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京當了幾天帝王,朱由崧有些心潮起伏,心裏麵立馬就有了遷都的想法。
從南京往西打到武漢和宜昌,又折迴來向北打到北京,先是收拾不聽話的軍閥,接著把韃子趕出了中原,大戰小戰,既有運籌帷幄,又有衝鋒陷陣,有驚有險的陣仗也沒少打,這一年多來太不容易了。
如今應該好好的喘一口氣了,接下來的大明,非朕莫屬!
但眼前還有一仗,那就是劉宗敏這支人馬,不過朱由崧已經為他們挖好坑了,這個坑一箭雙雕,既跑不了他劉宗敏,也跑不了吳三桂。
等收拾完劉宗敏和吳三桂,打完山海關這一仗,朱由崧決定立即遷都北京。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這是大明的特色,朕也得延續。
但是遷都不是小事情,需要提前著手準備,這件事交給內閣那幾個老頭最為合適。
想到這裏,朱由崧立即讓盧九德擬旨,讓內閣首輔高宏圖、內閣次輔王鐸等人接旨後,立即從南京趕往北京,籌備遷都之事。
這道旨意不光是遷都,還有像南京的文武百官告捷之意,拿下了北京城,趕走了韃子,這才是真正的光複大明,這一大喜事,值得舉國歡慶。
旨意擬好交朱由崧禦審,朱由崧修改了兩遍,滿意之後用印,然後又教給盧九德,讓他親自帶人到南京傳旨。
消息傳到南京,舉國震動。內閣首輔高弘圖、內閣次輔王鐸率領文武百官,接旨後向北京方向朝拜,山唿萬歲。
他們做夢也想不到,陛下親征竟是如此神速,還是那些明朝的軍隊啊,隻不過是陛下親自統領,以前戰不過流賊,更戰不過韃子,現在卻神勇無敵了,攻無不克,戰無不勝,一路上勢如破竹,隻一年多的時間便收拾了左良玉,還把不可一世的韃子趕出關外,即使洪武大帝在世、永樂大帝重生也不過如此。
看來我大明氣數未盡,真命天子在此啊!
南京一帶的軍民向北拜過朱由崧之後,無不燒香膜拜,特別是那些受過朱由崧恩澤的百姓們,他們感動得涕淚橫流,感謝蒼天有眼,感念上帝派來這樣一位神勇的帝王,收拾大明破碎的山河,驅除韃虜,光複大明。
南京最高興的當屬金皇後了,跟朱由崧一分別就是一年多,這位皇後娘娘朝思暮想,望眼欲穿,想陛下,更想丈夫,真想變成一蜜蜂飛到朱由崧身邊,天天做夢都是朱由崧凱旋搬師迴京,她帶著侍女嬋兒喜氣洋洋地把朱由崧接進宮中,然後他們把酒言歡,共宿龍榻……
但是醒來後卻是南柯一夢,多少次淚濕枕巾,幸虧有嬋兒安慰她,盡是前敵陛下打勝仗的捷報,給他們希望和寄托,這一年多,兩個女人相依為命,飽受了思念之苦。
今天可算盼來了陛下的消息,韃子被趕出了中原,陛下來旨意了,打算遷都北京,金皇後欣喜若狂,高興得眼淚都下來了,看了好幾遍聖旨,把盧九德叫到近前,前長問短。
高宏圖和王鐸等人接旨後不敢怠慢,準備好之後出南京往北京而來。
金皇後也要跟著,而且她還特意帶著九歲的小柳是,小柳是柳如是和錢謙益唯一的女兒,父母雙雙出了家,朱由崧很是喜歡這個聰明伶俐的小姑娘,讓金皇後負責養著。
朱由崧去年離京的時候,還特意吩咐金皇後一定要照顧好小柳是,並好好教她文武藝,將來必是棟梁之材。
金皇後也非常喜歡這個小姑娘,因為小柳是非常聰慧,知書達理,而且小小年紀,就已經是一個角色的美人胚子了。
金皇後專門安排人教她習文練武,選侍嬋兒手把手教她笙簫歌舞,這是錢謙益和柳如是的結晶,小姑娘遺傳了父母的長處,各方麵天賦都非常好,因此學得非常的快。
一年多來小柳是文武才藝都大有長進,現在她能歌善舞,提筆能文,拔劍能武。她的劍當然不是三尺長劍,而是那種二尺長的袖珍型的短劍。
金皇後這次也帶著她進北京,是想讓朱由崧高興高興。
高宏圖和盧九德隻得安排護駕,好在這一路上沒有韃子和流賊,皆是大明的天下,準備了一駕鳳輦,金皇和嬋兒帶著小柳是坐在輦裏,一大幫宮女還幾個太監跟著。
高宏圖是兵部尚書,從南京的京營兵點了五千軍隊,帶隊的大將是江陰三公之守、現任京營提督的閻應元,直接對高宏圖和盧九德負責,沿途隨行護駕。
閻應元生得有點像關羽,手提青龍偃月刀,非常威武,帶著五千明軍保護著金皇後的車駕和這隊文官,走到哪裏就更避邪了。
就這樣,一行五六千人的隊伍,離開南京,渡過長江,浩浩蕩蕩真奔北京而來……
視線再轉到北京城。
現在黃得功已經拿下了天津衛。得知陛下已經先他一步進了北京,而韃子們望風而遁,主動放棄了北京城,逃出了關外。黃得功更是揚眉吐氣,留下一部分兵馬鎮守天津衛,帶著三萬雄師趕到北京城見駕。
此時北京城附近,不算駐守天津衛的一萬多人馬,勤王的明軍將士就達到十二萬。
這是除去戰爭傷亡減員,加上改編的大順軍俘虜,有戰鬥力的實數隊人馬。
現在朱由崧又接到了戰報,劉宗敏迴到居庸關以後,整頓兵馬,留下三萬堅守關城,他親自帶著五萬人馬殺奔山海關去了。
朱由崧非常高興,看來自己這一計又成功了!
朱由崧立即傳旨調兵遣將,留下兩萬精兵駐守京城。具體鐵臂蒼龍賀兆雄負責,給他留下聽用的大將有鄭大木,陸校,趙甫,方東旭等去年的四名武進士。
李全和柳春紅帶領一部分錦衣衛負責中間傳遞消息。
朱由崧親統十萬大軍,包括禦營和忠貞營的白杆兵,這兩大王牌之師。隨行的大將有禦營統領劉肇基,獨目將軍馬萬年,鳳陽總督黃得功。
馬金花和賀宣嬌,還有小將張環緊隨朱由崧左右。
十萬明軍,向山海關開來……
從南京往西打到武漢和宜昌,又折迴來向北打到北京,先是收拾不聽話的軍閥,接著把韃子趕出了中原,大戰小戰,既有運籌帷幄,又有衝鋒陷陣,有驚有險的陣仗也沒少打,這一年多來太不容易了。
如今應該好好的喘一口氣了,接下來的大明,非朕莫屬!
但眼前還有一仗,那就是劉宗敏這支人馬,不過朱由崧已經為他們挖好坑了,這個坑一箭雙雕,既跑不了他劉宗敏,也跑不了吳三桂。
等收拾完劉宗敏和吳三桂,打完山海關這一仗,朱由崧決定立即遷都北京。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這是大明的特色,朕也得延續。
但是遷都不是小事情,需要提前著手準備,這件事交給內閣那幾個老頭最為合適。
想到這裏,朱由崧立即讓盧九德擬旨,讓內閣首輔高宏圖、內閣次輔王鐸等人接旨後,立即從南京趕往北京,籌備遷都之事。
這道旨意不光是遷都,還有像南京的文武百官告捷之意,拿下了北京城,趕走了韃子,這才是真正的光複大明,這一大喜事,值得舉國歡慶。
旨意擬好交朱由崧禦審,朱由崧修改了兩遍,滿意之後用印,然後又教給盧九德,讓他親自帶人到南京傳旨。
消息傳到南京,舉國震動。內閣首輔高弘圖、內閣次輔王鐸率領文武百官,接旨後向北京方向朝拜,山唿萬歲。
他們做夢也想不到,陛下親征竟是如此神速,還是那些明朝的軍隊啊,隻不過是陛下親自統領,以前戰不過流賊,更戰不過韃子,現在卻神勇無敵了,攻無不克,戰無不勝,一路上勢如破竹,隻一年多的時間便收拾了左良玉,還把不可一世的韃子趕出關外,即使洪武大帝在世、永樂大帝重生也不過如此。
看來我大明氣數未盡,真命天子在此啊!
南京一帶的軍民向北拜過朱由崧之後,無不燒香膜拜,特別是那些受過朱由崧恩澤的百姓們,他們感動得涕淚橫流,感謝蒼天有眼,感念上帝派來這樣一位神勇的帝王,收拾大明破碎的山河,驅除韃虜,光複大明。
南京最高興的當屬金皇後了,跟朱由崧一分別就是一年多,這位皇後娘娘朝思暮想,望眼欲穿,想陛下,更想丈夫,真想變成一蜜蜂飛到朱由崧身邊,天天做夢都是朱由崧凱旋搬師迴京,她帶著侍女嬋兒喜氣洋洋地把朱由崧接進宮中,然後他們把酒言歡,共宿龍榻……
但是醒來後卻是南柯一夢,多少次淚濕枕巾,幸虧有嬋兒安慰她,盡是前敵陛下打勝仗的捷報,給他們希望和寄托,這一年多,兩個女人相依為命,飽受了思念之苦。
今天可算盼來了陛下的消息,韃子被趕出了中原,陛下來旨意了,打算遷都北京,金皇後欣喜若狂,高興得眼淚都下來了,看了好幾遍聖旨,把盧九德叫到近前,前長問短。
高宏圖和王鐸等人接旨後不敢怠慢,準備好之後出南京往北京而來。
金皇後也要跟著,而且她還特意帶著九歲的小柳是,小柳是柳如是和錢謙益唯一的女兒,父母雙雙出了家,朱由崧很是喜歡這個聰明伶俐的小姑娘,讓金皇後負責養著。
朱由崧去年離京的時候,還特意吩咐金皇後一定要照顧好小柳是,並好好教她文武藝,將來必是棟梁之材。
金皇後也非常喜歡這個小姑娘,因為小柳是非常聰慧,知書達理,而且小小年紀,就已經是一個角色的美人胚子了。
金皇後專門安排人教她習文練武,選侍嬋兒手把手教她笙簫歌舞,這是錢謙益和柳如是的結晶,小姑娘遺傳了父母的長處,各方麵天賦都非常好,因此學得非常的快。
一年多來小柳是文武才藝都大有長進,現在她能歌善舞,提筆能文,拔劍能武。她的劍當然不是三尺長劍,而是那種二尺長的袖珍型的短劍。
金皇後這次也帶著她進北京,是想讓朱由崧高興高興。
高宏圖和盧九德隻得安排護駕,好在這一路上沒有韃子和流賊,皆是大明的天下,準備了一駕鳳輦,金皇和嬋兒帶著小柳是坐在輦裏,一大幫宮女還幾個太監跟著。
高宏圖是兵部尚書,從南京的京營兵點了五千軍隊,帶隊的大將是江陰三公之守、現任京營提督的閻應元,直接對高宏圖和盧九德負責,沿途隨行護駕。
閻應元生得有點像關羽,手提青龍偃月刀,非常威武,帶著五千明軍保護著金皇後的車駕和這隊文官,走到哪裏就更避邪了。
就這樣,一行五六千人的隊伍,離開南京,渡過長江,浩浩蕩蕩真奔北京而來……
視線再轉到北京城。
現在黃得功已經拿下了天津衛。得知陛下已經先他一步進了北京,而韃子們望風而遁,主動放棄了北京城,逃出了關外。黃得功更是揚眉吐氣,留下一部分兵馬鎮守天津衛,帶著三萬雄師趕到北京城見駕。
此時北京城附近,不算駐守天津衛的一萬多人馬,勤王的明軍將士就達到十二萬。
這是除去戰爭傷亡減員,加上改編的大順軍俘虜,有戰鬥力的實數隊人馬。
現在朱由崧又接到了戰報,劉宗敏迴到居庸關以後,整頓兵馬,留下三萬堅守關城,他親自帶著五萬人馬殺奔山海關去了。
朱由崧非常高興,看來自己這一計又成功了!
朱由崧立即傳旨調兵遣將,留下兩萬精兵駐守京城。具體鐵臂蒼龍賀兆雄負責,給他留下聽用的大將有鄭大木,陸校,趙甫,方東旭等去年的四名武進士。
李全和柳春紅帶領一部分錦衣衛負責中間傳遞消息。
朱由崧親統十萬大軍,包括禦營和忠貞營的白杆兵,這兩大王牌之師。隨行的大將有禦營統領劉肇基,獨目將軍馬萬年,鳳陽總督黃得功。
馬金花和賀宣嬌,還有小將張環緊隨朱由崧左右。
十萬明軍,向山海關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