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看來,楊玄唯一自信的便是他的士氣,畢竟剛剛起事,又連下幾城,士氣正是最旺的時候。可這士氣,乃是一個充氣的皮囊,氣足時可以充得很大,一但遇到什麽硬釘子,就會迅速泄氣,一蹶不振。」
「他與北軍,隻怕是一場硬仗,他的優勢能否繼續維持,實在要添上幾分疑慮。」劉塏說道。
再者,劉塏頓了頓,「在下聽聞定遠大將軍不日即將帶領大軍趕赴北疆,此人在北疆經營多年,熟悉地形氣候,又是北軍主帥,北軍軍心所依。他的到來,定會嚴重影響到將來戰局。」
「當然,在下對未來局勢最期待的便是東梁長公主將會扮演的角色。」劉塏說這句話的時候,將目光投向她。
「是嗎?」李麗質猝然聽到自己名字,還有幾分驚奇,她用一種看似隨意的語氣笑道:「這長公主不過一屆女流,又沒有行軍經驗,此次前來,不過是那東梁少帝實在選不出什麽人選,讓她來監視顧行雲罷了。」
她的語氣聽起來好像說的不是她自己一樣。
「不。」誰知劉塏聽到這兒,竟端起杯子搖了搖,用一種認真的語氣糾正她道:「塏可不這麽想,那位長公主當年不過豆蔻之年,孤身被劫至西梁,能平安度過幾年,又一路破關斬將迴到東梁,就已不是尋常人可以企及。」
「世間多數男兒,也隻能望塵莫及。」他說這句話時,深深地盯著她。
第19章 為卿獻計
劉塏和李麗質的目光在空氣中短暫地交鋒,一霎那甚至有幾分火光閃過。
李麗質趕緊移開目光,狀若無事地開口問:「那公子認為的另一個原因呢?」
劉塏端起茶杯,微抿了一口後沉聲開口:「楊玄此人,無論他以什麽理由起事,都改變不了他背叛國家,背叛民族的事實。」
「若是他堂堂正正地直撥大軍進軍潮州,正麵迎戰朝廷大軍,塏尚有幾分正視此人。」
「可是他罔顧邊疆外野心勃勃的突厥人,隻一心為了自己的大業,就想著夾擊北軍。」
「先不論如今東梁皇帝是否昏庸,但北疆戰士,可個個都是熱血男兒。他們拋頭顱,灑熱血,隻為維護一方百姓安寧。但如今,卻要遭到自己人的攻擊,你說這楊玄可不可恨。」
「而楊玄呢,他不顧民族大義,試圖將我漢人多年來為抵禦突厥所做的努力一息抹平,他真以為,這樣就能達到自己的目的嗎?」
「大錯特錯!」劉塏的聲音突然加重。「楊玄如今之所以支持者眾,無非就是那些人都以為自己是解救蒼生,行正義之事。」
「可當他們發覺,自己不過是上位者手中的工具,滿心以為的正義之事實則是在毀壞自己的家園,放惡狼入中原。他們還會繼續支持楊玄嗎?」
「行不義之事,必不長久;人心之失,乃在旦夕。楊玄兵敗,隻是遲早之事。隻是對於東梁邊疆,怕是會留下禍患。」劉塏鏗鏘有力地說道,話語的最後一句,包含著一絲憂慮。
李麗質聽完了他所有的話。她很贊同劉塏的看法,她也聽出了劉塏對東梁局勢的擔憂。但她也有幾分奇怪,劉塏一個大魏人,為何能這樣設身處地地關心東梁。
她倒也不掩飾自己的看法,就這樣直白地問出了自己的疑惑:「公子竟然對東梁局勢如此了解和憂慮,莫怪小女多話,隻是覺得公子作為一個大魏人,如此十分罕見罷了。」
「大魏人?」誰知劉塏竟是笑了起來,「大魏和大梁、趙國,兩百年前,本是一家。是前朝積弱,才被三姓先祖抓住機會,瓜分天下。」
「可以說,大魏和大梁百姓,本來就是同根同源的一家人,所用文字,所著衣飾,所喜食物,皆無不同。隻是人為之事使它們分割百年。」
「要我看來,魏、梁、趙應合作一家才對。本是同根生,何必內鬥,我們的敵人,本應是那草原上的突厥人。」
「我時常憂慮,如有一天,我漢人的力量被削弱,而突厥引百萬雄兵,直驅入關該如何是好。到時候,隻怕我漢文化,我漢人所傳承千年的語言文字風俗習慣也會被那殘暴的突厥騎兵從歷史中徹底抹去,一絲不存。」
「等到那時候,連你我自幼所信仰的、所學習的都不復存在,我們還能是原來的自己嗎?隻怕九泉之下,無顏麵見先祖;畢身家學,無法託付子孫。」
他眼中帶著猛烈燃燒的火焰,直直地向麵前的人發著光。
「所以,這一刻,我不僅是以一個大魏人的身份去思考,更是以一個漢民族的人,一個中原人的身份去思考。」
「這便是我的憂慮所在。」劉塏結束了他的講話,但顯然,他的激情還沒有平復下來,本來白皙的他此時臉上也染上了一抹淡淡的紅色。
李麗質反倒是從他剛才講話漸深開始,就怔住了。他的話語慷慨激昂,連帶著她也心潮澎湃起來。
她迴神過來,平復下心情,開口贊道:「公子一言,小女受益匪淺。之前是小女狹隘了,此事的關鍵,本應在那關外兇狠的突厥身上。公子的胸懷,小女見識到了,真是欽佩不已。敢問公子,如今東梁之局,有何法可解?」
「姑娘謬讚了,塏隻是一吐肺腑之言,其中多有鄙陋不足之處,還請姑娘指正。」劉塏謙虛道。
「對於如今東梁局勢以及解決之法,塏妄言幾句。現在形勢雖然看上去險峻,但也不是無法可解,比如,東梁可以藉助外援。」劉塏微微一笑道。
「他與北軍,隻怕是一場硬仗,他的優勢能否繼續維持,實在要添上幾分疑慮。」劉塏說道。
再者,劉塏頓了頓,「在下聽聞定遠大將軍不日即將帶領大軍趕赴北疆,此人在北疆經營多年,熟悉地形氣候,又是北軍主帥,北軍軍心所依。他的到來,定會嚴重影響到將來戰局。」
「當然,在下對未來局勢最期待的便是東梁長公主將會扮演的角色。」劉塏說這句話的時候,將目光投向她。
「是嗎?」李麗質猝然聽到自己名字,還有幾分驚奇,她用一種看似隨意的語氣笑道:「這長公主不過一屆女流,又沒有行軍經驗,此次前來,不過是那東梁少帝實在選不出什麽人選,讓她來監視顧行雲罷了。」
她的語氣聽起來好像說的不是她自己一樣。
「不。」誰知劉塏聽到這兒,竟端起杯子搖了搖,用一種認真的語氣糾正她道:「塏可不這麽想,那位長公主當年不過豆蔻之年,孤身被劫至西梁,能平安度過幾年,又一路破關斬將迴到東梁,就已不是尋常人可以企及。」
「世間多數男兒,也隻能望塵莫及。」他說這句話時,深深地盯著她。
第19章 為卿獻計
劉塏和李麗質的目光在空氣中短暫地交鋒,一霎那甚至有幾分火光閃過。
李麗質趕緊移開目光,狀若無事地開口問:「那公子認為的另一個原因呢?」
劉塏端起茶杯,微抿了一口後沉聲開口:「楊玄此人,無論他以什麽理由起事,都改變不了他背叛國家,背叛民族的事實。」
「若是他堂堂正正地直撥大軍進軍潮州,正麵迎戰朝廷大軍,塏尚有幾分正視此人。」
「可是他罔顧邊疆外野心勃勃的突厥人,隻一心為了自己的大業,就想著夾擊北軍。」
「先不論如今東梁皇帝是否昏庸,但北疆戰士,可個個都是熱血男兒。他們拋頭顱,灑熱血,隻為維護一方百姓安寧。但如今,卻要遭到自己人的攻擊,你說這楊玄可不可恨。」
「而楊玄呢,他不顧民族大義,試圖將我漢人多年來為抵禦突厥所做的努力一息抹平,他真以為,這樣就能達到自己的目的嗎?」
「大錯特錯!」劉塏的聲音突然加重。「楊玄如今之所以支持者眾,無非就是那些人都以為自己是解救蒼生,行正義之事。」
「可當他們發覺,自己不過是上位者手中的工具,滿心以為的正義之事實則是在毀壞自己的家園,放惡狼入中原。他們還會繼續支持楊玄嗎?」
「行不義之事,必不長久;人心之失,乃在旦夕。楊玄兵敗,隻是遲早之事。隻是對於東梁邊疆,怕是會留下禍患。」劉塏鏗鏘有力地說道,話語的最後一句,包含著一絲憂慮。
李麗質聽完了他所有的話。她很贊同劉塏的看法,她也聽出了劉塏對東梁局勢的擔憂。但她也有幾分奇怪,劉塏一個大魏人,為何能這樣設身處地地關心東梁。
她倒也不掩飾自己的看法,就這樣直白地問出了自己的疑惑:「公子竟然對東梁局勢如此了解和憂慮,莫怪小女多話,隻是覺得公子作為一個大魏人,如此十分罕見罷了。」
「大魏人?」誰知劉塏竟是笑了起來,「大魏和大梁、趙國,兩百年前,本是一家。是前朝積弱,才被三姓先祖抓住機會,瓜分天下。」
「可以說,大魏和大梁百姓,本來就是同根同源的一家人,所用文字,所著衣飾,所喜食物,皆無不同。隻是人為之事使它們分割百年。」
「要我看來,魏、梁、趙應合作一家才對。本是同根生,何必內鬥,我們的敵人,本應是那草原上的突厥人。」
「我時常憂慮,如有一天,我漢人的力量被削弱,而突厥引百萬雄兵,直驅入關該如何是好。到時候,隻怕我漢文化,我漢人所傳承千年的語言文字風俗習慣也會被那殘暴的突厥騎兵從歷史中徹底抹去,一絲不存。」
「等到那時候,連你我自幼所信仰的、所學習的都不復存在,我們還能是原來的自己嗎?隻怕九泉之下,無顏麵見先祖;畢身家學,無法託付子孫。」
他眼中帶著猛烈燃燒的火焰,直直地向麵前的人發著光。
「所以,這一刻,我不僅是以一個大魏人的身份去思考,更是以一個漢民族的人,一個中原人的身份去思考。」
「這便是我的憂慮所在。」劉塏結束了他的講話,但顯然,他的激情還沒有平復下來,本來白皙的他此時臉上也染上了一抹淡淡的紅色。
李麗質反倒是從他剛才講話漸深開始,就怔住了。他的話語慷慨激昂,連帶著她也心潮澎湃起來。
她迴神過來,平復下心情,開口贊道:「公子一言,小女受益匪淺。之前是小女狹隘了,此事的關鍵,本應在那關外兇狠的突厥身上。公子的胸懷,小女見識到了,真是欽佩不已。敢問公子,如今東梁之局,有何法可解?」
「姑娘謬讚了,塏隻是一吐肺腑之言,其中多有鄙陋不足之處,還請姑娘指正。」劉塏謙虛道。
「對於如今東梁局勢以及解決之法,塏妄言幾句。現在形勢雖然看上去險峻,但也不是無法可解,比如,東梁可以藉助外援。」劉塏微微一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