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天之後一切齊備,李自成帶領的五千先鋒營,炮響三聲,拔營起寨了。
從大順帝王到大明降將,再到朱由崧禦駕親征的先鋒官,這種人生的軌跡簡直是起伏不定的拋物線。這種多重的令人疑非所思的角色,李自成在短短的一個多月便經曆了。
現在這些角色,李自成都已經適應過來了,這些看似簡單,非親身經曆者不知其所難,就是讓國家一級演員來演,這麽短的時間他也演不了,從這方麵來說,李自成真不愧是農民領袖,政治家,軍事家,能屈能伸能大能小的一代偉人。
而且現在的李自成當上了先鋒官,他一點兒也不嫌棄自己官小職微,反而對朱由崧心存感激。
不是因為他李自成是性情中人,這十幾年來他造朝廷的反,到處殺人放火,攻城掠地,下穎州,取鳳陽,焚皇陵,占洛陽,食福王,進北京,逼的崇禎皇帝煤山上吊,可謂是罪行滔天,罄竹難書。
按說李自成落到朝廷手裏,千刀萬剮,抄家滅門,無論處以什麽酷刑,都難贖其罪。
然而朱由崧一句話全部赦免了,不但對他,對手下所有的將士,隻要願意歸順的,全都既往不咎既,而且還委以重任,破格加封李自成為西安侯。
這對李自成等人說,無疑是開了天恩。
然而還不止於此,朱由崧還掛念著他親生女兒李納的安危,這次興兵討伐大西重要的目標之一就是要想方設法救迴李納。
這是李自成想都不敢想的事,李納現在成了張獻忠的妾室,他張獻忠得知自己投降了大明,張獻忠肯定會拿李納開刀,想救李納無疑於虎口掏肉。
但是朱由崧卻答應設計救人,朱由崧如此對他,李自成覺得自己要再不知道感恩戴德,自己還是個人嗎?
李自成的先鋒營出發以後,朱由崧的大隊人馬當天沒有拔營起寨。
有這樣一支硬隊伍在前麵開路打頭陣,朱由崧根本不需要慌。另外更重要的是,朱由崧有意讓先鋒營和自己的主力部隊拉開距離。
又要外出征戰,過戎馬戎空蔥的生活了,朱由崧在西安覺得還有沒住夠。
李自成的皇宮,朱由崧覺得住著挺舒服,雖然比不上北京紫金城的豪華,也趕不上南京皇城的規模,但這要比野外的軍營禦帳盛強百倍,賴好這是皇宮啊。北京紫禁城和南京皇城該有的基本上也都有,北京和南京沒有的這裏卻有。
在這裏住著,天天接受文武眾將的參拜,一天到晚禦宴瓊漿,肉山酒海,宮娥彩女,歌舞升平,到了晚上,還有馬金花,賀宣嬌,慧梅三名巾幗美女,輪流侍寢,真是神仙般的日子。
晃眼西京的戰事和平解決一個多月了,朱由崧覺得新鮮勁兒還沒過,又有李自成這樣的悍將在前麵打頭開路,因此朱由崧根本不急著起駕出師。
他打算讓李自成的先鋒營先走一天,第二天,他的大隊人馬再拔營起寨。
當天晚上,朱由崧提前撤了歌舞和酒席,屏退左右,隻留下剛滿十一歲的小柳是在眼前伺候。
小柳是研墨,朱由崧鋪開紙卷,提筆在手,略加思索,便筆走龍蛇一氣哈成,寫了一密旨。
“陛下的字寫得好棒喲!”小柳是一邊研墨,一邊嘖嘖稱讚,黑色的眼眸如黑葡萄般滑亮,又白又嫩的小臉蛋,兩個可愛的小酒窩若隱若現。
“你確定不是恭維朕嗎?”朱由崧看了她一眼,有意逗她。
“柳是發誓,說的絕對是真心話。”小劉是說著舉起了一隻小手,信誓旦旦的樣子。
朱由崧笑了。他當然相信這是柳是發自肺腑,自己穿越過來,風風雨雨也兩年餘了。毛筆字受過兩位書法大家黃道周和王鐸的點傳,批閱奏章,言談話語之餘,還受這些南明眾大臣的耳濡目染,文化熏陶,現在朱由崧的字自成一家,風骨遒勁,字體剛然。
連他自己看著都有些飄飄然了,就這一手字,不說別的,再穿越迴去的話,亮出來讓那些不知毛筆為何物的後世人瞧瞧,簡直賽過三流的書法家了,出版成冊,應該能賺不少錢,說不上發家,至少能夠養家糊口了。
寫完之後,朱由崧仔細又審閱了兩遍,覺得沒什麽紕漏,交給小柳是。
小柳是又仔細欣賞了一番,用嘴把墨跡吹幹,疊好以後交給了朱由崧收好。
“柳是,朕寫的是什麽?”朱由崧突然問道。
柳氏一怔,旋即笑了,趕緊迴答:“是字呀,很漂亮,很漂亮的字,除此之外,柳是什麽都不知道。”
朱由崧對小柳是的迴答很是滿意,這個機靈鬼怪的小丫頭,真是個精靈!
接下來,小柳是吵嚷著,讓朱由崧教他寫字。
朱由崧心情不錯,手把手的指點著他寫了幾篇,少女身上獨有的芳香幾次衝擊著朱由崧男人的心。
美如天仙的小柳是已經有了成人的體型,但是一想到這才是一個11歲的含苞待放的花骨朵,朱由崧有的隻是長者的愛戀,一些邪念全都煙消雲散了。
剛教小柳是寫了兩篇,花枝招展,馬金花從外麵進來了。
不知不覺間,已經過二更了。今天晚上輪到馬金花侍寢,剛剛沐浴更衣之後的她如花仙子一般,款款而來,人還未到,香氣便彌散開來,朱由崧心曠神怡,被刺激得男人的正常功能也開始膨脹了。
小柳是趕緊給馬金華見禮,有些朦朧意識的她,然後識趣的向主子告退了。
在迴自己房間的路上,小柳是心裏非常羨慕,期盼著自己快快長大,一定要學好文武藝,討得陛下的歡心,能像馬姐姐,賀姐姐,梅姐姐那樣,貼身伺候陛下,為陛下暖床,那該是多麽向往,又光宗耀祖的事啊,小柳是心裏想著這些,兩隻烏溜溜的大眼睛閃著幸福的光芒。
朱由崧和馬金花行完雲雨之事後,馬金花從雲霧之中又把思緒拉迴到眼前朱由崧親征之事上。
“陛下,您讓李自成單獨掌兵,這合適嗎?”
從大順帝王到大明降將,再到朱由崧禦駕親征的先鋒官,這種人生的軌跡簡直是起伏不定的拋物線。這種多重的令人疑非所思的角色,李自成在短短的一個多月便經曆了。
現在這些角色,李自成都已經適應過來了,這些看似簡單,非親身經曆者不知其所難,就是讓國家一級演員來演,這麽短的時間他也演不了,從這方麵來說,李自成真不愧是農民領袖,政治家,軍事家,能屈能伸能大能小的一代偉人。
而且現在的李自成當上了先鋒官,他一點兒也不嫌棄自己官小職微,反而對朱由崧心存感激。
不是因為他李自成是性情中人,這十幾年來他造朝廷的反,到處殺人放火,攻城掠地,下穎州,取鳳陽,焚皇陵,占洛陽,食福王,進北京,逼的崇禎皇帝煤山上吊,可謂是罪行滔天,罄竹難書。
按說李自成落到朝廷手裏,千刀萬剮,抄家滅門,無論處以什麽酷刑,都難贖其罪。
然而朱由崧一句話全部赦免了,不但對他,對手下所有的將士,隻要願意歸順的,全都既往不咎既,而且還委以重任,破格加封李自成為西安侯。
這對李自成等人說,無疑是開了天恩。
然而還不止於此,朱由崧還掛念著他親生女兒李納的安危,這次興兵討伐大西重要的目標之一就是要想方設法救迴李納。
這是李自成想都不敢想的事,李納現在成了張獻忠的妾室,他張獻忠得知自己投降了大明,張獻忠肯定會拿李納開刀,想救李納無疑於虎口掏肉。
但是朱由崧卻答應設計救人,朱由崧如此對他,李自成覺得自己要再不知道感恩戴德,自己還是個人嗎?
李自成的先鋒營出發以後,朱由崧的大隊人馬當天沒有拔營起寨。
有這樣一支硬隊伍在前麵開路打頭陣,朱由崧根本不需要慌。另外更重要的是,朱由崧有意讓先鋒營和自己的主力部隊拉開距離。
又要外出征戰,過戎馬戎空蔥的生活了,朱由崧在西安覺得還有沒住夠。
李自成的皇宮,朱由崧覺得住著挺舒服,雖然比不上北京紫金城的豪華,也趕不上南京皇城的規模,但這要比野外的軍營禦帳盛強百倍,賴好這是皇宮啊。北京紫禁城和南京皇城該有的基本上也都有,北京和南京沒有的這裏卻有。
在這裏住著,天天接受文武眾將的參拜,一天到晚禦宴瓊漿,肉山酒海,宮娥彩女,歌舞升平,到了晚上,還有馬金花,賀宣嬌,慧梅三名巾幗美女,輪流侍寢,真是神仙般的日子。
晃眼西京的戰事和平解決一個多月了,朱由崧覺得新鮮勁兒還沒過,又有李自成這樣的悍將在前麵打頭開路,因此朱由崧根本不急著起駕出師。
他打算讓李自成的先鋒營先走一天,第二天,他的大隊人馬再拔營起寨。
當天晚上,朱由崧提前撤了歌舞和酒席,屏退左右,隻留下剛滿十一歲的小柳是在眼前伺候。
小柳是研墨,朱由崧鋪開紙卷,提筆在手,略加思索,便筆走龍蛇一氣哈成,寫了一密旨。
“陛下的字寫得好棒喲!”小柳是一邊研墨,一邊嘖嘖稱讚,黑色的眼眸如黑葡萄般滑亮,又白又嫩的小臉蛋,兩個可愛的小酒窩若隱若現。
“你確定不是恭維朕嗎?”朱由崧看了她一眼,有意逗她。
“柳是發誓,說的絕對是真心話。”小劉是說著舉起了一隻小手,信誓旦旦的樣子。
朱由崧笑了。他當然相信這是柳是發自肺腑,自己穿越過來,風風雨雨也兩年餘了。毛筆字受過兩位書法大家黃道周和王鐸的點傳,批閱奏章,言談話語之餘,還受這些南明眾大臣的耳濡目染,文化熏陶,現在朱由崧的字自成一家,風骨遒勁,字體剛然。
連他自己看著都有些飄飄然了,就這一手字,不說別的,再穿越迴去的話,亮出來讓那些不知毛筆為何物的後世人瞧瞧,簡直賽過三流的書法家了,出版成冊,應該能賺不少錢,說不上發家,至少能夠養家糊口了。
寫完之後,朱由崧仔細又審閱了兩遍,覺得沒什麽紕漏,交給小柳是。
小柳是又仔細欣賞了一番,用嘴把墨跡吹幹,疊好以後交給了朱由崧收好。
“柳是,朕寫的是什麽?”朱由崧突然問道。
柳氏一怔,旋即笑了,趕緊迴答:“是字呀,很漂亮,很漂亮的字,除此之外,柳是什麽都不知道。”
朱由崧對小柳是的迴答很是滿意,這個機靈鬼怪的小丫頭,真是個精靈!
接下來,小柳是吵嚷著,讓朱由崧教他寫字。
朱由崧心情不錯,手把手的指點著他寫了幾篇,少女身上獨有的芳香幾次衝擊著朱由崧男人的心。
美如天仙的小柳是已經有了成人的體型,但是一想到這才是一個11歲的含苞待放的花骨朵,朱由崧有的隻是長者的愛戀,一些邪念全都煙消雲散了。
剛教小柳是寫了兩篇,花枝招展,馬金花從外麵進來了。
不知不覺間,已經過二更了。今天晚上輪到馬金花侍寢,剛剛沐浴更衣之後的她如花仙子一般,款款而來,人還未到,香氣便彌散開來,朱由崧心曠神怡,被刺激得男人的正常功能也開始膨脹了。
小柳是趕緊給馬金華見禮,有些朦朧意識的她,然後識趣的向主子告退了。
在迴自己房間的路上,小柳是心裏非常羨慕,期盼著自己快快長大,一定要學好文武藝,討得陛下的歡心,能像馬姐姐,賀姐姐,梅姐姐那樣,貼身伺候陛下,為陛下暖床,那該是多麽向往,又光宗耀祖的事啊,小柳是心裏想著這些,兩隻烏溜溜的大眼睛閃著幸福的光芒。
朱由崧和馬金花行完雲雨之事後,馬金花從雲霧之中又把思緒拉迴到眼前朱由崧親征之事上。
“陛下,您讓李自成單獨掌兵,這合適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