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出宮前,不知是懷著怎樣逃避的心理,她故意沒有告知蕭問淵,而是悄悄地收拾好了行李,帶著侍女出宮。
離開宮門沒多久,有錦衣衛充當信使,騎著快馬追上了她,交給了她一封帝王的親筆書信。
展開一看,依舊是若和風細雨一般的細緻關懷,信中並未提及那晚之事,仿佛是知道她會不好意思,隻是問了她此次出行可有需要幫助之處,若是有想要的東西,沒有帶上的,吩咐給他派過來保護她的人,自可妥帖。
宋秋覓一路看下去,不自覺地鬆了一口氣,帝王的語氣與往常別無二致。
但她卻在看到最後一句的時候,臉色驟然爆紅,急忙折住了信紙。
——他又在叫她覓覓了。
覓覓,願安好,來日再相見。
這種稱唿,對如今的清醒狀態下的宋秋覓,似乎還是太親密了些。
她不由得想像,帝王寫下這一句時,麵上的神情。是溫柔含笑,還是眉眼融冰,化作春水。
宋秋覓的指尖,在折起來的信紙上畫了一個又一個的圈,良久之後,她重新將信紙展開在麵前,細細疊好。
心中卻又莫名其妙地泛起了嘀咕,他倒是不吝惜於溫柔愛語,但卻偏偏不提及希望她何時迴來。
因為這一點,內心也染上了絲淺淺的鬱悶。
直到半晌之後,自覺自己太過多愁善感,失笑輕拍了拍自己的臉頰,醒了醒神,轉移注意力,不再聚焦此事。
宋秋覓在莊子上過得很開心,雖此處一直以來都是父母留給她的產業,但多年以來一直被宋家其他人侵占,直到迴門之日時,才被收迴來。
故而從前也沒來這裏住過。
此處依山傍水,風景秀美,附近住著許多戶佃農,閑暇之事,宋秋覓會與他們交談一二,接觸一些自己從未觸碰過得農家之事,倒也別具意趣。
偶與農戶交談時,聽他們提及這天下最富庶的幾塊耕地,其中有一就是景陽,盛產各色蔬果,糧食一年三熟,宋秋覓依稀覺得這地名有些熟悉,迴去翻閱書籍,才發現此處就是自己的食邑之一。
景陽位於大雍的主要產糧平原之內,史書中,便是初封親王,後來被立為儲君的,皇帝最喜愛的皇子,想以此作為封地,都沒能成功。
宋秋覓不由得有些恍惚,想起當時自己收迴此處產業時,帝王默不作聲地在背後提供的支持,正如他這個人一般,溫沉,包容,足夠沉穩地依託著她的一切,見她得願所償而開心,他也隻是站在她的身後,淺淡展笑,從來不欲從她這裏得到什麽迴報。
宋秋覓看著書案前方的燈火發起了呆,這些天,她樂不思蜀,刻意不去想在宮中發生的事,一個人在外麵過得太過自由自在了些,快活無憂地都快忘了給他迴信。
說起來,這還是最近幾月來,她第一次離開他這麽久。
宋秋覓發覺,她突然有些想他了。
於是她行囊都來不及收拾,第二日就親自騎著馬,帶上幾個護衛,一路輕騎直奔京城。
馬術是他教給她的,她學得很好,如今,因一時情急,連第一次上官道遠行的恐懼也在不經意間被克服忘卻了。
他曾說她第一次上路,他會親自陪著她,此時她擅自打破了約定,他雖然不在身邊,但她卻是為了見他而行之。
但在即將抵達城門之前,宋秋覓意外收到了一封飛鴿傳信。
鴿子腳上的腳環,表明了它的主人,是她父親的故舊,當初與她見麵效忠的太子親衛統領之一,東宮左監門率衛。
信中的字,很短,很急迫,看上去就是匆忙之間寫上去的。
「太子反,勿歸。」
宋秋覓眉心狠狠一跳,怎麽都沒有想到會是這樣的內容。
她甚至有些懷疑,按照蕭祁優柔寡斷的性子,有膽量和見地去行謀反之事?
但這位太子身邊的心腹之一的話,亦不可不重視。
不過,比之自己的安危,宋秋覓更擔心京城中帝王的狀況,畢竟若是謀反為真,能讓這位左監門率衛如此重視的,定然不是小事,大概有別的勢力參與。
而他們的目標,隻有龍椅上的帝王。
蕭問淵登基多年,手段淩厲,城府深沉,穩坐多年江山,自有自己不可撼動的能力。
按理說,宋秋覓本不該擔心他的,而是應當先保全好自己,但不知怎的,她的心就是飛快跳著,慢不下來。
無法控製地生起關於他的擔心與隱憂。
宋秋覓知道,如果自己這次不去,將會是她一直的遺憾,在城外,她永遠不會靜心,也做不了別的事情。
於是她選擇聽從本心,堅持進城。
所幸城門口的兵士雖守衛森嚴,但在看過她手中帝王的令牌後,都一改冷肅之色,將她迎了進去。
宋秋覓知道,不僅是這塊令牌的作用,還有自己身後跟從保護的錦衣衛,皆是她身份最好的證明。
進入城池之後,宋秋覓發現坊間皆有人巡邏,管控十分嚴密,看上去,叛軍和禁軍各占據京城的一部分,而她所在的地方,是禁軍管控的範圍。
她悄然鬆了一口氣,套上自己外衫上的兜帽,低調小心地順著路邊走,不知是不是錦衣衛早有聯絡的原因,一路上並沒有盤問她的人。
她順利地進入了一座客棧的二樓,此時這裏門可羅雀,見不到住客,店裏的掌櫃看到她後還吃了一驚,隨即給她安排了廂房。
離開宮門沒多久,有錦衣衛充當信使,騎著快馬追上了她,交給了她一封帝王的親筆書信。
展開一看,依舊是若和風細雨一般的細緻關懷,信中並未提及那晚之事,仿佛是知道她會不好意思,隻是問了她此次出行可有需要幫助之處,若是有想要的東西,沒有帶上的,吩咐給他派過來保護她的人,自可妥帖。
宋秋覓一路看下去,不自覺地鬆了一口氣,帝王的語氣與往常別無二致。
但她卻在看到最後一句的時候,臉色驟然爆紅,急忙折住了信紙。
——他又在叫她覓覓了。
覓覓,願安好,來日再相見。
這種稱唿,對如今的清醒狀態下的宋秋覓,似乎還是太親密了些。
她不由得想像,帝王寫下這一句時,麵上的神情。是溫柔含笑,還是眉眼融冰,化作春水。
宋秋覓的指尖,在折起來的信紙上畫了一個又一個的圈,良久之後,她重新將信紙展開在麵前,細細疊好。
心中卻又莫名其妙地泛起了嘀咕,他倒是不吝惜於溫柔愛語,但卻偏偏不提及希望她何時迴來。
因為這一點,內心也染上了絲淺淺的鬱悶。
直到半晌之後,自覺自己太過多愁善感,失笑輕拍了拍自己的臉頰,醒了醒神,轉移注意力,不再聚焦此事。
宋秋覓在莊子上過得很開心,雖此處一直以來都是父母留給她的產業,但多年以來一直被宋家其他人侵占,直到迴門之日時,才被收迴來。
故而從前也沒來這裏住過。
此處依山傍水,風景秀美,附近住著許多戶佃農,閑暇之事,宋秋覓會與他們交談一二,接觸一些自己從未觸碰過得農家之事,倒也別具意趣。
偶與農戶交談時,聽他們提及這天下最富庶的幾塊耕地,其中有一就是景陽,盛產各色蔬果,糧食一年三熟,宋秋覓依稀覺得這地名有些熟悉,迴去翻閱書籍,才發現此處就是自己的食邑之一。
景陽位於大雍的主要產糧平原之內,史書中,便是初封親王,後來被立為儲君的,皇帝最喜愛的皇子,想以此作為封地,都沒能成功。
宋秋覓不由得有些恍惚,想起當時自己收迴此處產業時,帝王默不作聲地在背後提供的支持,正如他這個人一般,溫沉,包容,足夠沉穩地依託著她的一切,見她得願所償而開心,他也隻是站在她的身後,淺淡展笑,從來不欲從她這裏得到什麽迴報。
宋秋覓看著書案前方的燈火發起了呆,這些天,她樂不思蜀,刻意不去想在宮中發生的事,一個人在外麵過得太過自由自在了些,快活無憂地都快忘了給他迴信。
說起來,這還是最近幾月來,她第一次離開他這麽久。
宋秋覓發覺,她突然有些想他了。
於是她行囊都來不及收拾,第二日就親自騎著馬,帶上幾個護衛,一路輕騎直奔京城。
馬術是他教給她的,她學得很好,如今,因一時情急,連第一次上官道遠行的恐懼也在不經意間被克服忘卻了。
他曾說她第一次上路,他會親自陪著她,此時她擅自打破了約定,他雖然不在身邊,但她卻是為了見他而行之。
但在即將抵達城門之前,宋秋覓意外收到了一封飛鴿傳信。
鴿子腳上的腳環,表明了它的主人,是她父親的故舊,當初與她見麵效忠的太子親衛統領之一,東宮左監門率衛。
信中的字,很短,很急迫,看上去就是匆忙之間寫上去的。
「太子反,勿歸。」
宋秋覓眉心狠狠一跳,怎麽都沒有想到會是這樣的內容。
她甚至有些懷疑,按照蕭祁優柔寡斷的性子,有膽量和見地去行謀反之事?
但這位太子身邊的心腹之一的話,亦不可不重視。
不過,比之自己的安危,宋秋覓更擔心京城中帝王的狀況,畢竟若是謀反為真,能讓這位左監門率衛如此重視的,定然不是小事,大概有別的勢力參與。
而他們的目標,隻有龍椅上的帝王。
蕭問淵登基多年,手段淩厲,城府深沉,穩坐多年江山,自有自己不可撼動的能力。
按理說,宋秋覓本不該擔心他的,而是應當先保全好自己,但不知怎的,她的心就是飛快跳著,慢不下來。
無法控製地生起關於他的擔心與隱憂。
宋秋覓知道,如果自己這次不去,將會是她一直的遺憾,在城外,她永遠不會靜心,也做不了別的事情。
於是她選擇聽從本心,堅持進城。
所幸城門口的兵士雖守衛森嚴,但在看過她手中帝王的令牌後,都一改冷肅之色,將她迎了進去。
宋秋覓知道,不僅是這塊令牌的作用,還有自己身後跟從保護的錦衣衛,皆是她身份最好的證明。
進入城池之後,宋秋覓發現坊間皆有人巡邏,管控十分嚴密,看上去,叛軍和禁軍各占據京城的一部分,而她所在的地方,是禁軍管控的範圍。
她悄然鬆了一口氣,套上自己外衫上的兜帽,低調小心地順著路邊走,不知是不是錦衣衛早有聯絡的原因,一路上並沒有盤問她的人。
她順利地進入了一座客棧的二樓,此時這裏門可羅雀,見不到住客,店裏的掌櫃看到她後還吃了一驚,隨即給她安排了廂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