成命人安下營寨,不攻城不叫陣,就這麽跟漢中耗著,明眼人一看,這就是在等後麵的大部隊。
手下一名副將提醒李自成道:“侯爺,我們趕路走得太快了,陛下的大隊人馬離我們還有幾天的路程,離漢中這麽近紮營,我們算是孤軍深入啊,萬一……”
後麵的話他沒說,李自成便明白了,微微一笑打斷他,“本爵就是讓他萬一……”說著,小聲的在這名副將的耳邊嘀咕了幾句。
“高,侯爺真是太高了,末將這就去準備。”副將高興的施禮之後走了,心中暗自佩服李自成的韜略。
視線轉到漢中城總兵府,主將馮雙喜坐在太師椅上,剛端起親兵奉上的熱茶呷了一口,報事的兵卒進來了,“報總爺,小人已經看清楚了,來的這支明軍隻有5000人,在城東北20裏處的高崗安下營寨,後麵的明軍大隊人馬離他有500餘裏,帶隊的主將是李自成。”
“誰?”馮雙禮聽到這個名字,口中的茶尚未咽下去,差點噴了出來。
“迴總爺的話,就是李自成啊?”報事的軍兵心裏還納悶呢,總爺這是怎麽了?耳朵有毛病了,還是腦子有問題啊,我一不磕巴,二又沒說外地話,聲音也不小啊,這說的難道還不清楚嗎?
“哪個李自成?”馮雙禮聽清楚了,但是驚得瞪大了眼睛,認為自己聽錯了,還是有人重這個名字?
“就是那個曾經的大順皇帝李自成啊?”報事的軍兵也不敢樂,天下難道還有幾個李自成嗎?但嘴上不敢說,隻有解釋。
“你弄清楚了,沒有錯?”
“迴總爺,小人弄清楚了,一點不帶錯的。”
馮雙禮一擺手,把這報事的軍兵打發走了。叱吒風雲的李自成,曾經名噪一時的大順帝王,現在竟然當了朱由崧的急先鋒?馮雙禮覺得有點不可思議。
此前聽說李自成獻城投降歸順了,他和張獻忠,艾能奇等人都認為這不可能,最多是李自成的曲線救國之計,假投降,真造反,這些年他們這些人玩的多了。
可是這個弘光大帝還能相信他?而且給了他5000兵馬,讓他跑得這麽快?
區區5000人馬,離主力部隊500餘裏,這李自成可真夠貪功的,給朱由崧這麽賣勁兒?
管他呢,他既然帶兵來了,那就是打仗來了,本總兵先給他個下馬威。
孤軍深入,在敵城下安寨,他李自成帶兵也不過如此!
於是一個吃掉李自成這5000人馬的計劃在他腦中形成了。
是夜三更天,馮雙禮幾乎傾巢而出,隻留下一千人守城,他親自出馬,派出三路大軍共9000人馬,悄悄地開了城門,分中路左路和右路三個方向往李自成的大營摸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