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怪乎他如此謹慎,而是自古帝王多疑,蕭問淵的手段,又是出了名的讓人膽寒。蕭祁之所以敢起了大不敬的心思,也是因為身邊再無近親眷,沒了什麽顧忌。
但並不代表他就不畏懼那些詔獄裏的陰森往事,急著去送人頭。
蕭祁將紙張裝入信封,心事重重。關於對方的提議,他到底還是要考慮幾天,才能決定到底參與多少。
-------------------------------------
江家舉家遷入京城,本來是一件喜氣洋洋的好事,可這幾天整座府邸卻是成日氣氛低沉,僕婦隨從們連句氣聲兒都不敢發出來。
隻因他們的當家主母最近幾日性情暴躁,一改往日顯露在外的溫婉形象,動輒就要尋人來發火責罰。
溫氏簡直不敢相信,自己離開京城,多年之後迴來,這裏簡直就是變了天。
一到府邸,將安置好,她就派人去聯絡自己的故友南安郡王妃,卻悚然地得知,南安郡王妃早在多日前,就已被帝王賜死。
京中人氏大多不願談及此時,外地人問了也都是緘口不言,溫氏多方打探,才知道此事居然與宋秋覓相幹。
雖在他人的轉述中,此事裏南安郡王妃哪哪都不占理,可以說是罪魁禍首,最終罪有應得,但溫氏卻認為其中定有蹊蹺,或許是宋秋覓欺人太甚,不服婆母管教,才引起了這種是非。
溫氏在得知南安郡王妃死訊的時候,當場暈厥了過去,還是在現場的江筱月猛掐她的人中,將她拖到了橫榻上放下,叫來府醫施針,溫氏才幽幽醒來。
醒來後的第一句話,便是拉著江筱月的衣角,聲音沙啞地不住問道:「這一定是假的對不對,一定是假的……她怎麽會這麽毫無預兆地去了。」
經過江筱月好久的安撫,溫氏才接受了現實,但卻走向了另一個極端,偏執地認為,是宋秋覓導致了這一切,害得她的好姐妹慘死。
江筱月得知此事時也震驚了好久,但她卻沒有將之毫無證據地歸在宋秋覓頭上。聽到母親口中對宋秋覓止不住的唾罵,詛咒,她嚇了一跳:「阿娘,您這話可不能隨便說,出去讓人聽了,保不齊治您一個藐視皇族之罪。」
「您多少年沒見過表姐了,不必對她抱有如此大的偏見。」
本以為如此說後,就算母親不能對宋秋覓改觀,也至少可以冷靜幾分,卻沒想到,方才的話語好似戳中了溫氏身上的某處穴,令她冷笑出聲:「嗬,龍生龍,鳳生鳳,反過來,父母是什麽樣,孩子就是什麽樣,有個那樣的母親,她能好到哪裏去?」
語氣中像是對自己那自己那位早已去世多年的小姑子怨懟滿滿。
江筱月沒有吱聲,她不知道從前的事,也不懂為何一向正常的母親,在表姐一家身上變得很陌生。
於是她移開了話題:「母親,既然幹娘已經不在了,您就不要再想著把我和太子牽線搭橋了吧。」
太子新喪母,此時也應沒有心情。
誰知溫氏聽了,眼神一橫,斥責道:「你就這麽沒出息的,現在我們該想的是,怎麽讓太子看在你幹娘的情麵上,滿足她最後的遺願,我這裏還存著你幹娘先前發過來的信件。這樣看來,對你倒是一個好機會。」
江筱月簡直要窒息了,她都不知道要如何打消母親的這種想法,本來是欲向父親尋求幫助,但父親這幾日日日忙碌,忙著去見各種上門拜訪的親故,聯繫舊友,幾日都沒有來過後院了,她便也沒有貿然打擾。
溫氏見女兒冥頑不靈,加重了語氣:「你父親這些年在官場上向來不上心,得過且過,你可不要學他。我可不能忍受我女兒還被宋秋覓壓一頭。」
江筱月忍不住說道:「娘,為什麽我要和表姐比啊,表姐如今都和太子和離了,難道嫁給太子是什麽好事嗎?」
她不這般說還好,一這樣說,溫氏瞬間就想起了宋秋覓近日的風光,咬牙切齒地說道:「也不知道這女人是哪裏學的狐媚之術,哄得聖上封她一個棄婦為郡主,還破格給了她那麽多尊封,滿堂文武竟沒人死諫到底麽,也都是沒骨氣的。」
說起這個,溫氏是越發意難平,也隻有女兒登上太子妃的寶座,才能緩解她內心多年的鬱氣。否則,豈不是一輩子都要被宋秋覓壓在下麵了,屆時見了麵還要對她恭敬行禮,溫氏隻要一想像這個情景,就要瘋。
江筱月見實在是勸說無果,幹脆不再試圖從溫氏這邊入手,而是過了一兩日,等父親閑些,前往書房求見。
江昀青沒讓她多等,很快就讓下人引她進來。
江昀青今年四十多歲,但看上去卻比他的實際年紀要年輕一些。他的長相清臒雅致,留著一縷細心打理的鬍鬚,看著就是那種頗具風骨的文人長相。
見到女兒來了,江昀青淡泊的麵容難得染上了淺淡的笑意,眼角少許的細紋微微翹起。
「筱月來了。」
江筱月「嗯」了一聲,隨意行了一個禮,與父親寒暄幾句,很快就進入了今日的正題。
她將自己的困擾,還有近日母親的不正常,經過語言修飾之後委婉地說了出來:「父親,以前在徐州時,也沒見過娘這般,這到底是怎麽了?總不能是這京城的水土不養人吧。」
誰知她困惑問出口後,江昀青卻早已像是意料之中,並沒有太過驚訝,蹙眉道:「為父知道了,迴頭迴去勸勸她,若真不行,也會讓人近日對你母親多加關注,及時阻止。」
但並不代表他就不畏懼那些詔獄裏的陰森往事,急著去送人頭。
蕭祁將紙張裝入信封,心事重重。關於對方的提議,他到底還是要考慮幾天,才能決定到底參與多少。
-------------------------------------
江家舉家遷入京城,本來是一件喜氣洋洋的好事,可這幾天整座府邸卻是成日氣氛低沉,僕婦隨從們連句氣聲兒都不敢發出來。
隻因他們的當家主母最近幾日性情暴躁,一改往日顯露在外的溫婉形象,動輒就要尋人來發火責罰。
溫氏簡直不敢相信,自己離開京城,多年之後迴來,這裏簡直就是變了天。
一到府邸,將安置好,她就派人去聯絡自己的故友南安郡王妃,卻悚然地得知,南安郡王妃早在多日前,就已被帝王賜死。
京中人氏大多不願談及此時,外地人問了也都是緘口不言,溫氏多方打探,才知道此事居然與宋秋覓相幹。
雖在他人的轉述中,此事裏南安郡王妃哪哪都不占理,可以說是罪魁禍首,最終罪有應得,但溫氏卻認為其中定有蹊蹺,或許是宋秋覓欺人太甚,不服婆母管教,才引起了這種是非。
溫氏在得知南安郡王妃死訊的時候,當場暈厥了過去,還是在現場的江筱月猛掐她的人中,將她拖到了橫榻上放下,叫來府醫施針,溫氏才幽幽醒來。
醒來後的第一句話,便是拉著江筱月的衣角,聲音沙啞地不住問道:「這一定是假的對不對,一定是假的……她怎麽會這麽毫無預兆地去了。」
經過江筱月好久的安撫,溫氏才接受了現實,但卻走向了另一個極端,偏執地認為,是宋秋覓導致了這一切,害得她的好姐妹慘死。
江筱月得知此事時也震驚了好久,但她卻沒有將之毫無證據地歸在宋秋覓頭上。聽到母親口中對宋秋覓止不住的唾罵,詛咒,她嚇了一跳:「阿娘,您這話可不能隨便說,出去讓人聽了,保不齊治您一個藐視皇族之罪。」
「您多少年沒見過表姐了,不必對她抱有如此大的偏見。」
本以為如此說後,就算母親不能對宋秋覓改觀,也至少可以冷靜幾分,卻沒想到,方才的話語好似戳中了溫氏身上的某處穴,令她冷笑出聲:「嗬,龍生龍,鳳生鳳,反過來,父母是什麽樣,孩子就是什麽樣,有個那樣的母親,她能好到哪裏去?」
語氣中像是對自己那自己那位早已去世多年的小姑子怨懟滿滿。
江筱月沒有吱聲,她不知道從前的事,也不懂為何一向正常的母親,在表姐一家身上變得很陌生。
於是她移開了話題:「母親,既然幹娘已經不在了,您就不要再想著把我和太子牽線搭橋了吧。」
太子新喪母,此時也應沒有心情。
誰知溫氏聽了,眼神一橫,斥責道:「你就這麽沒出息的,現在我們該想的是,怎麽讓太子看在你幹娘的情麵上,滿足她最後的遺願,我這裏還存著你幹娘先前發過來的信件。這樣看來,對你倒是一個好機會。」
江筱月簡直要窒息了,她都不知道要如何打消母親的這種想法,本來是欲向父親尋求幫助,但父親這幾日日日忙碌,忙著去見各種上門拜訪的親故,聯繫舊友,幾日都沒有來過後院了,她便也沒有貿然打擾。
溫氏見女兒冥頑不靈,加重了語氣:「你父親這些年在官場上向來不上心,得過且過,你可不要學他。我可不能忍受我女兒還被宋秋覓壓一頭。」
江筱月忍不住說道:「娘,為什麽我要和表姐比啊,表姐如今都和太子和離了,難道嫁給太子是什麽好事嗎?」
她不這般說還好,一這樣說,溫氏瞬間就想起了宋秋覓近日的風光,咬牙切齒地說道:「也不知道這女人是哪裏學的狐媚之術,哄得聖上封她一個棄婦為郡主,還破格給了她那麽多尊封,滿堂文武竟沒人死諫到底麽,也都是沒骨氣的。」
說起這個,溫氏是越發意難平,也隻有女兒登上太子妃的寶座,才能緩解她內心多年的鬱氣。否則,豈不是一輩子都要被宋秋覓壓在下麵了,屆時見了麵還要對她恭敬行禮,溫氏隻要一想像這個情景,就要瘋。
江筱月見實在是勸說無果,幹脆不再試圖從溫氏這邊入手,而是過了一兩日,等父親閑些,前往書房求見。
江昀青沒讓她多等,很快就讓下人引她進來。
江昀青今年四十多歲,但看上去卻比他的實際年紀要年輕一些。他的長相清臒雅致,留著一縷細心打理的鬍鬚,看著就是那種頗具風骨的文人長相。
見到女兒來了,江昀青淡泊的麵容難得染上了淺淡的笑意,眼角少許的細紋微微翹起。
「筱月來了。」
江筱月「嗯」了一聲,隨意行了一個禮,與父親寒暄幾句,很快就進入了今日的正題。
她將自己的困擾,還有近日母親的不正常,經過語言修飾之後委婉地說了出來:「父親,以前在徐州時,也沒見過娘這般,這到底是怎麽了?總不能是這京城的水土不養人吧。」
誰知她困惑問出口後,江昀青卻早已像是意料之中,並沒有太過驚訝,蹙眉道:「為父知道了,迴頭迴去勸勸她,若真不行,也會讓人近日對你母親多加關注,及時阻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