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秋覓愣了一下,腦子飛快轉動,才想起蕭問淵說的是誰。
「難道是您為了我,才將他專程調入京師?」想起前幾日收到的信報,那位舅母與南安郡王妃之間的關係,以及她所做之事,宋秋覓不由得輕輕蹙起了眉。
帝王瞧見了她臉上變化的神情,意識到了其中怕是有什麽隱情,低聲問道:「可是有什麽不妥?」
原先他想著,宋秋覓與宋家不睦,時人女子又大多極重娘家聲譽威望,雖知她不在意這些,但蕭問淵自從有了自己的濃重心思後,便什麽都想給她最好的,於是起了拔擢舅家的心思。
也是看在她與生母感情親密,而她生母生前與兄弟亦關係密切的緣故,才起了這樣的念頭。
帝王解釋道:「並不是朕徇私,隻是先前的吏部尚書年高乞骸骨,左侍郎補缺升職,剩下的空缺,思來想去,也就那麽幾個人選,你舅父這些年在徐州治下有方,也算是當地讚譽頗多的清官,才有了如此決策。」
帝王說的也不是假話,雖到底摻雜了一些他自己也說不清有多少的私心,但他也不是無故稱讚江昀青。
對於他而言,吏部左侍郎的位置,那幾個人選裏,誰坐都一樣,並沒有誰有太大的優勢足以令他多加青眼,於是在剩下的情感天平中,自然而然地就導向了更為順眼之人。
原先他並不覺得這是什麽大事,隻是順手而為之,都不值得在宋秋覓麵前邀功誇耀,是以先前並沒有在她麵前提及,也是近日江昀青入京,今日又正好因引子想起來,才順口提了一句,以免她過去許久,都不知道自己的舅父迴了京城。
但現在看來,他們彼此之間的關係,好似並沒有那麽簡單,帝王陷入沉思,開始思考自己是不是因情之所切,過於草率了。
宋秋覓擰了擰眉,又旋即鬆開,其實她並非對這個舅父有什麽意見,幼時也聽母親提起過他,他們兄妹感情應也是極好的,不似宋家的那群人,因此,她並不反感舅父。
隻是,前幾日探聽到的,那位素未謀麵的舅母所做之事,卻難免在她心裏留下了幾個去不掉的疙瘩。
宋秋覓開始迴憶往事,忽然憶起了一個很奇怪的點,那就是舅父當年無緣無故地調離京中之事。
那時候,舅父年輕有為,出身亦好,在京中亦是炙手可熱的未來之光,前途一片坦途,無數春閨少女暗慕,許多閣臣勛貴亦想將他拉攏麾下。
但他卻在這樣的境況下突然沒有預兆地娶了溫氏,爾後又在未來盡是光明燦爛的情境下,自請下放離京。
這種下放與她父親還有些不一樣,宋潮生下放之時,尚未娶親,無牽無掛,去的亦是邊境艱苦之地,但同樣也是大有可為之地,可以供他盡情施展自己的抱負與才華,大展拳腳,將腦中的設想藍圖落於實地實現。
可江昀青卻全數是相反的情況。
爾後的這麽多年裏,他也是一直待在徐州,即使後來身為一州主官,也無法與留在京中的仕途相比。
以至於宋秋覓的外祖早些年離世的時候,最為遺恨的就是這個白白被浪費了天賦的兒子。
宋秋覓搖了搖頭,但心中這種古怪的感覺卻遲遲揮之不去,她暫且壓下這種念頭,對帝王道:「我與舅舅之間,並無什麽齟齬,隻是……」
她想了想,還是將舅母所做的那些事說了出去。
帝王眉頭緊鎖,一下子就消去了本欲派給江昀青幾件重任的想法,他的指尖叩擊在瓷盞上,發出清脆的聲音,微沉聲道:「朕迴頭會叫錦衣衛去徹查當年之事。」
他轉頭盯著宋秋覓柔美的麵容,話語有力:「無論時間過去多久,該是你的,就是你的,誰都動不了。」
宋秋覓聽著他如此鄭重,擲地有聲的聲音,心中微微震撼,眼眶不自覺地就有些發熱。
帝王總是這般,不問緣由,沒有道理地,無條件站在她這邊,無論她遇到了什麽難解的問題,他都是求她所求,想她所想。
她略微側過頭,不想讓他看見她眼中一瞬流露出的脆弱,但聲音還是難以控製地哽咽了。
原來世上,當真有沒有理由,堅定如一的偏愛,而她恰巧成了那個最幸運的人,被天下共主,九五至尊,以舉世無雙的珍重,深重濃烈的情感,肆無忌憚地偏愛,令她麵對再艱難的情境,也可以有恃無恐地對他天真地抱怨,而不用去考慮任何後果。
在險惡的世間,最難以守護的,便是與生俱來的天真與純粹,而他,總是在刻意守護她的初心,不讓她沾染半分汙穢。
作者有話說:
加更,上章最後一句修改了一下
第63章 吻你
宋秋覓不願在如此特殊的時刻, 於舅父的事情上糾結太久, 主動繞開話題。
「聖上,這是我送您的生辰賀禮。」她小心翼翼, 還帶著些猶疑地從袖中緩緩抽出了一卷畫軸, 然後在帝王仿佛能穿透人心的目光下,慢慢展開。
宋秋覓的指尖微有些顫抖,是緊張的, 也是不好意思的, 當畫卷完全展開之際, 她的唿吸都屏住了,低著頭盯著畫卷下方的玉軸, 不敢去覷他此時麵上的神情。
遠處吹拂而來的微風在這一刻仿佛也止息了,四周極靜極靜, 兩人的唿吸落在耳邊, 格外清晰。
她似乎聽到了帝王的聲音急促了些。
「難道是您為了我,才將他專程調入京師?」想起前幾日收到的信報,那位舅母與南安郡王妃之間的關係,以及她所做之事,宋秋覓不由得輕輕蹙起了眉。
帝王瞧見了她臉上變化的神情,意識到了其中怕是有什麽隱情,低聲問道:「可是有什麽不妥?」
原先他想著,宋秋覓與宋家不睦,時人女子又大多極重娘家聲譽威望,雖知她不在意這些,但蕭問淵自從有了自己的濃重心思後,便什麽都想給她最好的,於是起了拔擢舅家的心思。
也是看在她與生母感情親密,而她生母生前與兄弟亦關係密切的緣故,才起了這樣的念頭。
帝王解釋道:「並不是朕徇私,隻是先前的吏部尚書年高乞骸骨,左侍郎補缺升職,剩下的空缺,思來想去,也就那麽幾個人選,你舅父這些年在徐州治下有方,也算是當地讚譽頗多的清官,才有了如此決策。」
帝王說的也不是假話,雖到底摻雜了一些他自己也說不清有多少的私心,但他也不是無故稱讚江昀青。
對於他而言,吏部左侍郎的位置,那幾個人選裏,誰坐都一樣,並沒有誰有太大的優勢足以令他多加青眼,於是在剩下的情感天平中,自然而然地就導向了更為順眼之人。
原先他並不覺得這是什麽大事,隻是順手而為之,都不值得在宋秋覓麵前邀功誇耀,是以先前並沒有在她麵前提及,也是近日江昀青入京,今日又正好因引子想起來,才順口提了一句,以免她過去許久,都不知道自己的舅父迴了京城。
但現在看來,他們彼此之間的關係,好似並沒有那麽簡單,帝王陷入沉思,開始思考自己是不是因情之所切,過於草率了。
宋秋覓擰了擰眉,又旋即鬆開,其實她並非對這個舅父有什麽意見,幼時也聽母親提起過他,他們兄妹感情應也是極好的,不似宋家的那群人,因此,她並不反感舅父。
隻是,前幾日探聽到的,那位素未謀麵的舅母所做之事,卻難免在她心裏留下了幾個去不掉的疙瘩。
宋秋覓開始迴憶往事,忽然憶起了一個很奇怪的點,那就是舅父當年無緣無故地調離京中之事。
那時候,舅父年輕有為,出身亦好,在京中亦是炙手可熱的未來之光,前途一片坦途,無數春閨少女暗慕,許多閣臣勛貴亦想將他拉攏麾下。
但他卻在這樣的境況下突然沒有預兆地娶了溫氏,爾後又在未來盡是光明燦爛的情境下,自請下放離京。
這種下放與她父親還有些不一樣,宋潮生下放之時,尚未娶親,無牽無掛,去的亦是邊境艱苦之地,但同樣也是大有可為之地,可以供他盡情施展自己的抱負與才華,大展拳腳,將腦中的設想藍圖落於實地實現。
可江昀青卻全數是相反的情況。
爾後的這麽多年裏,他也是一直待在徐州,即使後來身為一州主官,也無法與留在京中的仕途相比。
以至於宋秋覓的外祖早些年離世的時候,最為遺恨的就是這個白白被浪費了天賦的兒子。
宋秋覓搖了搖頭,但心中這種古怪的感覺卻遲遲揮之不去,她暫且壓下這種念頭,對帝王道:「我與舅舅之間,並無什麽齟齬,隻是……」
她想了想,還是將舅母所做的那些事說了出去。
帝王眉頭緊鎖,一下子就消去了本欲派給江昀青幾件重任的想法,他的指尖叩擊在瓷盞上,發出清脆的聲音,微沉聲道:「朕迴頭會叫錦衣衛去徹查當年之事。」
他轉頭盯著宋秋覓柔美的麵容,話語有力:「無論時間過去多久,該是你的,就是你的,誰都動不了。」
宋秋覓聽著他如此鄭重,擲地有聲的聲音,心中微微震撼,眼眶不自覺地就有些發熱。
帝王總是這般,不問緣由,沒有道理地,無條件站在她這邊,無論她遇到了什麽難解的問題,他都是求她所求,想她所想。
她略微側過頭,不想讓他看見她眼中一瞬流露出的脆弱,但聲音還是難以控製地哽咽了。
原來世上,當真有沒有理由,堅定如一的偏愛,而她恰巧成了那個最幸運的人,被天下共主,九五至尊,以舉世無雙的珍重,深重濃烈的情感,肆無忌憚地偏愛,令她麵對再艱難的情境,也可以有恃無恐地對他天真地抱怨,而不用去考慮任何後果。
在險惡的世間,最難以守護的,便是與生俱來的天真與純粹,而他,總是在刻意守護她的初心,不讓她沾染半分汙穢。
作者有話說:
加更,上章最後一句修改了一下
第63章 吻你
宋秋覓不願在如此特殊的時刻, 於舅父的事情上糾結太久, 主動繞開話題。
「聖上,這是我送您的生辰賀禮。」她小心翼翼, 還帶著些猶疑地從袖中緩緩抽出了一卷畫軸, 然後在帝王仿佛能穿透人心的目光下,慢慢展開。
宋秋覓的指尖微有些顫抖,是緊張的, 也是不好意思的, 當畫卷完全展開之際, 她的唿吸都屏住了,低著頭盯著畫卷下方的玉軸, 不敢去覷他此時麵上的神情。
遠處吹拂而來的微風在這一刻仿佛也止息了,四周極靜極靜, 兩人的唿吸落在耳邊, 格外清晰。
她似乎聽到了帝王的聲音急促了些。